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 9.27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 9.27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docx 2022-12-07 15:21:08 11页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会后说:“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一言论(  )A.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新思路B.动摇了国营经济的主体地位C.纠正了“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影响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3.1958年的《红旗》杂志转引了毛主席的言论,“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政府(  )A.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希望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4.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从苏联引进的156个特大工业项目中,绝大多数是重工业项目,而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欧、日本引进的设备中,洗涤剂、化学纤维、塑料、化肥等面向市场、面向农业的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尝试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B.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体制框架C.打破了资本主义对我国的外交封锁D.探索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题组二 “文化大革命”5.“从1974—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千亿元,损失钢产量2800万吨,损失财政收入400亿元。”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6.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钢原煤原油发电量棉布粮食增长率33.5%91.7%499%146%20.9%33.8%A.“文化大革命”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B.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C.“文化大革命”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D.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题组三 伟大的建设成就7.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而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A.实施“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8.1971年9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允许进入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就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也就意味驱逐‘中华民国’出安理会。”据此可知,当时的历史背景是(  )A.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B.台湾当局与美国关系已经恶化,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呼声高涨9.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国务院研究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表明当时(  )A.中美关系改善迎来有利时机B.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趋于一致C.美国改变对华“孤立”政策D.在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劣势10.下表为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年份(年)197119721973197419751976学校数(所)955731058123413261461学生数(人)97980147094264321348896405030385521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A.“文化大革命”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B.职业学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C.“文化大革命”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D.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唯物史观                  1.()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扩大企业的管理权限,重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商业企业、建筑业,除一些重要的大型企业,或地方认为管理困难的企业外,都应该下放。这些规定(  )A.导致了“左”倾错误泛滥 B.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C.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D.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2.()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月4月5月6月原油100万吨160万吨180万吨210万吨发电量8.7亿千瓦15.3亿千瓦17.5亿千瓦20.8亿千瓦铁路货运量250万吨410万吨474万吨481万吨A.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C.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D.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题组二 时空观念3.()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又关闭了另外18000个国家工企事业单位,又有419万工业工人和157万建筑工人失去他们的工作,同时有2000万城市居民迁居农村。”该记载最有可能发生于(  )A.1958年B.1962年C.1985年D.1992年4.()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各大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单位:个)(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网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总计,亚洲12110326非洲51323344欧洲6114021美洲0113620大洋洲00527总计23166514118A.1950—1959年,外交成就迫使美国放弃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1960—1969年,非洲建交国家增多得益于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1970—1979年,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D.1980—1989年,建交国家增加表明我国推动了不结盟运动题组三 历史解释5.()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6.()根据下表“1950—1978年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可知(  )A.民生问题成为国家财政支出关注的重点,B.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主体的趋势加强D.经济建设支出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题组四 综合分析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材料二(1)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分析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2)据材料二图表信息,分别分析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综合上述信息,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基础过关练1.A2.C3.D4.A5.B6.A7.A8.D9.A10.C1.A 据材料“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可知,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私人经营,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D项。2.C 漫画中“1958年棉产7000万担”的信息,与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方式,故B项错误;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漫画的内容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故C项正确;漫画内容与事实不符,不是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表现,故D项错误。3.D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失误,其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主观地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材料反映出当时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故D项正确。4.A 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经济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欧、日本引进的设备中,洗涤剂、化学纤维、塑料、化肥等面向市场、面向农业的项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说明中国尝试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仍然坚持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体制的框架,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外交,故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5.B 根据材料可知,“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工业总产值、钢产量、财政收入等都造成严重损失,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故B项正确。6.A 据材料可知,钢、原煤、原油、发电量、棉布、粮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生产资料仍有增长,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故D项错误。7.A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实施“两弹一星”计划,故A项正确;研制高性能计算机,是在改革开放后,故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正式提出的,故排除C项;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20世纪末,故排除D项。8.D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在9月已经意识到该趋势不可阻挡,故D项正确,排除C项;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故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当局与美国关系在1971年9月仍然正常,故排除B项。9.A 美国从长期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到认为“有必要支持中国”,中美关系改善迎来有利时机,故A项正确;中美关系改善之后,两国国家利益也不会趋于一致,故排除B项;美国国务院研究认为应改善双方关系,美国还没有正式改变对华政策,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在美苏对抗中处于劣势,故排除D项。10.C 根据材料可知,“文化大革命”后期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故C项正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已经兴起,故排除A项;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71年学校为955所,而1972年为73所,无法体现“逐年上升”,故排除B项;表格中的数据没有涉及政治方向,故排除D项。能力提升练1.C2.C3.B4.C5.C6.D,1.C 据材料“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扩大企业的管理权限”可知,该草案调整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适当下放部分管理权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经济领域“左”倾错误是指生产上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上急于过渡,而材料是对地方、企业的适当放权,这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适当放权,未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改变国民经济结构,故排除D项。2.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好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使我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势头,故C项正确。A项是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开展的活动,故排除;B项是1960年提出的,故排除;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故排除D项。3.B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左”倾错误,故B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故排除A项;1985年和1992年没有出现材料中的情况,故排除C、D两项。4.C 从表格可知,1970—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最多(65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故C项正确。1950—1959年,美国并未放弃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故排除A项。1960—1969年,非洲建交国家增多得益于万隆会议的召开,故排除B项。我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排除D项。5.C 中国氢弹爆炸成功令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大国力,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主要条件”表述错误,故排除A项;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故排除B项;世界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故排除D项。,6.D 据材料可知,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占国家政政总支出的比重随时期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故均排除。7.答案 (1)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没有得到贯彻。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2)原因:前者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者是“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阶级斗争扩大化。注意:制定经济政策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经济发展的主张;第二小问,从中共八大经济建设主张的意义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三小问,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否得到贯彻;第四小问,从经验、思想理论指导、主要领导人的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2)第一小问,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的影响分析归纳;第二小问,从国情、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工作重心等方面作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