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1.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1.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x 2022-12-07 15:24:19 14页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运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孔子、老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人来了解“百家争鸣”及其意义。学法指导1.宏观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理解社会转型的内涵。2.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战国七雄”过程韩、赵、魏三家分①晋田氏代齐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1.列国纷争1|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2.华夏认同时期关系春秋周边民族在与中原各国的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②华夏认同观念战国(1)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2)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1.经济发展农业技术③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都江堰、郑国渠、芍陂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 大量钱财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 心城市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背景(1)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2.变法运动成效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典型:商鞅变法开始公元前356年内容(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奖励④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3)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4)“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5)在民间实行⑤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6)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评价(1)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2)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人物称谓主要思想孔子(春秋后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关爱他人核心观念是⑥“仁”,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恢复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教育成就以⑦“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3|孔子和老子孔子(春秋后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整理文献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观点收集《论语》,老子(春秋后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道”唯物史观追求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政治主张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⑧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观点收集《老子》人物称谓主要思想,1.背景:社会大变革。(1)社会经济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3)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4)士人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4|百家争鸣,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 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 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代表是墨子,提倡节俭,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法家代表是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2.派别及思想,3.意义(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1.商鞅提出“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严重阻碍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提示:商鞅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即强制大家庭分家独立生活。这样做一可以增加户数;二可以增加税收;三可以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因此这一主张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2.激烈的兼并战争无益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提示: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春秋战国时期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使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有益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这就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变化。(2)主要表现①社会性质: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社会日益瓦解,封建社会逐渐确立。②生产方式:冶铁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③阶级关系: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到新兴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④政治体制:从世卿制到任官制;从封国制到郡县制。⑤文化学术: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和学术,即“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教育和学术下移,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即“学在民间”。(3)实质: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形成。(4)反映趋势: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由分裂割据混战走向统一的时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