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解析)
docx
2022-02-18 19:57:06
20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复习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1·全国甲卷高考·32)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2.(2020·北京高考·11)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在演说中提到,雅典人皮洛斯被剥夺了公民权,由于生活穷困,他混入民众法庭(陪审法庭)骗取津贴,结果被判处死刑。对此分析正确的是①德摩斯梯尼生活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②雅典民主仅适用于城邦的高等级公民③所有雅典人都有权获得城邦发放的津贴④只有雅典公民才能担任民众法庭的陪审员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2020·海南高考·14)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第20页共20页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6.(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7.(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8.(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9.(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第20页共20页
10.(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1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1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13.(2021·山东滨州高三5月模拟考试·10)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绝不是像伯里克利等人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与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A.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宣扬人文精神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14.(2021·山东青岛高三5月统一模拟检测·11)古雅典人认为,为了博得诸神欢心,人类就应该奉献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和强健的体格。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身体训练,并在奥林匹克竞技中体现出来。这一观念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树立了宗教神学的权威C.适应了寡头政治的需求D.推动了人文观念的发展15.(2021·山东泰安高三二模·10)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陪审法庭宣布判处死刑。表2是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审判方式与流程的统计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雅典表2第20页共20页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6000人501人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A.司法判决顺应民心B.审判结果公正合理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司法程序相对规范16.(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4月一模·1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一个观点:“在哲学家统治城邦之前城邦不能摆脱邪恶,认为理想的政治秩序须经由哲学家治理,否则政治正义就会失去它得以实现的充分条件。”柏拉图这一观点A.注重人的价值和作用B.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C.基于对现实政治的不满D.强调对知识和理性的追求17.(2018·山东临沂二模·32)雅典的民主让柏拉图无限悲愤了。因为它把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以“败坏青年、鼓吹异邦信仰”罪判了死刑。法庭上的苏格拉底,一以贯之着“自认无知”的反讽智慧,足以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陶片放逐法存在弊端B.雅典公民充满了自律精神C.雅典处于民主最高峰D.雅典民主制度潜藏着危机18.(2021·北京房山区一模·11)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认为:“‘知识’主要指认识人自己的本性。……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这位思想家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主张由具备美德的“哲学王”治理国家C.通过科学调查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D.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19.(2020·北京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12)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谈到,古希腊“公民们经常在广场上讨论如何保存与扩充自己的城邦……亲自上船,去和(异族、异邦)作战……要想取胜就需要锻炼每个士兵的身体,需要比例匀称、身手矫健”。下列选项中,与上述古希腊社会风貌有关的是①奥林匹克运动会②公民民主政治第20页共20页
③米开朗基罗《大卫》④《拿破仑法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0.(2020·北京丰台高三期末·10)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二等级是卫国御侮的战士,第三等级是劳动者。可见柏拉图在总体上主张A.崇尚平等B.勇敢顽强C.发展生产D.社会有序21.(2021·辽宁丹东二模·11)《历史》是古希腊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一公元前425年)的作品。据统计,书中引用神谕八十五次,涉及四十三个故事,但书中不同的人对神谕的理解,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结果。据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史学价值颇高B.希罗多德否定神的作用C.《历史》蕴含人本特征D.希罗多德认同民主政治22.(2021·福建三明三模·12)梭伦立法规定:国家有权给在战争中死亡者的子女付学费;双亲要照管子女学习,读、写和游泳;指定学校视导员。此外对学校规模、开学和放假时间;准应入学和如何入学等作出明确规定。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B.繁荣奴隶制工商业C.推动雅典教育规范化D.促进智者运动兴起23.(2021·福建福州三模·12)西塞罗服膺于希腊文教的精深与高妙,但又在作品中多次强调:父亲、家庭生活、实践经验以及罗马人的习俗、法律、制度和传统等,比希腊学校和书本对自己的影响更重要。其主张A.开创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强调家庭对教育的决定作用C.弘扬罗马民族的传统文化D.体现自然法理念的深入人心24.(2021·广东二模·11)“国家”在古代雅典意为父辈的土地,公民可从中找到财富、安全、法律、信仰以及神灵,而失国则失去一切,因此苏格拉底宁死也不接受“离开雅典”这种“极刑”。这主要表明,雅典公民A.认同城邦至上原则B.依靠宗教维系城邦C.捍卫城邦领土主权D.维护集体决策机制第20页共20页
25.(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11)希腊古典前期的雕塑作品,强调为神或英雄人物歌功颂德;古典后期的作品塑造的不再是体格健硕的男性运动员形象,而是表现面容清秀、身姿潇洒的美少年,S形的身体造型甚至有些类似女性人体所追求的曲线美。这一变化反映出古希腊A.民众的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人平等的理念得到张扬C.艺术创作呈现世俗化趋势D.公民的道德观念渐趋堕落26.(2021·福建福州二模·12)古希腊先后出现三位备受推崇的悲剧诗人,他们创造的剧作人物形象依次是:神或者是神化了的人、“应当是怎样”的理想英雄、“现实中本来是怎样”的人。这反映了古希腊A.道德和信仰危机日益严重B.神权始终控制人们的思想C.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D.推崇抗争命运的英雄人物27.(2021·百万联考全国Ⅰ卷高三3月大联考·32)公元前7世纪以前,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是通过传说获得天地万物的知识;到公元前6世纪,很多哲学家关注自然界、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等问题;到公元前5世纪,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生和社会问题,弘扬人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从这一历程可知,古希腊A.历史演进与哲学嬗变同步B.哲学家的嬗变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C.哲学家“神圣不可侵犯”D.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28.(2020·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期末·32)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A.民主自由导致多数人的暴政B.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C.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D.雅典法律没能保证苏格拉底权益29.(2020·河北唐山高三期末·32)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立法,但雅典有“违宪立法起诉”,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将提案人绳之于法。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审法庭必须按照其执行。这说明,在古代雅典第20页共20页
A.国家机关分权制衡B.法律服从民众意愿C.公民参政意识强烈D.内部斗争比较激烈30.(2020·辽宁丹东高三期末·32)希腊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米利都学派可谓其发源地。米利都学派代表人物有如下观点泰勒斯原初的实体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这种实体不是任何诸如水、火之类的物体,而是某种“不生不灭”的东西。阿那克西美尼原始物质是空气。空气稀薄时形成火,凝聚时形成风、蒸汽、水……由此可知,米利都学派哲学A.以无神论作为基本出发点B.打破了世界起源神话信仰C.重视探究人与世界的关系D.建立在科学与理性基础上31.(2020·福建福州高三期末·17)伯里克利在其妻因渎神罪而受到审判时,曾含泪替她向陪审员求情才得以免罪。他自己也因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指挥军队不力和擅自动用公款而被罚款和免职。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弊端初现B.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宗教地位日渐衰微D.构建“三权分立”体制32.(2020·广东汕头高三期末·32)雅典城邦规定五百人会议代表任期为一年,不得连任,公民一生任代表不能超过二年。据学者估计当时雅典城邦公民约3—4万人。这说明,古雅典A.民主制不符合城邦实际B.公民广泛参与城邦管理C.人人都能直接管理城邦D.政治权力仍被贵族把控33.(2020·湖南怀化高三期末·17)公元212年颁布的《安东尼努斯敕令》中说到:“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该敕令的颁布是为了A.扩大罗马统治的疆域B.强化国家民族认同C.巩固罗马共和国统治D.实现帝国居民平等第20页共20页
二、非选择题3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35.(2018·北京昌平区二模·37)(34分)国家制度-社会变革-人才培养材料一第20页共20页
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基于这种差异性的物产种类的多样性,使从事不同生产经营的各原始部落之间,很早就发展起频繁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化,并最终迅速地“炸毁”了血缘纽带。奴隶制国家产生,采取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为综合多种利益与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东方国家的社会并没有古希腊意义上的那种发达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内部广泛存在的血缘纽带也并没有被商品经济所“炸毁”。但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功能,包括社会成员的赈灾、水利、管理、安全、自卫的需要是如此迫切,这就使旨在实现这些公共功能的公共组织,即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在商品经济炸毁血缘纽带之前就提前出现了。——王旭东《先秦史研究》(1)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作者认为古希腊与古代东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不同及其形成原因。(8分)材料二17—18世纪,英国以金银货币为财富,国家敛积财富并干预经济活动。政府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规范交易行为。英国经济立法多达250个,几乎所有工商业领域都受制于非常细致的立法,以控制各行业的“自我管制”。政府降低工资以减少成本和增加出口竞争力。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认为不应做也不应试图做任何事,应遵循自然秩序、市场自动调节,反对国家干预。18世纪末期,英国妨碍经济发展的旧政策法规逐渐消除。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社会经济进入不稳定时期,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突出,急需解决。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依托市场经济基础进行国家调控,以政策手段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英国政府对金融、财政、产业和税收、价格和工资等方面进行指导。以福利手段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扩大政府开支。1932年,英国政府宣布放弃自由贸易,实行进口税,建立帝国特惠制,保护市场。——苏振芳《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2)依据材料,概括17世纪以来,英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6分)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其变化的历史背景。(6分)材料三第20页共20页
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具有“明人伦”的品格和“修齐治平”之能的德才兼备之才。人才与统治能力、人才与治才几乎成为同义语,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内圣外王、全能全知的通才、贤才。19世纪后期,王韬认为:必须要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是具有各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企业家、军人、科学家等各行各业人员。清政府宣称: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者,可直接被聘请为书院的专科教师。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拔去奴隶之根性”的新式国民。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北洋政府的《壬戌学制》中强调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李宜江《我国近代人才观的变迁》(3)结合材料和所学,对我国“人才观”的演变历程进行解读。(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第20页共20页
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BBDDC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AADDCDAA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CACCBBAB题号313233答案BBB1.【答案】C【解析】雅典陪审员经过别人的恳求就消了火气,然后进入法庭,这样就很难保证能够公正审判,所以说明在直接民主制下,雅典的司法结果难以确保公平正义,故选C项;雅典司法审判的过程是由抽签选举出来的陪审员按照民主的程序进行的,应该是民意的体现,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雅典司法审判的内容,而不是民主制度是否完善的内容,排除B项;公民法是罗马的法律,而题干体现的是古代雅典的司法问题,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他混入民众法庭(陪审法庭)骗取津贴”可知此时已有津贴制度,这是伯利克里的改革措施,可知德摩斯梯尼生活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故①正确;根据所学,到伯利克里时期,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故②错误;根据所学,有权获得城邦发放的津贴的仅限于雅典公民,故③错误;根据所学,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等政治职务只能是雅典公民,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3.【答案】D【解析】第20页共20页
罗马法中蕴含的自然法原则(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法律的渊源,故选D项;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而罗马法、《权利法案》和《民法典》没有体现,排除A项;多党轮流执政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排除B项;英国《权利法案》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而罗马法没有体现,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并进行最终判决”结合所学陪审法庭由公民抽签产生,这体现主权在民原则,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执行判决权,不是法律服从民众意愿,排除A项;陪审法庭是抽签产生不是全体公民,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的作用而不是法律,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材料中“公民的成功”,即领导城邦需要“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能言善辩不是所有公民必备的能力,故A项错误;材料公民在“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侧面反映出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参政议政十分活跃,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反映雅典公民的参政议政,没有出现民主政治下权力的滥用,与民主政治的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谈话、论辩”的雅典民主政治决策的方式,与内乱、思想纷争无关,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材料提及官员宣誓、陪审员宣誓、青年男子成人宣誓,这些宣誓都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履行本职工作,对工作负责,并不是为了限制权力滥用,况且光宣誓也不能真正限制权力滥用,故A项错误;“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并非都是官员,因此不能说明这些宣誓旨在防止官员腐败,故B项错误;材料不仅在强调公民享有权利,还强调公民在履行权利的同时要遵守义务,故C项错误;官员、陪审员、青年男子都要履行责任,可见这些宣誓旨在增强责任意识,故D项正确。7.【答案】D【解析】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分为4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僭主一般出身贵族,并不代表贵族就垄断国家政权,故A项错误;据材料“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说明政治生活有一定法制基础,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而且材料提及僭主重视平民利益,故C项错误;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说明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故D项正确。8.【答案】C【解析】第20页共20页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题干“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说明了公民大会在当时的重要性,并非形同虚设,故A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题干中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不能说明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也不符合当时的雅典的民主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说明参加国民大会是当时雅典公民应尽的义务,否则将受到惩罚,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提及政府迫使公民参政,没有提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问题,故D项错误。9.【答案】D【解析】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C项错误;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10.【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故A项错误;注意题干信息“申请”“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也就说题干的主旨在于强调公民的行为需要得到批准,而不在于强调行为本身,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展现了雅典司法审批的流程,最终是陪审团投票确定当事人是否有罪,从中可看出民主原则贯穿了雅典的司法过程。在雅典,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雅典注重保护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而且雅典拥有完整的司法审判程序,B.C.D表述均错误。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片面理解。13.【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认为伯利克里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和物欲的增长,说明苏格拉底认为不能仅仅关注物质,应当更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即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和美德,故选A项;苏格拉底反对向公民发放津贴,不利于激发公民参政热情,排除B项;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与作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苏格拉底否定发放观剧津贴,是因为这容易引发公民的贪欲,而非增加城邦财政负担,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第20页共20页
古雅典人认为人类应该将力量、速度、耐力和强健的体格奉献给诸神,体现了古雅典对人的重视,由此可知该观点推动了人文观念的发展,故选D项;这一观念有利于人文观念的发展,并未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这一观念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打击了宗教神学的权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的人文主义观念,与寡头政治无关,且雅典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15.【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和程序等都可以看出,整个司法过程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规范操作的,故选D项;仅从罪名“慢神和蛊惑青年”来看,没法得出司法判决的结果是顺应民心的,排除A项;“慢神和蛊惑青年”的苏格拉底并没有造成实际的错误后果,但是却被陪审法庭判定有罪,说明审判结果并不合理也不公正,排除B项;题干是对苏格拉底一个人的审判及其结果,没有其他人作对比,而且题干也不是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所以没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16.【答案】C【解析】柏拉图大意为哲学家统治城邦才能实行政治正义,即应由贤者治国,主张实行精英政治,这种观点是对雅典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深思熟虑后的产物,故选C项;文艺复兴时期注重人的价值和作用,时间不符,排除A项;柏拉图阐明的是政治精英的作用,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而非对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揭示,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注重对理性的追求,时间不符,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是在陪审法庭进行,而不是公民大会上的陶片放逐法,故A项错误;由材料“法庭上的苏格拉底,一以贯之着‘自认无知’的反讽智慧,足以令那些由皮革匠等组成的陪审团恼怒了”,可知雅典公民并不具备理性的自律精神,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的不公正审判,与雅典民主处于民主最高峰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的不公正审判正好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故D项正确。18.【答案】A【解析】据材料“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可知,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选A项;由具备美德的“哲学王”治理国家是柏拉图的主张,排除B项;通过科学调查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是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排除C项;彼特拉克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第20页共20页
据材料“去和(异族、异邦)作战……要想取胜就需要锻炼每个士兵的身体,需要比例匀称、身手矫健”可知,奥林匹克运动会与此有关,故①正确;据材料“公民们经常在广场上讨论如何保存与扩充自己的城邦”可知,古希腊公民民主政治与此有关,故②正确;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塑每一块肌肉都充满力量,表现了为正义而战的英雄形象,故③正确;《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民法典,意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和法国大革命成果,与古代希腊社会风貌无关,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20.【答案】D【解析】材料中柏拉图推崇的是“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即有道德和理性的哲人治国,故选D项;平等,与材料中“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不符,排除A项;勇敢顽强是第二等级,排除B项;发展生产是第三等级,排除C项。21.【答案】C【解析】据“但书中不同的人对神谕的理解,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结果”可知,其强调人对历史的解读,体现了人的重要性,反映出人本的特征,故选C项;材料主要客观描述了《历史》中人对神谕的理解,并未提及其对后世的价值,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对神谕的不同理解,仍是赞同神的存在,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思想文化领域,并未涉及民主政治,更不用说其态度,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梭伦立法的相关规定,国家给战争中死亡者的子女付学费,双亲要照管子女,同时加强对学校及学生的管理,这些措施主要是充分保障雅典的公民的权利,提高公民的素养,以此来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故选A项;材料主要是要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不是繁荣奴隶制工商业,排除B项;推动雅典教育规范化是扩大民主政治的手段,不是目的,排除C项;智者运动在大约公元前5世纪希腊开始,而梭伦改革是在公元前594年,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父亲、家庭生活、实践经验以及罗马人的习俗、法律、制度和传统等对西塞罗的影响相对于希腊学校和书本来说会更大,而这些全是罗马民族的传统文化,故选C项;开创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不是古罗马时期,排除A项;题干中西塞罗强调的是父亲、家庭生活、实践经验以及罗马人的习俗、法律、制度和传统等对他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家庭,更没有说家庭是起决定作用的,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西塞罗自己认为对自己影响更重要的是罗马的传统文化,自然法理念并没有在题干中体现,排除D项。24.【答案】A【解析】据材料“失国则失去一切”“宁死也不接受”可知,古雅典人极其重视城邦利益,说明他们认同城邦至上原则,故选A项;雅典城邦的维系主要依靠公民群体,而非宗教,排除B项;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本身以及领土范围内的人和物所具有的最高权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集体决策机制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25.【答案】C【解析】第20页共20页
希腊古典前期的雕塑作品强调神或者英雄人物,而后期则彰显世俗个性和以人为本,这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体现世俗性,故选C项;古希腊民众的宗教信仰意识是很强烈的,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关注的焦点和对象变化,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雕塑作品关注的焦点与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公民的道德观念,排除D项。26.【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古希腊依次创作的人物形象从神逐渐的转向了“现实中的人”,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对人的重视,不能反映道德和信仰危机,排除A项;材料体现人们受到神权的影响,但不是“始终”,排除B项;材料中最后的形象是现实中的人,不是“英雄”,排除D项。27.【答案】B【解析】哲学家从研究传说到关注周遭环境再到关注人与社会,这与希腊社会民主政治和人文思想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故选B项;历史的演进是客观的,而哲学嬗变是思想层次的,思想顺应客观社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了哲学家思想的变化,而未谈论哲学家地位的变化,实际上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期对于哲学家的迫害也比较严重,排除C项;人与社会属于物质世界的一部分,D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28.【答案】B【解析】现代法律中刑法制裁的是犯罪行为,任何人不因思想而受罚。题干中“抽签的方式”“自愿报名”“两轮投票”“多数票”等信息体现了陪审团的成立和审判中的程序公正,而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却被判处死刑即结果不公正,故选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只能说存在“可能”,排除A项;题干中提及了陪审团的组成方式和审判程序都较严格,排除C项;题干中“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这体现了雅典给了苏格拉底辩护的权益,排除D项。29.【答案】A【解析】据材料“若(陪审法庭)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审法庭必须按照其执行”可知,雅典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当时国家机关分权制衡,故选A项;古代雅典是奴隶社会,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并非服从民众意愿,排除B项;公民参政意识强烈需要有公民积极参政的史实证明,材料并无相关史实,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之间的相互制约而非斗争,无法说明当时内部斗争比较激烈,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材料中米利都学派不同人物都对原始物质的组成进行了探讨,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打破了认为世界起源是神话的唯心主义观点,故选B项;米利都学派是以世界本源为基本出发点而不是针对有神论的无神论,排除A项;材料可知米利都学派关注的世界由什么组成而没有关注到人,排除C项;米利都学派的观点是建立在观察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排除D项。第20页共20页
31.【答案】B【解析】无论是伯利克里之妻,还是伯利克里本人,都曾受到审批,说明不论权势地位高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选B项;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并不是伯利克里时期才开始出现,在此之前已经存在,排除A项;“因渎神罪而受到审判”恰恰说明当时宗教地位极高,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很大,排除C项;三权分立是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政治机制,古希腊时期还没有这种权力制衡思想,排除D项。32.【答案】B【解析】由材料“五百人会议代表任期为一年,不得连任,公民一生任代表不能超过二年”、“雅典城邦公民约3—4万人”可知在雅典公民人数并不多的情况下实行任期制,可以确保更多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故选B项;雅典民主制符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实际,排除A项;“人人都能直接管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而非局限性,排除D项。33.【答案】B【解析】题干中敕令提及百姓享有公民权后,则罗马将比海外诸邦更伟大,荣耀也超过先辈,该敕令有利于公民认同罗马帝国,故选B项;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就已经地跨三洲、水兼四海了,此时重心是整合庞大的帝国,排除A项;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排除C项;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国家,奴隶遭到奴隶主的残酷剥削,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4.【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2)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解析】第20页共20页
(1)第一小问孟子法制观念,从材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第二小问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从“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可概括苏格拉底的观念是法制关乎城邦存亡,从“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可概括苏格拉底的观点是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第一小问背景,结合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和苏格拉底生活的古希腊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史实,分别总结二者法制观念形成的背景;第二小问价值,总结二者法制观念对当时和后世的共同作用即可。35.【答案】(1)不同:古希腊形成了民主政治制度。(1分)古代东方国家形成了专制主义制度。(1分)原因: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打破了血缘纽带,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建立起国家制度。(3分)东方国家的商品经济不发达,血缘纽带未被完全打破,公共事物的需要导致权力集中形成专制主义国家。(3分)(2)变化:17-18世纪,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重视商业发展的政策),以立法的方式干预经济。(2分)18世纪末期到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政策)。(2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分)背景:工业革命以前,英国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注重积累财富,重视国内外贸易,所以英国对经济采取干预经济的重商主义政策。(2分)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伴随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长,迫切需要企业的自由竞争、商业的自由贸易,所以英国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2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英国,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解决不了经济危机。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英国采用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2分)(3)水平四:14—11分第20页共20页
史料、史实充分,史料与论述内在联系紧密。示例:我国的人才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从重品德到实用、再到实用与品德素养相结合的演变过程。(2分)(1)分析材料: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强调人的品德和政治才能。(2)结合所学:我国古代培养和选择人才的目的是为了选拔治理国家的官吏,为封建统治服务。(3)认识: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但是培养的人才类型单一,不利于培养实用人才。(4分)(1)分析材料:19世纪后期,王韬认为应重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类型、多层次的专门人才。(2)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兴起,需要各种实用专门人才。(3)认识: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培养了近代化人才,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近代化。(3分)(1)分析材料: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要培养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蔡元培提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教育改革的方式渗透爱国主义、全面发展的理念)。(2)结合所学: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开展。(3)认识:有利于解放思想,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爱国精神的新式人才。(5分)水平三:10—7分史实、史料充分,基本梳理出人才观演变的历史脉络。但在材料的使用、分析及结合教材方面不够完整或不够深入或准确。论述较合理,逻辑清楚。水平二:6—3分只能使用部分史实和史料,对人才观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不完整或不清晰,或有史实错误。且在材料的使用、分析及结合教材方面有明显缺陷。(如果只分析材料,没有结合所学和评论,最高只有6分)第20页共20页
水平一:2—0分没有运用史料,或者史料存在明显史实错误,论述结构很不完整,逻辑混乱。(无效表达,0分)【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可以结合材料“采取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即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得出古希腊形成了民主政治制度,古代东方国家形成了专制主义制度。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很早就发展起频繁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化,并最终迅速地‘炸毁’了血缘纽带”“东方国家的社会并没有古希腊意义上的那种发达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内部广泛存在的血缘纽带也并没有被商品经济所‘炸毁’”得出答案。(2)第一小问变化,从三段材料中不难得出三个政策,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国家干预。第二小问背景,要结合这三个时期经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重商主义时期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积累财富重视国内外贸易;自由主义时期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家干预经济是在大危机后自由主义已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3)对人才观的解读一定要严格审题,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和形成认识,再就是对三段材料要逐个分析。第20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