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福建省宁德市2022届高考三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福建省宁德市2022届高考三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docx 2023-10-30 20:36:02 7页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高考三模地理试卷一、单选题为了研究我国人口迁移状况,某研究机构将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划分成四个等级,下图示意2001-2019年全国及四个等级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指标中,为城市等级划分主要依据的是(  )A.城市人口增速B.城市用地规模C.人均消费水平D.人均可支配收入2.据图可以推断(  )A.一、二线城市城市化进程放缓B.人口大量回流到三、四线城市C.一、二线城市竞争力明显下降D.四线城市对人口引力不断增强3.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  )A.出生率差异大B.人口流动差异大C.死亡率差异大D.生活质量差异大水足迹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蓝水足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区域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消耗量。1990年至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和新疆的蓝水足迹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黑龙江蓝水足迹高的决定因素是(  )A.技术水平B.作物种类C.产业结构D.耕作习惯5.与黑龙江相比,新疆农业生产蓝水足迹数值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大B.沙漠面积广C.水热条件好D.水分蒸发大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毗邻重庆大学城,到机场、火车站等地车程在30分钟以内。2008年,沿海地区多家笔记本组装厂西迁至该产业园。此后该产业园逐步引进芯片封装、显示模组、电池、散热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800多家。随着重庆通往欧洲的中欧班列开通,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园的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与沿海笔记本组装厂迁出地相比,重庆(  )A.劳动力成本低B.科技力量更雄厚C.交通更加便利D.产业基础更完善7.西永产业园引进芯片封装、电池等产业的目的是(  )A.加快产业转移B.参与国际分工C.提高劳动就业D.完善产业链8.受中欧班列开通影响最大的产业是(  )A.电池制作B.手机制造C.跨境电商D.电脑芯片下图为北部非洲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区域内陆地区陆路交通运输网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城镇B.矿产资源C.地形D.淡水资源10.该区域原油出口采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先管道运输,后海洋运输B.先公路运输,后海洋运输C.先公路运输,后铁路运输D.先海洋运输,后管道运输11.古埃及人利用帆船在尼罗河中、下游航行时,采取的方法是(  )A.向北航行时升帆,向南航行时落帆B.向北航行时落帆,向南航行时升帆C.夏季航行时升帆,冬季航行时落帆D.夏季航行时落帆,冬季航行时升帆水温是湖泊的重要性质之一。科研人员分别于2016年6月1日及8月9日对我国某湖泊水温进行观察研究。下图为两日当地太阳辐射强度、气温、湖泊表层水温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湖泊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东北平原13.示意8月9日湖泊表层水温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14.造成两日表层水温差异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差异B.湖泊补给差异C.天气状况差异D.蒸发大小差异水库的使用及泥沙的冲淤都会影响河流水位变化。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两个水文站1950~2020年洪水位变化统计围。1957年,该河一大型水库投入使用。近年来,随着流域的治理。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两水文站与水库的位置,由上游到下游依次是(  )A.甲水文站-乙水文站-水库B.甲水文站-水库-乙水文站C.水库-甲水文站-乙水文站D.乙水文站-水库-甲水文站16.水库的建设造成(  )A.甲水文站泥沙淤积减少B.乙水文站泥沙淤积减少C.甲水文站洪水水位降低D.乙水文站洪水水位抬高二、综合题n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M处是新加坡的石油化工中心(下图)。2009年,通过填海工程,将原有的七个小岛连成一片,使岛屿面积由最初的10扩大到32。同时,在海床下150米处,建了9个岩洞做为储油空间,每个都有340米长、20米宽、27米高,并修建了9千米的通道,与岛内复杂的基础设施相整合。整个岩洞的建设过程充满各种挑战和风险。(1)分析新加坡石油化工中心选择建在M地的原因。(2)分析新加坡兴建海底岩洞用于储油的原因。(3)简析海底岩洞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锡崖沟红岩大峡谷位于太行山脉深处,谷壁陡峭,谷中有谷,是典型的叠谷地貌(下左图)。峡谷山体由红色砂岩组成,呈板状结构,硬度适中,垂直裂隙发育。锡崖沟村坐落在山谷中一处较大的平地上,古时村民多自给自足,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该村现有村民约800人。1982年,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村民从山顶上挂下绳索,在山腰间开凿,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奇险的挂壁公路(右图)。公路多贴壁而凿,悬于半山腰,每隔十余米开有侧窗,现已成为太行山景区的一部分。(1)推测红岩大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2)分析古村民选择在锡崖沟村定居的原因。(3)分析该公路线路不长,却历经十多年才完成的原因。(4)分析挂壁公路的侧窗在修建及后期运营中的作用。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伊努人是北海道的原住民,古时曾以鸟羽、兽皮、鱼皮制衣,擅长制作和驾驶独木舟。有专家称阿伊努人的祖先是从亚洲北部迁徙而来。(1)在图上绘制一条阿伊努人祖先可能的迁徙路线,并说明绘制理由。(2)推测北海道古阿伊努人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从地理环境角度加以解释。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A3.B【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解析】【点评】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及对策:1、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2、人口数量问题,主要由非均衡生育(多子化和少子化)以及人口迁移造成,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和调控迁移来解决。3、人口结构问题,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收入、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数等人口结构问题。4、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来解决。5、人口性别结构问题,只有通过限制堕胎来解决。6、人口收入结构问题,原因较复杂,但最终都只有通过壮大中产阶层,使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才能真正解决。7、人口分布问题,主要包括大城市病、高密度连绵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大片乡村缺少就近(200公里内)特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发展难题、生态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人口的生存困境、以及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口迁移等问题。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自然环境因素: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2.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着人类的迁移方向和规模。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4.矿产:是资源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5.自然灾害: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会迫使人们迁移。(二)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3.文化教育事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如实现家庭团聚)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政治因素:1.政策:合理的政策可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不合理的政策,或者政策合理但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n2.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起人口迁移。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1.根据材料,为了研究我国人口迁移状况,某研究机构将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划分成四个等级,所以图中城市等级的划分是根据人口迁移来划分的,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通常起决定作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的地区能吸引人口大量迁入,D正确;经济水平高,发展快的城市,城市人口增速快,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A错误;城市用地规模是城市化的表现,不是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B错误;人均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作为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C错误,故答案为:D。2.根据图中信息,一、二线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速明显下降,说明城市化进程放缓,A正确;根据图中信息,三四线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不可能人口大量回流到三、四线城市,B错误;与三四线城市相比,一二线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速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说明一、二线城市竞争力没有明显下降,C错误;四线城市的人口年平均增速,2016-2019与2011-2015相比平均人口年平均增速有所下降,说明四线城市对人口引力并没有不断增强,D错误,故答案为:A。3.一二线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速比三四线城市高,人口净迁入,迁入的主要是青壮年,三四线城市青壮年迁出多,导致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差异较大,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AC错误;生活质量有差异,但不是造成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4.C5.D【知识点】水资源概况【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4.由材料可知,蓝水足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区域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消耗量。黑龙江产业结构中一二产业比重较大,生产过程中消耗水量大,因而蓝水足迹高,C正确。技术水平、作物种类、耕作习惯均不是影响黑龙江蓝水足迹高的决定因素,ABD错误。故答案为:C。5.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所处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降水少,蒸发量大,蓝水足迹数值高,D正确。新疆耕地面积远低于黑龙江,A错误。沙漠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少,B错误。新疆气候干旱,水源条件没有黑龙江优越,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6.A7.D8.C【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解析】【点评】一、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土地: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建厂成本低。②水源:靠近水源(河、湖),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取水方便;水运便利。(2)人文因素:①市场(经济):人口数量多,经济收入高,消费市场广阔(市场潜力大)。②政策法规:税收优惠、提供补贴、廉价土地、改善基础设施,国家政策支持。③劳动力:充足、廉价且素质高。④交通:靠近公路、铁路、港口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交通便利。⑤科技: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水平高。⑥动力:靠近煤矿、油田、天然气田、水电站等,能源充足。⑦原料:靠近铁矿、棉花产区等,原料丰富。⑧工业基础: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三、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1.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居民增收增加就业;2.促进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发展。不利:1.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增加;2.占用耕地土地资源。n6.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交通更加便利,产业基础更加完善,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迁移向西部地区,故BCD不选;虽然重庆经济较为发达,相对沿海城市有所欠缺,但是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主要是重庆市劳动力成本低,故A正确。答案选择D。7.材料显示“2008年,沿海地区多家笔记本组装厂西迁至该产业园。”,证明该园区已经形成产业集聚,之后引进芯片封装、显示模组、电池、散热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800多家,主要是为了完善工业园区的产业链,形成完成的规模效应,故D正确;西永产业园是引进产业,没有转移产业,故A错误;该产业园主要是本国内的分工,不存在国际分工,故B错误;产业园的发展已经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且引进的都是技术类企业,因此不是为了提高劳动就业,故C错误。答案选择D。8.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池制作、手机制造和电脑芯片都属于实体产业,属于单一的产品,中欧班列的开通,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扩大欧洲市场,但影响单一,因此影响最大的是跨境电商,因为跨境电商包含产品范围更广,中欧班列的开通,将大大提高物流储备,增加电商的销售方式,促进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故ABD不选,C正确。答案选择C。【答案】9.B10.A11.B【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解析】【点评】一、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具有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连续性好、安全可靠、受气候影响小等特点,适合运输大宗、笨重、长途货物等。公路: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最为机动灵活等特点,适合运输短途、量小、易变质的货物、鲜货等。水路:具有运量最大、运费最低、速度最慢、受气候影响大等特点,适合运输运距远、运量大、时间宽松的大宗货物等。航空:具有运量小、运费最高、速度最快等特点,适合运输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少、时间紧的货物等。管道:具有运量大、运费低、最具连续性、可昼夜运输、投资小、占地少、便于管理、安全可靠、受气候影响小等特点,适合运输液体、气体等。二、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包括:①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②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③依据运输需求: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④尽量少占土地: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⑤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9.看图可知,该区域内陆地区陆路交通以公路交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多位于公路沿线,这里公路线密集,运输便利,公路主要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修建的,交通运输网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矿产资源,B正确;看图中内陆地区城镇分布稀疏,城镇分布的地区交通线并不密集,A错误;看图中等高线可知,这里地形平坦开阔,地形对交通运输网布局影响不大,C错误;据所学可知,该区域内陆地区为撒哈拉大沙漠,该区域淡水资源的分布没有太大区别,淡水资源不是交通运输网布局的主导因素,D错误。故答案为:B。10.该区域原油多在内陆地区开采,管道运输能实现从开采地直接输送到地中海沿海港口,连续性强,且损耗小,在港口装船后采用海洋运输,水路运输,运输成本低,方便运输大宗货物,将原油用海运送往世界各地,A正确;该区域油田都分布在内陆地,不直接临海,在内陆地区开采后原油出口,不能先海洋运输后管道运输,D错误;原油出口运量大不适合采用公路运输,BD错误。故答案为:A。11.据图可知,尼罗河中、下游主要位于北半球信风带,盛行风是东北风,向北航行时是逆风航行,所以落帆减小阻力,向南航行时是顺风航行,所以升帆借助风力航行,B正确,A错误。尼罗河中、下游冬夏季都是受信风影响的,升帆和落帆都是由航行的方向决定,C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12.C13.B14.C【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解析】【点评】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的四大步骤:步骤地方时区时一定时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也可利用光照图中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地方时6时经线、地方时18时经线、地方时0时经线、地方时12时经线确定出两地所在的时区:①某地区时为该地所在时区内中央经线的地方时。②n计算时区。所求地的经度数除以15,余数若大于7.5,则商+1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余数若小于7.5,则商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二定向确定两点的相对东、西方向:以地球自转方向为根本参照,在两地之间的劣弧段中确定东西方向确定两时区的相对东、西方向三定差确定两点的时差:先确定两点的经度差,再按照15°对应1小时的标准进行换算,以确定时差确定两个时区相差的个数四定值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以西用“-”)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区别“经经”计较,分秒必算时区换算,整数加减12.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显示6月1日昼长时间为20时-6时=14时,也就是当地昼长时间为14小时,因此应该是早上5点太阳升起,晚上19点日落,但左图中显示太阳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时(该地位于我国,皆是以北京时间表示),因此该湖泊位于北京西面,故D错误;且相差一个小时,也就是相差15°,大致位于105°E,长江中下游平原(118°E-123°E之间)大多位于东八区范围内,故A错误;青藏高原距离东八区是超过15°,大致在73°E到104°E之间,故B错误;内蒙古高原位于106°E-121°E之间,故C正确。答案选择C。13.结合所学知识,湖水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周围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较高。观察图中信息,左图显示8月9日白天太阳辐射强度较大,因此气温和湖泊表层水温较高,因此①和②曲线表示8月9日的气温和湖泊表层水温曲线,由于湖泊比热容较大,故①曲线为8月9日气温,而②为8月9日湖泊表层水温度曲线;③和④曲线温度较低,是由于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为6月1日的气温和湖泊表层水温曲线,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选择B。14.根据题意,结合左图可看得知,两日表层水温差异原因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较大,因为天气状况,导致6月1日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导致其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较少,故表层水温较低,而8月9日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多,气温较高,故C正确;从第一小题可知,该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从日期来看,6月1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比8月9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但从第二小题的解析可知,6月1日水温却比8月9日低,所以太阳高度差异不是主要原因,故A不选;湖泊补给差异影响较小,故B不选;蒸发大小是由气温决定,气温是由太阳辐射的强弱影响的,故D不选。答案选C。【答案】15.A16.D【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解析】【点评】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15.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水文站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水位逐渐下降,但是2000-2020年平均洪水水位依然在384m,而乙水文站虽然逐年升高,但2000-2020年平均洪水水位大致为339m,因此甲水文站海拔高于乙水文站,甲位于乙水文站属于上游,故D错误;乙水文站平均洪水水位逐渐上升,材料显示该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善,证明之前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导致乙水文站泥沙淤积,水库具有减少下游泥沙淤积的功能,而乙水文站在修建水库之后,水位在上升,说明泥沙淤积并未受水库影响,因此水库位于乙水文站下游,故B错误;再结合之前解析,甲水文站在乙水文站上游,所以由上游到下游顺序应为甲水文站-乙水文站-水库,故A正确,C错误。答案选择A。16.结合题1结论,水库的建设距离甲水文站较远,因此对甲水文站的影响很小,故AC不选;水库可以拦截水流,导致河流水流变缓,泥沙沉积,下游泥沙减少,但不能减少上游泥沙,故B不选;图中乙水文站洪水位有所上升,且乙水文站位于水库上游,而水库的修建导致其上游一定区域内水位抬高,故D正确。答案选择D。17.【答案】(1)可充分利用原有小岛,减少填海费用;与主岛分隔,有利于减少对主要居住区的影响;临近马六甲海峡,水深条件好,利于建设深水海港;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降低运输成本。(2)增加石油储备,保证能源安全;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兴建岩洞储油可节省地面空间;新加坡人口稠密,位于交通枢纽,安全要求高,地下岩洞储油,更加安全可靠。(3)建设规模大(存储空间大),工程量大;深处海底(易透水、渗漏),施工难度大;工程复杂(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场所状况复杂(拥堵的航道等),易对施工造成干扰;热带雨林气候,天气闷热,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解析】n【分析】(1)阅读材料可知,M地作为中心,与周围7个小岛连接起来,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小岛,减少天海费用;且与主导分离,可以减少对主导居住区的影响;M地位于马六甲海峡,海水深度较大,有利于建设深水海港;地理位置优越,通过马六甲海峡,海运便利,方便运输原料和出口产品,运输成本降低。(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国际能源紧张,新加坡建海底岩洞储油可以增加石油储备,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且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兴建海底岩洞既可以储存石油,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导致人口稠密,又处于交通枢纽,对安全的要求很高,因此地下岩洞储油更加安全可靠。(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显示“在海床下150米处,建了9个岩洞做为储油空间,每个都有340米长、20米宽、27米高,并修建了9千米的通道”,该次修建空间较大,规模较大,因此工程量很大;且属于岛屿,面积狭小,修建深处海底,已发生透水和渗漏现象,增加了施工难度;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导致工程修建也较为复杂,施工所在位置处于世界最繁忙的交通要道,施工时干扰较大,影响施工;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天气较为闷热,施工人员身体易受到影响。【点评】1.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的地区和地理位置。2.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18.【答案】(1)早期该地地势低,流水搬运、堆积、固结形成红色砂岩;而后地壳抬升形成高地,岩石垂直裂隙发育,流水下蚀,形成峡谷;而后地壳较为稳定,流水侧蚀拓宽,形成宽谷;而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形成叠谷地貌。(2)地处大山深处,地势险恶,便于避难安居;谷中平地较大,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河流汇集,水源充足;石材丰富且易于开采,利于房屋的修建;生态良好,物种多样,生存物资有保障。(3)谷壁陡峭,施工难度大;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工程设备运输困难;技术落后(采用人工开凿),工程进度慢;人口少,投入劳力不足;经济落后,资金短缺。(4)修建时:侧窗开凿提供操作平台,便于施工;利于多点施工,提高工程进度;崖壁开凿隧洞土石方量大,侧窗方便倾倒土石方。运营中:侧窗利于采光通风,便于通行;利于欣赏沿途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知识点】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峡谷山体由红色砂岩组成,呈板状结构,硬度适中,垂直裂隙发育。红色砂岩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说明早期该地地势低,流水搬运、堆积、固结形成红色砂岩;要形成大峡谷,已形成的红色砂岩要抬升形成高地,根据材料,岩石垂直裂隙发育,地处湿润地区,受流水下蚀,形成峡谷;根据图文材料,谷中有谷,且上部宽下部窄,说明形成峡谷后,地壳较为稳定,流水侧蚀拓宽,形成宽谷;而下部的窄谷是流水下蚀形成,说明形成宽谷后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形成叠谷地貌。(2)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根据材料,锡崖沟村坐落在山谷中一处较大的平地上,古时村民多自给自足,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说明地处大山深处,地势险恶,便于避难安居,不受战争等影响;锡崖沟村坐落在山谷中一处较大的平地上,土地面积较大,土壤肥沃,便于农耕;谷地中河流汇集,水源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峡谷山体由红色砂岩组成,呈板状结构,硬度适中,垂直裂隙发育。说明石材丰富且易于开采,利于房屋的修建;地处深山峡谷中,人类活动少,生态良好,物种多样,生存物资有保障。(3)根据图中信息,谷壁陡峭,施工难度大;古时村民多自给自足,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说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工程设备运输困难;根据材料,1982年,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村民从山顶上挂下绳索,在山腰间开凿,技术落后(采用人工开凿),工程进度慢;根据材料,该村现有村民约800人。说明人口少,投入劳力不足;村里经济落后,资金短缺。(4)修建时:根据材料,1982年,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村民从山顶上挂下绳索,在山腰间开凿。说明侧窗开凿提供操作平台,便于村民施工;侧窗多利于多点施工,提高工程进度;崖壁开凿隧洞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量大,侧窗方便倾倒土石方,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运营中:由图中信息可知,公路是嵌在岩壁上的,侧窗利于采光通风,便于通行;根据材料,公路多贴壁而凿,悬于半山腰,每隔十余米开有侧窗,现已成为太行山景区的一部分。说明利于欣赏沿途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点评】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19.【答案】(1)绘图如下:理由:沿途海域较窄(陆地多),水深浅,便于渡海;海水结冰(海平面下降),使北海道和大迁徙路线陆相连,便于迁徙。(2)渔猎;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耕种;海域广阔,寒暖流交汇,鱼类资源丰富;岛屿面积大,山林众多,野生动物多。【知识点】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日本【解析】n【分析】(1)读图及材料信息“有专家称阿伊努人的祖先是从亚洲北部迁徙而来”可知,阿伊努人祖先从亚洲北部到北海道之间的沿途陆地面积广大,中间有狭窄的海域,水面较浅,便于人们渡过海域;另外,当处于地质时期的寒冷期时,海水结冰,导致海平面下降,形成北海道和亚洲北部的冰桥,人们通过冰桥迁徙到北海道,线路如图所示:(2)由图示信息可知,北海道古阿伊努人分布的地区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不适合发展耕种业;当地海域面积较大,且处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以捕鱼为生;岛屿面积广大,森林资源丰富,林中野生动物较多,人们以捕猎为生;所以古阿伊努人农业以渔猎为主。【点评】阿伊努人祖先从亚洲北部到北海道之间的沿途陆地面积广大,中间有狭窄的海域,水面较浅,便于人们渡过海域;另外,当处于地质时期的寒冷期时,海水结冰,导致海平面下降,形成北海道和亚洲北部的冰桥,人们通过冰桥迁徙到北海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