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docx 2023-11-01 04:36:02 17页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高三二模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会直接导致(  )A.温室效应B.酸雨形成C.臭氧层破坏D.水体污染2.油脂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储能物质,也是抗低温的保温层。在骆驼体内,大量油脂聚集于背部形成驼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油脂彻底氧化分解可为骆驼提供水分B.油脂大量聚集不利于维持骆驼体温稳定C.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具有不亲水性D.携带相同能量的油脂和糖,油脂可减轻骆驼的负重3.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性免疫缺乏病B.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症状与HIV攻击脑细胞有关C.HIV能侵入宿主细胞的物质仅是其遗传物质RNAD.HIV入侵宿主细胞依赖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4.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质膜中均可运动,且互不影响B.质膜具有不对称性的唯一原因是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C.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均有关联D.载体蛋白是一类覆盖、镶嵌、贯穿于脂双层的蛋白5.单细胞生物也存在细胞分化,例如枯草杆菌的营养细胞在恶劣环境中会形成休眠体(芽孢),条件适宜时会重新形成营养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且不可逆B.枯草杆菌的营养细胞和芽孢的结构相同C.枯草杆菌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D.该芽孢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6.亨廷顿氏舞蹈症患者的Htt基因中的CAG序列异常重复,重复次数常达36~40次,表达出的Htt蛋白异常,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退化。从该实例中可以推断的是(  )A.该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畸变B.患者Htt基因的表达需要三种RNA参与C.异常Htt蛋白的氨基酸数量可能会增加D.异常Ht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座位发生改变7.金鱼身体的透明程度由一对基因T、t控制。普通金鱼(TT)与透明金鱼(tt)交配所得F1均呈半透明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1自交,F2的表现型可以直接反映基因型B.F1呈现双亲的中间类型,该现象属于共显性C.金鱼T、t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金鱼T、t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种类的差异8.下列关于“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热水冲洗泡菜坛以达到消毒的目的B.用开水浸泡蔬菜利于胞内营养物流出C.用蒸馏水冲洗待测泡菜以去除蛋白质D.用容量瓶进行定容有利于后续的计算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将进化归纳为“带有变异的传代”B.达尔文依据自然选择推测人工选择的存在C.自然选择可使某细菌种群青霉素抗性增强D.种群间双向迁移会导致种群内变异量增大10.某同学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处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在细胞质中出现纺锤体B.乙所处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与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C.甲、乙,丙中染色体的行为均有利于核遗传物质均分D.丁所处时期细胞中核膜核仁解体,染色体变回染色质1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通过调节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影响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维持激素含量稳定。某患者体内有一种免疫球蛋白(TSI),能与TSH竞争受体,导致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甲状腺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患者表现为反应迟钝,智力水平明显低下B.该患者的TSH和TRH含量均高于正常水平C.该患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高于正常水平D.TSI和TSH竞争的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表面12.用愈伤组织中的胚性细胞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流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n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去除细胞壁可提高②过程中目的基因导入的成功率B.①过程需要使用甘露醇,用NaCl或蔗糖也可能达到相同效果C.除了图示途径,植物体细胞杂交也可打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原生质体为球形,③过程中细胞胞质分裂的方式与动物细胞类似13.T4DNA连接酶可将任意2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该反应过程需消耗ATP,其水解产生的腺苷一磷酸(AMP)通过共价键与酶相连,随后AMP转移至DNA片段,进而完成连接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4DNA连接酶的底物种类较多,故其无专一性B.T4DNA连接酶催化反应后,其组成成分已改变C.ATP在该反应过程中可能打开两个高能磷酸键D.T4DNA连接酶需保存于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14.嗜盐菌是一种光合细菌。在光照条件下,其质膜上的视紫红质介导H+的跨膜运输,在膜两侧形成H+浓度差,即质子动力势。在质子动力势的驱动下合成的ATP可用于将CO2同化为糖,具体过程如图所示。①表示视紫红质,②表示ATP合成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光照条件下,质膜外侧H+浓度低于内侧B.①所介导的H+跨膜运输是主动转运,该过程不消耗ATPC.②是一种通道蛋白,在工作过程中其形状不发生改变D.若使质膜的脂双层对H+通透性增加,ATP的生成量不变15.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几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完成后大肠杆菌仍保持结构完整B.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通过小鼠存活情况判断有无R型菌C.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涉及到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D.TMV侵染烟草实验不能证明RNA是含RNA生物的遗传物质16.下列关于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释放的能量少部分转化为热能,其余形成ATPB.两者第一阶段产生的[H]均可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C.酵母菌的需氧呼吸可在细胞溶胶和细胞膜上进行D.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代谢17.假设T2噬菌体的DNA含5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一个14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带15N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5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DNA,蛋白质、RNA分子均带15N标记B.得到许多子代噬菌体说明DNA具有复制和表达双重功能C.子代噬菌体含14N的DNA链共2条,且其碱基序列互补D.产生这些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147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将昆虫绿豆象和能将卵排放在其幼虫体内的寄生蜂混合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寄生蜂在第0~5个世代中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寄生蜂是影响绿豆象种群数量波动的外源性调节因素C.图中a点对应的纵坐标值代表绿豆象的环境容纳量D.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波动与两者之间的正反馈调节有关19.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与入侵细胞有关,人体能产生对抗S蛋白的抗体,从而阻止病毒入侵。人群已普遍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疫苗①)。现利用基因工程将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和腺病毒重组形成腺病毒载体疫苗(疫苗②),疫苗②可使人体细胞高效表达出S蛋白,能长时间反复刺激免疫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疫苗均需多次接种,因为单次接种无法产生大量记忆细胞B.机体接种疫苗②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减弱疫苗的免疫效果C.机体分别接种疫苗①和疫苗②后,产生的抗体种类完全相同D.机体分别接种疫苗①和疫苗②后,体内都只发生体液免疫过程20.为了研究治疗A型流感病毒感染引发肺部炎性损伤的方法,科研人员以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为材料,制备了抗PA-X蛋白(PA-X蛋白是A型流感病毒复制需要的一种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制备过程需要用到细胞融合、克隆培养法等技术B.细胞培养液中可加入胰岛素等物质促进细胞克隆C.制备过程中几次筛选都只获得产生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制备过程可用胰蛋白酶处理使杂交瘤细胞脱落,随后稀释21.Menkes病是由于ATP7A基因(编码含1500个氨基酸的ATP7A蛋白)突变导致铜代谢障碍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现有两例患者,例1缺失了19对碱基,导致ATP7A蛋白第864位氨基酸开始改变,并缩短为882个氨基酸;例2缺失了1对碱基,导致ATP7A蛋白第1016位氨基酸开始改变,并缩短为1017个氨基酸。结合上述信息,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A.若例2碱基缺失位置再缺失⒉对碱基,该患者有可能不患病B.由于例1缺失的碱基比例2多,故例1的症状比例2更严重nC.两例患者DNA上的遗传密码均改变,均出现提前的终止密码子D.以上案例表明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多方向性、有害性和可逆性22.研究人员利用枪乌贼大轴突进行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刺激位点为a点或f点,b、c位点接有灵敏电位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位点膜内外电位相同,此时K+外流与Na+内流速率相等B.此时e位点Na+大量内流,引发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C.若适当增加外界溶液的K+浓度,则f位点静息电位绝对值将变大D.若适当增加外界溶液的Na+浓度,则灵敏电位计每次偏转的幅度增加23.某科研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GA3(赤霉素类)溶液和6-BA(细胞分裂素类)溶液对墨兰花芽形成和提早开花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组数据可知,没有激素调节墨兰也能形成花芽和开花B.GA3促进墨兰花芽形成和提早开花的效果高于6-BAC.6-BA能促进墨兰成花器官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GA3和6-BA协同促进墨兰花芽形成和提早开花,且效果能够累加24.某二倍体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XBY,其体内某细胞进行了3次分裂,共产生了8个子细胞,其中子细胞1和子细胞2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已知分裂过程中仅发生一次异常,且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异常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这8个子细胞均可成为配子,呈现出4种或5种染色体组成类型C.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图中子细胞2与正常配子受精,发育得到的个体为三体25.为科学栽培草珊瑚,科学家对草珊瑚分别进行全光照(L0)、50%(L50)、70%(L70)、90%(L90)遮光处理,120天后测定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气孔导度越大,气孔的开放程度就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长期遮光,草珊瑚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和成分都不变B.若8:00时增加光照强度,则L70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将减小C.中午净光合速率较小是蒸腾作用强,气孔导度减小引起的D.14:00后,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不受到胞间CO2浓度的限制二、综合题26.我省某乡镇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开发打造成劳动教育基地,该基地包括农耕园、渔趣园,放牧园等若干个功能区块。回答下列问题:(1)农耕园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基地人员在养护水稻田时,利用养殖鸭子对稻田进行除虫、除草,该防治措施属于  。种植水稻需要合理密植,因为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水稻田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为  。(2)渔趣园的湖泊中生长着荷花,芦苇等不同的水生植物,湖中养殖了泥鳅和鱼类,各种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湖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主要发生在  层,分解形成的无机盐经过定期清理挖淤,转移到农耕园中被水稻和蔬菜吸收利用,实现了  。(3)放牧园种植果树、牧草,其中草地的产品输出如图所示,其中序号①②③代表能量。该放牧园利用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实现了  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图中属于家畜同化的能量是  (用图中的序号表示)。27.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常用于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18O的比例H2OKHCO3和K2CO3O210.850.610.8620.200.400.2030.200.570.20(1)为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于什么物质,鲁宾等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用18O标记的K2CO3、KHCO3、H2O进行了三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产物O2中的氧来源于  ,判断依据是  。实验中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CO2来源于  (填场所)。若在光源和小球藻之间放置红色滤光片而获得单一波长的红光,则小球藻产生O2的速率将  。(2)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和去向,卡尔文等用14CO2处理小球藻不同时间,随后  (填“停止光照”、“加热杀死小球藻”或“停止光照或加热杀死小球藻”)从而终止反应。通过双向纸层析分离小球藻中的有机物,进行放射自显影处理后形成若干斑点,每个斑点对应一种化合物,结果如上图所示。据甲图分析,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最可能是  (填图中字母)。已知,点样处位于上图滤纸的左下角;双向纸层析是第一次层析后,将滤纸旋转90度进行第二次层析的方法;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的物质在滤纸上扩散得越快。据图分析两次层析过程中使用  (填“相同”或“不同”)的层析液,判断依据是  。28.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毛与短毛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一群有眼正常毛雌蝇与一群有眼正常毛雄蝇交配,F1n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有眼正常毛有眼短毛无眼正常毛无眼短毛F1雄蝇2211F1雌蝇4020回答下列问题:(1)无眼对有眼为  性,控制有眼与无眼的A(a)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2)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  。让F1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共有  种。F2出现的各种表现型中比例最少的是(有无眼、正常毛与短毛、性别均考虑在内)  ,其比例为  。(3)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首次将白眼基因定位到了X染色体上。有人认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可能不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而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请利用纯合的红眼雄蝇、白眼雄蝇、白眼雌蝇、红眼雌蝇,设计一个一代杂交实验,判断眼色基因的基因座位。杂交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及结论:①  ,则眼色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  ,则眼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三、非选择题组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起泡葡萄酒是指含有一定量CO2的葡萄汽酒,需要使用产气能力强的专用酵母菌进行酿造。(1)酿酒酵母的分离:从  等富含酵母菌处取样。将样品置于适量  中,进行振荡,静置后进行梯度稀释,并均匀  于醛母菌平板培养基进行分离。(2)优良起泡酵母菌种筛选:将分离得到的酿酒酵母分别接种于  酵母菌培养基中,15℃培养24h后,观测记录产气量。筛选得到的优良菌种除产气能力、酒精耐受能力、耐酸能力强外,还应有  (答出1点即可)等特点。(3)起泡葡萄酒发酵:首先,将葡萄与普通酿酒酵母混合,置于25℃条件下,进行常规发酵。当观察到  表示发酵完毕,获得葡萄酒原酒。随后,原酒经过一定的调配和勾兑后,在其中加入适量  和蔗糖,装瓶密封,置于15℃条件下,进行成二次发酵。(4)葡萄酒风味优化:β–葡萄糖苷酶(BGL)对于提升葡萄酒的香味十分重要。为增加BCL的稳定性,可将其通过氢键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固定于壳聚糖凝胶,此固定化方法为  。(5)某科研团队以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pCMV质粒为载体研制新冠疫苗。目的基因及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如图所示。为了获得重组DNA分子,应当挑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  ,此外还需  酶。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时,需先用  处理使大肠杆菌处于感受态,待转化完成后再加入  (A、仅含青霉素;B、仅含一种其余抗生素;C、不含抗生素;D.含多种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置于摇床慢速培养一段时间以恢复正常状态。(6)为更好地研究新冠患者的病症及治疗办法,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了新冠病毒小鼠模型。已知新冠病毒通过识别人肺部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蛋白)进入人体细胞,但小鼠却并不含人的ACE2基因。因此,科学家将  导入鼠的受精卵,经  后得到转基因鼠。接下来,可对转基因鼠进行  处理,以观察其呈现的病症并测试药物的活性。四、实验题30.机体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产生高血糖,动物摄食会导致胃内分泌细胞分泌的G蛋白下降,G蛋白水平下降会降低饥饿感,进而调节摄食行为。高脂饮食能诱发胰岛素抵抗,对G蛋白分泌的影响与正常饮食无明显差异。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缓解高脂饮食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升高G蛋白的含量。为了验证上述结论,请根据以下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及分析。材料与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正常小鼠若干只。普通饲料、高脂饲料、血糖测定仪、胰岛素分析仪、胃组织G蛋白分析仪。(要求与说明:血糖、胰岛素和胃组织G蛋白测定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分别测定各实验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②实验分组与处理: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实验鼠均分为3组。甲组:18周普通饲料;乙组:12周普通饲料+  ;丙组: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按上述实验分组培养18周,每周定时测量各实验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含量。(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第18周的检测结果,设甲组各指标水平均设置为1)(3)讨论与分析:n①根据题干分析,甲组小鼠摄入普通饲料后血糖升高时,小鼠机体限制血糖显著升高的机制是  。②从分子水平分析,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导致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使组织细胞  葡萄糖能力下降,引发高血糖。③进一步研究发现,胃组织G蛋白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进而促进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减少糖的利用,增加  ,实现调节机体的糖脂代谢。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解析】【解答】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因此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会直接导致酸雨形成,B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危害:①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②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③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十壤中的动物。④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2.【答案】B【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解析】【解答】A、油脂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为骆驼提供水分,A正确;B、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B错误;C、油脂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具有不亲水性,C正确;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携带相同能量的油脂和糖,油脂可减轻骆驼的负重,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中的氧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3.【答案】C【知识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病毒【解析】【解答】A、艾滋病是后天感染HIV导致免疫系统被攻击的疾病,属于后天获得性免疫缺乏病,A正确;B、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脑细胞、巨噬细胞,脑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细胞,因此脑细胞被攻击可能会出现痴呆症状,B正确;C、HIV能侵入宿主细胞的物质有RNA,逆转录酶、核心蛋白等,C错误;D、HIV与宿主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侵入宿主细胞,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4.【答案】C【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解析】【解答】A、质膜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两者互相影响,A错误;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因此构成细胞膜的各种组分在膜两侧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B错误;C、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这说明,质膜的选择透性与脂双层有关,质膜上一种蛋白质能转运一种分子,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也有关,C正确;D、载体蛋白一般贯穿在脂双层之间,协助物质进出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C。n【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答案】D【知识点】细胞分化及其意义【解析】【解答】A、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分化了的细胞也不稳定,其基因表达模式也可以发生可逆性变化,又回到原来未分化的状态。再根据题干信息“单细胞生物也存在细胞分化,例如枯草杆菌的营养细胞在恶劣环境中会形成休眠体(芽孢),条件适宜时会重新形成营养细胞”,说明细胞分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A错误;B、枯草杆菌的营养细胞的结构和一般的细菌相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芽孢的结构较为复杂,主要由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四个部分组成。所以枯草杆菌的营养细胞和芽孢的结构不相同,B错误;C、多细胞生物可以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枯草杆菌是单细胞生物,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C错误;D、不论多细胞生物还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分化其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核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举例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增殖方式一般是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6.【答案】C【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解析】【解答】A、该变异为基因内部的碱基对的增加(异常重复)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A错误;B、患者Ht基因的表达需要三种RNA参与,mRNA为翻译的模板,tRNA为搬运氨基酸的工具,rRNA为核糖体的成分之一,但需要这三种RNA不是由题干实例中推测出来的,任何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这三种RNA,B错误;C、基因中的CAG序列异常重复,会导致mRNA中遗传密码多次重复,而使得异常Htt蛋白的氨基酸数量可能会增加,C正确;D、异常Ht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座位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基因突变:(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或者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3、染色体变异n(1)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2)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7.【答案】A【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解析】【解答】A、不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基因型和表现型对应,F2的表现型为1普通金鱼(1TT)∶2半透明金鱼(2Tt)∶1透明金鱼(1tt),A正确;B、F1呈现双亲的中间类型,该现象属于不完全显性,B错误;C、金鱼T、t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T与t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C错误;D、金鱼T、t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而碱基种类都是四种(A/T/C/G),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8.【答案】C【知识点】泡菜的制作;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解析】【解答】A、家庭泡菜制作是以乳酸菌作为主要菌种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为避免杂菌感染,常用热水冲洗泡菜坛,A正确;B、用开水浸泡蔬菜可以破坏细胞膜,使其失去选择透性,而利于胞内营养物流出,B正确;C、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时,将腌制的泡菜和少量的泡菜汤直接打成匀浆即可,不需要用蒸馏水冲洗待测泡菜,以免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错误;D、用容量瓶进行定容可以定量地知道每种物质的比例,有利于后续的计算,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禁基乙二胶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9.【答案】B【知识点】自然选择与适应【解析】【解答】A、达尔文在调查中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特有的生物类型,都是从南美大陆迁徙而来,并随后发生了类型转变,将其归纳为“带有变异的传代”,A正确;B、受人工选择现象的启发,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B错误;C、自然选择淘汰不能适应青霉素的细菌,使适应青霉素的细菌生存下来,使得青霉素抗性增强,C正确;D、种群间个体的双向迁移增加了基因交流的频率,会导致种群内变异量增大,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生物界有重要的意义,但局限性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②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③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④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⑤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10.【答案】C【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解析】【解答】A、甲所处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状态,A错误;B、乙所处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与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B错误;C、甲、乙中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丙中染色体着丝粒一份为二,均有利于核遗传物质均分,C正确;D、丁所处时期细胞中核膜核仁重建,染色质变回染色体,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n(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11.【答案】C【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解析】【解答】A、据分析可知该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患者表现兴奋,智力不受影响,A错误;B、由于该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由于反馈抑制作用,该患者的TSH和TRH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C、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的作用,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则该患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高于正常水平,C正确;D、TSI和TSH竞争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表面,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12.【答案】D【知识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应用;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解析】【解答】A、原生质体没有无细胞壁,①过程去除细胞壁,目的基因导入原生质体的成功率更高,A正确;B、①过程需要使用甘露醇,为了防止原生质体破裂以及更好地酶解,因此一般用较高渗透压的甘露醇溶液,如果用NaCl或蔗糖,只要浓度适宜,也可能达到相同效果,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进行融合(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交植株,可以打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正确;D、原生质体不能分裂,需要再生出细胞壁后才能进行分裂,因此③过程细胞分裂时会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与动物细胞向内凹陷形成环沟式分裂不同,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2、愈伤组织是指原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胚性细胞就像胚胎细胞一样能转为该生物体的各种组织。3、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去壁所用的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原生质体融合所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再生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株,用选择培养基选择目的植株。不同种的植物之间具有生殖隔离,该种方法打破了不同种植物间的生殖隔离,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13.【答案】C【知识点】酶的特性;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解析】【解答】A、T4DNA连接酶有专一性,A错误;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性质不变,故T4DNA连接酶催化反应后,其组成成分不变,B错误;C、APT水解产生ADP需要打开两个高能磷酸键,结合题干“该反应过程需消耗ATP,其水解产生的腺苷一磷酸(AMP)通过共价键与酶相连”可推测ATP在该反应过程中可能打开两个高能磷酸键,C正确;D、T4DNA连接酶需在低温和最适pH条件下保存,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酶(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n(4)酶的变性: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使酶活性明显下降,但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2、DNA连接酶①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a、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b、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较低。②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14.【答案】B【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氢离子在光照条件下逆浓度运输穿过质膜,导致质膜外氢离子浓度高于内侧,A错误;B、①所介导的H+跨膜运输是主动转运,该过程以光能作为能源,不消耗ATP,B正确;C、②是运输氢离子的载体,属于通道蛋白,但在工作过程中其形状发生改变以控制氢离子的进出,C错误;D、若使质膜的脂双层对氢离子通透性增加,则质膜内外氢离子浓度差增大,质子动力势增大,ATP的生成量增加,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小部分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大部分水分子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15.【答案】D【知识点】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解析】【解答】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完成后大肠杆菌裂解死亡,A错误;B、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通过小鼠存活情况判断有无S型菌,B错误;C、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涉及到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D、TMV侵染烟草实验不能证明RNA是含RNA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证明了TM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一小鼠→存活;S型细菌一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一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一小鼠→死亡。证明了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2、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4)实验过程:①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②将S型细菌的多糖和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都为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现象;③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一段时间以后,只有R型菌。(5)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的DNA,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2)实验材料:T,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5)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6)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4、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只由RNA和蛋白质组成。(2)实验过程: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感染烟草,烟草不感染病毒;提取烟花叶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感染病毒。n(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是蛋白质。16.【答案】D【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解析】【解答】A、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其余形成ATP,A错误;B、需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并不会用于第二阶段,而是用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第二阶段为丙酮酸和水产生CO2和[H]的过程,B错误;C、酵母菌的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C错误;D、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酒精过量积累可能会对酵母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代谢,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NAD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17.【答案】A【知识点】DNA分子的复制【解析】【解答】A、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RNA,因此不会带有15N标记的RNA,A错误;B、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可以复制,也可以表达形成自身的蛋白质,再和DNA组装形成新的病毒,许多子代噬菌体说明DNA具有复制和表达双重功能,B正确;C、子代噬菌体含14N的DNA链共2条,为原来14N标记的T2噬菌体中的DNA的两条链,因此其碱基序列互补,C正确;D、产生50个噬菌体,相当于合成了49个DNA(原来有1个模板DNA),每个DNA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300,因此产生这些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300×49=147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DNA分子的复制:(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4)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C-G,T-A。(5)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为2n个,含母链的DNA分子2个。18.【答案】B【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种间关系【解析】【解答】A、昆虫绿豆象的卵作为寄生蜂的寄生对象,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绿豆象卵的数量是影响寄生蜂的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即寄生蜂的生活条件并非理想条件,因此,寄生蜂在第0~5个世代中种群数量变化并不是“J”形增长,A错误;B、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而寄生蜂是绿豆象的寄生物,因此,寄生蜂对于绿豆象来说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外源性调节因素,B正确;C、图中a点对应的纵坐标值不能代表绿豆象的环境容纳量,因为图中绿豆象的种群数量并没有围绕该值波动,C错误;D、两种生物的寄生关系,使得两者的种群数量表现为波动,这与两者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⑤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1)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n(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19.【答案】B【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学的应用【解析】【解答】A、疫苗②可使人体细胞高效表达出S蛋白,能长时间反复刺激免疫系统,可不用多次接种,A错误;B、机体接种疫苗②前感染过腺病毒,机体中存在的与腺病毒相关的记忆细胞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T细胞,特异性免疫腺病毒,可能会减弱疫苗的免疫效果,B正确;C、疫苗①②均产生与S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疫苗②还能还能产生与腺病毒结合的抗体,C错误;D、疫苗②为重组病毒,可寄生与宿主细胞内,会产生细胞免疫,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疫苗有三种类型:a、灭活的微生物;b、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c、减毒微生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20.【答案】C【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解析】【解答】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且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最后对能产生单抗的细胞进行克隆培养,A正确;B、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为细胞呼吸提供底物,为细胞分裂提供更多的能量,B正确;C、第一次筛选是用HAT培养基获得杂交瘤细胞(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两次抗体筛选:第一次是筛选能针对PA-X蛋白的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筛选针对PA-X蛋白特定部位(通常为5-6个氨基酸残基,为抗原决定簇),因此第一次筛选(HAT培养基)得到的有含有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是混合细胞,也有能产生非目标抗体的细胞,C错误;D、胰蛋白酶可以水解细胞间的蛋白质,使杂交瘤细胞脱落,更换新的培养液,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1.【答案】A【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解析】【解答】A、mRNA上连续三个相邻的核糖核苷酸为一个遗传密码,若基因内部缺3个碱基对,则可能减少一个氨基酸,该患者可能不患病,A正确;B、两例患者皆由于碱基对的缺失造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但无法从碱基对的缺失对数来推测患病严重程度,B错误;C、遗传密码在mRNA上,DNA上没有遗传密码,C错误;D、以上案例无法看出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和可逆性,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基因突变:(1)概念: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时间: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3)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或者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②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③随机性: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④不定向性:突变是不定向的;⑤n多害少利性:多数对生物有害。(5)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6)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2.【答案】D【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解析】【解答】A、d点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主要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速度大于钾离子外流速度,A错误;B、e处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此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B错误;C、静息电位是钾离子乙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造成的,若适当增加外界溶液的K+浓度,神经纤维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变小,f位点静息电位绝对值将变小,C错误;D、动作电位是Na+内流形成的,若增加外界培养液的Na+浓度,Na+内流速度更快,形成的电位差更大,则灵敏电位计每次偏转的幅度增加,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协助扩撒),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撒),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下去,且为双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胞吐)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23.【答案】C【知识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解析】【解答】A、甲组数据为空白对照,即没有施加外源激素,但植物体内也存在内源激素,因此甲组数据不能说明没有激素调节墨兰也能形成花芽和开花,A错误;B、甲为空白对照,将乙和丙相比,花芽数量丙比甲和乙都更多,开花时间丙也比甲和乙都更早,因此6-BA促进墨兰花芽形成和提早开花的效果高于GA3,B错误;C、6-BA为细胞分裂素类,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及分化,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等,因此6-BA能促进墨兰成花器官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正确;D、结合丁组可知,共同使用GA3和6-BA组花芽数量均比单独使用6-BA(丙组)和单独使用GA3(乙组)效果好,但是开花时间,是丙组最早,因此GA3和6-BA并没有协同促进墨兰提早开花,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言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24.【答案】B【知识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解析】【解答】A、该异常染色体也可能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含有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携带A和a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一起去了同一个细胞,最后子细胞2没有含有A或a的染色体,所以不一定只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如果该异常发生在减一后期,则有4种染色体组成类型,例如Y同A、a去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则产生AaY和XB两种染色体组成类型的配子,另一个精原细胞正常分裂产生两种染色体组成类型的配子,共4种;如果该异常发生在减二后期,例如AY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异常,则产生AAY、Y、aXB三种染色体组成类型的配子,另一个精原细胞正常分裂产生两种染色体组成类型的配子,共5种,B正确;C、该细胞已经没有同源染色体了,初级精母细胞还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三体就是指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而图中子细胞2与正常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是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不是三体,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2)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缺失,或以染色体组数成倍的增添或缺失。n25.【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解析】【解答】A、经长期遮光,为了适应遮光的环境,草珊瑚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和成分会发生变化,A错误;B、根据左图可知,若8:00时增加光照强度,则L70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将增大,B错误;C、从右图可以看出,中午12:00气孔导度没有减小,C错误;D、根据右图可知,14:00后,胞间CO2浓度持续增大,说明14:00后,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不受到胞间CO2浓度的限制,而受光照强度的限制,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NADPH,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又叫碳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分为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叫二氧化碳固定;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储存在ATP、NADPH中的化学能转移动糖类等有机物中。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4)光质: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能够吸收传递光能之外还能转化光能,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5)水:水是光合作用产物和反应物,水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6)矿质元素:叶绿素的合成需要Mg2+,光合作用中其他参与物也需要矿质元素参与合成,所以矿质元素也会影响光合作用。26.【答案】(1)生物防治;先增加后减少(2)垂直;底泥;物质(良性)循环(3)(物质和)能量的多级;①②【知识点】群落的结构;生态农业工程【解析】【解答】(1)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题干中“利用养殖鸭子对稻田进行除虫、除草”,所以该防治措施属于生物防治。合理密植是在正常密度种植的情况下,合理加密一些,但是不能过多,过度密植植物会互相遮挡,甚至一部分植物完全照射不到太阳,影响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却增加,所以,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水稻田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2)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为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根据题干信息“各种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这就体现了群落中垂直结构。在池塘的底层有较多的微生物,因此是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的主要场所。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是指庭院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生态工程、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将池塘中分解形成的无机盐经过定期清理挖淤,转移到农耕园中被水稻和蔬菜吸收利用,这就是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3)能量的多级利用,一般指的是生态农业,让人们再次利用废弃物,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根据图示,该放牧园利用畜粪培育蚯蚓和食用菌,实现了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能量,一部分通过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消费者摄入的食物中的所有能量,有一部以粪便的形式排出,未被消费者同化,因此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分析图示,①是家畜的呼吸量,②是家畜用于生长、发育的部分,属于家畜的同化量,③是粪便量。【分析】1、生物治虫或生物控制害虫,是指用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的治虫方法。就是利用生物间的关系,应用各种有益的生物(天敌)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益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益虫、益鸟、益兽和有益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法就是通过有益生物直接消灭害虫,改变生物种群的组成部分。其优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没有污染,不会引起害虫的猖獗和产生抗药性对一些害中的发生长期的抑制作用。2、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3、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27.【答案】(1)H2O;O2中18O的比例与H2O中18O的比例基本一致;细胞外、线粒体;降低n(2)加热杀死小球藻;A;不同;若干斑点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距离无明显差异,而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明显(或若干斑点在垂直方向扩散距离无明显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差异明显)【知识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的数据,由于O2中18O的比例与H2O中18O的比例基本一致,所以可以判定光合产物O2中的氧来源于H2O;光合作用需要的CO2可以由细胞外(外部环境)和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但还需要其他的颜色的光,如果只用红光照射,则光合作用速率降低。(2)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和去向,卡尔文等用14CO2处理小球藻不同时间,随后加热杀死小球藻,防止反应继续进行,如果停止光照,小球藻还是会进行短时间的暗反应,固定CO2;用纸层析法分离有机物的原理是不同物质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分离,而各种物质的含量是依据物质在滤纸上的宽度判断的,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物质宽度最大,所以A物质含量最多。从图中可以看出,若干斑点(表示的不同的物质)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距离无明显差异,而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明显,扩散的距离表示溶解度的大小,例如在第一次层析时,B的距离大于D,而第二次层析,D的扩散速度大于B,说明用双向纸层析时,两次层析使用的不同的层析液。【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NAD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NAD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8.【答案】(1)隐;常(2)AaXBXb;10;无眼短毛雌蝇;1/32(3)杂交实验方案:选择纯合的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交配得F1,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答案合理即可,如“只统计F1雄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也给分)。;若F1全为红眼(或F1雌雄表现型相同);若F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或F1雌雄表现型不同)【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解析】【解答】(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代雌雄有眼果蝇杂交,子代中无论雌雄果蝇均有有眼和无眼,且比例为为2∶1,则该比例为3∶1的变形,说明子代发生了性状分离的现象,则有眼对无眼为显性,无眼为隐性性状,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眼对无眼为显性,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代在该性状上均为杂合子;根据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则控制果蝇正常毛和短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亲代均为正常毛,而子代雄果蝇中有正常毛和短毛,而雌果蝇中只有正常毛,故亲代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将两对性状分开考虑,则F1的子代果蝇:有眼与无眼方面子代基因型为2/3Aa和1/3aa,那么产生的配子为1/3A、2/3a,正常毛与短毛性状方面子代的基因型为1/4XBXB、1/4XBXb、1/4XBY、1/4XbY,那么产生的雌配子为3/4XB、1/4Xb,产生雄配子为1/4XB、1/4Xb、1/2Y,那么F1自由交配,有眼与无眼方面F2的基因型有1/9AA、4/9Aa、4/9aa,由于AA致死,因此F2的基因型为1/2Aa、1/2aa;正常毛与短毛性状方面F2的基因型有3/16BXB、4/16XBXb、1/16XbXb、6/16XBY、2/16XbY,因此F2的基因型共有2×5=10种。F2出现的各种表现型中比例最少的是无眼短毛雌果蝇(aaXbXb),比例为1/2×1/16=1/32。(3)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通常选择隐雌显雄杂交法,那么根据题意,则选择纯合的红眼雄蝇和白眼雌蝇交配,假设用基因R、r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若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红眼雄蝇XRY、白眼雌蝇XrXr,子代F1的雌果蝇均为红眼XRXr,雄果蝇均为白眼XrY;若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红眼雄蝇XRYR、白眼雌蝇XrXr,子代F1雌果蝇均为红眼XRXr,雄果蝇也均为红眼XrYR。因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确定基因的位置。【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29.【答案】(1)葡萄园土壤、葡萄皮、自然发酵的葡萄、酒厂土壤;无菌水;涂布(接种)(2)液体;低温耐受能力强或耐压能力强(3)停止产生气泡;优良起泡酵母(4)吸附法(二)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对抗新冠病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5)SalI和KpnI;DNA连接;CaCl2或Ca2+;A(6)含人ACE2基因的重组DNA分子;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感染新冠病毒【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解析】【解答】(1)可从富含酿酒酵母的葡萄园土壤、葡萄皮、自然发酵的葡萄、酒厂土壤等处取样进行酵母菌的分离。取样后用无菌水进行稀释,用稀释涂布平法均匀涂布于相应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从中挑选符合要求的菌株。(2)需要观察产气量,选用液体培养基便于观察,所选择菌株,除产气能力、酒精耐受能力、耐酸能力强外,还应有低温耐受能力强或耐压能力强,以保证起泡酵母菌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可以正常进行发酵。(3)酒精发酵时伴随二氧化碳的产生,当观察到不在产生气泡则代表发酵结束。要获得气泡葡萄酒,还需在发酵后的培养液中加入优良起泡酵母和蔗糖,降低温度进行再次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形成起泡葡萄酒。(4)酶的固定化通常采用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通过氢键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固定酶的方法为物理吸附法。n(5)由图可知,不能用Scal酶进行切割,以避免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根据转录方向和基因的表达方向,可排除EcoRI,为了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同时避免切开的质粒环化,应挑选SalI和KpnI进行切割,同时需要用DNA连接酶将切开的DNA片段进行连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应用氯化钙处理受体细胞,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转化完成后,将其置于含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能在该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并产生刺突蛋白的细胞为目的细胞。(6)由于小鼠不含人的ACE2基因,需向小鼠受精卵中导入含人ACE2基因的重组DNA分子,经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后获得含人的ACE2基因的小鼠作为实验小鼠。将新冠病毒感染转基因小鼠,以观察其呈现的病症并测试药物的活性。【分析】1、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a、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b、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c、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30.【答案】(1)6周高脂饲料;12周普通饲料+6周高脂饲料且有氧运动(2)验证有氧运动能缓解高脂饮食诱发胰岛素抵抗和提高G蛋白量的实验结果图(3)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浓度;摄食引起胃组织G蛋白水平下降,降低了饥饿感,减少了摄食量,从而限制血糖进一步升高。;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构改变或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摄取和利用;糖原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解析】【解答】(1)本实验要验证验证有氧运动能缓解高脂饮食诱发胰岛素抵抗和提高G蛋白量,自变量为是否添加高脂饲料和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因变量为胰岛素和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饲喂普通饲料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高脂饲料组和有氧运动为实验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故实验思路如下:①分别测定各实验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②实验分组与处理: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实验鼠均分为3组。甲组:18周普通饲料;乙组(培养时间要相同):12周普通饲料+6周高脂饲料;丙组:12周普通饲料+6周高脂饲料且有氧运动。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按上述实验分组培养18周,每周定时测量各实验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胃组织G蛋白的含量,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含量。(2)高脂饮食能诱发胰岛素抵抗,血糖会升高,其胰岛素含量增加,但高脂饮食对G蛋白分泌的影响与正常饮食无明显差异,相比甲组,乙组中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更高,但G蛋白量相等。由于有氧运动能缓解高脂饮食诱发胰岛素抵抗和提高G蛋白量,相比乙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都有所下降,G蛋白量更多。故预测实验结果为:(3)①动物摄食会导致胃内分泌细胞分泌的G蛋白下降,G蛋白水平下降会降低饥饿感,进而调节摄食行为。甲组小鼠摄入普通饲料后血糖升高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浓度,而且摄食会引起胃组织G蛋白水平下降,降低了饥饿感,减少了摄食量,从而限制血糖进一步升高。②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要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从分子水平分析,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构改变或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导致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使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引发高血糖。③G蛋白水平下降会降低饥饿感,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胃组织G蛋白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进而促进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减少糖的利用,糖原合成和促进脂肪分解,实现调节机体的糖脂代谢。【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n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岛素含量升高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96分分值分布客观题(占比)50.0(52.1%)主观题(占比)46.0(47.9%)题量分布客观题(占比)25(83.3%)主观题(占比)5(16.7%)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实验题1(3.3%)7.0(7.3%)非选择题组1(3.3%)15.0(15.6%)综合题3(10.0%)24.0(25.0%)单选题25(83.3%)50.0(52.1%)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难易度占比1普通(60.0%)2容易(40.0%)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值(占比)对应题号1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2.0(2.1%)2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2.0(2.1%)10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2.0(2.1%)154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2.0(2.1%)215群落的结构7.0(7.3%)266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2.1%)227体液免疫2.0(2.1%)198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2.0(2.1%)79生态农业工程7.0(7.3%)2610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2.0(2.1%)81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应用2.0(2.1%)121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2.0(2.1%)141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0(2.1%)15n14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0(2.1%)415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17.0(17.7%)12,2916细胞免疫2.0(2.1%)1917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0(2.1%)2518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2.0(2.1%)319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2.0(2.1%)1520免疫学的应用2.0(2.1%)192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2.0(2.1%)1322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10.0(10.4%)16,272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2.0(2.1%)2024细胞分化及其意义2.0(2.1%)525自然选择与适应2.0(2.1%)926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9.0(9.4%)2827病毒2.0(2.1%)328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0(2.1%)2329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15.0(15.6%)293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0(2.1%)131基因、DNA、遗传信息的关系2.0(2.1%)732DNA分子的复制2.0(2.1%)1733泡菜的制作2.0(2.1%)834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0(2.1%)1135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2.0(2.1%)2436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2.0(2.1%)1637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5.0(15.6%)2938种间关系2.0(2.1%)1839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2.0(2.1%)1840酶的特性2.0(2.1%)1341血糖平衡调节7.0(7.3%)304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0(2.1%)643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4.0(4.2%)6,2144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0(2.1%)2445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2.0(2.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