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吉林省延边州2022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吉林省延边州2022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docx 2023-11-01 05:30:02 9页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分子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B.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离不开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C.细胞内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物质都是蛋白质D.NaCl溶液中析出的蛋白酶仍具有水解蛋白质的能力2.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所依据的理论根据。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不同,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C.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利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淀粉3.植物细胞可以吸收蔗糖分子,转运机制如下图所示。生物实验中常用蔗糖溶液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质子泵运输H+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蔗糖从胞外进入细胞内不消耗能量C.H+—蔗糖转运蛋白运输物质时没有特异性D.O2浓度对植物细胞运输蔗糖的速率无影响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一种遗传病B.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手段C.白化病患者毛发为白色的机理与老年人头发变白的机理相同D.要检测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某人的染色体形态5.免疫活性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能与病原菌结合从而抑制病原菌在体内繁殖B.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都可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C.免疫活性物质都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6.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候鸟越冬栖息地(白鹤与东方白鹳越冬地),同时大石头湿地是典型的长白山低山丘陵森林一沼泽-水域自然综合体,对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具有特定贡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迁入和迁出是影响该区域白鹤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B.习性相近的物种生活区域重叠程度越高,竞争越小C.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保护区内东方白鹳的丰富度D.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二、综合题7.绿萝是一种非常适合室内种植的优美花卉。下图甲为绿萝的光合速率在光照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化示意图(箭头所指为处理开始时间)。下图乙为绿萝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绿萝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  。(2)弱光下,绿萝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为  。(3)图甲中从t1时刻起为充足恒定光照,若在t2时刻适当提高温度,发现绿萝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变大,此时它的光反应速率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4)图乙中的②④过程发生在绿萝叶肉细胞的  中,过程②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有氧呼吸除了图乙中的①③外,还有一个阶段发生在  上。8.塞罕坝曾经是原始森林、皇家猎场,但由于过度砍伐,塞罕坝几乎变成了一片荒原。经过塞罕坝人近六十年的植树造林,如今的塞罕坝变成了林海,成为海内外游人观光、度假、滑雪的生态旅游胜地。请回答下列问题:(1)塞罕坝从荒原恢复到林海的过程中发生的演替是  ,随着演替的进行,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变高,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2)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等是塞罕坝林场的主要树种,常见病虫害有松毛虫,欲调查松毛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加,以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这属于群落内部的  调节。(3)人类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4)恢复后的塞罕坝既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还可以作为风景区供游客参观,这体现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  。9.n玉米籽粒的紫色与白色、非甜与甜、糯性与非糯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B、b,C、c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玉米籽粒为甜时,糯性与非糯性这对相对性状将无法表现。现利用甲、乙、丙三种纯合的玉米品系两两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F2代性状分离比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编号杂交组合F2性状分离比I甲×乙紫色非甜非糯∶紫色甜∶白色非甜非糯∶白色甜=9∶3∶3∶1II甲×丙紫色非甜非糯∶紫色非甜糯性∶紫色甜=9∶3∶4III乙×丙紫色非甜非糯∶白色非甜非糯∶紫色非甜糯性=2∶1∶1(1)在玉米籽粒的三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  ,  。亲代甲品系的基因型是  。(2)根据第  组杂交组合的F2性状分离比就可以判断,三对等位基因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其理由是  。(3)第II组杂交组合的F2中,紫色甜玉米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10.含油废水可用产脂肪酶的细菌处理。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淤泥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脂肪为唯一  (填“氮源”或“碳源”)的甲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稀释涂布于乙培养基上。甲、乙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  培养基。(2)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是  ,灭菌的目的是  。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是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如果要测定产脂肪酶细菌的活菌数,通常可以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  时的记录作为结果。(4)对筛选出的目的菌株可通过射线照射处理以提高其产酶能力,该过程的原理是射线照射可引起细菌  。(5)用筛选出的目的菌株处理含油废水时,可采用  技术,使菌株被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11.如果用生物学技术克隆器官,不但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下图为克隆组织器官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采用的是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过程②采用的是胚胎工程中的  技术。(2)经核移植获得的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通常要添加  等一些天然成分,而气体环境中CO2的主要作用是  。(3)如果克隆过程中需进行基因改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载体)时需要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4)胚胎干细胞可以来自囊胚中的  。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若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  (填“A”或“B”),则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很小。三、实验题12.为研究生长素(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IAA)的合成原料是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  (填序号)。这说明IAA在茎尖上的运输是极性运输,也就是IAA只能从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  (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3)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而且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了较强的放射性。从此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细胞膜的功能;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酶促反应的原理【解析】【解答】A、加热变性后的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没有断裂,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A错误;B、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该方式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无关,B错误;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而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错误;D、NaCl溶液中析出蛋白酶的过程属于盐析,盐析后的蛋白酶的空间结构不变,催化作用不变,仍具有水解蛋白质的能力,D正确。故答案为:D。n【分析】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实质是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只要存在肽键就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4、蛋白质的盐析依据的原理是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是一种物理变化,蛋白质的盐析过程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没有变性,肽键也没有断裂,是可逆的过程。2.【答案】C【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解析】【解答】A、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进而分离色素,但不能用于提取色素,无水乙醇用来提取色素,A错误;B、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无法被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健那绿染液为活细胞染液,染色处理后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C正确;D、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但淀粉不是还原糖,因而不可利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淀粉,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3、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能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植物细胞内部有绿色的叶绿体,颜色与染色后蓝绿色的线粒体相近,不能用其作实验材料,以免干扰观察。4、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3.【答案】A【知识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解析】【解答】A、利用质子泵运输H+的过程中需要蛋白质协助,还需要ATP提供能量,因此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H+-蔗糖转运蛋白协同运输H+和蔗糖时,H+为顺浓度梯度运输,转运蔗糖时需要H+的电化学梯度产生的势能,因此蔗糖从胞外进入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H+-蔗糖共转运蛋白属于载体蛋白,而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之间有特异性,C错误;D、该细胞吸收蔗糖时需要消耗H+的电化学梯度产生的势能,故O2浓度会影响有氧呼吸强度,进而影响H+泵出,膜内外的H+浓度差减小,形成的势能减小,最终影响该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如甘油,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4.【答案】B【知识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解析】【解答】A、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B、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B正确;C、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白化病人的白发是由于缺乏酪氨酸酶,因此老年人头发变白与白化病人的白发机理不同,C错误;nD、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发的遗传病,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该病,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产前诊断需在胎儿出生前进行,进行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及基因诊断等,目的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5.【答案】C【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体液免疫【解析】【解答】A、抗体能与病原菌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原菌在体内繁殖,A正确;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者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B正确;C、免疫活性物质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如抗体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C错误;D、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6.【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解析】【解答】A、白鹤为候鸟,会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因此迁入和迁出是影响该区域白鹤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A正确;B、习性相近的物种生活区域重叠程度越高,生物竞争食物等资源和生活空间的程度会加剧,竞争越大,B错误;C、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保护区内东方白鹳的种群密度,而不是丰富度,C错误;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③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内迁入(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即迁入率(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⑤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新捕获中的标记个体数。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7.【答案】(1)类囊体薄膜;可见光(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3)不变(4)叶绿体基质;ATP和[H](或NADPH);线粒体内膜【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解析】【解答】(1)植物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n(2)弱光下,绿萝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3)据图可知,在t2时刻后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说明此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故改变温度不会影响光反应速率。(4)②表示C3还原,④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两者都是暗反应过程,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过程②是C3还原,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有氧呼吸除了图乙中的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外,还有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NADPH,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又叫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分为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叫二氧化碳固定;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将储存在ATP、NADPH中的化学能转移动糖类等有机物中。2、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8.【答案】(1)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步提高(2)样方;负反馈(3)速度和方向(4)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知识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解析】【解答】(1)塞罕坝由于过度砍伐,塞罕坝几乎变成了一片荒原,荒原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及繁殖体,因此塞罕坝从荒原恢复到林海的过程中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随着演替的进行,塞罕坝生态系统的组分(生物种类)越多,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逐步提高。(2)松毛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调查松毛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加,以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这体现了一个系统调节的结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使种群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属于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3)人类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加快群落演替,使演替朝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的方向发展,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恢复后的塞罕坝既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还可以作为风景区供游客参观,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分析】1、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3、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新捕获中的标记个体数。4、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的变化。5、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9.【答案】(1)紫色;非甜;非糯性;AAbbCC(2)Ⅲ;A、a和C、c;F2紫色与白色、非糯性与糯性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但F2的性状分离却不为9∶3∶3∶1(3)1/2【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I组中F2中,三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可知显性性状分别是紫色、非甜、非糯性。甲、乙、丙是三个纯合的玉米品系,甲和乙杂交后,F1自交产生的F2为紫色非糯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糯非甜∶白色甜=9∶3∶3∶1,可推知亲代甲品系的基因型是AAbbCC。(2)由题意可知,紫色与白色、非甜与甜、糯性与非糯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B/b、C/c三对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其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析表格可知,Ⅲ组F2n中紫色与白色、非糯性与糯性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但F2的紫色非糯非甜∶白色非糯非甜∶紫色糯性非甜=2∶1∶1,性状分离比却不为9∶3∶3∶1,又由于当玉米籽粒为甜时,糯性与非糯性这对相对性状将无法表现,说明三对基因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控制紫色与白色、糯性与非糯性的基因,即A/a和C/c。(3)根据分析可知甲基因型为AAbbCC,丙基因型为AABBcc。II组甲(AAbbCC)×丙(AABBcc)两者杂交,F1基因型为AABbCc,由于A与C连锁,A与c连锁,则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C∶AbC∶ABc∶Abc=1∶1∶1∶1,F2中紫色甜玉米基因型为3AAbbC-和1AAbbcc,其中纯合子(1AAbbCC和1AAbbcc)所占的比例是1/2。【分析】1、显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亲本性状;隐性性状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未出现的亲本性状。2、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则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10.【答案】(1)碳源;选择(2)高压蒸汽灭菌;为了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不接种培养(或空白培养)(3)菌落数目稳定(4)基因突变(5)固定化细胞【知识点】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培养基概述及其分类;灭菌技术;固定化细胞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脂肪含有C、H、O,可为产脂肪酶的细菌提供碳源;甲和乙培养基都是为了筛选产脂肪酶细菌,都应以脂肪作为唯一碳源,在此培养基上其它不能以脂肪为碳源的微生物不能生存,因此它们都属于选择培养基。(2)配制的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灭菌是为了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保证培养基没有杂菌污染;将灭过菌的培养基不接种微生物,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以检测灭菌是否彻底。(3)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4)射线处理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因此对筛选出的目的菌株可通过射线照射处理以提高其产酶能力,该过程的原理是射线照射可引|起细菌发生基因突变。(5)细菌个体较大,不易吸附,因此可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使菌株被反复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分析】1、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微生物的鉴别、分离和计数,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2、消毒和灭菌消毒灭菌概念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用对象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11.【答案】(1)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2)血清或血浆;维持溶液的pH(3)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4)内细胞团;B【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过程①采用的是细胞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②是早期胚胎培养(2)经核移植获得的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通常要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气体环境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n(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两种工具酶。基因表达载体上除目的基因外,还需有标记基因以便选出成功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细胞。(4)胚胎干细胞可以来自于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B(细胞核来源于B),则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分析】1、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原理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2、动物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3、“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4、“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DNA连接酶来源于T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较低。(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5、囊胚: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12.【答案】(1)色氨酸;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2)①;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或抑制剂破坏了运输IAA的载体蛋白)(3)IAA和AB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知识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解析】【解答】(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其合成的原料是色氨酸。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在细胞水平上促进细胞伸长等,其生理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具体表现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①,②中放射性很低甚至没有放射性;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可以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可以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由于IAA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说明不影响细胞正常产生能量)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进而影响IAA的运输。(3)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分析】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作用: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3、运输: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56分分值分布客观题(占比)12.0(21.4%)主观题(占比)44.0(78.6%)题量分布客观题(占比)6(50.0%)主观题(占比)6(50.0%)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n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实验题1(8.3%)7.0(12.5%)综合题5(41.7%)37.0(66.1%)单选题6(50.0%)12.0(21.4%)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难易度占比1普通(75.0%)2容易(16.7%)3困难(8.3%)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值(占比)对应题号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8.0(14.3%)112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2.0(3.6%)23体液免疫2.0(3.6%)5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2.0(3.6%)25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0(3.6%)56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8.0(14.3%)107细胞膜的功能2.0(3.6%)18检测蛋白质的实验2.0(3.6%)19培养基概述及其分类8.0(14.3%)1010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7.0(12.5%)711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7.0(12.5%)71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详细)8.0(14.3%)1113固定化细胞及其应用8.0(14.3%)1014种群的特征2.0(3.6%)615酶促反应的原理2.0(3.6%)116群落的演替6.0(10.7%)81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8.0(14.3%)918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2.0(3.6%)419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2.0(3.6%)420检测还原糖的实验2.0(3.6%)22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7.0(12.5%)1222生物的多样性2.0(3.6%)6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0(10.7%)824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2.0(3.6%)225灭菌技术8.0(14.3%)1026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8.0(14.3%)11n27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7.0(12.5%)728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8.0(14.3%)6,829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8.0(14.3%)930生物多样性的价值6.0(10.7%)831酶的本质及其探索历程2.0(3.6%)132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2.0(3.6%)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