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中复习:第1-5单元 综合共6套测试卷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中复习:第1-5单元 综合共6套测试卷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docx 2022-03-21 20:26:04 77页
剩余7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中复习:第1-5单元+综合共6套测试卷精选汇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指出:“国家是一种在一个给定范围领土内(成功地)垄断了武力合法使用权的人类共同体。”这一观点(  )A.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B.没有看到国家产生与阶级压迫的关系C.正确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职能D.没有看到国家产生对人类发展的意义3.在中国、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古人喜欢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的生肖属相。其中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这种纪年法反映了(  )A.农业文明B.草原文明C.海洋文明D.儒家文明4.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5.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他保留了共和国传统的官职和政府形式,但政府所有重要的政令都出自他手,常备军将领也只对他一人负责。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帝国是(  )第77页共77页 A.军事政治集权的共和政体B.军人皇帝的专制独裁政权C.共和制与君主制的混合物D.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6.《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7.据学者研究和推算,胡夫金字塔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每年工作80天,前后20年才能完成,还需要几百个专业技术人才。据此可得出(  )A.法老具有至高无上权威B.古代埃及数学成就突出C.古代埃及对外交流频繁D.莎草纸是优质的书写载体8.西亚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诞生了众多的文明古国,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直接民主制B.城邦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地方分权制9.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10.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集体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是雅典(  )A.社会稳定的反映B.文化繁荣的表现C.民主政治的体现D.自然环境的折射11.地中海浸注过许多古老的文明。就文明的传承而言,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文明奠定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基础。这是指(  )A.埃及文明B.两河流域文明C.希腊罗马文明D.波斯文明第77页共77页 12.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的大国赫梯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是(  )A.叙利亚地区B.西亚的两河流域C.小亚细亚的一部分D.地中海北部地区13.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征服了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文明地区,但是,这个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很快分崩离析,其主要原因是(  )A.亚历山大没有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亚历山大帝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C.帝国内部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D.亚历山大突然死亡14.“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B.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C.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15.公元前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分别出现了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将两个遥远国度联系起来的主要方式是(  )A.武力征服B.宗教传播C.经贸交流D.官方往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克里特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世界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等地区。材料二:根据我们目前对线形文字A的了解,当时人们用它在清单表格中做各种记载:记录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记录库存物品、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以及人口数等。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包括:用于祭神仪式上的供品,分发给居民的口粮,手工艺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数量等。但没有一块泥板记载不同种类物品的兑换率,透露当时人们是否以金银作为货币进行物品交换。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宫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摘编自[美]马丁《古希腊简史:从史前到希腊化时代》材料三: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发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第77页共77页 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A类线型文字还没有被破解。B类线型文字于20世纪50年代被英国建筑师文特里斯和语言学家查德维克所破译……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摘编自纳吉《对称、非对称和迷宫:从克里特文明到现代艺术与科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克里特文明较之其他古代文明的不同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状况。(6分)(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有哪些?(3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第77页共77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第77页共77页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赫梯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古希腊在荷马时代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增长中国公元前6世纪已经出现铁的使用。从此,木质的耒耜逐渐为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据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整理阅读材料,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单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第77页共77页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B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解析: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唯一标志”说法绝对,排除A项;C、D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反映,排除;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故B项正确。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指出:“国家是一种在一个给定范围领土内(成功地)垄断了武力合法使用权的人类共同体。”这一观点( B )A.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B.没有看到国家产生与阶级压迫的关系C.正确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职能D.没有看到国家产生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解析:马克斯·韦伯关于国家产生的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形成的史实而提出的,主要从积极的角度认识国家的形成,没有看到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故选B。3.在中国、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古人喜欢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的生肖属相。其中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这种纪年法反映了( A )A.农业文明B.草原文明C.海洋文明D.儒家文明解析:生肖纪年反映了家畜饲养业的存在,它与农耕经济相结合,是农业文明的写照,故选A;草原文明逐水草而居,当以马、羊为图腾,排除B;海洋文明重视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排除C;儒家文明没有影响到西亚,排除D。4.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 )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解析:第77页共77页 从编撰农书,到开凿运河、管理灌溉,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这说明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楔形文字形成方面的史实,故B错误;原始农业是古代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不是苏美尔人始创,故C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古代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无法得出D结论,故排除D。5.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他保留了共和国传统的官职和政府形式,但政府所有重要的政令都出自他手,常备军将领也只对他一人负责。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帝国是( D )A.军事政治集权的共和政体B.军人皇帝的专制独裁政权C.共和制与君主制的混合物D.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解析:由材料可知,共和制是表象,故A项错误;B项未体现共和的表象,不够全面,错误;此时罗马帝国实质上是君主制,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罗马帝国从形式上看是共和制,实质上是君主制,故D项正确。6.《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D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解析: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的特点,没有“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和强调“人人平等”的特点,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否综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点,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产生的最早文明的代表,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故C项错误。7.据学者研究和推算,胡夫金字塔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每年工作80天,前后20年才能完成,还需要几百个专业技术人才。据此可得出( A )A.法老具有至高无上权威B.古代埃及数学成就突出C.古代埃及对外交流频繁D.莎草纸是优质的书写载体解析:材料说明金字塔的修建需要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中央集权的国家才能够完成这一任务,间接说明埃及法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A项正确。8.西亚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诞生了众多的文明古国,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C )A.直接民主制B.城邦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地方分权制解析:直接民主制度和城邦制度都是希腊政治制度的特点,西亚文明古国一般采取君主专制制度,故选C。第77页共77页 9.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C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解析: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材料中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故选C项。10.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集体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是雅典( C )A.社会稳定的反映B.文化繁荣的表现C.民主政治的体现D.自然环境的折射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雅典发展出了早期的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参与公共事务,与材料中“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集体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的信息相符,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11.地中海浸注过许多古老的文明。就文明的传承而言,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文明奠定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基础。这是指( C )A.埃及文明B.两河流域文明C.希腊罗马文明D.波斯文明解析:希腊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基础,故选C。12.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的大国赫梯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是( A )A.叙利亚地区B.西亚的两河流域C.小亚细亚的一部分D.地中海北部地区解析:埃及新王国和赫梯帝国争夺的主要是西亚属地,即叙利亚地区,故A项正确。13.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征服了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文明地区,但是,这个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很快分崩离析,其主要原因是( C )A.亚历山大没有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亚历山大帝国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C.帝国内部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D.亚历山大突然死亡解析: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包括希腊、小亚细亚、埃及、波斯、印度等地,各地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这是帝国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B、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均排除。14.“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D )第77页共77页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B.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C.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解析:罗马帝国建立后,帝国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正确;修筑道路属于表面现象,A排除;罗马帝国文化传播也有着商业发展的影响,B说法片面,排除;在罗马学习、生活不属于实质,C排除。15.公元前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分别出现了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将两个遥远国度联系起来的主要方式是( C )A.武力征服B.宗教传播C.经贸交流D.官方往来解析: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相距遥远,缺乏必要的官方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交流,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克里特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世界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等地区。材料二:根据我们目前对线形文字A的了解,当时人们用它在清单表格中做各种记载:记录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记录库存物品、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以及人口数等。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包括:用于祭神仪式上的供品,分发给居民的口粮,手工艺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数量等。但没有一块泥板记载不同种类物品的兑换率,透露当时人们是否以金银作为货币进行物品交换。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宫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摘编自[美]马丁《古希腊简史:从史前到希腊化时代》材料三: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埃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发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A类线型文字还没有被破解。B类线型文字于20世纪50年代被英国建筑师文特里斯和语言学家查德维克所破译……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摘编自纳吉《对称、非对称和迷宫:从克里特文明到现代艺术与科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克里特文明较之其他古代文明的不同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状况。(6分)(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有哪些?(3分)第77页共77页 答案:(1)其他文明都处于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的兴盛,而克里特文明与海、岛有密切联系,有利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2)农牧业相结合;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有所发展;实行财产的重新分配;王室垄断经济。(3)新资料的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克里特文字的破译等。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文明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加以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兑换率”“再分配”等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探索文明的条件可从技术、史料等多角度分析。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10分)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2)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等。解析:第(1)问,从“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可以看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从“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可以看出,体现同态复仇,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第(2)问,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分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个阶级的关系。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第77页共77页 。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答案: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赫梯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古希腊在荷马时代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增长中国公元前6世纪已经出现铁的使用。从此,木质的耒耜逐渐为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据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整理阅读材料,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单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示例论题: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阐述:铁制农具普遍使用之后,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农业的发展进步,为城邦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繁荣,以及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剧变。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政治上,伴随着诸侯争霸的推进,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专制集权制逐渐建立;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逐渐出现。综上所述,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铁器特别是铁农具在社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第77页共77页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时可根据材料“大规模使用铁器”“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拟定一个论题,例如: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再结合铁器对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影响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C.由中央集权制度向君主专制转变D.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等级制转变2.13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  )A.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B.日益增强的世俗力量C.教会内部的钩心斗角D.逐渐流行的其他宗教3.14世纪的西欧国王不仅摆脱了封君封臣制的影响,且在观念上,把臣民分成三个等级,构成王权社会基础的除了全国的教士和世俗封建贵族,还有城市的上层市民。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西欧(  )A.王权地位的提升B.教会权力的稳固C.民族国家的形成第77页共77页 D.市民阶层的扩大4.欧洲的文明深受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被称为“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最后继承与保存者”的是(  )A.西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法兰克王国D.拜占庭帝国5.1565年,伊凡四世开始推行他独创的“特辖领地制”: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特辖区,主要由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团(由中小贵族组成)统治;一为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大贵族领主管理。这一措施(  )A.赢得了贵族的支持B.巩固了中央集权C.扩大了俄国的疆域D.增强了军事实力6.歌德曾评价《古兰经》:“(它)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观察,它的价值在于(  )A.文辞优美,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B.富有哲理,是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C.其法制思想和道德规范成为伊斯兰国家当权者经世治国的依据D.提供了了解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情况的直接材料7.16世纪时,巴尔干地区的基督教居民不仅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还必须遵守一系列歧视性规定,如禁止携带武器、穿着华丽等。这主要是因为(  )A.东罗马帝国的统治B.阿拉伯帝国的统治C.奥斯曼帝国的统治D.蒙古帝国的统治8.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由此可知(  )A.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形成B.土地封赐程序极其严格C.君主由此确立权力至尊地位D.埋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9.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从材料可以看出(  )A.“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的权力第77页共77页 B.经济上实行公有制C.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经济制度D.“大化改新”改革比较彻底10.高丽开国后,王建通过与功臣豪族的政治妥协,维持豪族联合政权的形态,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豪族有黄州皇甫氏、忠州刘氏等,因此高丽初期无论是专制王权还是中央集权都相当脆弱。为改变这种状况,高丽王朝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A.中央设三省六部B.推行土地国有C.地方划分为十道D.引入科举考试11.以班图文明为核心扩散,在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除了原始森林、干旱草原和沙漠地带,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发展出了农业社会,非洲的古代文明也进化得更加多样和完整。材料揭示出班图文明(  )A.是非洲文明的起源B.深刻影响了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发展C.使非洲进入农耕时代D.推动了中部和南部非洲文明的进程12.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13.在地球上所有神秘的民族中,中美的玛雅是最独特的。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的后果是(  )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不同,并不试图使他们的臣民受阿兹特克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为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作准备。”这说明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  )A.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B.被征服者由原部落管理C.被征服地区对国家没有义务D.所有人都可享有公民权第77页共77页 15.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16000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原因在于(  )A.促进各地文化交流B.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方便调动军队C.便利人们出行D.显示强大的国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材料二: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处于什么样的地位。(6分)第77页共77页 (3)中古西欧城市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分析材料三,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日本大化改新诏》材料二: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由此可得出怎样的认识?(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并述及从阿杜里斯港到位于内陆的阿克苏姆城有8天的路程。阿杜里斯港是东非一带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也是内陆货物的集散地,经由该港输出的商品有象牙、黄金、绿宝石……红海沿岸还有其他大小商港,商旅云集。第77页共77页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结合材料,简述古代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明的三大名称(按区域写)。(3分)(2)东北非的阿克苏姆文明,其范围位于今天非洲哪个国家境内?其周围还有哪些文明区域?(2分)(3)结合材料,浅谈阿克苏姆文明呈现出怎样的特征。(6分)第77页共77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材料二:金字塔石造建筑材料三: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说道:“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3分)(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验证了玛雅文明的辉煌时代,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5分)第77页共77页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D )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C.由中央集权制度向君主专制转变D.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等级制转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图片左边是等级制度,而右边实际上体现的也是等级制度,只是左边存在着公、侯、伯、子、男等封建爵位,而右边是教会、世俗贵族等,所以体现了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等级制转变,故D项正确。2.13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 B )A.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B.日益增强的世俗力量C.教会内部的钩心斗角D.逐渐流行的其他宗教解析:随着欧洲城市的大量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民、农民和国王的共同反对下,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了严峻挑战,故B项正确。3.14世纪的西欧国王不仅摆脱了封君封臣制的影响,且在观念上,把臣民分成三个等级,构成王权社会基础的除了全国的教士和世俗封建贵族,还有城市的上层市民。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西欧( A )A.王权地位的提升B.教会权力的稳固C.民族国家的形成D.市民阶层的扩大解析:由材料中的“摆脱了封君封臣制的影响”及以“全国的教士”第77页共77页 为王权社会基础之一等信息可知,王权在与封臣较量中逐步处于优势,且在观念上王权高于教权,故材料现象反映了西欧王权地位的提升,A项正确,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欧洲的文明深受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被称为“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最后继承与保存者”的是( D )A.西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法兰克王国D.拜占庭帝国解析: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拜占庭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最后继承与保存者”,故D项正确。5.1565年,伊凡四世开始推行他独创的“特辖领地制”: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特辖区,主要由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团(由中小贵族组成)统治;一为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大贵族领主管理。这一措施( B )A.赢得了贵族的支持B.巩固了中央集权C.扩大了俄国的疆域D.增强了军事实力解析:心脏地带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团统治,即核心地带受沙皇直接管理;边远地区由大贵族领主管理,而边远地区比较落后,无法对特辖区即中央构成威胁;由此可见,该措施削弱了大贵族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故选择B项;这一措施只得到中小贵族的支持,大贵族并不支持,故A项排除;C、D两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均排除。6.歌德曾评价《古兰经》:“(它)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观察,它的价值在于( D )A.文辞优美,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B.富有哲理,是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C.其法制思想和道德规范成为伊斯兰国家当权者经世治国的依据D.提供了了解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情况的直接材料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可知,《古兰经》是了解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情况的直接材料,故选D项。7.16世纪时,巴尔干地区的基督教居民不仅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还必须遵守一系列歧视性规定,如禁止携带武器、穿着华丽等。这主要是因为( C )A.东罗马帝国的统治B.阿拉伯帝国的统治C.奥斯曼帝国的统治D.蒙古帝国的统治解析:16世纪统治巴尔干半岛的是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是其国教,对基督教徒实行歧视政策,故选C。8.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由此可知( A )A.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形成B.土地封赐程序极其严格第77页共77页 C.君主由此确立权力至尊地位D.埋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笈多王朝对土地的层层分封,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了国王封赐臣属的等级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笈多王朝土地的分封,没有体现其赏赐的程序,排除B项;笈多王朝的等级分封导致君主不能直接控制封地领有者的臣属,不能确立权力至尊地位,排除C项;D项说法属于对材料的误解,排除。9.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从材料可以看出( A )A.“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经济上实行公有制C.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经济制度D.“大化改新”改革比较彻底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将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地方上实行新的政治体制,这些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正确;“大化改新”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不是实行公有制,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0.高丽开国后,王建通过与功臣豪族的政治妥协,维持豪族联合政权的形态,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豪族有黄州皇甫氏、忠州刘氏等,因此高丽初期无论是专制王权还是中央集权都相当脆弱。为改变这种状况,高丽王朝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D )A.中央设三省六部B.推行土地国有C.地方划分为十道D.引入科举考试解析:科举制从社会各阶层中选拔人才,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各级官职的垄断,从而削弱了豪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本题选择D项。11.以班图文明为核心扩散,在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除了原始森林、干旱草原和沙漠地带,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发展出了农业社会,非洲的古代文明也进化得更加多样和完整。材料揭示出班图文明( D )A.是非洲文明的起源B.深刻影响了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发展C.使非洲进入农耕时代D.推动了中部和南部非洲文明的进程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班图文明推动非洲文明进程,“撒哈拉沙漠以南”即中部和南部非洲,故选择D项,排除B项;材料中未出现能与A项“起源”一说相印证的信息,故排除A项;C项夸大了班图文明的影响,故排除。12.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第77页共77页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非地区因与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保持密切交流,文明程度较高,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3.在地球上所有神秘的民族中,中美的玛雅是最独特的。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的后果是( B )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解析:材料中西班牙人殖民入侵美洲后,玛雅文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反映了殖民入侵后造成了文化浩劫,故B正确。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不同,并不试图使他们的臣民受阿兹特克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为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作准备。”这说明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 B )A.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B.被征服者由原部落管理C.被征服地区对国家没有义务D.所有人都可享有公民权解析: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故B项正确。15.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16000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印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原因在于( B )A.促进各地文化交流B.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方便调动军队C.便利人们出行D.显示强大的国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加重视道路的修建,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主要的目的,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材料二:第77页共77页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处于什么样的地位。(6分)(3)中古西欧城市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分析材料三,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6分)答案:(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的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2)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控制人们的思想。(3)兴起:10世纪。影响:经济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产生了城市文化,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日本大化改新诏》材料二: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由此可得出怎样的认识?(6分)答案:(1)政治上,中央设立二官八省制,地方上设国、郡、里机构,实行官员俸禄制度;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2)特点:不照搬外国文化,而是学习与保留本民族特点相结合。认识: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必须注意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不能照搬。第77页共77页 解析:(1)措施,从材料一“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班田收授之法”“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可看出大化改新中推行的改变官员职能和土地赋税等方面的措施,进而可得出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措施。(2)特点,从材料二“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可看出日本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不是照搬,而是学习与保留本民族特点相结合。认识,由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分析得出,学习外来文化要结合自己的国情,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并述及从阿杜里斯港到位于内陆的阿克苏姆城有8天的路程。阿杜里斯港是东非一带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也是内陆货物的集散地,经由该港输出的商品有象牙、黄金、绿宝石……红海沿岸还有其他大小商港,商旅云集。——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结合材料,简述古代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明的三大名称(按区域写)。(3分)(2)东北非的阿克苏姆文明,其范围位于今天非洲哪个国家境内?其周围还有哪些文明区域?(2分)(3)结合材料,浅谈阿克苏姆文明呈现出怎样的特征。(6分)答案:(1)东非文明区、西非文明区、南非文明区。(2)国家:埃塞俄比亚。文明区域:古埃及文明。(3)处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明与古埃及、西亚文明的交汇处;对外贸易繁盛,处于西亚、北非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贸易的中枢地位;文化上,深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东非文明的地位和特点。第(1)问和第(2)问结合所学不难回答。第(3)问,可以从地理、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归纳,体现“文明交汇”这一关键特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材料二:金字塔石造建筑材料三: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说道:“第77页共77页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3分)(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验证了玛雅文明的辉煌时代,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5分)(3)结合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相关史实,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6分)答案:(1)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2)用于观测天文,传播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传播宗教。(3)从非洲内部考察,地处东北红海沿岸,与外界有广泛联系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较快,对后世影响也是积极的,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是曾经发展到比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美洲文明,曾一度繁荣,但是美洲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的状态,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因此文明发展相对缓慢。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知识的积累B.航海技术的进步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黄金和土地B.资本C.商品市场D.原材料3.墨西哥的征服者之一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上述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宗教因素D.技术因素第77页共77页 4.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  )A.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C.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5.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说”,认为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斯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的结果是(  )A.完成了环球航行B.到达了印度半岛C.发现了“新大陆”D.抵达南非好望角6.从15世纪开始,英国、荷兰等国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他们留下了北冰洋地区的详细航海记录和航海图。英国、荷兰的这一做法是为了(  )A.发现新大陆B.打破西班牙、葡萄牙对航路的垄断C.探索北冰洋D.丰富人类的地理知识7.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8.《世界探险史》记载:葡萄牙人推想,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可以作为沿西北航线前往印度的中转站。首次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航海家是(  )A.英国的德雷克B.葡萄牙的迪亚士C.英国的卡伯特父子D.葡萄牙的达·伽马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是为了(  )A.保护商业贸易B.拓展殖民地C.传播基督教D.掠夺工业原料10.《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A.价格革命的发生B.东方商品的输入C.经济危机的爆发D.资产阶级的剥削11.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该表能够支撑的结论是(  )国家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艘371艘196艘荷兰65艘1770艘2950艘英国—811艘1865艘第77页共77页 欧洲合计770艘3161艘6661艘A.16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最多,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B.17—18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国C.18世纪抵达亚洲的葡萄牙商船数量减少,葡萄牙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抵达亚洲的英国商船数量增长迅速,英国成为海上霸主12.下图所示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A.拉丁美洲B.南非C.巴尔干半岛D.印度13.下面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C.亚非拉的近代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77页共77页 14.“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15.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里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A.以欧洲为中心B.以地中海为中心C.寻求海外财富D.进行殖民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3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代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奉命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直达非洲东岸沿海国家。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金银和丝绸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的商民和平交易。与此同时,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摘编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4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其原因。(8分)第77页共77页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500—1800年左右的确是一个空前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它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早期近代几乎把世界各个民族都纳入彼此经常的、紧密的、持续的联系之中,跨文化交流延伸到东半球、西半球和大洋洲之外,包括了全世界。1500—1800年,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无论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了,这些航路上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传播给更广泛地区的商人。各地复杂的货币制度,通过可以互相兑换的黄金、白银、铜币、汇票,也促进了全球贸易。——摘编自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群岛。不久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在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地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摘编自樊树志《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材料二:大帆船贸易促使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在菲律宾,大帆船建造主要是中国木工、铁匠完成;帆船检修、货物搬运也依赖大批华工。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第77页共77页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8分)19.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中国古代的整体过程和全时段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材料二: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4分)第77页共77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3分)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 )A.地理知识的积累B.航海技术的进步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解析: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促使探险家出海探险的因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D项正确。2.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 )A.黄金和土地B.资本C.商品市场D.原材料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现实目标”显然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狂热追求的贵金属有关,故选A。3.墨西哥的征服者之一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上述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C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宗教因素D.技术因素解析:据材料“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和“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可知,迪亚斯等人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基督教,即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故C项正确。第77页共77页 4.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 B )A.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C.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解析:材料信息说的是从非洲北端到非洲南端,故A项错误;1487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最南端,即好望角,故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故D项错误。5.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说”,认为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斯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的结果是( C )A.完成了环球航行B.到达了印度半岛C.发现了“新大陆”D.抵达南非好望角解析:从材料信息“地圆说”“1492年”“向西航行”可以判断是哥伦布航行,他的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故选C。6.从15世纪开始,英国、荷兰等国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他们留下了北冰洋地区的详细航海记录和航海图。英国、荷兰的这一做法是为了( B )A.发现新大陆B.打破西班牙、葡萄牙对航路的垄断C.探索北冰洋D.丰富人类的地理知识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从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故B项正确。7.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D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认为”“一些拉美国家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够全面、理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立场对历史评价的影响,并不是强调用史料佐证观点,故C项排除。8.《世界探险史》记载:葡萄牙人推想,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可以作为沿西北航线前往印度的中转站。首次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航海家是( C )A.英国的德雷克第77页共77页 B.葡萄牙的迪亚士C.英国的卡伯特父子D.葡萄牙的达·伽马解析:据材料“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并结合所学可知,1497年英国的卡伯特父子在北美发现了纽芬兰岛,故C项正确;1578年英国的德雷克在美洲南端发现了合恩角,与材料“大西洋的北部海域”不符,故A项错误;葡萄牙的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海岸线先向南后向东航行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向东航行到达印度,而材料强调航海家向西北航行,故B、D两项错误。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是为了( A )A.保护商业贸易B.拓展殖民地C.传播基督教D.掠夺工业原料解析:16世纪,欧洲人建立武装据点,主要是为了垄断商路,保护商站,维护其商业贸易,故A项正确。10.《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A )A.价格革命的发生B.东方商品的输入C.经济危机的爆发D.资产阶级的剥削解析:1500年以后,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欧洲从非洲和美洲掠夺大量黄金和白银,导致欧洲境内物价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水平,带来了资产阶级的兴起,故A项正确;东方商品的输入不会导致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故B项错误;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是在1825年的英国,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的剥削与材料“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不符,故D项错误。11.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该表能够支撑的结论是( D )国家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艘371艘196艘荷兰65艘1770艘2950艘英国—811艘1865艘欧洲合计770艘3161艘6661艘A.16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最多,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B.17—18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国C.18世纪抵达亚洲的葡萄牙商船数量减少,葡萄牙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抵达亚洲的英国商船数量增长迅速,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解析:第77页共77页 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6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为65艘,而葡萄牙的商船是705艘,由此可排除A项;17—18世纪抵达亚洲的荷兰商船数量增长率低于英国商船的增长率,由此可排除B项;18世纪时新航路早已开辟,由此可排除C项;18世纪,英国凭借自身实力,夺取了大量殖民地,成为海上霸主,故选D项。12.下图所示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A )A.拉丁美洲B.南非C.巴尔干半岛D.印度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该地区存在黑种人、白种人、混血种人和原住民,其中黑种人和白种人所占比重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进入美洲,大批黑人奴隶亦被贩卖至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因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大量死去,故与材料相符的是A项;非洲的原住民是黑种人,B项错误;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是白种人,C项错误;当时印度的黑种人的比重较小,D项错误。13.下面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B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C.亚非拉的近代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图片中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B项最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故选B项。14.“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D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第77页共77页 解析:材料中已明确表明这两个大的股份公司是由商人建立的,而不是政府,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公司是股份公司,这是资本主义公司的典型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两个公司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相反,通过它们的殖民掠夺,打开了落后地区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所述,政府特许这两个公司可以为了利益发动战争,具有掠夺的性质,成为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故D项正确。15.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里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A )A.以欧洲为中心B.以地中海为中心C.寻求海外财富D.进行殖民战争解析:据材料“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可知,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以欧洲为中心,故选A项;B项是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C项是世界市场开辟的目的,排除;D项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不是特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3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代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奉命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直达非洲东岸沿海国家。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金银和丝绸等国内产品,去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的商民和平交易。与此同时,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摘编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4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与西欧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不同结果及其原因。(8分)答案:(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第77页共77页 (2)结果:中国——促进了中外友好往来,推动了朝贡贸易的发展,但仍然行走在农业文明道路上;西欧——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欧走上工业文明道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原因: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天朝上国的观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500—1800年左右的确是一个空前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它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早期近代几乎把世界各个民族都纳入彼此经常的、紧密的、持续的联系之中,跨文化交流延伸到东半球、西半球和大洋洲之外,包括了全世界。1500—1800年,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无论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了,这些航路上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传播给更广泛地区的商人。各地复杂的货币制度,通过可以互相兑换的黄金、白银、铜币、汇票,也促进了全球贸易。——摘编自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观点一: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全球文明的交往。论述: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人类社会和各文明间的孤立与分散状态,亚非欧美各洲间开始了联系与交往。不仅促使各地区间的文化形成了空前的大交流,欧洲生产方式、美洲的物种和亚洲的商品都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发展;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大发展,亚非欧美各洲的贸易联系加强,开启了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观点二: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早期近代化”的发展。论述:早期近代化是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过程,亚非欧美各洲的联系与交往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将世界各民族都纳入频繁的联系之中,亚非欧美各洲形成了全球贸易体系,加速了各地区的交往;促进了世界经济和文化密切联系的全球史的形成,亚非欧美各洲不再是孤立的历史而是整体联系的历史。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群岛。不久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在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地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摘编自樊树志《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材料二:大帆船贸易促使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在菲律宾,大帆船建造主要是中国木工、铁匠完成;帆船检修、货物搬运也依赖大批华工。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第77页共77页 与中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8分)答案:(1)澳门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环球航行的成功;美洲盛产金银;巨额的利润刺激;欧洲、美洲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美洲对东方商品的市场需求;中国东南沿海等地工商业发达。(2)密切了亚洲与美洲的联系;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玉米等作物在亚洲的传播;推动了菲律宾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推动了华人向美洲的迁徙。解析:第(1)问历史条件,可结合材料信息,从澳门与马尼拉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中国工商业发展等角度作答。第(2)问历史影响,可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物种传播、菲律宾发展、中国工商业发展、人口流动等角度作答。19.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中国古代的整体过程和全时段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材料二: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3分)答案:(1)新物种的传入,丰富物质生活;外来艺术丰富精神生活;佛教传入,影响中国文化。(2)表现:物种的交流;人口流动;技术和文化传播;世界经济形成体系。原因:1500—1800年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1990年后,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新的交通和通信方式的发展。(3)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互相尊重、和平互利的原则。第77页共77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A.矛头直指封建等级制B.宣扬了等级观念C.肯定教会的作用D.肯定知识的作用2.“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B.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C.以圣神主义为文艺核心D.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3.“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4.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危机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D.为启蒙运动作好了思想上的准备5.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父和主教B.神父和主教要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6.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而斯宾塞却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合理性。这说明(  )A.自然科学理论被不当阐释带来了灾难B.英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C.自然科学理论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D.近代物理学与生物学联系密切第77页共77页 7.在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  )A.解除人的精神枷锁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大力张扬人的个性D.构建民主法制社会8.在以培根为代表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竭力倡导下,知识、理性及科学技术的作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明显,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也已根深蒂固。这说明启蒙运动(  )A.树立了自主和科学的意识B.肯定了知识和人性的作用C.祛除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D.影响了全社会的文化生活9.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的君主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D.认为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10.“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材料所述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B.国王权力全部转移至议会C.从传统君主专制向近代民主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1.1877年5月,发生了法国共和派西蒙内阁打击教权主义的活动,总统写信对西蒙进行指责,西蒙内阁被迫辞职,王政派的布罗伊便被任命为内阁总理,众议院就此提出抗议,总统又将众议院解散。材料反映出当时法国(  )A.政治力量对峙严重危及共和制B.总统拥有较大实权C.保皇派获取到了政治上的优势D.社会发展尚不明朗12.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第77页共77页 1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然而,帝国政府的收入只需要投一次票,就成为固定税收;假如入不敷出,帝国政府就让各邦出“国库捐”,因此帝国政府是永远不用开征新税的。这反映了(  )A.帝国议会对政府无实际制约作用B.帝国议会掌握政府大权C.军国主义传统浓厚D.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14.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以上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现代化道路的一个相同特点是(  )A.反封建性B.民族性C.普适性D.法治化15.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C.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稳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它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摘编自[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材料二: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摘编自[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第77页共77页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三: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摘编自[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8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看法。(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的现实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材料二: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的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不同特点。(7分)第77页共77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6分)1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斯图亚特王朝,就拼命地想把一个专制的权力继续地向前推进……这些个企图,就引起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一致的反抗。——摘编自钱乘旦《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摘编自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的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从1714年以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摘编自《世界史资料》材料三: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副总统的任期相同。总统和副总统按以下方法选举:每个州依照该州议会所定方式选派选举人若干人,其数目同该州在国会应有的参议员和众议员总人数相等……第二款 ……总统经咨询参议院和取得其同意有权缔结条约,但须经出席参议员三分之二的批准。——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英国国王权力的变化。(6分)第77页共77页 (2)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总统的权力。简要比较英、美两国元首在产生方式上的不同。(8分)(3)归纳以上材料反映出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文明演进的相同轨迹。(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政治妥协是西方政治制度内生的、必然的政治现象,是该制度下自然生长而成的一种政治精神。妥协与民主这一西方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有着内在相容性,妥协因而在许多西方国家获得文化上的认同。从历史上看,在西方一些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妥协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政治制度演进与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文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第77页共77页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A )A.矛头直指封建等级制B.宣扬了等级观念C.肯定教会的作用D.肯定知识的作用解析: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宣扬人类天生平等,主张用品德区分人的贵贱,反映了他对封建等级的不满,A项正确;薄伽丘反对传统等级观念,主张人生而平等,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薄伽丘对教会或是知识的肯定,C、D两项错误。2.“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 B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B.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C.以圣神主义为文艺核心D.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A错误。材料“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体现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故选B。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人文主义,排除C。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用人性对抗神性,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等,但尚未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排除D。3.“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C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解析:根据题干中信息“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可知,这是要追求个性的独立与解放,所以答案是C。A项是宗教改革的意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启蒙运动的意义,均排除。4.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A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危机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D.为启蒙运动作好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材料“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5.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D )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父和主教B.神父和主教要从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第77页共77页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马丁·路德认为,尽管每个人工作、职务不同,但他们都可以是“神父和主教”,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及对话,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故D项正确。6.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而斯宾塞却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合理性。这说明( C )A.自然科学理论被不当阐释带来了灾难B.英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C.自然科学理论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D.近代物理学与生物学联系密切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方思想家的思想受到了牛顿经典力学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表明自然科学理论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自然科学理论被不当阐释带来灾难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科学理论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并非意在指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联系。7.在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 D )A.解除人的精神枷锁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大力张扬人的个性D.构建民主法制社会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和未来的制度蓝图,D正确;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摧毁了蒙昧和宗教势力,A错误;建设工业文明国家指的是工业革命,B错误;主张张扬人的个性的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主旨是启蒙运动,C错误。8.在以培根为代表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竭力倡导下,知识、理性及科学技术的作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明显,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也已根深蒂固。这说明启蒙运动( A )A.树立了自主和科学的意识B.肯定了知识和人性的作用C.祛除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D.影响了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解析:根据材料“在以培根为代表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竭力倡导下,知识、理性及科学技术的作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明显,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也已根深蒂固”可知,此时启蒙运动宣传理性主义,树立了自主和科学的意识,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知识、理性及科学技术的作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明显”可知,此时启蒙运动宣传理性主义,并不是人性的作用,排除B项;当时人们的生活仍存在神学思维,“祛除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说法绝对,排除C项;“影响了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说法绝对,排除D项。9.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的君主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B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D.认为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解析: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对中国进行解读,以论证启蒙思想的合理性,为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故B正确。10.“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材料所述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C )A.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B.国王权力全部转移至议会C.从传统君主专制向近代民主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解析:第77页共77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治,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C项符合题意;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政体,A项排除;《权利法案》通过后,国王尚有行政权,B项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D项排除。11.1877年5月,发生了法国共和派西蒙内阁打击教权主义的活动,总统写信对西蒙进行指责,西蒙内阁被迫辞职,王政派的布罗伊便被任命为内阁总理,众议院就此提出抗议,总统又将众议院解散。材料反映出当时法国( B )A.政治力量对峙严重危及共和制B.总统拥有较大实权C.保皇派获取到了政治上的优势D.社会发展尚不明朗解析:由材料信息“总统写信对西蒙进行指责,西蒙内阁被迫辞职……总统又将众议院解散”可知,此时法国总统拥有较大的实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危及共和制”,故A项排除;1875年共和派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取得胜利,故排除C项;共和制度已是发展的趋势,故D项排除。12.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C )A.赋予各州主权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麦迪逊认为新宪法对各州所保留的权力缺少明确的规定,因此在随后提出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划分,这体现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分权与制衡,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不是“主权”,排除A项;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央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分权制衡,没有体现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排除D项。1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然而,帝国政府的收入只需要投一次票,就成为固定税收;假如入不敷出,帝国政府就让各邦出“国库捐”,因此帝国政府是永远不用开征新税的。这反映了( A )A.帝国议会对政府无实际制约作用B.帝国议会掌握政府大权C.军国主义传统浓厚D.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解析:虽然“帝国议会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但帝国政府可通过其他手段达成自身需求,帝国议会并不能对政府形成实际的制约,故选A项;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帝国议会的权力相对较小,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14.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以上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现代化道路的一个相同特点是( D )A.反封建性B.民族性C.普适性D.法治化解析:从题干中不难看出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均颁布宪法或类似宪法的文件以巩固革命的成果,捍卫资产阶级的统治和既得利益,因此这能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法治化特征,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宪法无法体现反封建性,排除;B项,民族性的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德国的宪法具有较多的专制色彩,皇帝世袭,首相由皇帝任命,不具有普适性,排除。15.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 )第77页共77页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C.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解析:由材料可知,两者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所以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个人自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稳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女性发型是女性特征的象征。解开头发,就有了色情意味……如果在自己家里这样,倒是无所谓的。可是在私人领域以外,就得把它藏好。因为它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裹好的帽子、包紧的头巾将它保护起来,避免男人淫荡的目光和陌生人猥亵的好奇。——摘编自[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材料二:装饰品中使用最多的是假发。它往往是用白色的或黄色的蚕丝做成的……人们所要求的理想的头发的颜色,不论天然和人工的都是金黄色。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摘编自[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材料三: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而用来满足这种激情的手段则常常是犯罪的……有强烈的情绪而无法控制是因为他产生自性格软弱;但是在意大利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于强有力的性格堕落……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摘编自[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头发及装饰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8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看法。(4分)答案:(1)中世纪:头发承载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具有私密性。原因: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文艺复兴时期: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原因:文艺复兴弘扬人文精神,追求现世幸福。(2)个人主义有助于冲破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束缚,解放人们思想;但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泛滥。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因为它就好像承载着家庭的秘密和神圣,这些都与别人无关”信息可知,中世纪人们认为头发承载家庭的秘密和神圣,具有私密性。结合时代背景相关所学可知,导致中世纪人们对头发和发饰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依据材料二中“因为人们认为太阳光能把头发变成这种颜色,所以许多女人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会整天在露天中度过……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第77页共77页 信息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结合时代背景相关所学可知,导致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头发和发饰不同看法的原因是文艺复兴弘扬人文精神,追求现世幸福。(2)依据材料三中“这种性格的根本缺陷同时也就是构成它的伟大的一种条件,那就是极端‘个人主义’”“看到别人利己主义的胜利,驱使他用他自己的手来保卫他自己的权利”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个人主义有助于冲破天主教会神学思想的束缚,解放人们思想、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导致个人私欲膨胀和泛滥等方面说明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看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的现实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材料二: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的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不同特点。(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6分)答案:(1)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崇尚经世致用,注重治国安邦,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崇尚理性世界的构造。(2)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1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斯图亚特王朝,就拼命地想把一个专制的权力继续地向前推进……这些个企图,就引起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一致的反抗。——摘编自钱乘旦《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摘编自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的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从1714年以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摘编自《世界史资料》材料三: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副总统的任期相同。总统和副总统按以下方法选举:每个州依照该州议会所定方式选派选举人若干人,其数目同该州在国会应有的参议员和众议员总人数相等……第二款 ……总统经咨询参议院和取得其同意有权缔结条约,但须经出席参议员三分之二的批准。——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英国国王权力的变化。(6分)第77页共77页 (2)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总统的权力。简要比较英、美两国元首在产生方式上的不同。(8分)(3)归纳以上材料反映出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文明演进的相同轨迹。(4分)答案:(1)由拥有专制权力到权力受限制,再到放弃行政权。(2)权力:拥有行政权;经参议院同意有权续定条约。不同:英国国王是世袭的,美国总统是选举产生的。(3)政治民主化,法制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政治妥协是西方政治制度内生的、必然的政治现象,是该制度下自然生长而成的一种政治精神。妥协与民主这一西方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有着内在相容性,妥协因而在许多西方国家获得文化上的认同。从历史上看,在西方一些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妥协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政治制度演进与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文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答案:论题: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双方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复辟旧王朝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引发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实则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1787年,美国的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经过各方妥协,最终制定并通过《联邦宪法》,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综上所述,英国革命后期和美国制宪会议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转型道路,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政治妥协是西方政治制度内生的、必然的政治现象,是该制度下自然生长而成的一种政治精神”可知,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证环节,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看,“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但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以美国1787年宪法来看,《联邦宪法》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促使美国资本主义健康发展。由此可见,适合国情的政治妥协,有利于本国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第77页共77页 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A.地中海甚至比大西洋还宽阔B.突尼斯一直都没有开始工业化C.民主政治对工业化非常重要D.北美地区的工业化比法国更早2.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这主要是由于(  )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B.改良蒸汽机的应用C.电动机的发明D.发电机的推广3.阅读下图,分析造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影响B.商业革命的影响C.大工厂制的确立D.工业革命的推动4.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这里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B.“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C.非洲奴隶成就“工业化革命”D.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5.根据表格中内容,推测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  )年份世界贸易总值英国(含殖民地)法国德国美国?37491.8(140)454234第77页共77页 A.1765年B.1870年C.1915年D.1970年6.对下表中历史现象发展起推进作用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资本的全球扩张7.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B.新交通工具的创制C.石油化工工业兴起D.钢铁工业取得巨大进步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A.蒸汽和电力B.蒸汽和石油C.石油和电力D.电力和核能9.下图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B.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C.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成果D.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0.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11.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第77页共77页 时间数量财富来源占有社会总财富(%)1861年前仅有几人主要是大农场主3.6%1892年4047人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9.6%(数据来源: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A.重化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B.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C.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D.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12.“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加剧。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材料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B.解决了社会阶级矛盾C.促使工人运动产生D.因时代需求而产生13.“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材料说明了(  )A.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B.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14.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它”是指(  )A.五四运动B.巴黎公社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15.“公社众人……之中并无深谙马克思学说,也无通晓科学共产主义……3月18日起义得胜后不去追击兵微将寡的梯也尔政府,却只顾忙于备办选举公社,使慌乱之敌得以稳住阵脚,便是一大失误。”材料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因为(  )A.未建立工农革命联盟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未接管法兰西银行D.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7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第77页共77页 17世纪,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进入18世纪后,英国本土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战乱。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受到封建残余的阻碍比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和地区更小,农业产量高,农产品价格下降,这也意味着英国人可以通过较低的消费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由于英国较早地废除了行会制度,城镇手工业的发展不受地方行会势力的限制,具有更加自由的环境。1861年,英国下院议员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人们想要去探索更高的领域,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出于这些美好的希冀,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开始了。各种科学思想空前活跃了起来,一个又一个惊奇地发现和伟大的发明填补了之前人类史上的空白。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场原本为了改善环境、提高生产力的伟大革命,在有的人看来既是光明也是灾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来说“既是光明也是灾难”的理由。(9分)17.工业革命,一方面创造很多奇迹,一方面带来很多问题,如环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第77页共77页 ——摘编自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材料二:……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摘编自《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材料二:公社在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第77页共77页 材料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黎公社管理社会经济的措施,并指出其反映的实质。(6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革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所在。(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有关“工业革命”内容的目录摘编。世界史……第三十三章 工业革命1.什么是工业革命……………………………8552.新的纺织机器………………………………8573.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8644.煤和铁………………………………………8665.汽船和火车…………………………………8696.寂静的家……………………………………8757.荒芜的村庄…………………………………8788.工业巨头……………………………………884……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2分)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第77页共77页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C )A.地中海甚至比大西洋还宽阔B.突尼斯一直都没有开始工业化C.民主政治对工业化非常重要D.北美地区的工业化比法国更早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化浪潮在法国发生是因为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体;而工业化浪潮能横渡大西洋在北美生根开花,是因为北美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故C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A说法错误,排除;据材料“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可知,北美工业化早于突尼斯,但材料没有体现“突尼斯一直都没有开始工业化”,B错误;根据材料“不是在法国之后……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可知,法国工业化要早于北美地区,D说法错误。2.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这主要是由于( B )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B.改良蒸汽机的应用C.电动机的发明D.发电机的推广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距离都‘缩短’”“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等信息可知,这是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B项正确;珍妮纺纱机是纺织行业的变革,与“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无关,A项错误;电动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变革,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发电机的推广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项错误。3.阅读下图,分析造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D )A.圈地运动的影响B.商业革命的影响C.大工厂制的确立D.工业革命的推动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事工业的人口比重上升,农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下降,这是工业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圈地运动、商业革命没有涉及工业,故排除A、B两项;大工厂制的确立只会使工业人口增加,但并不涉及服务业,故排除C项。4.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这里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D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B.“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C.非洲奴隶成就“工业化革命”D.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第77页共77页 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洲殖民地为欧洲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而美洲与欧洲的这种供养关系是欧洲通过殖民扩张建立的,故选D项;工业革命开始于欧洲,而不是美洲,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美洲对欧洲的重要性,并没有涉及工业革命的扩展,排除B项;C项夸大了非洲奴隶的作用,排除。5.根据表格中内容,推测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 B )年份世界贸易总值英国(含殖民地)法国德国美国?37491.8(140)454234A.1765年B.1870年C.1915年D.1970年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英国占的比例是最多的,远远超过了法国、德国和美国,说明当时英国的工业生产在全球处于第一的地位,这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密切相关。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在全球贸易中处于核心地位,故选B项。6.对下表中历史现象发展起推进作用的是( C )A.资产阶级革命B.英国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资本的全球扩张解析:题干中“垄断”“资本输出”等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的,C正确;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确立了代议制,排除A;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工厂,而非垄断组织,排除B;资本全球扩张是材料现象的表现,而不是发挥推进作用的元素,排除D。7.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 )A.电力的广泛使用B.新交通工具的创制C.石油化工工业兴起D.钢铁工业取得巨大进步解析:据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将人类社会带入电气时代,故A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就出现了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排除B;石油化工工业相较于电力来说不如后者应用的更加广泛,更能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不能算最突出的成就,排除C;钢铁工业不算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突出的成就,排除D。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C )A.蒸汽和电力B.蒸汽和石油C.石油和电力D.电力和核能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新能源有电和石油,C符合题意;蒸汽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核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A、B、D。9.下图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C )第77页共77页 A.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B.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C.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成果D.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解析:由材料信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可知,到1900年美国发展速度最快,其次是德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展速度最快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故A项错误;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的国家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故B项错误;荷兰的尼德兰革命是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故D项错误。10.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 )A.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解析:从材料中的“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来看,英国人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即“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整体的均衡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对贫富分化严重现象的反思,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业革命的目标,排除D项。11.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D )时间数量财富来源占有社会总财富(%)1861年前仅有几人主要是大农场主3.6%1892年4047人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9.6%(数据来源: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A.重化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B.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C.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D.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解析:表格时间“1892年”第77页共77页 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垄断组织的形成促使社会财富集中,表格中财富集中于制造业以及占有社会总财富比例的上升说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故D正确;表格并不能说明重化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排除A;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财富集中,排除B;材料没有说明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排除C。12.“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加剧。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材料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D )A.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B.解决了社会阶级矛盾C.促使工人运动产生D.因时代需求而产生解析:根据材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加剧。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可知,时代需求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C项说法是因果倒置,排除。13.“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材料说明了( B )A.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B.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解析:根据“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资产阶级必然走向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排除A、C两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4.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它”是指( B )A.五四运动B.巴黎公社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终失败了,故答案为B项;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是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展的运动,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排除D项。15.“公社众人……之中并无深谙马克思学说,也无通晓科学共产主义……3月18日起义得胜后不去追击兵微将寡的梯也尔政府,却只顾忙于备办选举公社,使慌乱之敌得以稳住阵脚,便是一大失误。”材料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因为( B )A.未建立工农革命联盟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未接管法兰西银行D.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解析:由“公社众人……之中并无深谙马克思学说,也无通晓科学共产主义”可以分析出材料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是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故本题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法兰西银行”材料中没有提及,D项是巴黎公社爆发的特点,不是失败的原因,故均排除。第77页共77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7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17世纪,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进入18世纪后,英国本土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战乱。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受到封建残余的阻碍比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和地区更小,农业产量高,农产品价格下降,这也意味着英国人可以通过较低的消费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由于英国较早地废除了行会制度,城镇手工业的发展不受地方行会势力的限制,具有更加自由的环境。1861年,英国下院议员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人们想要去探索更高的领域,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出于这些美好的希冀,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开始了。各种科学思想空前活跃了起来,一个又一个惊奇地发现和伟大的发明填补了之前人类史上的空白。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场原本为了改善环境、提高生产力的伟大革命,在有的人看来既是光明也是灾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来说“既是光明也是灾难”的理由。(9分)答案:(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农业的进步及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行会制度的废除为国内手工业发展提供自由的环境;广大的殖民地为工业革命提供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各种发现和发明层出不穷,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研究出具有毁灭性的武器,促进战争的爆发,给世界和平增添了许多不安的因素。解析:(1)有利条件,根据材料“17世纪,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英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受到封建残余的阻碍比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和地区更小”“由于英国较早地废除了行会制度,城镇手工业的发展不受地方行会势力的限制”并结合相关知识,从政治、资金、技术、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2)理由,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17.工业革命,一方面创造很多奇迹,一方面带来很多问题,如环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摘编自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材料二:……第77页共77页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6分)答案:(1)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2)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解析:(1)原因,根据“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可得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根据“‘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得出环保观念缺乏;根据“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得出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2)措施,根据“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案》,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得出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得出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摘编自《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材料二:公社在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材料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黎公社管理社会经济的措施,并指出其反映的实质。(6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革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所在。(4分)答案:(1)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第77页共77页 (2)措施:把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由工人制定工厂管理制度;工人选举工厂领导并监督厂内工作。实质:巴黎公社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3)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原则和首创精神永存;巴黎公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解析:(1)依据材料一“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可概括得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2)依据材料二“……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可概括得出其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实质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3)依据材料“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其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有关“工业革命”内容的目录摘编。世界史……第三十三章 工业革命1.什么是工业革命……………………………8552.新的纺织机器………………………………8573.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8644.煤和铁………………………………………8665.汽船和火车…………………………………8696.寂静的家……………………………………8757.荒芜的村庄…………………………………8788.工业巨头……………………………………884……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2分)答案:建议1:在“1.什么是工业革命”目录下增加“英国社会工业发展环境的具备”的子目。修改理由: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环境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具备的产物,没有对这些社会环境知识的了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建议2:在“7.荒芜的村庄”目录下增加“喧闹的城市”的子目。修改理由: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城市的空前繁荣和扩大是工业革命成就的主要体现之一。解析:第77页共77页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在整体掌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中综合测试卷(第一单元——第五单元)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满足(  )古文明国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A.生产生活的需要B.对外交流的需要C.祭祀祖先的需要D.记录战争的需要2.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两种文明本质的叙述,最正确的是(  )A.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体现了文明的多元特征,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C.东方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主要发源于沿海或海洋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比较发达3.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基督教诞生,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罗马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罗马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4.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A.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第77页共77页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D.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5.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当地的主要出口物最有可能是(  )A.纺织品、象牙B.西瓜、黄金C.黄金、奴隶D.西瓜、布匹6.下列图表为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第六章空白处应填写(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第一章 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 古代中华文明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A.工业文明时代B.古代爱琴海文明C.两河流域文明D.古代罗马文明7.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8.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A.虔诚的信仰B.教会的仪式C.真诚的善行D.神父的指引9.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留下了一串闪亮的名字: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追求共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B.他们为人类社会规划的设想已经实现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产生的前提D.理性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10.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教育”“自然秩序”等观念广泛传播。“自然”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倡导回归自然B.神创造了自然法则C.经济发展关注自然D.自然科学革命的影响第77页共77页 11.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有棉纺织厂1932家,毛纺织厂1497家,绒、麻、丝织工厂1070家,工厂已成为全国占重要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这表明当时英国(  )A.轻工业生产最发达B.工厂制度已确立C.工业革命率先完成D.城市化进程加快12.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13.有学者指出,通常我们认为美国的中央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的。然而实际上权力的分割并不明显,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比如把某些立法权给政府,把某些行政权给立法部门。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A.表明政府权责较混乱B.有利于避免权力垄断C.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D.旨在提高国会效率14.法国《人权宣言》提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可见,《人权宣言》认为政治民主化就是要保证(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议会是立法机关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D.人们的绝对自由15.“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7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亚非欧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材料二:第77页共77页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1680年12月26日,一颗彗星划过了巴黎的夜空。对现代天文学一无所知的巴黎人惶恐不安,以为大祸即将来临,认为这是“千祸之兆”。巴黎人不知道彗星产生的原因,但是他们的预感并没有错,盛极一时的路易十四时代由此开始走向衰败,而另外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站在历史的门口。这就是启蒙时代。——摘编自《大国崛起·法国》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地对美国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摘编自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中“路易十四时代”和“启蒙时代”的主要政治特征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启蒙时代到来的历史条件。(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启蒙运动的领袖们为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而设计的三种主要方案。(5分)第77页共77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总是一样的任务。”——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材料二: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摘编自《共产党宣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分析《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6分)第77页共77页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关于“工人革命”(工人运动)有什么认识?(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航路开辟大事记(部分)。时间史实1492—1504年哥伦布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将美洲的玉米等作物带回欧洲1507年英国国王委托历史学家维吉尔撰写《英国史》,它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史学作品16世纪初英国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啤酒、铜器等行业中都建立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1522年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环球航行16世纪20—70年代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和欧洲商品的集散地1566年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爆发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中国台湾南部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阅读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表格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12分)第77页共77页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满足( A )古文明国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古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A.生产生活的需要B.对外交流的需要C.祭祀祖先的需要D.记录战争的需要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早期人类社会的出现,日常工作、分工的细化导致仅用语言交流出现了不便,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文字应运而生,故A项正确;早期的文明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对外交流的功能和需要,故B项错误;祭祀祖先、记录战争与早期文字的功能无关,故C、D两项错误。2.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两种文明本质的叙述,最正确的是( A )A.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体现了文明的多元特征,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C.东方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主要发源于沿海或海洋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比较发达解析:东西方文明特点不同,体现了文明的多元特征,没有优劣之分,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故A正确;B、C、D分别是从政治制度、地理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分析东西方文明的不同,没有体现东西方文明的实质,不符合题意。3.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D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基督教诞生,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罗马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罗马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第77页共77页 解析:从材料中“基督教诞生……得以广泛传播”“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可以得出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传播,故D正确。4.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C )A.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D.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兴起的城市以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中心。在西欧城市兴起的过程中,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它进一步分化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这样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A、B、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史实,且题干无体现,排除。5.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当地的主要出口物最有可能是( C )A.纺织品、象牙B.西瓜、黄金C.黄金、奴隶D.西瓜、布匹解析:依据材料“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广泛使用奴隶”并结合史实可知,非洲盛产黄金,故C正确。当地手工业不发达,纺织品和布匹,一般需要进口,当地交通落后,且西瓜不易保存与运输,故排除A、B、D。6.下列图表为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第六章空白处应填写( D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第一章 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 古代中华文明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A.工业文明时代B.古代爱琴海文明C.两河流域文明D.古代罗马文明解析:工业文明时代不属于“农业文明时代”的子章节,故A项错误;古代爱琴海文明早于第五章的“古代希腊文明”,故B项错误;两河流域文明与第一章的“古代西亚文明”重复,故C项错误;材料中已涉及亚洲和非洲的古代农业文明,且第五章为欧洲的“古代希腊文明”,由此可以推断第六章为欧洲的古代罗马文明,故D项正确。7.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C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第77页共77页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解析:由材料“15世纪”“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材料没有涉及禁欲主义和反神学,而是认为神和人都是一样的,排除A、B;由材料“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可知,材料并没有批评拜金主义思想,而是蕴含着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这就具有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故排除D,C正确。8.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A )A.虔诚的信仰B.教会的仪式C.真诚的善行D.神父的指引解析:材料认为宗教改革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来控制教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故选A项;宗教改革简化了宗教仪式,故B项错误;真诚的善行和神父的指引并非新型的控制,故C、D两项错误。9.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留下了一串闪亮的名字: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D )A.反对君主追求共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B.他们为人类社会规划的设想已经实现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产生的前提D.理性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解析:伏尔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的社会方案并没有完全实现,故B项错误;C项逻辑错误,排除;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大旗,以反抗封建神学与封建王权,故D项正确。10.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教育”“自然秩序”等观念广泛传播。“自然”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是( D )A.人们倡导回归自然B.神创造了自然法则C.经济发展关注自然D.自然科学革命的影响解析:材料中的“自然”是指近代自然科学理念,其在启蒙运动时期广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自然科学革命的影响,故选D项。11.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有棉纺织厂1932家,毛纺织厂1497家,绒、麻、丝织工厂1070家,工厂已成为全国占重要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这表明当时英国( B )A.轻工业生产最发达B.工厂制度已确立C.工业革命率先完成D.城市化进程加快解析:由材料“19世纪50年代”“工厂已成为全国占重要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77页共77页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的工厂制度已经确立,故选B项;题干只是提及了英国棉纺织厂、毛纺织厂等的数量,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不能得出A项结论,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题干没有涉及英国的城市化问题,只是提及了工厂的数量,排除D项。12.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B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工业文明的冲击促使俄、日、中进行近代化改革,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并未使中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13.有学者指出,通常我们认为美国的中央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的。然而实际上权力的分割并不明显,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比如把某些立法权给政府,把某些行政权给立法部门。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B )A.表明政府权责较混乱B.有利于避免权力垄断C.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D.旨在提高国会效率解析:中央政府结构强调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通过三权分立可以确保三大机构间的制衡,而在权限上的交叉有利于避免权力的垄断,进而捍卫民主政治,故选B项,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4.法国《人权宣言》提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可见,《人权宣言》认为政治民主化就是要保证( A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议会是立法机关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D.人们的绝对自由解析:政治民主化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前提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A项符合题意,排除D项。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5.“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C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解析: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形成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C;题干设问要求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化学工业是重工业,属于工业结构,排除A;B、D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第77页共77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7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亚非欧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材料二: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6分)答案:(1)亚历山大远征具有侵略性,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无数财富;但是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2)保存并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阿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亚非欧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具有侵略性,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无数财富;但是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第(2)问,根据材料二“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体现在保存并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阿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1680年12月26日,一颗彗星划过了巴黎的夜空。对现代天文学一无所知的巴黎人惶恐不安,以为大祸即将来临,认为这是“千祸之兆”。巴黎人不知道彗星产生的原因,但是他们的预感并没有错,盛极一时的路易十四时代由此开始走向衰败,而另外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站在历史的门口。这就是启蒙时代。——摘编自《大国崛起·法国》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地对美国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第77页共77页 ——摘编自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中“路易十四时代”和“启蒙时代”的主要政治特征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启蒙时代到来的历史条件。(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启蒙运动的领袖们为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而设计的三种主要方案。(5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8分)答案:(1)特征:路易十四时代,专制。启蒙时代,从专制走向民主。条件: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上,科学与知识的进步。(2)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宗教自由,社会契约。方案:伏尔泰的“开明专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社会契约”(或民主共和)。(3)践行的启蒙思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理由:美国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通过“三权分立”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确立了共和政体;而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易十四时代政治特征是专制,启蒙运动时代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时代。第二小问历史条件,要从文艺复兴以来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等提取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启蒙运动中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出发可得出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启蒙思想,根据材料“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等信息,并理解合众国的实践所指,然后联系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等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理由,可对比美国和欧洲旧大陆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回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总是一样的任务。”——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材料二: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摘编自《共产党宣言》第77页共77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分析《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6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关于“工人革命”(工人运动)有什么认识?(4分)答案:(1)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积极影响: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消极影响:带来环境污染、工人权益受损等社会问题。(2)历史使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时代背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等。(3)工人运动应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通过材料一的第一句话可以得出,采用机器生产;据材料一第二句的“具体的规定”和第三句,能够得出,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总结出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如积极影响: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消极影响:带来环境污染、工人权益受损等社会问题。第(2)问第一小问,历史使命,根据材料二信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第二小问,时代背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人运动的兴起、空想社会主义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是开放型试题,只要符合材料主题之间的联系,言之有理即可,如工人运动应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航路开辟大事记(部分)。时间史实1492—1504年哥伦布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将美洲的玉米等作物带回欧洲1507年英国国王委托历史学家维吉尔撰写《英国史》,它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史学作品16世纪初英国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啤酒、铜器等行业中都建立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1522年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环球航行16世纪20—70年代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和欧洲商品的集散地1566年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爆发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中国台湾南部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阅读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表格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论题: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关系密切。第77页共77页 阐述:15世纪以来,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日益迫切,在此情形下,西欧积极开辟新航路。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西方殖民者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他们对殖民地的破坏极为严重。西方殖民者给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等,打断了当地的社会发展进程,冲击甚至毁灭了当地的文明。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关系密切。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解题时,先通过材料信息拟定论题,例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关系密切”,再结合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的方式、殖民扩张的手段、殖民扩张的影响的关系等阐述,阐述时需要结合史实。第77页共77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