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人教版八下)
docx
2022-03-29 19:00:20
6页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主题“江海交汇之地”对应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和“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教材在课文中描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活动中则选取成都平原作为知识迁移的案例,让学生比较长江三角洲,认识河流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阅读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点。(2)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3)说出长江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过程与方法:(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说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在地形图上指出该地区的河流、湖泊。评价该地区位置的优越性。(2)通过课堂活动说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尝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河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比长江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差异。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塔、杭州西湖、苏州辨认景观,回答问题特色图片和
园林、钱塘江大潮等特色景观,提出问题:你认识这些美景吗?它们都是位于我国哪个地区?你认识繁体字苏吗?你能分解它的结构吗?引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学习说一说:有鱼、有米,这正说明该地的产业发展:种植水稻和养殖渔业繁体字解读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动一:识图归纳——自然特征篇1.定位置展示长江三角洲在中国的位置,动画播放长江和海岸线,引导学生总结长江三角洲的位置;红线标识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引导学生读出其包含的省份。2.判地形,提出问题:阅读地图,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学生会用分层设色地形图3.探气候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和上海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鼓励学生说出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逐步对气温和降水分析,总结其气候特征。4.说河流出示长江三角洲的河湖分布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东海和黄海等;并总结该地的河湖特点。材料拓展:了解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京杭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水路,历史上不仅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而且促进了扬州、苏州、杭州等沿岸城市的发展。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1.识图与总结:位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2.说一说:地形: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3.说一说: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雨热同期。4.标一标,说一说总结河湖分布特点: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读一读,河湖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众多,进一步了解京杭运河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找、标划、总结、说一说等学生的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让学生在发现中获得性知识,提升能力
杭运河段运输依然繁忙。5.出示图片:稻米种植、长江三角洲的渔业养殖等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的农业发展——鱼米之乡总结:给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影响物产的意识。5.发现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河湖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被誉为“鱼米之乡”。活动二:合作交流——区位优势篇1.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2.图示分解——动画展示3.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体现在……(1)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2)依托长江发达的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3)我国南北沿海航运的中枢,可通过远洋航线联系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4)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1.读一读: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2.发现与展示:(1)“黄金水道:加强西部地区的联系(2)沿海航运:连接南北交通(3)远洋通往世界主要港口3.说一说学生通过材料和图归纳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引导学生建立位置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
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活动三:分析整理——发展影响篇提出问题:河流对区域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1.出示长江流域图,提出合作探究的要求:(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结合视频和图文材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2.思考讨论1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影响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补充:(1)塑造肥沃的平原(2)提供很丰富工业用水,利于工业发展(3)河湖众多风光秀丽适合发展旅游3.继续交流: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不影响(1)河流的污染严重影响着河流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不仅对河流生态造成严重破坏,还对人的身心健康、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影响。(2)河流在丰水期容易泛滥成灾,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破坏。4.思考讨论2(1)结合图片和下面文字,试着分析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提出问题: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1.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明确探究的问题,合作探究,交流讨论。2.交流与展示:(1)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利于农业发展(2)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3)发展航运3.展示交流:(1)水污染(2)容易产生洪涝灾害4.读材料,提取信息:(1)有利影响:岷江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富的灌溉水源岷江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弊端:岷江也可能带来洪涝灾害对当地农业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想要的结果,锻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学会联系,看待问题要注重利和弊,要全面
弊。(2)拓展:出示都江堰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都江堰在治理成都平原水患过程中的作用。5.对比分析:合作探究: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生产带来危害(2)说一说:都江堰有效地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既能够提供发展农业的灌溉水源,还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5.小组合作,说一说:课堂总结:课堂达标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B.地表平坦开阔,一望无际C.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D.地势平坦,湖泊、河网稠密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C.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稀少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
3.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稠密,自古以来水运发达B.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农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D.长江三角洲上的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4.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A.长江水的灌溉B.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C.纬度位置好D.地势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