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历史 > 2022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二

2022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二

doc 2022-06-11 18:14:08 10页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期末达标测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多元文化碰撞交融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统一国家建立、发展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2.“唐朝盛世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对外交往活跃,制度创新。”下列不符合题意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B.“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C.“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残句》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3.“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是贴在中国送往意大利米兰的抗疫物资上面的唐诗名句。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被誉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诗人分别是(  )A.李白、白居易B.李白、杜甫C.李白、欧阳询D.杜甫、白居易4.比较唐与日本的铜钱,分析它们铸造的时间,不能得出以下结论的一项是(  )A.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B.日本开始铸铜钱的时间晚于唐朝C.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D.日本铜钱是仿照唐朝铜钱铸造的5.某校同学在一次历史探究活动中,搜集了有关“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的资料,他们探究的历史事件是(  )A.唐蕃和亲B.安史之乱7\nC.遣唐使来华D.玄奘西游6.与历朝开国之初统治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高明之处在于(  )A.用杀戮的手段B.用战争的方式C.用怀柔的政策D.用谈判的方式7.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是(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8.运用表格进行总结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表格的名称应为:宋代(  )目的措施影响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提高文官地位,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军队战斗力减弱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A.加强中央集权B.重文轻武政策C.三省六部制度D.鼓励对外贸易9.所谓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宋朝城市中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这直接体现了(  )A.政治局面清明B.经济繁荣发展C.富人生活奢靡D.市民生活丰富10.“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段材料说明了元朝时我国(  )A.都市生活繁荣B.文学艺术高超C.科学技术先进D.中外交通发达11.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7\nA.设置台湾府B.签订《尼布楚条约》C.平定噶尔丹叛乱D.实行金瓶掣签制12.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科举考试B.兴办学校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13.“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B.仪式的完善C.地方的无权D.君权的强化14.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代表清政府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驻藏大臣B.军机处C.伊犁将军D.宣政院15.乾隆末年,我国人口已达3亿,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清朝前期我国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连年战争B.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D.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总计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7\n   朝代内容 项目   汉朝唐朝两宋路线从今天的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管理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在广州、泉州等地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1)据上述材料,指出与汉唐时期相比,宋代海外贸易有哪些发展。(8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6分)7\n(3)宋代商业繁荣,除海外贸易外,还有哪些表现?(4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二 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摘编自《中国古代科举》材料三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选自《明史》(1)材料一所述制度始创于哪一朝代?概括该制度对国家政治的影响。(8分)7\n(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重大改革措施。(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演变的实质。(2分)18.探究问题。(17分)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文教昌盛。材料二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注重文教,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的局面,唐朝进入鼎盛时期。(1)上述材料描述了唐朝前期出现的哪两个盛世局面?(4分)7\n(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表现和共同原因。(10分)(3)上述盛世局面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3分)7\n答案1.B2.D 点拨:题目中强调的是“唐朝”,ABC三项反映的都是唐朝的史实与制度。D项,“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评价的是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与唐朝历史无关。故选D。3.B4.A 点拨: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日本铜钱是仿照唐朝的铜钱铸造的,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但图片并不能反映日本和同开珎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故选A。5.B 6.C 7.B 8.B9.D 点拨: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宋朝城市中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这直接体现了市民生活丰富。故选D。10.D11.A 点拨:为巩固东南海防,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观察题干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为东南地区的台湾,故题干示意图中①处可填设置台湾府。故选A。12.C 13.D 14.A 15.A16.(1)路线:两宋时可达非洲东海岸;有多条路线。管理措施:两宋设多处市舶司;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8分)(2)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发达;造船与航海技术提高;政府政策的鼓励。(6分)(3)城市繁荣;使用纸币;瓦子出现。(4分)\n点拨:(1)据汉朝“从今天的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两宋“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在路线上的发展有:可达非洲东海岸;有多条路线。据两宋“在广州、泉州等地设有市舶司”“制定市舶条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在管理措施上的发展有:设多处市舶司;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有: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贸易交流和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超过北宋时期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市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来往不绝,呈现一派繁荣景象。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出现了许多“瓦子”。17.(1)朝代:隋朝。影响:使有才学的人能够通过这一制度参政,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等。(8分)(2)原因: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科举考试。措施:放宽录取范围;增加录取名额。(4分)(3)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观点要依据朱熹的《四书集注》,不能自由发挥;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有严格规定,必须为“八股文”。(6分)(4)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2分)点拨:(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述制度是指始创于隋朝的科举制度。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据材料一可知,科举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增强了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等。(2)据材料二中“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可知,重文轻武政策和重视科举考试是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据材料二中“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可知,宋代科举制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增加了录取的名额。(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举的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卷文体格式必须为“八股文”。(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科举制演变的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n18.(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4分)(2)共同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6分)共同原因:统治者重视选拔人才,重视发展农业等。(4分)(3)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重视农业,关注民生。(3分,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