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罗山高中2022届高三化学复习1.4常见物质的检验焰色反应精盐时练2新人教版必修1
docx
2022-08-25 11:01:59
8页
1.4常见物质的检验(焰色反应)(2)选择题1、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答案】B【解析】若第一步加的是Mg(NO3)2溶液,则会有Mg(OH)2和MgCO3两种沉淀,这样就无法判定该溶液中含有的是哪种离子,同理也可将③排除,则第一步加的必是④,生成沉淀的则必是CO,将其过滤,滤液中还有Cl-、OH-,滴加Mg(NO3)2溶液即可将OH-沉淀下来,再过滤,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即可检验出Cl-。2、已知:①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立即变蓝;②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O->I2>SOB.上述实验③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一定不含有BaSO3C.实验①中硫酸的作用是作氧化剂和酸化剂D.实验②证明S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A【解析】据题意有:ClO-+2I-+2H+===Cl-+I2+H2O、SO+I2+H2O===2I-+SO+2H+,所以可知氧化性:ClO->I2>SO;因为②中加入了过量的Na2SO3溶液,所以③中含有BaSO3沉淀;①中硫酸只起到酸化作用;②中只能证明SO有还原性。3、在生产、生活及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炭粉、CuO、Fe三种物质的粉末都是黑色的,用稀盐酸不能将它们区别开B.(NH4)2SO4、K2SO4、NH4Cl三种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开C.可以用NaOH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混有FeCl2D.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可以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答案】D【解析】稀盐酸分别与C、CuO、Fe混合,现象依次为无现象、溶液变蓝、放出气体,故能区别开,A项不正确;向(NH4)2SO4、K2SO4、NH4Cl中分别加入Ba(OH)2溶液,现象依次为产生白色沉淀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只产生白色沉淀、只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项不正确;Fe(OH)3呈红褐色沉淀,会掩盖Fe(OH)2白色沉淀,故C项不正确。4、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试剂B湿润的试纸A现象结论A碘水淀粉试纸变蓝碘具有氧化性B浓氨水、生石灰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氨气为碱性气体CNa2SO3、硫酸品红试纸褪色SO2具有漂白性DCu、浓硝酸淀粉-KI试纸变蓝NO2为酸性气体【答案】C【解析】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性质而非碘的氧化性,A项错误;NH3可以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项错误;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具有氧化性,可将KI氧化生成I2,使淀粉变蓝,D项错误。5、下列是某同学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和判断,下列各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B.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物质C.胶体: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物质的量:衡量物质微粒个数的单位【答案】C【解析】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可以是钠,也可以是钠的化合物,A错误;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B错误;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D错误。6、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的存在时,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B.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C.排除SO以外的其他阴离子及Ag+的干扰D.排除Ba2+以外的其他阳离子的干扰【答案】C【解析】加入盐酸的目的是排除CO、SO及Ag+等对SO引起的干扰。7、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答案】D【解析】A项,固体应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B项,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C项,进行焰色反应时,应用稀盐酸洗涤并灼烧铂丝。8、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A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B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答案】A【解析】9、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A.图1锥形瓶中滴入浓盐酸后充满黄绿色气体,试管中出现浅黄色浑浊B.图2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白色晶体C.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不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D.蒸馏时,将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答案】B【解析】10、下列检验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B.在加入稀硝酸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C.加入盐酸后加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D.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溶液一定呈酸性【答案】D【解析】用反例法解答。加入AgNO3溶液后产生的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2CO3,A错误;B中的白色沉淀也可能为AgCl,错误;C中HCO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错误。11、下列检验离子的方法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检验S: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HCl沉淀不溶解B.检验Cl-:确定溶液中无S后,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C.检验Na+:将干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火焰呈浅紫色D.检验N:滴入NaOH溶液后,加热,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变红【答案】D【解析】A项,S或Ag+均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B项,没有加稀硝酸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C项,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D项,检验方法及现象描述均正确。12、某同学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离子,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图所示:由该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的离子是A.SO42-B.NH4+C.Cl-D.Fe3+【答案】B【解析】13、下列对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把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微弱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A.仅有③不正确B.仅有④不正确C.仅有⑤不正确D.全对【答案】D14、下列四种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向乙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C.向丙溶液中加入盐酸使之酸化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D.向丁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答案】C【解析】15、某溶液由Na+、Cu2+、Ba2+、Fe3+、、、、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四种离子B.气体A的化学式是CO2,其电子式为C.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u2+、Ba2+、Fe3+D.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答案】C【解析】溶液中加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则气体A只能为CO2气体,根据题意,则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Cu2+、Ba2+、Fe3+,C正确。CO2的电子式为,B错误。溶液A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说明溶液A中含有Al3+,原溶液含有,生成沉淀B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D错误。滤液B与Ba(OH)2生成的白色沉淀C应为BaSO4,可说明原溶液含有;白色沉淀D为AgCl,但第一步操作中加入盐酸则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Cl-,A错误。综合题16、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____________,活塞b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答案】(1)ACBECF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2)关闭 打开 k、m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的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②还原【解析】(1)制取干燥纯净的CO气体,应用A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用C中澄清石灰水验证CO2已除尽,用B中浓硫酸干燥得纯净CO气体。E中反应为CuO+COCu+CO2,再用C中澄清石灰水验证生成CO2气体,尾气CO气体用点燃法除去,防止污染环境。(2)关闭活塞a,打开b,稀硫酸和A中生成的Na2CO3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中含水蒸气,共同和E中Na2O2反应生成O2,再通过D除去CO2,B干燥得纯净O2,加热k使乙醇挥发,O2和乙醇在加热条件下被Cu网催化氧化生成CH3CHO。(3)①NaOH固体溶于水,吸水放热,抑制NH3·H2O电离,均有利于NH3逸出。NH3+H2ONH3·H2ONH+OH-生成的NH3经G中碱石灰干燥后,在E中,NH3与空气中的O2在预热的铂铑合金网催化下发生反应,即4NH3+5O24NO+6H2O,NH3在该反应中体现了还原性,最后用D中NaOH除去尾气中NO,防止污染空气,4NO+3O2+4NaOH===4NaNO3+2H2O。17、课题式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甲―→―→―→如图甲是关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课题式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阶段,甲同学设计的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处(填“A”或“B”)的酒精灯。(2)硬质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乙同学认为甲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其他装置略)。(4)丙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他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以比较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对此作出评价。你认为丙的设计是否有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开始时通入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CuO+COCu+CO2(3)a (4)不必要 在酒精灯A点燃前,CO已通过了澄清石灰水 (5)先通过碱石灰除去CO2后再通入装置【解析】(1)CO为可燃性有毒气体,由于先通CO排空气,故应先点燃B处的酒精灯。(2)CO能还原CuO生成CO2。(3)贮气瓶应从a口进气,水从b口排出。(4)由于整个设计过程中CO开始通过了澄清石灰水,故没必要排除CO的干扰。(5)应先除去CO2再进入装置。18、简答下面有关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盐酸的问题。(1)盛放待测盐酸的锥形瓶下方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达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下列错误操作: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标准溶液润洗就注入标准氢氧化钠溶液;②用酸式滴定管取用待测酸液前,尖嘴部分有气泡,取用过程中气泡消失;③滴定前,读碱液体积时视线低于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滴定后读出碱液体积时,视线高于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④锥形瓶用待测酸液润洗两次。哪些错误操作会使盐酸浓度的测定值偏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些错误操作会使盐酸浓度的测定值偏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用甲基橙代替酚酞作指示剂,此时所得盐酸浓度的测定值比用酚酞作指示剂测出的稍大还是稍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便于观察颜色变化,减小滴定误差 (2)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红色不退去 (3)②③ ①④(4)稍小【解析】误差分析依据c(HCl)=,根据V(NaOH)的大小判断c(HCl)是偏高还是偏低。当用甲基橙代替酚酞作指示剂,会使滴定终点提前到达,V(NaOH)偏小,c(HCl)偏小。19、下列玻璃容器被玷污后,可用何种洗涤剂洗去?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若无法用洗涤剂使容器复原者,请注明原因。①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②长时间盛放硫酸亚铁的试剂瓶③用Na2S2O3和H2SO4反应测反应速度的反应容器④用KMnO4制氧气后的试管⑤长时间盛放强碱溶液的试剂瓶变“毛”了【答案】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形成了CaCO3,用盐酸清洗。长时间盛放硫酸亚铁的试剂瓶壁上形成了Fe(OH)3,用盐酸清洗。Na2S2O3和H2SO4反应容器器壁上残留有硫,用CS2清洗,用KMnO4制氧气后的试管壁上残留有MnO2,用浓盐酸清洗。长时间盛放强碱溶液的试剂瓶变“毛”了,是由于试管被强碱腐蚀所致,所以不能用洗涤剂使试管复原【解析】2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SO4,MgCl2和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将此白色固体取样,溶解于水,得无色溶液。②取①所得溶液少许放入试管,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③在②所得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生成。④在②所得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物质是,一定不含的物质是,不能确定的物质是。【答案】Na2SO4Na2CO3、CuSO4MgCl2、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