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一中2022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化学过关检测试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docx
2022-08-25 11:29:38
20页
高一(上)化学(必修1)过关检测化学试卷(11)一、单项选择1.(2022秋•济南期末)下列各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除杂质方案设计中,合理的是( ) A.NO2(NO):通入足量O2充分反应 B.CO2(SO2):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C.Na2SO3溶液(Na2SO4):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 D.Na2CO3固体(NaHCO3):充分加热2.(2022春•新疆校级期中)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现将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品红溶液退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SO2和NOB.肯定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3.(2022秋•临沂期中)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消除硫酸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是( ) A.氨水B.品红溶液C.石灰石D.熟石灰4.可用于区别溴蒸气和NO2气体的试剂是( ) A.淀粉碘化钾溶液B.FeCl2溶液 C.AgNO3溶液D.NaOH溶液5.(2022秋•平顶山期末)下列实验一定不会出现沉淀现象的是( ) A.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 B.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C.CO2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D.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6.(2022秋•沈河区校级月考)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没有沉淀产生,但若先加入一种试剂,再通入SO2则仍然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 A.NH3B.NO2C.CO2D.H2S 二、实验题7.为了探究三种气态氧化物(SO2、NO2、CO2)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实验一:探究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用三支相同的试管收集满三种气体,倒置在盛满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A、B、C所示.(1)在相同条件下,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写出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在三只烧杯中分别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二:用三只集气瓶收集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然后将其倒置在水槽中.分别缓慢通入适量O2或Cl2,如图D、E、F所示.一段时间后,D、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溶液,F装置的集气瓶中还有气体剩余.(2)实验二中装置D的集气瓶最终充满溶液(假设瓶内液体不扩散):-20-①写出装置D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假设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aL•mol﹣1.则装置D的集气瓶中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实验前在F装置的水槽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入氧气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溶液充满集气瓶后,在E装置的水槽里滴加硝酸钡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8.(2022秋•平阳县校级期末)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1装置:(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各Cl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容器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容器加热,两个容器中的现象分别为:B .D .(3)装置C的作用是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图2装置继续进行实验: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说明)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 三、计算题9.(2022秋•中山期末)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用H2S、空气和KOH溶液可以组成燃料电池,其总反应式为2H2S+3O2+4KOH=2K2SO3+4H2O.(1)该电池工作时正极应通入 .(2)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20-(3)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的pH (填“升高”“不变”“降低”)(4)有人提出K2SO3可被氧化为K2SO4,因此上述电极反应式中的K2SO3应为K2SO4,某学习小组欲将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电解质溶液取出检验,以确定电池工作时反应的产物.实验室有下列试剂供选用,请帮助该小组完成实验方案设计.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1mol•L﹣1HNO3,1mol•L﹣1H2SO4,1mol•L﹣1HCl,0.1mol•L﹣1Ba(OH)2,0.1mol•L﹣1BaCl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相关结论①取少量电解质溶液于试管中,用pH试纸测其pH,试纸呈深蓝色,经比对溶液的pH约为14,说明溶液中有残余的KOH.②继续加入 溶液,再加入 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K2SO4.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没有K2SO4.③另取少量电解质溶液于试管中,先加1mol•L﹣1的H2SO4酸化,再滴入2~3滴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振荡. ; (5)若电池开始工作时每100mL电解质溶液含KOH56g,取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电解质溶液20.00mL,加入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沉淀,将沉淀在空气中充分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为11.65g,计算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 .(假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已知:M(KOH)=56,M(BaSO4)=233,M(BaSO3)=217) 四、推断题10.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NO、O2、NH3、CO2、HCl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室温下50mL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H2SO4,体积减少至40mL,再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体积减小到20mL,余下的气体接触空气后立即变色.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气体,其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 .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 气体,其理由是 .11.已知化合物A、B、C、D、E、F、G和单质甲、乙所含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A的浓溶液与甲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甲是常见的固体单质,乙是常见的气体单质,B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G ,写出反应C+E﹣→F+乙的化学方程式: .每生成1mol乙气体,需要转移 mol电子.(2)气体B可用与B含有同一种元素的气体化合物M与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得,M的化学式是 ,M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填空题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溴水中加入足量碘化钾固体,溶液褪成无色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有白雾生成③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④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作用⑤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可以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20-⑥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⑦C可以把SiO2中的Si和H2O中的H还原出来⑧S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SO3⑨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但有游离态的氧⑩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单质可以用酒精清洗.13.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课题,“珍惜地球,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和NO等物质)是我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催化氧化.(1)写出CO与NO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方程式: .(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方法可行的有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14.化合物X、Y、Z是由短周期的三种元素两两结合而成.X、Y、Z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无被省略的物质).又知:X、N、W常温下均为液态物质,且X与N的组成元素相同,X、Z有着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以上信息,试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转化关系图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X、Y、Z、W的化学式依次是:X 、Y 、Z 、W .(3)写出X与Y、X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Y: ;X+Z: .15.试完成下列各题.(1)SO2溶于水后,可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其水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其中含有的离子有 ,含有的分子有 .(2)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与碱、碱性氧化物以及部分盐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①将SO2通入Ba(OH)2溶液中至SO2过量: .②生石灰与SO2反应: .③SO2与NaHCO3溶液反应: .(3)SO2、H2SO3及亚硫酸盐中的硫都为+4价,易被氧化剂氧化成硫酸根.试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①SO2与氧气反应: ;H2SO3与氧气反应: ;Na2SO3在空气中部分变质: .②SO2通入到溴水中: ;将Na2SO3加入到溴水中: .-20-③SO2通入到FeCl3溶液中: ;将Na2SO3加入到FeCl3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16.(2022秋•湖北期末)将V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mL无色气体,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1)A气体是 ,B气体是 .(2)A气体的体积是 mL.(3)V的取值范围是 .17.如将容积为50mL的量筒内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中,足够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mL.则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可能是 . -20-2022-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化学(必修1)过关检测化学试卷(1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1.(2022秋•济南期末)下列各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除杂质方案设计中,合理的是( ) A.NO2(NO):通入足量O2充分反应 B.CO2(SO2):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C.Na2SO3溶液(Na2SO4):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 D.Na2CO3固体(NaHCO3):充分加热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氧气和NO反应生成NO2,但易混入氧气;B.CO2和SO2都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C.Na2SO3、Na2SO4都能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D.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解答:解:A.由于不能确定NO的物质的量,易混入氧气,故A错误;B.CO2和SO2都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应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B错误;C.Na2SO3、Na2SO4都能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且易混入NaCl杂质,故C错误;D.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Na2CO3,可把杂质除去,且不易混入新杂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涉及的评价,注意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 2.(2022春•新疆校级期中)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现将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品红溶液退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SO2和NOB.肯定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由于气体呈无色,所以其中一定没有Cl2、NO2,气体通过品红,品红褪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呈红棕色,说明其中含有NO,结合原混合气体无色,说明混合气体中没有O2,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气体无色,则说明不含有有色的Cl2和NO2气体;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一定含有SO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气体NO,则一定没有与NO反应的O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混合物中肯定没有Cl2、O2和NO2,一定含有的气体为:SO2、NO,A.根据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SO2、NO,故A正确;-20-B.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Cl2、O2和NO2,故B错误;C.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Cl2、O2,故C错误;D.混合气体一定为SO2和NO的混合气体,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3.(2022秋•临沂期中)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消除硫酸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是( ) A.氨水B.品红溶液C.石灰石D.熟石灰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专题:氧族元素.分析: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可与碱性物质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与石灰石反应,方程式为:CaCO3+SO2CaSO3+CO2.解答:解:A.氨水呈碱性,可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故A不选;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但不稳定,不能用来吸收二氧化硫,故B选;C.二氧化硫在加热条件下与石灰石反应,方程式为:CaCO3+SO2CaSO3+CO2,故C不选;D.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熟石灰反应,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积累. 4.可用于区别溴蒸气和NO2气体的试剂是( ) A.淀粉碘化钾溶液B.FeCl2溶液 C.AgNO3溶液D.NaOH溶液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而溴可溶于水,溴水呈橙黄色,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二者都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均与碱反应生成无色溶液,以此解答.解答:解:A.NO2和Br2蒸气均能氧化KI中的碘离子生成碘单质,遇淀粉变蓝,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B.NO2和Br2蒸气均能氧化FeCl2溶液生成FeCl3溶液,反应后的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C.二氧化氮通入到硝酸银溶液,有气体生成,而溴蒸气通入到硝酸银溶液中生成AgBr浅黄色沉淀,现象不同,能鉴别,故C正确;D.两种气体与NaOH反应后均得到无色溶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C.点评:-20-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鉴别,分别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5.(2022秋•平顶山期末)下列实验一定不会出现沉淀现象的是( ) A.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 B.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C.CO2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D.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硅酸的性质及制法.专题:氧族元素.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分析;B、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是弱酸,不会与强酸的钡盐发生复分解反应;C、根据碳酸钠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进行分析;D、SO2是酸性氧化物,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亚硫酸钡沉淀,继续通入沉淀溶解.解答:解:A、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发生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故A不符合;B、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是弱酸,因为弱酸不能制强酸,SO2不能和BaCl2发生反应,所以不会出现沉淀,故B符合;C、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因此会析出晶体,溶液变浑浊,发生Na2CO3+CO2+H2O═2NaHCO3↓,故C不符合;D、SO2是酸性氧化物,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亚硫酸钡沉淀,继续通入沉淀溶解,故D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应用,物质反应的产物和现象,熟练掌握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6.(2022秋•沈河区校级月考)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没有沉淀产生,但若先加入一种试剂,再通入SO2则仍然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 A.NH3B.NO2C.CO2D.H2S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族元素.分析: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要想生成沉淀,可以通入碱性气体,使溶液中有较多的SO32﹣离子,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离子,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或者通入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单质,据此解答.解答:解:A.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SO32﹣离子,生成沉淀BaSO3,故A不选;B.NO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氧化性的硝酸,在溶液中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生成沉淀BaSO4,故B不选;C.CO2与H2SO3和BaCl2都不反应,无沉淀生成,故C选;D.H2S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单质,硫不溶于水,故D不选;故选:C.-20-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侧重于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二氧化氮的性质,为高考热点,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二、实验题7.为了探究三种气态氧化物(SO2、NO2、CO2)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实验一:探究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用三支相同的试管收集满三种气体,倒置在盛满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A、B、C所示.(1)在相同条件下,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NO2(或A) .写出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如果在三只烧杯中分别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都变红色 .实验二:用三只集气瓶收集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然后将其倒置在水槽中.分别缓慢通入适量O2或Cl2,如图D、E、F所示.一段时间后,D、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溶液,F装置的集气瓶中还有气体剩余.(2)实验二中装置D的集气瓶最终充满溶液(假设瓶内液体不扩散):①写出装置D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O2+O2+2H2O═4HNO3 .②假设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aL•mol﹣1.则装置D的集气瓶中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3)实验前在F装置的水槽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通入氧气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红色由浅变深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SO2+O2+2H2O=2H2SO4 .(4)溶液充满集气瓶后,在E装置的水槽里滴加硝酸钡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出现白色沉淀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2+Cl2+2H2O=4H++SO42﹣+Cl﹣、SO42﹣+Ba2+=BaSO4↓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分析:(1)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大,而二氧化氮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溶解度最大;三种气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均为酸溶液;(2)①D中二氧化氮、水、氧气反应生成硝酸;②水会充满集气瓶,结合c=计算;(3)F装置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再通入氧气,发生2SO2+O2+2H2O=H2SO4,酸性增强;(4)E装置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再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解答:解:(1)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大,而二氧化氮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3NO2+H2O═2HNO3+NO,其溶解度最大;三种气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均为酸溶液,分别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溶液都变红色,故答案为:NO2-20-(或A);3NO2+H2O═2HNO3+NO;溶液都变红色;(2)①D中二氧化氮、水、氧气反应生成硝酸,反应为4NO2+O2+2H2O═4HNO3,故答案为:4NO2+O2+2H2O═4HNO3;②水会充满集气瓶,设集气瓶体积为VL,最后溶液的体积为VL,由4NO2+O2+2H2O═4HNO3知,n(NO2)=n(HNO3),则所得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故答案为:mol/L;(3)F装置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溶液变红,再通入氧气,发生2SO2+O2+2H2O=2H2SO4,酸性增强,红色由浅变深.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红色由浅变深;2SO2+O2+2H2O=2H2SO4;(4)E装置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离子反应为SO2+Cl2+2H2O=4H++SO42﹣+Cl﹣,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离子反应为SO42﹣+Ba2+=BaSO4↓,故答案为:出现白色沉淀;SO2+Cl2+2H2O=4H++SO42﹣+Cl﹣、SO42﹣+Ba2+=BaSO4↓.点评: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实验设计中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2022秋•平阳县校级期末)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1装置:(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各Cl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2+4H++2Cl﹣Mn2++Cl2↑+2H2O .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 酸性、还原性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容器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容器加热,两个容器中的现象分别为:B 溶液恢复红色 .D 溶液不恢复红色 .-20-(3)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气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图2装置继续进行实验: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SO2+Cl2+2H2O=4H++SO42﹣+2Cl﹣ .(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说明)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控制两种气体通入的量,使其物质的量不相等(或使其比例不等于1:1) .考点: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氯气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注意浓盐酸中氯化氢应该拆开;根据化合价变化及反应产物判断浓盐酸的性质;(2)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可逆的,而氯水的漂白性是不可逆的进行解答;(3)二氧化硫和氯气都是有毒气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以免污染空气;(4)①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恰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成没有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所以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②当通入的二氧化硫或者氯气一方有剩余时,又会使品红溶液褪色.解答:解:(1)MnO2+4H++2Cl﹣Mn2++Cl2↑+2H2O,反应氯离子被氧化成氯气,浓盐酸表现了还原性,反应中有盐和水生成,浓盐酸还表现了酸性,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酸性、还原性;(2)SO2使品红褪色,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可以看作是一个化合反应.该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很稳定,受热又能分解放出SO2,而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使品红褪色是氧化性漂白,不可还原,无法恢复,故答案为:溶液恢复红色;溶液不恢复红色;(3)氯气和二氧化硫都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用氢氧化钠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气;(4)①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生成的硫酸和盐酸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品红溶液不褪色,故答案为:SO2+Cl2+2H2O=4H++SO42﹣+2Cl﹣;②当通入的二氧化硫或者氯气中一种气体过量,过量的氯气或者二氧化硫气体能够使品红褪色,故答案为:控制两种气体通入的量,使其物质的量不相等(或使其比例不等于1: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硫的制备以及其相关性质的综合实验,解题过程中,应围绕课本基本知识,如“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等基础知识.同时,对于实验的设计,尤其是多因素影响的实验,应考虑“控制变量法”. -20-三、计算题9.(2022秋•中山期末)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用H2S、空气和KOH溶液可以组成燃料电池,其总反应式为2H2S+3O2+4KOH=2K2SO3+4H2O.(1)该电池工作时正极应通入 空气(或氧气) .(2)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S+16OH﹣﹣12e﹣=2SO32﹣+10H2O或H2S+8OH﹣﹣6e﹣=SO32﹣+5H2O .(3)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的pH 降低 (填“升高”“不变”“降低”)(4)有人提出K2SO3可被氧化为K2SO4,因此上述电极反应式中的K2SO3应为K2SO4,某学习小组欲将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电解质溶液取出检验,以确定电池工作时反应的产物.实验室有下列试剂供选用,请帮助该小组完成实验方案设计.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1mol•L﹣1HNO3,1mol•L﹣1H2SO4,1mol•L﹣1HCl,0.1mol•L﹣1Ba(OH)2,0.1mol•L﹣1BaCl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相关结论①取少量电解质溶液于试管中,用pH试纸测其pH,试纸呈深蓝色,经比对溶液的pH约为14,说明溶液中有残余的KOH.②继续加入 足量1mol•L﹣1HCl 溶液,再加入 少量0.1mol•L﹣1BaCl2 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K2SO4.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没有K2SO4.③另取少量电解质溶液于试管中,先加1mol•L﹣1的H2SO4酸化,再滴入2~3滴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振荡. 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则说明溶液中含有K2SO3 ; 若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则说明溶液不含K2SO3 (5)若电池开始工作时每100mL电解质溶液含KOH56g,取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电解质溶液20.00mL,加入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沉淀,将沉淀在空气中充分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为11.65g,计算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 5.000mol•L﹣1 .(假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已知:M(KOH)=56,M(BaSO4)=233,M(BaSO3)=217)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专题:实验设计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用H2S、空气和KOH溶液可以组成燃料电池,其总反应式为2H2S+3O2+4KOH=2K2SO3+4H2O,由总方程式可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H2S被氧化,O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通入H2S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负极反应为2H2S+16OH﹣﹣12e﹣=2SO32﹣+10H2O,以此解答(1)(2)(3);(4)检验是否含有K2SO4,可先加入盐酸除去K2SO3,然后再加氯化钡检验,如生成沉淀,则说明含有K2SO4,K2SO3具有还原性,可用KMnO4溶液检验;(5)将沉淀在空气中充分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为11.65g,应为BaSO4的质量,可计算出消耗KOH的物质的量,则计算反应后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用H2S、空气和KOH溶液可以组成燃料电池,其总反应式为2H2S+3O2+4KOH=2K2SO3+4H2O,由总方程式可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H2S被氧化,O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通入H2S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负极反应为2H2S+16OH﹣﹣12e﹣=2SO32﹣+10H2O,(1)由以上分析可知正极通入空气(或氧气),故答案为:空气(或氧气);-20-(2)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H2S+16OH﹣﹣12e﹣=2SO32﹣+10H2O或H2S+8OH﹣﹣6e﹣=SO32﹣+5H2O,故答案为:2H2S+16OH﹣﹣12e﹣=2SO32﹣+10H2O或H2S+8OH﹣﹣6e﹣=SO32﹣+5H2O;(3)负极消耗OH﹣,则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pH减小,故答案为:降低;(4)检验是否含有K2SO4,可先加入足量1mol•L﹣1HCl除去K2SO3,然后再加少量0.1mol•L﹣1BaCl2检验,如生成沉淀,则说明含有K2SO4,K2SO3具有还原性,可用KMnO4溶液检验,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则说明溶液中含有K2SO3,若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则说明溶液不含K2SO3,故答案为:足量1mol•L﹣1HCl;少量0.1mol•L﹣1BaCl2;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则说明溶液中含有K2SO3,若KMnO4溶液紫红色不褪,则说明溶液不含K2SO3;(5)由于BaSO3在空气中加热时转化为BaSO4,将沉淀在空气中充分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为11.65g,应为BaSO4的质量,n(BaSO4)==0.0500mol,即n(K2SO4)+n(K2SO3)=0.0500mol,,,故答案为:5.000mol•L﹣1.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原电池、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难度不大. 四、推断题10.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NO、O2、NH3、CO2、HCl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室温下50mL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H2SO4,体积减少至40mL,再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体积减小到20mL,余下的气体接触空气后立即变色.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NH3、CO2、NO 气体,其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 1:2:2 .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 HCl、O2 气体,其理由是 NH3会与HCl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所以有NH3就一定不含HCl;NO遇O2会变色,而混合气体无色,所以有NO就一定无O2 .考点:几组未知物的检验;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50mL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H2SO4,体积减少至40mL,说明一定存在氨气,则一定不存在与氨气反应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体积减小到20mL,由于不存在氯化氢,则一定存在二氧化碳气体;余下的气体接触空气后立即变色,说明一定含有NO,则一定不存在与一氧化氮反应的氧气,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将50mL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H2SO4,体积减少至40mL,说明一定存在10mLNH3,则一定不存在与NH3反应的HCl气体;再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体积减小到20mL,由于不存在HCl,则一定存在CO2气体,体积为20mL;剩余气体接触空气后立即变色,遇到空气变色的气体为NO,则一定含有NO;由于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存在O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为:NH3、CO2-20-、NO,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0mL:20mL:20mL=1:2:2;由于NH3会与HCl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所以有NH3就一定不含HCl;NO遇O2会变色,而混合气体无色,所以有NO就一定无O2,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存在的气体为HCl、O2,故答案为:NH3、CO2、NO;1:2:2;HCl、O2;NH3会与HCl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所以有NH3就一定不含HCl;NO遇O2会变色,而混合气体无色,所以有NO就一定无O2.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明确常见的有色气体,如遇到空气变色的气体为NO,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氯气为黄绿色氯气等. 11.已知化合物A、B、C、D、E、F、G和单质甲、乙所含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A的浓溶液与甲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甲是常见的固体单质,乙是常见的气体单质,B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H2SO4 ,G Na2CO3 ,写出反应C+E﹣→F+乙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每生成1mol乙气体,需要转移 2 mol电子.(2)气体B可用与B含有同一种元素的气体化合物M与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得,M的化学式是 H2S ,M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2H2S=3S↓+2H2O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专题:推断题.分析:甲是常见的固体单质,甲与A的浓溶液反应得到B、C、D,则B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则甲为碳,B为SO2气体,A为H2SO4,B与C、单质乙反应得到硫酸,则C为H2O、乙为O2,故D为CO2,水、二氧化碳均与E反应生成氧气,说明E为Na2O2,则F为NaOH,G为Na2CO3,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甲是常见的固体单质,甲与A的浓溶液反应得到B、C、D,则B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则甲为碳,B为SO2气体,A为H2SO4,B与C、单质乙反应得到硫酸,则C为H2O、乙为O2,故D为CO2,水、二氧化碳均与E反应生成氧气,说明E为Na2O2,则F为NaOH,G为Na2CO3,(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2SO4,G为Na2CO3,反应C+E→F+乙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生成1mol氧气转移电子为1mol×2×[0﹣(﹣1)]=2mol,故答案为:H2SO4;Na2CO3;2Na2O2+2H2O=4NaOH+O2↑;2;(2)气体SO2可用与SO2含有同一种元素的气体化合物M与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得,则M为H2S,M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SO2+2H2S=3S↓+2H2O,故答案为:H2S;SO2+2H2S=3S↓+2H2O.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难度中等,注意A浓溶液与甲反应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 五、填空题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②③⑤⑦⑨⑩ .①溴水中加入足量碘化钾固体,溶液褪成无色-20-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有白雾生成③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④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作用⑤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可以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⑥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⑦C可以把SiO2中的Si和H2O中的H还原出来⑧S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SO3⑨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但有游离态的氧⑩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单质可以用酒精清洗.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硅和二氧化硅;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①溴水变为碘水,溶液仍有颜色;②生成的HCl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③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均生成次氯酸盐;④氯气与水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氯气没有漂白性,;⑤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气与碱反应;⑥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2;⑦SiO2+2CSi+2CO↑、C+H2O(g)CO+H2;⑧不论氧气是否过量均生成SO2;⑨硅是亲氧元素;⑩碘易溶于酒精.解答:解:①溴和碘化钾反应生成溴化钾和碘单质,溴水变为碘水,溶液仍有颜色,故①错误;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HCl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故②正确;③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均生成次氯酸盐,故③正确;④是氯气与水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氯气没有漂白性,故④错误;⑤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气与碱反应,氯气被吸收,故⑤正确;⑥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2,故⑥错误;⑦依据SiO2+2CSi+2CO↑、C+H2O(g)CO+H2可知C可以把SiO2中的Si和H2O中的H还原出来,故⑦正确;⑧不论氧气是否过量均生成SO2,故⑧错误;⑨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总是以化合态形式出现,故⑨正确;⑩碘易溶于酒精,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单质可以用酒精清洗,故⑩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⑤⑦⑨⑩.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涉及物质的种类较多,但题目较为简单,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重点,但不要忽略物理性质的学习. 13.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课题,“珍惜地球,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20-和NO等物质)是我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催化氧化.(1)写出CO与NO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方程式: 2CO+2NO2CO2+N2 .(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SO2转化为SO3,SO3与水形成H2SO4的酸雾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方法可行的有 AB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应用.分析:(1)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SO2的转化(催化剂作用下),可知CO与NO反应生成的是N2和CO2;(2)由SO2可催化氧化成SO3在空气中形成H2SO4考虑;(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要从源头找解决方法,植树造林和戴呼吸面具都不是控制污染源的方法.解答:解:(1)由题意知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SO2的转化(催化剂作用下),可知CO与NO反应生成的是N2和CO2,反应方程式为2CO+2NO2CO2+N2;故答案为:2CO+2NO2CO2+N2;(2)二氧化硫的催化产物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是一种强酸,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故答案为:SO2转化为SO3,SO3与水形成H2SO4的酸雾;(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要从源头找解决方法,控制大气污染物的生成和排出.植树造林是吸收大气污染物,戴上呼吸面具不能消除污染,只是免于被污染,开发氢能源和使用电动车都是在源头上控制了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故答案为:AB.点评:本题通过考查生活环境的污染与治理考查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4.化合物X、Y、Z是由短周期的三种元素两两结合而成.X、Y、Z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无被省略的物质).又知:X、N、W常温下均为液态物质,且X与N的组成元素相同,X、Z有着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以上信息,试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转化关系图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2)X、Y、Z、W的化学式依次是:X H2O2 、Y SO2 、Z H2S 、W H2SO4 .-20-(3)写出X与Y、X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Y: H2O2+SO2=H2SO4 ;X+Z: H2O2+H2S=S↓+2H2O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专题:推断题.分析:化合物X、Y、Z是由短周期的三种元素两两结合而成,X、N、W常温下均为液态物质,且X与N的组成元素相同,猜测二者为H2O、H2O2,结合转化关系N为H2O、W为H2O2,而X、Z有着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考虑为Z为H2S,可推知M为S,W为H2SO4,验证符合转化关系,据此解答.解答:解:化合物X、Y、Z是由短周期的三种元素两两结合而成,X、N、W常温下均为液态物质,且X与N的组成元素相同,猜测二者为H2O、H2O2,结合转化关系N为H2O、W为H2O2,而X、Z有着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考虑为Z为H2S,可推知M为S,W为H2SO4,Y为SO2,验证符合转化关系,(1)上述转化关系图,X与Y得到W为基本反应类型中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2)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2O2,Y为SO2,Z为H2S,W为H2SO4,故答案为:H2O2;SO2;H2S;H2SO4;(3)X+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2+SO2=H2SO4;X+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2+H2S=S↓+2H2O,故答案为:H2O2+SO2=H2SO4;H2O2+H2S=S↓+2H2O.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属于猜测验证型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难度中等. 15.试完成下列各题.(1)SO2溶于水后,可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SO2+H2⇌H2SO3 ,其水溶液显 酸 性(填“酸”、“碱”或“中”),其中含有的离子有 H+、HSO3﹣、SO32﹣、OH﹣ ,含有的分子有 H2O、H2SO3、SO2 .(2)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与碱、碱性氧化物以及部分盐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①将SO2通入Ba(OH)2溶液中至SO2过量: Ba2++2OH﹣+SO2═BaSO3↓+H2O,BaSO3+SO2+H2O═Ba2++2HSO3﹣ .②生石灰与SO2反应: SO2+CaO═CaSO3 .③SO2与NaHCO3溶液反应: SO2+2HCO3﹣═SO32﹣+H2O+2CO2 .(3)SO2、H2SO3及亚硫酸盐中的硫都为+4价,易被氧化剂氧化成硫酸根.试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①SO2与氧气反应: 2SO2+O22SO3 ;H2SO3与氧气反应: 2H2SO3+O2═4H++2SO42﹣ ;Na2SO3在空气中部分变质: 2SO32﹣+O2═2SO42﹣ .②SO2通入到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 ;将Na2SO3加入到溴水中: SO32﹣+Br2+H2O═SO42﹣+2Br﹣+2H+ .③SO2通入到FeCl3溶液中: SO2+2Fe3++2H2O═2Fe2++SO42﹣+4H+ ;将Na2SO3加入到FeCl3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SO32﹣+2Fe3++H2O═SO42﹣+2Fe2++2H+ .-20-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族元素.分析:(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弱电解质,能够电离生成氢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2)①SO2通入Ba(OH)2溶液中至SO2过量,反应先生成亚硫酸钡,亚硫酸钡与二氧化硫和水又生成亚硫酸氢钡;②氧化钙为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③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依据强酸制弱酸判断产物;(3)SO2、H2SO3及亚硫酸盐中的硫都为+4价,具有强的还原性,能够被氧气、溴、三价铁离子氧化.解答:解:(1)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溶于水,部分以二氧化硫分子,部分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SO2+H2OH2SO3;亚硫酸为弱电解质,部分发生电离生成氢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生成氢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水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溶液显酸性,电离方程式为:H2SO3⇌H++HSO3﹣;HSO3﹣⇌H++SO32﹣;H2O⇌H++OH﹣;所以溶液中含的离子为:H+、HSO3﹣、SO32﹣、OH﹣;含有的分子为:H2O、H2SO3、SO2;故答案为:SO2+H2O⇌H2SO3;酸;H+、HSO3﹣、SO32﹣、OH﹣;H2O、H2SO3、SO2;(2)将SO2通入Ba(OH)2溶液中至SO2过量,反应先生成亚硫酸钡,亚硫酸钡与二氧化硫和水又生成亚硫酸氢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Ba2++2OH﹣+SO2═BaSO3↓+H2O,BaSO3+SO2+H2O═Ba2++2HSO3﹣;故答案为:①Ba2++2OH﹣+SO2═BaSO3↓+H2O,BaSO3+SO2+H2O═Ba2++2HSO3﹣;②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方程式为:SO2+CaO═CaSO3;故答案为:SO2+CaO═CaSO3;③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HCO3﹣═SO32﹣+H2O+2CO2;故答案为:SO2+2HCO3﹣═SO32﹣+H2O+2CO2;(3)①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方程式为:2SO2+O22SO3;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离子方程式为:2H2SO3+O2═4H++2SO42﹣;亚硫酸根离子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方程式为:2SO32﹣+O2═2SO42﹣;故答案为:2SO2+O22SO3;2H2SO3+O2═4H++2SO42﹣;2SO32﹣+O2═2SO42﹣;②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SO42﹣;亚硫酸根离子与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Br2+H2O═SO42﹣+2Br﹣+2H+;故答案为:SO2+Br2+2H2O═4H++2Br﹣+SO42﹣;SO32﹣+Br2+H2O═SO42﹣+2Br﹣+2H+;③二氧化硫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与二价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2H2O═2Fe2++SO42﹣+4H+;亚硫酸根离子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2Fe3++H2O═SO42﹣+2Fe2++2H+;故答案为:SO2+2Fe3++2H2O═2Fe2++SO42﹣+4H+;SO32﹣+2Fe3++H2O═SO42﹣+2Fe2++2H+.点评:本题考查了SO2的性质,明确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还原性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6.(2022秋•湖北期末)将V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吸收后,得到amL无色气体,将此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混合,再通过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无色气体B.试回答:(1)A气体是 NO ,B气体是 O2 .-20-(2)A气体的体积是 20 mL.(3)V的取值范围是 20<V<60 .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专题:计算题;氮族元素.分析:(1)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得出无色气体为NO,再根据4NO+3O2+2H2O=4HNO3,得到无色气体B是氧气;(2)根据过量的氧气为5mL,根据开始反应时NO与O2的体积相等,利用反应4NO+3O2+2H2O=4HNO3求出NO的体积,(3)根据(2)可知:混合气体与水反应后无色气体NO共20mL,利用极限法求出V的范围.解答:解:(1)因NO不与水反应,NO2能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无色气体为NO,无色气体A与等体积的O2混合通过水后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氧气过量,则无色气体B为氧气,故答案为:NO;O2;(2)由于过量的氧气为5mL,而开始反应时NO与O2的体积相等,根据反应4NO+3O2+2H2O=4HNO3,得NO的体积为20mL,故答案为:20;(3)由(2)可知:NO2与水反应产生的NO和原来的NO共20mL,若VmL气体全部NO,则V=20,若VmL气体全部N02,根据反应3NO2+2H2O=2HNO3+NO可知V=60,所以混合气体的体积:20<V<60,故答案为:20<V<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NO2和H2O,NO、O2和H2O三者之间的反应,在计算时要进行过量判断. 17.如将容积为50mL的量筒内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中,足够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mL.则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可能是 若剩余的5mL气体是O2,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18:7;若剩余的5mL气体是NO,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43:7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为: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试管中O2和NO2气体按体积比1:4混合全部溶解,若剩余气体为氧气,根据4NO2+O2+2H2O=4HNO3,求出参加此反应的O2,最后相加得到原来的氧气;若为NO,先根据3NO2+H2O=2HNO3+2NO求出过量的NO2,然后根据4NO2+O2+2H2O=4HNO3求氧气体积,进而计算NO2的体积,据此解答.解答:解:NO2和O2与水的反应属于循环反应,可简化为:4NO2+O2+2H2O=4HNO3,对该反应来说,若NO2剩余,则实际是NO,由3NO2+H2O=2HNO3+NO可知,剩余NO气体是5mL,说明剩余的NO2为:5mL×3=15mL,其余的35mL气体中V(NO2):V(O2)=4:1,则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35mL×=7mL,二氧化氮的体积为:50mL﹣7mL=43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43mL:7mL=43:7;若剩余气体是O2,则反应的45mL中V(NO2):V(O2)=4:1,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的体积为:45mL×=36mL,氧气为:50mL﹣36mL=14mL,-20-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36mL:14mL=18:7,故答案为:若剩余的5mL气体是O2,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18:7;若剩余的5mL气体是NO,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体积比为43:7.点评:本题考查了氮氧化物的性质、混合物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是分析剩余气体的成分,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及化学计算能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