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期末检测试卷 3套汇编(Word版,含答案)
docx
2022-09-12 22:07:03
39页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恩格斯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物质这个概念就是从这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也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恩格斯认为世界具有可知性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恩格斯认为物质是各种物相加的总和D.恩格斯认为理解物质的概念离不开人们的思维2.千百年来,幸福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命题。神经系统科学研究发现,人脑中的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等物质对身体和心理的舒适感起着根本作用,它们的活动能够刺激或者消灭愉快、渴望、积极等多种情感。据此可知( )①人脑具有自行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 ③纯粹的动物心理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④意识的产生有其生物学原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句,无不形象地说明事物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时,我们就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这告诉我们( )第39页共39页\n①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④要重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十四五”规划根据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矛盾等新情况,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十四五”规划对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材料体现了( )A.基于中国国情作出的判断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取决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6.江苏省扬州市一家超市因店主张贴的一张暖心小纸条成为人们口中的“网红店”(见图)。这张小纸条能够感动人们,是因为它告诉我们( )A.付出就有回报,店主的爱心是最好的广告B.人生道路千万条,正确的价值选择最重要C.做人不能太自私,每个人都有义务帮助他人D.做好事不一定要办大事,力所能及就值得被尊重7.“十四五”规划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始有终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材料观点是基于( )①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39页共39页\n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数字经济的发展要立足我国实际,抓住主要矛盾 ②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 ③人为事物联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树立创新意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登泰山,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旅游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文化修养B.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中的经济价值C.游山川,悟诗词,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10.欲知大道必先为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应认真在学习党史中增强“四个自信”,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建党百年学习党史的意义是( )①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弘扬红色文化,彰显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③传承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特质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但在亚洲文化圈内,“中医热”“针灸热”持续延续,在欧美等国家,中医疗法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中医药文化在当代传播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享医学成就 ②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③让我国中医药文化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第39页共39页\n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2021年4月24日,我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祝”象征永远、继续,“融”象征光明,“祝融”寓意点燃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我国首辆火星车的命名体现了(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服务时代中焕发生机 ②人类思维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不断进步发展 ③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保留着稳定的具体内涵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个创新性发展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新发现6座“祭祀坑”。金面具残片、眼部有彩绘铜头像、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再次惊艳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视考古工作能够( )①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②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增强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4.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柱、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 )①高举理想信念旗帜,用实践滋润和支撑我们的理想 ②把理想信念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把理想信念融入自身的奋斗中 ④把理想信念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很多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将“上党课,学党史”融入“开学第一课”,对师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讴歌、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这样做有利于( )①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堂,把家国情怀“种”在学生心中 ②把培养爱党爱国情怀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营造尊重科学的氛围,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④以史树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第39页共39页\n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充分体现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阐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历史决议的正确性。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第39页共39页\n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以来,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让学戏、懂戏、爱戏的人越来越多,节令饮食、中医养生、传统体育渐成时尚。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等持续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作出系列探索——《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等节目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展示诗词、文物、戏曲、民歌等传统文化元素,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第39页共39页\n19.(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9月16日,正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红色历史中的温暖故事。1934年11月,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执意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一半留下,并且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给你送一条新被子来。”1991年,徐解秀去世前还在告诉儿孙:“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法宝。今天,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我们应该接过“半条被子”,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据此,有人认为,“半条被子”的故事很难存续。请结合材料,从革命文化的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评析。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于乱世探索真理,在至暗时刻寻找光明,虽千万人往矣!”瞿秋白、萧楚女等先烈高唱《国际歌》步入刑场,因为他们坚信“英特纳雄耐尔”的理想一定会实现;方志敏在狱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他们用生命书写心中的真理、胸中的理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艰巨繁重的任务,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仍然是风雨无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再高,往上攀,第39页共39页\n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哪怕征途漫漫,哪怕路途坎坷,马克思主义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必将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一步接一步地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来。(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穿越万水千山的精神密码。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说明。(6分)(2)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6分)(3)某班以“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列出两条发言要点。(2分)第39页共39页\n参考答案1.C 解析物质具有可知性,A项正确;物质这个概念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项正确;物质并不是各种物的机械相加,C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物质这个概念要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需要思维的作用,D项正确。2.C 解析①错误,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③错误,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④符合题意。3.D4.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部分影响整体,没有体现整体的作用;②错误,整体功能并非部分功能之和;③④符合题意。5.C 解析基于中国国情作出的正确判断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故A项不选;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不选;“十四五”规划根据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矛盾等新情况,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取决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未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故D项不选。6.D 解析这张小纸条能够感动人们,是因为它告诉我们做好事不一定要办大事,力所能及就值得被尊重,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阐述价值选择的重要性,排除B项;帮助他人是我们提倡的美德之一,但不是“义务”,排除C项。7.A 解析①符合题意,我们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因为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②符合题意,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因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③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引导者;④表述错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8.C 解析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这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要立足我国实际,抓住主要矛盾,①第39页共39页\n符合题意;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树立创新意识,④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错误;联系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但联系包括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不仅是指人为事物的联系,③错误。9.C 解析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人们的文化修养具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项不选;传承诗词文化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故B项不选;游山川,悟诗词,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体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D项不选。10.A 解析学习党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也有共同的本质,③说法错误;学习党史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种精神动力,④说法错误;①②符合题意。11.B 解析根据“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可知中医药文化在当代传播的文化意义在于①④;②③排除。12.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首辆火星车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故①④正确;材料未体现人类思维的进步发展,同时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说法不恰当,故②不选;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基本特征保持不变,故③不选。13.D 解析各国人民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①说法错误;重视考古工作,有利于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②④正确;重视考古工作与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没有关系,③不符合题意。14.A 解析理想信念能够增强青年学生奋斗的精神力量,①正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②错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需要青年学生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③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④错误。第39页共39页\n15.B 解析把“上党课,学党史”融入“开学第一课”,有利于以史树德,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堂,把家国情怀“种”在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①④符合题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②错误;把“上党课,学党史”融入“开学第一课”,有利于引领学生爱党爱国,但与营造尊重科学的氛围、普及科学知识无关,③排除。16.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立足历史实际,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历史决议,推进和引领了党的事业发展,推动了中国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17.答案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们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载人航天方案、技术都是从载人航天科学实验中积累、总结、探索出来的,并在航天科学实验中不断检验技术、发现问题,进而加以改进完善。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航天人不断地超越自身,把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18.答案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确把握了文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19.答案①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②“半条被子”的故事承载的革命情怀,是革命文化的重要体现,必将对国家和民族产生深远影响。③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使人民的美好生活得到了日益充分的实现;同时,也确实冲击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只要我们接过“半条被子”第39页共39页\n,立足当下,坚守和弘扬好革命情怀,必将使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演绎好新时期的中国故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20.答案(1)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优秀思想文化。真理和理想指导共产党人洞察革命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增强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向前。(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体现,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夺取革命的胜利;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3)答案示例: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增长才干。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检测试卷2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由于某电视剧的爆红,杭州的一块石头也因此成了网红。很多人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的名字,认为此举就能成就好姻缘。这些人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第39页共39页\n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2020年高考首日,受持续暴雨和上游洪峰影响,安徽歙县城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师生无法准时到达考场,根据歙县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同意原定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至9日举行。专家表示,因极端天气取消考试的情况,是在高考的预案之中的,相关部门提前准备了备用卷,不会打乱考试节奏。这说明( )①灾害发生是人类破坏自然界的主观结果②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类有预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特有能力④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④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陕西榆林在治沙过程中,一方面和其他沙区一样种草植树,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本地沙区独特生态,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沙漠旅游业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当地实现生态惠民的哲学依据是( )①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多样性 ②运动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③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④系统既有整体性又有有序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节能型住宅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等特点。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们取暖或降温的同比能耗,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受欢迎,被许多国家列为推广项目。材料说明了( )A.新事物一出现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B.新事物应该符合社会上每个人的要求第39页共39页\nC.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6.从“透明到25英尺深的地方可轻易看到底部”,到后来绿色透明的湖水不复存在,美国作家梭罗没有想到,他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使湖区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可见( )A.微小的量变必然促成事物的质变B.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C.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D.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断强调了( )A.认识的来源B.认识的目的C.认识发展的动力D.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8.“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相较于方兴未艾的辟谣平台,“科学”谣言的传播速度和途径更快更广更能蛊惑人。“科学”谣言披着“科学”的外衣,让人难辨真假,且这些谣言往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少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去接纳它。从哲学上看,“科学”谣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④“科学”谣言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9.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抓住两个“关键”,一个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另一个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第39页共39页\n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主要矛盾的解决影响次要矛盾的解决1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揭开了社会历史的奥秘,使社会历史理论变成科学。其原因在于认识到(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一对基本矛盾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11.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政策。从哲学的角度看,重视劳动就业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们思想活动产生的物质原因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④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是( )第39页共39页\n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实力 ③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促进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精神富有的民族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摒弃传统,大胆创新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16.作为承载屈原人格力量、并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意识层面的端午节,其精神内核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即( )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勤劳勇敢17.“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段话说明( )①文化创新发展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应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39页共39页\n18.2020年7月29日,中宣部授予硬骨头六连“时代极限”称号,号召全军全国大力弘扬敢打敢拼、知难而进、无坚不摧、无往不能的“硬骨头精神”。新时代弘扬“硬骨头精神”有利于( )①高擎精神火炬,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②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③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 ④为国家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决定性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汉字风云会》《向上吧!诗词》《见字如面》等一批原创文化综艺节目走红荧屏,赢得了广大学生青睐。节目体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使命意识,寓教于乐,陪伴学生阅读文化经典,拓展“心界”。这些节目的成功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①改革传统文化内容和传播形式,反映学生审美需求 ②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优质文化供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B.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C.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柱D.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20年9月的开学季,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一些学校把垃圾分类知识搬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第39页共39页\n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把垃圾分类贯穿于心、并践于行,将垃圾分类课搬上街头巷尾,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垃圾分类课。各地学校以科普讲座、趣味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垃圾分类课,可以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并把此理念传播到每个家庭,通过他们再带动身边的所有人,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的原因。(1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横空出世。兰渝铁路工程是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其中胡麻岭隧道的最后173米因特殊地层,足足耗了6年仍难以“啃”下。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却以失败告终,并留下冷酷结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通隧道!”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迷信权威、不惧怕艰险,逐个破题、逐项创新,终于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九宫格挖隧道”就是做成一个大九宫格,扣在隧道上,把一个大隧道分成九个小隧道来施工)等独特工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如今,兰渝铁路工程已成为中西北至西南区间大能力运输的重要动脉。结合材料,请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哲学启示。(1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2月2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介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成为英雄。他们不辞辛劳,前赴后继地奔向一线,和疫情争分夺秒,守护千千万万个你我的健康平安。在战“疫”一线发生太多感人的故事。这些直击心灵的故事的主角是用大爱谱写动人诗篇的最美逆行者,他们中有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还有普通的医护人员,有人民子弟兵,有不知名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有抢送物资的卡车司机,有积极报道一线疫情的媒体和记者,还有劳碌的公务员、爱心企业和各界爱心人士……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曲“英雄赞歌”,用顽强的意志铸成抵抗疫情的“长城”;他们虽知病毒凶猛,却依然写下请战书,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识大体、顾大局,为抗击疫情不遗余力捐款捐物、献计献力,诠释了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他们的勇气和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人,携手并肩一起奋战;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第39页共39页\n(1)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学习最美逆行者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启示。(12分)(2)某班举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拟定两条标语。(4分)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由于某电视剧的爆红,杭州的一块石头也因此成了网红。很多人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的名字,认为此举就能成就好姻缘。这些人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答案C解析“很多人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的名字,认为此举就能成就好姻缘”,这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A项与题意不符。B、D两项是唯物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与材料的观点相反,不符合题意。2.2020年高考首日,受持续暴雨和上游洪峰影响,安徽歙县城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师生无法准时到达考场,根据歙县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同意原定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至9日举行。专家表示,因极端天气取消考试的情况,是在高考的预案之中的,相关部门提前准备了备用卷,不会打乱考试节奏。这说明( )①灾害发生是人类破坏自然界的主观结果②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类有预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特有能力第39页共39页\n④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规律是客观的,灾害的发生不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主观结果,①错误。材料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喜欢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就不发生了,②正确。不能说人类有预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特有能力,③错误。材料表明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④正确。故选C项。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④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②④表述错误,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项。4.陕西榆林在治沙过程中,一方面和其他沙区一样种草植树,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本地沙区独特生态,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沙漠旅游业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当地实现生态惠民的哲学依据是( )①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多样性 ②运动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③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④系统既有整体性又有有序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5.节能型住宅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等特点。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们取暖或降温的同比能耗,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受欢迎,被许多国家列为推广项目。材料说明了( )第39页共39页\nA.新事物一出现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B.新事物应该符合社会上每个人的要求C.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答案D解析节能型住宅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作为新事物,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们的喜爱,D项符合题意。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和接受要经历一个过程,A项错误。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不可能做到满足每个人的要求,B项错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C项观点错误。故选D项。6.从“透明到25英尺深的地方可轻易看到底部”,到后来绿色透明的湖水不复存在,美国作家梭罗没有想到,他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使湖区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可见( )A.微小的量变必然促成事物的质变B.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C.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D.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B项不符合题意。美国作家梭罗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说明《瓦尔登湖》带来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反映了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断强调了( )A.认识的来源B.认识的目的第39页共39页\nC.认识发展的动力D.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答案C8.“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相较于方兴未艾的辟谣平台,“科学”谣言的传播速度和途径更快更广更能蛊惑人。“科学”谣言披着“科学”的外衣,让人难辨真假,且这些谣言往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少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去接纳它。从哲学上看,“科学”谣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④“科学”谣言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由于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所以会有伪科学的存在,①符合题意。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暂时还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所以会出现“科学”谣言,③符合题意。②强调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而材料中的伪科学不属于真理,排除。④说法错误,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排除。故选D项。9.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抓住两个“关键”,一个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另一个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主要矛盾的解决影响次要矛盾的解决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抓主要矛盾,A项强调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题意无关。B项表述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C项符合题意,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抓住两个“关键”,表明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主要矛盾,没有涉及主要矛盾的解决影响次要矛盾的解决。故选C项。第39页共39页\n1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揭开了社会历史的奥秘,使社会历史理论变成科学。其原因在于认识到(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一对基本矛盾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答案C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11.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政策。从哲学的角度看,重视劳动就业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们思想活动产生的物质原因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④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从哲学的角度看,重视劳动就业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②③符合题意。社会存在是人们思想活动产生的物质原因,①错误。材料强调劳动的重要性,④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1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B.①④第39页共39页\n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①②正确切题。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后半句表述错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抓住了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④表述错误。故选A项。13.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实力 ③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告诉我们,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作用,①④符合题意。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但不是决定社会的发展,②观点错误。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观点错误。故选B项。14.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促进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精神富有的民族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第39页共39页\n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摒弃传统,大胆创新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16.作为承载屈原人格力量、并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意识层面的端午节,其精神内核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即( )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勤劳勇敢答案A17.“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段话说明( )①文化创新发展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应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项。18.2020年7月29日,中宣部授予硬骨头六连“时代极限”称号,号召全军全国大力弘扬敢打敢拼、知难而进、无坚不摧、无往不能的“硬骨头精神”。新时代弘扬“硬骨头精神”有利于( )①高擎精神火炬,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②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③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 ④为国家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决定性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39页共39页\n答案A解析新时代弘扬“硬骨头精神”有利于高擎精神火炬,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①②符合题意。新时代弘扬“硬骨头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但不是决定性力量,③④错误。19.《汉字风云会》《向上吧!诗词》《见字如面》等一批原创文化综艺节目走红荧屏,赢得了广大学生青睐。节目体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使命意识,寓教于乐,陪伴学生阅读文化经典,拓展“心界”。这些节目的成功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①改革传统文化内容和传播形式,反映学生审美需求 ②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优质文化供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题中节目的成功在于探索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表达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③符合题意。这些节目并未改革传统文化内容,①说法错误,排除。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是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排除④。故选C项。2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B.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C.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柱D.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答案B解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说明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B项符合题意;文化自信能够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但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A项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项错误;材料强调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D项不选。第39页共39页\n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20年9月的开学季,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一些学校把垃圾分类知识搬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把垃圾分类贯穿于心、并践于行,将垃圾分类课搬上街头巷尾,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垃圾分类课。各地学校以科普讲座、趣味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垃圾分类课,可以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并把此理念传播到每个家庭,通过他们再带动身边的所有人,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的原因。(12分)答案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②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正确地认识垃圾分类问题,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在实际行动中传播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垃圾分类工作的良好氛围,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中。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横空出世。兰渝铁路工程是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其中胡麻岭隧道的最后173米因特殊地层,足足耗了6年仍难以“啃”下。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却以失败告终,并留下冷酷结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通隧道!”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迷信权威、不惧怕艰险,逐个破题、逐项创新,终于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九宫格挖隧道”就是做成一个大九宫格,扣在隧道上,把一个大隧道分成九个小隧道来施工)等独特工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如今,兰渝铁路工程已成为中西北至西南区间大能力运输的重要动脉。结合材料,请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哲学启示。(12分)答案(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中国筑路人将传统文化中的九宫格理论运用到筑路上,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等独特方法,推动了工程的展开,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一批批中国筑路人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逐个破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逐项攻关,最终破解了世界性难题。第39页共39页\n(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中国筑路人立足实践逐个破题、不断创新并最终成功建成了兰渝铁路工程;工程建成后投入运行为客货运输带来了极大便利。(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胡麻岭隧道地层复杂,筑路人历时多年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德国专家的“不可能”到中国筑路人的独特工法成功破解难题,中国筑路人不畏艰难,开拓了我国筑路技术的新境界。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2月2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介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成为英雄。他们不辞辛劳,前赴后继地奔向一线,和疫情争分夺秒,守护千千万万个你我的健康平安。在战“疫”一线发生太多感人的故事。这些直击心灵的故事的主角是用大爱谱写动人诗篇的最美逆行者,他们中有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还有普通的医护人员,有人民子弟兵,有不知名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有抢送物资的卡车司机,有积极报道一线疫情的媒体和记者,还有劳碌的公务员、爱心企业和各界爱心人士……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曲“英雄赞歌”,用顽强的意志铸成抵抗疫情的“长城”;他们虽知病毒凶猛,却依然写下请战书,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识大体、顾大局,为抗击疫情不遗余力捐款捐物、献计献力,诠释了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他们的勇气和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人,携手并肩一起奋战;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1)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学习最美逆行者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启示。(12分)(2)某班举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拟定两条标语。(4分)答案(1)①最美逆行者的身上体现了爱国、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为世界抗疫提供中国智慧,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2)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第39页共39页\n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检测试卷3一、选择题(19*3=57分)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工作作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对于确保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贯彻执行,有效解决“四风一顽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因为()A.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2.近年来,人们感觉“西红柿没有以前的味儿了”。经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在现代育种过程中过于注重产量、外观等方面,从而导致控制风味品质的部分基因位点丢失,造成13种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降低,最终使得西红柿口感下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质变的发生C.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D.正确把握事物的偶然联系,提高基因的准确性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因为()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第39页共39页\n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对立面转化④居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观念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既有吸取,以至坚持,又不断质疑,揭示其负面,及时发出警戒。在认同与质疑的往返、旋进中将自己的思考逐渐推向深入。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②辩证的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对现在的肯定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和外部力量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医药坚持以“天人合一”的观念诊治疾病,讲究“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重视“治未病”,即未疾先防和已病防变。中医药独特的疾病观、防治观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①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要防微杜渐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注意已病防变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防患于未然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要促成质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39页共39页\n7.2020 年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之所以重视劳动是因为()①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②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劳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8.2021年7月6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强调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医改走深走实、扩大成效。三明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为全国医改树立了榜样。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③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2020年11月19日世界哲学日的主题是:呼吁全世界共同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意义,并强调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诉诸哲学思考,哲学思考能帮助应对当前的多重危机。这表明()①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带来生机与活力②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能促进哲学的发展进步③哲学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气一元论”,简称气论,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早在西周已经产生,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认为气是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元素),气的运动变化形成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下列哲学观点中与其所属基本派别对立的是()第39页共39页\n①所以立天地者,水也②万事皆出于理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专家指出,泸县地震是发生在华蓥山断裂次级断裂带上的一次逆冲型地震,华蓥山断裂是四川盆地中最主要的一条断裂带,本身便有孕育发生6级地震的能力,所以此次泸县地震的出现相对而言较为正常。由此可见()①意识的本质是对世界如实的反映②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③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此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悉,我国计划今明两年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其中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将在浩瀚宇宙中建成我国“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这表明()A.意识能够积极地促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B.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为我国打造新的载人航天发展规律C.实践能够使客观符合主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意识能够为我国航天工程绘制未来发展的“蓝图”1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这一工作思路()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③避免了发展过程中曲折性和反复性④实现了自然观、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融合第39页共39页\n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右图漫画《同一扇窗户》(作者:王家春)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①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具有差异性②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③人生观不同决定了人生道路境遇不同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2021年5月21日,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了首次驻华使节奥运情况介绍会。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在会上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即,现已进入备战冲刺阶段。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北京冬奥组委正与各方紧密配合,并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稳步推进各项筹办工作”这表明()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的活动离不开认识的指导③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的意识之中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2021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这要求我们()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在创新与改革中推进高质量发展第39页共39页\n②抓主要矛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的中心工作③重视量的积累,埋头苦干,为实现绿色转型创造条件④立足部分,用绿色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提质增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创新是我们抢抓历史发展机遇、跃上新发展台阶的关键之举。“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这表明()①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②要充分发挥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③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当前,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的价值愈发凸显。我国已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并列,并在不断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致力于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大数据交易全产业链。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要求C.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时,它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近期,“躺平”一词走红网络,其含义大概是逃避现实,降低欲望,减少工作,低成本生活。对个人来说,无论是“躺平”还是奋斗,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其一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是成为懒惰、消极的代名词,就有可能影响社会发展。因此,要对劳动者尤其是年轻劳动者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①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②劳动价值观决定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第39页共39页\n③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要崇尚劳动精神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12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选择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做出示范。浙江的面积、人口结构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经济发展状况具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和优势;这些年来,浙江在市场经济、环境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制度创新成果;未来,在优化经济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有较大的探索空间。通过在浙江开展示范区建设,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能为其他地区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示范。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合理性。(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12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是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崇高荣誉和盛名之下始终保持一颗初心:“让全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能够吃得饱饭”。他的一生说起来无比的简单,就和他自己说的那句话一样:“我就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第39页共39页\n。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用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坚定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一位真正的耕耘着”。是民众对于这位稻田的守望者的深切缅怀。袁老曾留下这样的人生格言:“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面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说明袁隆平院士是如何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的?(1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的乡村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还有市场,过于强化农业效益,忽视乡村文化的价值。这导致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面临绝境,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绝境,影响乡村建设与发展。材料二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现出强大生命力;而在抗疫斗争中产生的伟大抗疫精神正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抗疫精神”深植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是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对中华民族在战胜大灾大疫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丰富和延续。可以说,“抗疫精神”既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有时代精神的彰显,两者交相辉映,形成“抗疫精神”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形态。(1)结合材料一,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一谈你对“抗疫精神既有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有时代精神的彰显”的理解。(6分)第39页共39页\n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2019年9月起,中国作协与国务院扶贫办合作,策划开展“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组织遴选25位优秀作家奔赴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扶贫点深入生活、实地采访,创作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家们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及所思所想,从地方风情、风俗、风物中透视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他们以工匠精神面对每一部文学作品,记录、书写脱贫攻坚进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真实呈现了血肉饱满的脱贫攻坚奋斗历程以及在这种奋斗中迸发的精神、力量;他们与人民心心相连,使“我”与“他们”在共同的相处中最终成为“我们”;他们紧扣时代脉搏,挺立时代潮头,诠释“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内涵。过去对乡村题材的书写,基本保持的是恋旧的乡愁情调,对贫困的根源没有深入反思。为做好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广大作家转变视角,聚焦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聚焦干部和群众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个人视角呈现时代变革。2020年10月,《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8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与3家海外出版社签订了翻译出版合同,向世界讲述中国扶贫故事,分享中国扶贫经验。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分析向世界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文化意义。(7分)第39页共39页\n答案1-10DACDBCBDDC11-19DDABABDCB20.①矛盾具有普遍性,(2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选择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做出示范。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2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2分)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浙江的面积、人口结构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经济发展状况具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和优势,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2分)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2分)通过在浙江开展示范区建设,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能为其他地区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2分)21.(1)①在劳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袁隆平院士认为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长出他所需要的水稻,在劳动中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为社会努力奉献,为了让全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吃饱饭,用一生去坚持和实践,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2分)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分)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完美诠释了家国情怀,一生耕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对他人对社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2分)③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2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生耕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用一生去坚持和实践去坚持自己的梦想。坚定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2分)22.(1)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分)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③第39页共39页\n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特质的体现,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④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有反作用,随着城市文化推进,传统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2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2)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2分)②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2分)③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分)④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丰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和强大精神动力。(2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23.(1)①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扶贫成就与经验,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2分)②让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③向世界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世界读懂中国精神。(2分)④让国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第39页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