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物理 > 3.1重力和弹力(第1课时)教案

3.1重力和弹力(第1课时)教案

doc 2021-12-12 15:00:51 6页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3.1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教材分析〗重力的知识是后面学习力学和牛顿定律的基础。本节从高于初中物理的知识出发,介绍了重力的产生原因,大小方向等,又引入了重心和力的图示法的概念。介绍了许多生活的实例,不仅对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重力,可能会对这节课不够重视。本节的矢量性对学生来讲存在认识上的难度,区分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也存在难度等。可以通过设计使学生个人感受实验,进而让学生对重力的认识更进一步。〖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科学思维: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科学探究: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用科学的质疑的态度去学习知识的习惯,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难点: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小组合作,演示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准备〗刻度尺、铅笔、均匀球体及圆柱体、长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你每天起床穿着别人做的衣服,吃着别人做的早餐,难道你还能说和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所以说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总是和别人有着各种各样发的联系。教学设计说明:从自身实际出发,懂得相互联系,延伸到物体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借机进行感恩教育。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如何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呢?力的概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最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本章研究这几种常见力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人空中坠落的情景。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认识一个力,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谁受到的力,谁施加的力?2.怎样量度它的大小?3.它的方向如何?作用点在哪里?分析空中人所受的重力。关于上述问题,你知道哪些?二、新课教学(一)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地球上不受重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大小:G=mg其中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9.8m/s2.并在确定的位置上保持不变,而物体的质量也不会改变。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不论、你吃饭睡觉打豆豆都受到重力作用,且不变;不论你是静止还是运动,不论你实在跑步还是坐电梯处于失重状态,都受到重力作用,且不变。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同样的重力也是力的一种,单位也是N。问题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们已经学习了重力的大小,现在来学习它的方向。重力的方向会是怎么样的呢? 3、方向:竖直向下。在水平地面和斜面上分别放置一个小球,地球在下面,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重力,所以重力的方向是两者的连线,如图所示。观察他们受到重力的方向。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水平面垂直,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与斜面垂直。所以重力的方向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而是竖直向下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人在地球上的重力方向。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思考、讨论、交流,从而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观察动图和两个球体可知道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但是它的作用点在哪里了,从哪里开始画,是从球顶还是球底,或者中间呢?如图所示的生物细胞,每个细胞的重力都画出来就很难看,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来画呢?4、重心:等效看成受重力的作用点。①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②重心的位置:A: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例如,均匀细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体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B: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汽车货物不同,重心也不同的动图。C:重心的位置是变化的。E:悬挂法(二力平衡)确定薄板重心的位置。例如,要确定薄板的重心位置,可以先在A点把物体悬挂起来,通过A点画一条竖直线AB,由于A点悬线的拉力跟薄板的重力平衡,薄板的重心必定在AB连线上;然后,再选另一处D点把物体悬挂起来,过D点画一条竖直线DE,薄板的重心必定在DE连线上。因此,AB和DE的交点C,就是薄板的重心。通过多媒体课件动图展示:矩形框和圆环通过悬挂法找到重心的动图。观察图可得D: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5、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①力的图示: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力的图示可以精确的描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图所示,带箭头的线段,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和标度一起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作图时注意分度的选取。②力的示意图:只在图中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我们选用力的示意图,较为方便,所以平时我们用的绝大多数都是画力的示意图。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引入的问题,1.谁受到的力,谁施加的力?2.怎样量度它的大小?3.它的方向如何?作用点在哪里?学完重力的内容后我们可以非常轻易的回答上述的问题,人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本身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引起的;我们通过G=mg来测量计算它的大小;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点在人身上,重心的位置。 课堂练习:例1: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B.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C.天不会下雨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为零解析: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就不在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也就不会“向下”掉了,质量是物体所含的物质的多少,重力消失物质不会变化,故选D。例2: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解析:杯子是规则的几何图形,重心应在中心位置,但随着水的流出,造成质量分布不均匀,重心会下降,当水流尽以后,图形又是规则的图形了,所以重心又回到几何中心处,故选D。例3:质量均匀的钢管,一端支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被竖直绳悬挂着,钢管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画出钢管受力的示意图。解:按受力分析的步骤来①竖直向下的了的重力mg,②垂直于地面的支持力F1,③绳子的拉力F2,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地面和绳子。〖板书设计〗3.1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大小:G=mg,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3、方向: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等效看成受重力的作用点。5、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①力的图示: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②力的示意图:只在图中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粗略,常用)〖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三个,基本是按力的三要素来进行的,针对不同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或方法,但是主流还是用动态图的形式来给学生更加只观的感受,以及视觉冲击。2、重力在初中已经学过,而且根据生活经验,学起来就感觉比较轻松,这就造成某些学生的不够重视,易焦躁等。所以课堂的引入能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就显得很关键了。课堂上教师根据需要进行一些肢体语言动作来辅助教学如推桌子、悬挂直尺等,这样会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