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401289.docx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401289.docx

docx 2023-02-25 14:10:01 6页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课时规范练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2020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为1936年温涛所作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木刻连环版画《她的觉醒》中的一幅,画中主人公高举“为生存而战——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条幅进行游行示威。对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呼声的准确解释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打倒列强,除军阀”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2.(2020河北唐山二模)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此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国共两党矛盾不断激化C.民族解放战争已经开始D.中国大国地位初步确立3.(2020重庆一中模拟)有学者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政治形势时指出,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广阔农村扩大力量,并赢得民众的支持。据此推断,此后(  )A.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D.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4.(2020山西运城二模)聂荣臻在答《抗敌报》记者问时指出,此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此次战役(  )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5.(2020广东深圳二模)《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一份重要报刊,1940年改版后,以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通讯、社论、诗歌、漫画等为主,并创办了副刊《老百姓》。它所刊载的文章大多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在解放区和敌占区都发行,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这反映了(  ),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舆论宣传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C.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6.(2020山东滨州二模)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革命先驱们远不会料想到20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心会被武汉所取代,更不会想到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也会发展得如此迅速。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C.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D.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7.(2020江西上饶六校第一次联考)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此论意在(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精神C.强调人民革命的重要性D.建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8.(2020贵州贵阳二模)有学者考证,“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最早由刘少奇在1944年提出。从1944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经历了“提出—中断—再提出”的过程。这反映了(  )A.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B.中国共产党努力维持统一战线C.中国共产党对军队领导权的加强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9.(2020安徽安庆二模)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  )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D.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10.(2020湘赣皖长郡十五校第一次联考)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  )A.使得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消灭B.确保渡江战役顺利开展C.成为了促成重庆谈判的重要因素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1.(2020广西北海一模)1948年初,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共产党已成功地证明了他们的运动和目前大众要求变革的愿望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今天的国民政府在传统和方式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能满足大众的这种要求……更不能阻止暴力及国内混乱局面的进一步恶化。”这一分析(  )A.夸大其词,为国民政府争取外援找借口,B.出于美国私利,为干涉中国内政提供支持C.对国共双方形势与民众关系的分析属实D.暴露美国政府扶蒋反共称霸世界的野心12.(2020山东聊城一模)1949年4—5月参加“丹阳培训”的干部,统一使用、系统学习的文件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汇编》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据此推知,“丹阳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国共和谈B.渡江作战C.接管城市D.防腐拒变二、非选择题13.(2020河南新乡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乡里制度在清代有许多方面的变化。明代的保甲还未形成全国范围的乡里组织。到了清代,随着顺治至雍正、乾隆再至嘉庆诸帝的倡行和推动,以及包世臣、于成龙、袁枚等一大批保甲制度的热心者甚至力行者,使得保甲成为清代乡里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从而得以普遍实行。清代保甲对常住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如在对乡里社会进行编甲后,定更后,禁止夜行,如生产急病请稳延医之类,经保甲长验明给予夜行牌,方准放行,回时即将讲牌缴回,若有造假、作弊,将予以定罪。对流动人口也严加约束,即便是乞丐也要实行编甲。——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材料二 真正代表民国以来乡里制度民主制的最为突出的是陕甘宁边区。总体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里制度可分为乡镇、村二级制,“乡镇”一般设专门的行政机构,而“村”一切事情由村群众大会讨论处理。乡正式成为一级权力机关,人民成为它的主人。民众参与政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边区,“实行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地位”,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政府倡导乡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种,增加农业生产,组织春耕秋收运动”“保育儿童”“抚恤老弱孤寡,救济难民”“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摘编自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乡里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乡里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14.(2020山东菏泽一模)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华民族意识的反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何谓民族意识?有学者解释说:“民族意识,乃人民能巍然雄立于宇宙之要素,亦曰民族自觉。简言之,即民族自知其为民族之谓。”民族意识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可以这样说,所有与民族有关的观念形态,诸如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文化等,都建立在相应的民族意识的基础之上。正如周恩来所说:“一般的人开始最容易有一个民族观念、民族立场。因为中国是一个百年来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所以容易使我们产生爱国的民族观念。……这是一个好的起点。”——摘编自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评论。(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评论充分;逻辑清晰)答案与解析课时规范练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C 据材料1936年“为生存而战——各界救国联合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时代呼声的核心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故选C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三大政策,排除A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口号,排除B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的目标,排除D项。2.C 根据材料“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毛泽东强调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抗争,故选C项;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国内的军阀,排除A项;国共两党矛盾属于内部矛盾,不属于对外抗争,排除B项;此时中国还处于对外抗争时期,大国地位还未确立,排除D项。3.D 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失败后,丧失了长江中下游大片国土,但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争取了时间和空间,随着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故选D项;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此时日军尚未大规模入侵中国,长江中下游仍受国民政府的控制,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8年武汉会战失败,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仍受国民政府控制,排除C项。,4.D 根据材料“主动的进攻战役”“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等信息可知此次战役是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且取得重大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D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平型关大捷,排除B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排除C项。5.B 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报刊“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发挥了抗战舆论宣传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舆论宣传,没有涉及民主建设,排除A项;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舆论宣传,没有涉及团结其他阶层抗战,排除D项。6.B 新文化运动的文学活动中心在北京与上海,20年以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随着日军大举侵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推动了武汉和广州、重庆先后成为文学中心,故选B项;材料强调政治局势的变化导致文学中心的变化,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政治局势的变化导致文学中心的变化,没有涉及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排除C项;国民革命指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7.B 重庆谈判中毛泽东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类比为种子与土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主和平中密切联系群众、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精神,故选B项;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排除A项;材料中毛泽东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排除C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是指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材料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8.D “人民解放军”称谓的变化无法说明人民军队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中国共产党对军队领导权的加强,故A、C两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称谓在1944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经历了“提出—中断—再提出”的过程,主要是受到国内主要矛盾的影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的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故而引起了“人民解放军”称谓的变化,与中国共产党努力维持统一战线无关,故B项错误,D项正确。9.B 由材料可知城市知识青年向农民宣传民族主义,有利于农村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故选B项;“已转移”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兴起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敌后战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已经取得领导权”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0.D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D项。11.C 马歇尔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国民政府的政策丧失民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的分析与实际相符,故选C项;1948年初,解放战争已经转入战略反攻,马歇尔承认事实,指出了国共双方成败的关键是民心的向背,排除A项;从解放战争开始美国就已经介入,排除B项;材料与美国称霸世界无关,排除D项。12.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丹阳培训”要从思想上解决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接管城市,故选C项;1949年4月,和平谈判破裂,排除A项;渡江战役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渡长江,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防腐拒变”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新发展:保甲成为乡里制度核心,推行全国;对基层社会严密控制。影响:强化了国家对基层的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限制了民众自由;阻碍了地区间交流和商品经济发展。(2)特点:乡成为正式权力机关;充分的民主性(或自治性);贯彻人人平等原则;重视生产发展;重视爱民惠民。意义: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边区社会经济发展;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新发展,据材料一“使得保甲成为清代乡里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从而得以普遍实行”可知保甲成为乡里制度核心,推行全国;据材料一“清代保甲对常住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可知对基层社会严密控制。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乡正式成为一级权力机关,人民成为它的主人”可知乡成为正式权力机关,充分的民主性;据材料二“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可知贯彻人人平等原则;据材料二“政府倡导乡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种,增加农业生产,组织春耕秋收运动’‘保育儿童’‘抚恤老弱孤寡,救济难民’‘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可知重视生产发展;重视爱民惠民。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二“政府倡导乡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种,增加农业生产,组织春耕秋收运动’‘保育儿童’‘抚恤老弱孤寡,救济难民’‘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可知推动边区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治理可知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14.参考答案示例观点: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评论:在近代百余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自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知识分子的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初步觉醒;五四运动期间民族觉醒意识升华;抗日战争期间民族意识全面高涨。由此可知,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越深,中外民族矛盾的激化,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程度就越高,且这种意识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动力。因此,近代中国民族矛盾的加深促使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也可以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引领民族意识觉醒;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意识的不断传入催化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等角度论述)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据材料“一般的人开始最容易有一个民族观念、民族立场。因为中国是一个百年来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所以容易使我们产生爱国的民族观念”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观点: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论述时从林则徐、魏源等知识分子的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初步觉醒;五四运动期间民族觉醒意识升华;抗日战争期间民族意识全面高涨等角度入手。最后,总结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