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_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
docx
2022-12-05 17:43:35
7页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是全书的起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内容作如下要求——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在高一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较为感性,而本课侧重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情境创设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感性体验上升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二、教学目标结合“探秘人类社会发展”的情境,通过历时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特点。通过两个议题的探究与分享,以论从史出的方式引导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理解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的进步。通过回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评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明确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形成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难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无法克服的痼疾。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2019.0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教师活动】7,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向学生提问“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为学生介绍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找到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引用“习语”,营造出政治学科的时政氛围,开门见山式地指出学习目标——探寻人类发展历史规律,深入思考、汲取智慧、指引未来。7,环节二探秘: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教师活动】在课堂上发放学习任务单,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代表发言的方式,展示对不同社会形态研究的学习成果。“探秘: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任务单社会形态任务小组原始社会l描绘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参考角度:生产力水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l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奴隶社会l说明奴隶主与奴隶产生的过程。(参考角度: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国家)封建社会l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地位与奴隶制生产关系下奴隶的地位有什么异同。(参考角度: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资本主义社会l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参考角度: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历史课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锻炼表达观点的能力。【学生活动】“原始”小组和“奴隶”小组分别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活动】7,结合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情况,请同学们讨论思考——“议题1: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代替无阶级社会(原始社会)是否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通过对奴隶社会和原始社会的比较,引导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揭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学生活动】深入思考议题,认识到“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明确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设计意图:从现象上看,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无剥削的奴隶社会是社会的退步。此处引导学生在对比两种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过程中,获得关于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学生活动】“封建”小组和“资本主义”小组分别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活动】比较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请同学们讨论思考——“议题2:以自由而无生产资料的工人代替有一点生产资料而不自由的农民是否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学生活动】深入思考议题并认识到,一方面,封建制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有深度、拓展性的讨论,从而明确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归纳小结】7,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环节三揭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教师活动】结合教材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描述,让学生说一说,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需要哪些条件?在感悟史实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马克思的重要观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播放视频《领风者:剩余价值》,提出问题:什么是剩余价值?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剥削是有“秘密”的?剥削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同时,利用“煤炭生产的相对过剩”,进一步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学生活动】跟随老师回顾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回答课堂提问,感受资本主义社会“隐蔽的另一面”。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实质,并认识到:资本家逼迫工人进工厂做工,决不会是提供生产条件让他们赚钱,而是为了剥削工人,使资本增值;工人受资本家雇佣,就必然要受资本家剥削。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剩余价值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明白资本家是如何对广大工人进行剥削的,理解这种剥削的隐蔽性。【教师活动】7,请同学们思考,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该如何理解生产社会化?又该如何理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为学生讲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学生活动】跟随老师的讲授,结合思维导图,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之间贫富差距的存在,以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从而明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同时,让学生明白,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工人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并不能说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已经消失。环节四信念: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教师活动】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观点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学生活动】参与小组内的讨论与分享,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背后的原因。设计意图:从“探秘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到“揭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希望学生通过课堂探究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够运用这一规律分析社会现象。一、教学反思7,本课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进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社会现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于以下两方面:凸显基本观点。作为教学目标的观点,不仅是纯知识性的理论观点,而且兼具知识建构、能力发展、价值引领的指向,统领、统筹全部内容的配置与实施。本课关注两个核心观点的生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和“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要让学生接受“观点”,不是一件易事,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借助情境创设、视频和图片资源等多样方式,使抽象的观点变得和蔼可亲,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心中。更重要的是,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关注思维过程。作为达成观点的过程,与其说是学科逻辑的演绎过程,不如说是学生亲力亲为的探究和分享活动过程,即展现建设性批判思维的过程。围绕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本课设置了两个具有思辨性的议题——“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无剥削的原始社会是否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以自由而无生产资料的工人代替有一点生产资料而不自由的农民是否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当下的学生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和挑战意识,有难度、能挑战的议题可以帮助他们体验自主辨析的过程,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则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达成思想政治课的独特育人效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