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_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议题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_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议题式教学设计

docx 2022-12-05 17:47:55 11页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二课·第二框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议题式教学设计一、理论基础和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没有简单沿袭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系统性概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党科学判断国情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前提,对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总的来看,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在深刻洞察我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建设实践、深度镜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高度统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二、课标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本框的内容要求为: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新课标对本课本框的教学提示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特色,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依据相应的课标要求,可分析得出:这一课要求我们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宏观的历史进程上,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三、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的基本史实,对“一化三改”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尚未能够对史实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尚未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具体的、理性的认知。同时,高中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有所提升,能够透视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意义,能够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独立性探索。通过课堂的深度学习和辩证思考,高中学生可以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有较深的体悟,理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抉择,涵育科学精神,增强政治认同。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2.教学难点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必要性;结合学习毛泽东时期的初步探索,了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的基础上开创的。五、教学目标1.核心价值目标回顾新中国建立71年的光荣之路,回溯社会主义建设71载的风雨征程,构建直观可感的时空场景,比较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历史面貌与当下繁荣昌盛的现实图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自觉认同党和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真正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自觉成为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学科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搭建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站在建国71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所面临的百废待兴和一穷二白的真实处境,让学生在当下与过往的强烈对比中,在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自觉地认同中国的今天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伟大成就,自觉地认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救中国。(2)科学精神:学生通过回望1956,年的中共八大,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制定我国的根本任务。在此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依据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决定和政策。(3)公共参与:通过走进中共八大、近期习总书记在深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近期在北京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帮助学生了解国家重要会议和中央制定的多项政策方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了解时政新闻的习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进程、自觉参与公共事务的公共参与能力。1.关键能力目标(1)获取和解读信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图表的材料中读取和整合信息,理解我国在过渡时期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理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通过图片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所获得的多种成就,感受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调动和运用知识: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这一课中,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事业等各项事业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向前发展。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向前发展的这一认识,也将迁移和运用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上来。(3)合作探究能力:课程通过3个与课程相关的议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性的合作能力,从而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增强学生与同伴分享观点和表达自我的能力。(4)辩证思考能力:客观阐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曲折和错误,引导学生辩证性地思考和评价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依然是向前发展的,可以增强学生辩证思考和批判反思的能力。2.必备知识目标通过议题讨论的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领会核心概念、主要原理、重要论断等学科主干知识,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掌握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对根本任务的制定,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五、教学结构,本课主要采用议题式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结构如下图所示:五、教学流程(一)情境创设激兴趣【课程导入】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将为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发展擘画新蓝图,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为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开启新征程。回望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时今的十四五规划,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灯塔般的指引。播放短视频《7首歌,一起走过71年》,和学生们一起在悠扬歌声的伴随下,回望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收获的光荣与梦想。【提出议题】中国如何建成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设计意图】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人民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展望未可期未来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回首我们走过的道路,思考中国如何建成如今这个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一种历史性的、全局性的眼光,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看完短视频后,提问学生“,是什么成就今天的中国?中国如何建成如今这个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检查学生是否存在——仅认识到改革开放的贡献,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这种意识上的不足。(二)议题教学引思考环节一:筚路蓝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分议题1】新中国如何开创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议题情境】通过一组老照片帮助学生还原过渡时期新中国的社会面貌。通过这组老照片,学生可以看到苏联专家和他的徒弟亲密握手,祝贺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看到以国有企业鞍山钢铁厂为代表的东北重工业基地在国家支持下迅速恢复生产工作;看到国家投资的长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同时也看到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成分、工业发展状况、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生产场景,以及私营工商业被改造的状况。通过这些真实发生在过渡时期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虽然面临困难,但一切都焕发生机。【议学活动】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找出照片展中哪些照片对于“新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是有利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从而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对照片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教师指导】引导学生从有利因素中总结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并从不利因素中分析得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必要性和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老照片的方式回顾历史,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通过选取典型且真实的照片来构建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体验和感受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困难与挑战,更能深刻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和发展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在分析图片和材料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关键能力。,环节二:实事求是——探适合国情的道路【分议题2】新中国如何巩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议题情境】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这一时期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规定。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议学活动】请学生根据初中所学历史知识,和小组成员一起回顾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取得的突破和成就,并尝试根据黑板上的挂图分析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具体原因。(黑板上的挂图)【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课上所学的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国在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立足国情的自主探索和智慧,也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议题延伸】通过分析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引申到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掌舵引航,也离不开在座每一位青年学子的不懈奋斗。【设计意图,】重点之初我国的中共八大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规定了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来分析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决定和政策。引导学生联系当下,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做怎样的贡献。环节三:砥砺奋进——在艰难探索中前进【分议题3】新中国如何推进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议题情境】阐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严重曲折和错误,以及中国共产党对这些错误进行了及时的纠错纠偏。【议学活动】请同学们画图展示我国前期所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并尝试评价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收获的成就和所经历的曲折。课上展示学生成果。【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全面地评价社会的发展,不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到我国在探索过程中所遭遇的曲折。【议题延伸】中国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向同学展示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其中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中国要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要砥砺奋进,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以图示的方式展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条曲折前进的道路。借此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评价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所经历的严重曲折。(三)课堂小结促提升【回答总议题】通过三个环节对子议题进行了分别论证之后,还需要在总体上对总议题“中国如何建成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回答。结合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内容和本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学生可以清晰地回答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社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做总体的回顾梳理和总结提升。下图是整节课的知识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导图也可以是本堂课板书的具体内容。八、教学反思本课探索了议题式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通过议题引领思维、情境生成对话、活动落实素养的方式较好地实现了议题式课堂的三个基本特征:议题式、情境化、活动型。让学生在思维的活动、师生的沟通、生生的互动中,自觉地认识到中国的今天离不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艰苦奋斗。在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在真实课堂的实践中我认为该教学设计还有两点仍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材料的选取上,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材料选择上没有抓住典型来构建情境,比如议学活动中的图片5容易给学生一定的误导,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非常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其次,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学设计中对探究问题的设计没有很好地做到层次上的阶梯式递进,也欠缺思维上的深度和思辨性。,,附件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议学单筚路蓝缕——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分议题1】新中国如何开创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议学活动1】1.在下列的照片展中,哪些对于“新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属于有利因素?哪些属于不利因素?2.新中国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从而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总议题】中国如何建成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实事求是——探适合国情的道路【分议题2】新中国如何巩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议学活动2】1.数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所取得的具体成就。2.根据小组内讨论探究我国取得如此成就的具体原因。砥砺奋进——在艰难探索中前进【分议题3】新中国如何推进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议学活动3】1.思考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经历了哪些曲折?2.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请你和你的组员们一起在虚线框内画线展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