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1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强化练1 离子反应及推断
docx
2022-12-13 17:51:30
7页
专题强化练1 离子反应及推断1.(2020天津耀华中学高一期中,)下列中和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能用“H++OH-H2O”表示的是(深度解析)A.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D.澄清石灰水和硝酸反应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2.(2020吉林友好学校联合体高一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B.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OH-+H+H2O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2OH-Mg(OH)2↓3.(2020安徽滁州高一期中,)某无色溶液既可能呈强酸性又可能呈强碱性,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 Na+ MnO4- SO42-B.Na+ CO32- Al3+ Cl-C.K+ Na+ Cl- SO42-D.K+ Cl- Ba2+ HCO3-4.(2020广东普宁高一期末,)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OH-+H+H2OC.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D.氯化钡与硫酸反应:Ba2++SO42-BaSO4↓,5.(2020贵州遵义航天中学高一期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2H2OC.Cu与稀硫酸反应:Cu+2H+Cu2++H2↑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CO2+OH-HCO3-6.(2019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一上期末,)某K2CO3固体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A.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B.肯定有KNO3,没有Na2CO3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7.(原创,)甲、乙、丙、丁四种可溶性物质,均分别由H+、Na+、Fe3+、Ba2+、OH-、Cl-、HCO3-、SO42-中的两种离子组成,四种物质中的离子各不相同,它们具有如下一些反应:①甲+乙→红褐色沉淀 ②甲+丙→A↓(白色)③甲+丁→B↓(白色)(1)由上述现象可以确定的物质编号与化学式分别为 。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将白色沉淀A与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则丙、丁的化学式分别是 ,写出甲与足量的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Fe3+与HCO3-在溶液中“相遇”时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产生气泡,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当某溶液X中存在HCO3-时,X中不可能有 。 a.OH- b.K+ c.Fe3+ d.NO3-8.(2020天津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高一期中,)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水搅拌,有白色不溶物生成,过滤,滤液无色透明。②取①的白色不溶物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无色气泡产生。③取①所得的滤液2mL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④另取①得到的无色透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深度解析 (2)写出各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全解全析1.C2.D3.C4.C5.D6.A1.C 醋酸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要拆成离子形式,硝酸为强酸,能拆成离子形式,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用H++OH-H2O表示,故正确;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不能拆开,故错误。归纳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拆分原则(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形成,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如Ca(OH)2,若为澄清石灰水,写成离子形式,若为石灰乳,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3)一水合氨做反应物写NH3·H2O;做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写成NH3(标“↑”)和水。(4)固体之间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浓硫酸与固体物质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5)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CO3不能拆写为“Na++H++CO32-”,NaHSO3不能拆写为“Na++H++SO32-”。2.D A中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应拆写成离子形式;B中漏写了Ba2+和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C中电荷不守恒。,3.C MnO4-呈紫红色,A项错误;溶液呈强酸性时CO32-不能大量存在,溶液呈强碱性时Al3+不能大量存在,B项错误;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K+、Na+、Cl-、SO42-相互不反应,均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C项正确;溶液呈强酸性时HCO3-不能大量存在,溶液呈强碱性时HCO3-也不能大量存在,D项错误。4.C 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铜:Zn+Cu2+Zn2++Cu,故A正确;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实质是OH-+H+H2O,故B正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即Fe+2H+Fe2++H2↑,故C错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即Ba2++SO42-BaSO4↓,故D正确。5.D 用醋酸除去水垢,醋酸是弱酸,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A错误;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故B错误;Cu与稀硫酸不反应,故C错误;澄清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故D正确。6.A 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一定无硝酸钡,若13.8g样品全是K2CO3,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则K2CO3+CaCl2CaCO3↓+2KCl138 10013.8g m(CaCO3)m(CaCO3)=13.8g×100138=10g若13.8g样品全是Na2CO3,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则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13.8g m(CaCO3),m(CaCO3)=13.8g×100106≈13g现得到9g沉淀,则样品中肯定有KNO3,可能还有Na2CO3,故A选项正确。7.答案 (1)甲:Ba(OH)2、乙:FeCl3 3OH-+Fe3+Fe(OH)3↓(2)H2SO4、NaHCO3 Ba2++2OH-+2HCO3-BaCO3↓+CO32-+2H2O(3)Fe3++3HCO3-Fe(OH)3↓+3CO2↑ a、c解析 (1)由甲能与另外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知甲为Ba(OH)2;由甲与乙反应得到红褐色沉淀知乙为FeCl3;另外两种物质是H2SO4、NaHCO3。(2)丙、丁分别是H2SO4与NaHCO3中的一种,A、B是BaSO4、BaCO3中的一种,由A与盐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知A是BaSO4,则B是BaCO3,故丙是H2SO4、丁是NaHCO3。(3)红褐色沉淀是Fe(OH)3,无色气泡是CO2,据此推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CO3-Fe(OH)3↓+3CO2↑。HCO3-能与OH-反应,也能与Fe3+反应,故X中不可能有a和c。8.答案 (1)Ba(NO3)2、Na2CO3、NaCl CuSO4(2)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 Ba2++SO42-BaSO4↓ Ag++Cl-AgCl↓解析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水搅拌,有白色不溶物生成,说明一定含有Ba(NO3)2、Na2CO3,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过滤,滤液无色透明,说明一定不含有CuSO4;②向①的白色不溶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无色气泡产生,证明是碳酸钡沉淀;③取少量①的滤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Ba2+,则一定不含CO32-;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氯化银沉淀,说明一定含有NaCl。(1)根据以上分析,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Ba(NO3)2、Na2CO3、NaCl,一定不含的物质是CuSO4。,(2)步骤①中Ba(NO3)2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是Ba2++CO32-BaCO3↓;步骤②中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CO3+2H+Ba2++CO2↑+H2O;步骤③中Ba2+和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步骤④中Ag+和Cl-反应生成AgCl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思维建模离子检验与物质鉴别的思维模型 设计离子检验的实验方案时,主要依据离子反应现象的“唯一性”来选择检验试剂或方法;设计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案时,主要依据物质间的“差异性”来选择鉴别试剂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