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模拟试题
doc
2023-04-23 11:44:02
11页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学校: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班级: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学号: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姓名: <br /> <br /> <br /> 2017年地理中考模拟试卷(开卷) <br />温馨提示: <br />1、 本试卷共两道大题,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br />2、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br />3、生物与地理合堂考试。 <br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按答题卡中的要求填涂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每小题3分,共51分) <br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震中位于42.53S,173.05E)发生了8.0级地震。据此回答1~3题。 <br />1、震中所在地位于( ) <br />A.东半球 B.北半球 C.热带 D.中纬度 <br />2、地震发生当日,震中所在地( ) <br /> A.昼将变短 B.昼长夜短 C. 夏日炎炎 D.秋高气爽 <br />3、本次地震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br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大洋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br />B.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br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br />D.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频繁 <br /> 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北京雨燕每年三、四月来到北京,七、八月飞离北京。读北京雨燕迁徙示意图(图8),完成4-5题。 <br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说法有误的是( ) <br />A. 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br />B.乙地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较少 <br />C.丁地所在大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br />D.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br />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r />A.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了世界最大的半岛 <br />B.迁徙途中雨燕飞越的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 <br /> <br />C.由丙到丁所经过地区的居民主要为黑种人 <br />D.迁徙途中雨燕飞越了亚、欧、非三大洲 <br /> 2016年11月1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透露,中国提供约891亿人民币低息贷款给马来西亚政府,建设由中国承建的马来西亚东海岸衔接铁道工程。结合下图完成6-8题。 <br />6、该铁路沿线地区主要的宗教建筑是( ) <br />A.庙宇 B.佛塔 C.清真寺 D.教堂 <br />7、图中海峡沟通的两大洋是( ) <br />A. 太平洋与大西洋 <br />B. 大西洋与印度洋 <br />C. 太平洋与印度洋 <br />D. 太平洋与北冰洋 <br />8、 在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往来中,中国 <br />需要从马来西亚大量进口的货物是( ) <br />A、稻米 B、钢铁 C、棕榈油 D、煤炭 <br />下图是某国纬度位置与水路运输的关系图,据图回答9—10小题 <br />① <br />大部分海港有结冰现象 <br /> ③ <br /> ② <br /> ④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9、 该国可能是( ) <br />A、巴西 B、俄罗斯 C、澳大利亚 D、 印度 <br />10、 框图中,各数码与其填入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br />A.①纬度高 <br />B.②气候寒冷 <br />C.③河流封冻期长 <br />D.④水路运输不发达,货运以公路为主 <br /> 右图是我国某少数民族盛会图,据图回答11—12小题 <br />11、该少数民族是( ) <br />A.蒙古族 B.回族 C.傣族 D.藏族 <br />12、该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 ( ) <br /> <br />A.内蒙古高原 B.寒温带 <br />C.湿润地区 D.高原气候区 <br />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治理雾霾又成为了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结合漫画,回答13—14小题。 <br />13、有关治理雾霾的措施,错误的是( ) <br />A.提供公共自行车,方便市民绿色出行 <br />B.退耕还林还草 <br />C.跨流域调水 <br />D.建规立法,禁止超标排放 <br />14、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合适的是( ) <br />A.防治水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