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教案2)陶罐和铁罐

(教案2)陶罐和铁罐

doc 2021-09-16 09:00:36 6页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  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学生分析】  1.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7册,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6册,而人教版部编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6册。尽管文章内容是一样的,但针对不同学段孩子所设计的教学肯定要有所区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认知水平、人生阅历,心理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尤其三上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还不多,对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缺乏了解,各方面语文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们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则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例如将对四、五乃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提早引进三年级课堂,让学生根据文本创编等,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总而言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过于强调“超越文本”。  2.《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作者反映的主题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的结尾,收录到教材中后省去了。也就是说,童话要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个道理。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下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3.感悟文章寓意,并将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对文章的补白”以及各种特点的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感悟角色  一、课前幽默谈话,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要多读书。  二、观看录像,通过猜想表情、模仿、赛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1.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没有声音)。  师:你都没听到他的声音,为什么就觉得他读得好呢?  师:既然你们讲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课文当中描写的哪些表情?(随机巩  固字词)  师:下面,就请你们带着丰富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练读课文。  2.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有声音)。  师:他到底读得好不好呢?请你们听一听。你觉得他哪一句读得最好?为什  么?你能学一学吗?  师:既然他读得不错,那么你们就吸取他的优点,再练一练。  3.播放执教者骄傲地夸耀自己朗读水平高的录像。  (执教者在录像中说:“怎么样,我的朗读水平很高吧?你们根本没法跟我比。如果你们有足够的胆量,那就跟我比一比,只要有一句读得比我好,我就认输。怎么样?你敢吗?”)  师:同学们,他刚才是因为看不起我们而在奚落我们啊!你们能形容他刚才  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吗?(随机巩固字词)  师:你能读整段话和他来比一比吗?大家做裁判来评价。  (点评:曲调未成先有情,感悟角色三步曲,步步以情为链,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观老师的“哑读”中感受情;在听老师范读中体会情;在师生挑战朗读中表达情。同时,将字词教学,读正确、读通顺课文贯穿其中。实现了一举三得。)  第二部分选择角色  三、进入具体语境,在探究性阅读中体会陶罐优点,初步感悟寓意。  师:读了课文之后,你们对陶罐和铁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变化,   你愿意变化成陶罐,还是愿意变化成铁罐?  师:(对选择陶罐的学生)我也喜欢变化成陶罐,我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  罐的两个优点,你喜欢变化成陶罐,是否也是因为看到了陶罐的这两个优点呢?  理由1.陶罐可以长生不老。  原因: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尘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理由2.陶罐有文物价值。  原因:“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师:那你是因为什么选择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优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由1.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3.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答案: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谦虚)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能同时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友好)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善良)   (点评:引导探究,目标明确;探究的展开,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和本质特点。老师把重点引向了陶罐的优点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观价值趋向,又导向了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也是其本质内涵,展开探究做到了以言语实践为载体,通过“理由”和“原因”的言语实践,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得益彰,同时在实践中实现了人文熏陶。)  第三部分角色对话  四、师生、生生角色对话,随机补白,在言语实践深入领会课文寓意。  1、师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骄傲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再说什么?你说啊,难道你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难道你还敢跟我比吗?你说啊……  生:再说()。  师:“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把你碰成碎片!”  2、生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和谦虚的铁罐)(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架)  (点评:角色对话目的是什么?该设计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诠释,那就是为了感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为了领悟语言特点和规律,促进学生言语的生成和思维的发展。)  【教学检测意见】  1.你上好课后感觉怎么样?  A很累,很没意思,早就想着下课   B有点累,有时候忍不住要想另外事情  C不累,有点意思,不太想下课  2.你觉得你上完这堂课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所以他为人很谦虚。  C铁罐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他身上没什么优点。  4.你能正确、流利地读出下列词语吗?你能正确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吗?  陶罐懦弱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朴素  (设计综评:有人说,现在的语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进在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拐点上,我想,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比喻了。所谓拐点,就是说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坠,拐点上的人和事,面临着无数选择……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次有价值的突破。  该设计从学生的年段特点出发,紧扣《课标》的学段目标,抓住课文特点和难点。精选阅读切入口,优化学习方式,加强语言实践,在“我的发现”中发现在课文阅读中发现,注重阅读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阅读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