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4课 篇目(二)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Word版含答案
doc
2021-09-17 11:26:33
14页
第4课篇目(二)__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文导入素养任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普通的职业,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创造出广阔的天地。在百货商场卖糖果,为顾客服务,他注入热情与专业,带给顾客亲人般的温暖,赢得了顾客真诚的尊重与爱戴——张秉贵,愿为一团火,温暖百姓心!1.了解人物通讯这种新闻体裁,掌握这一体裁的写作特点,学习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2.学习如何塑造典型性人物。学会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3.概括人物主要事迹,明确“一团火”精神的实质。作者介绍林为民,1942年,出生于台湾。祖父林祖密于1904年率全家内迁鼓浪屿,1913年11月向北洋政府申请恢复中国国籍,在台湾被称为恢复国籍第一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他一生都奉献给记者工作。现定居在北京。几十年来,林为民从没有停止过对故土的思念,也没有停止过对台湾史和家族历史的研究,掌握了大量林家爱国史资料。他始终有一个信念——“不能让林家的爱国传统丧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作为林家后人,自己有责任传承雾峰林家爱国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资讯概览]一、写作背景北京市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位于王府井大街,1955年9月开业。1968年7月改为王府井百货大楼。1970年,扩建附属业务楼和仓库楼。1989年,增建玩具娱乐品商场,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1年,成立北京百货大楼集团。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造。1994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王府井百货和东安集团公司实现资产重组,成14
立北京王府井东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大楼前广场立有其半身铜像,陈云在基石上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二、新闻视角燕京第九景北京百货大楼前矗立着张秉贵的塑像。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张秉贵被誉为“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现在,年纪稍大的顾客对于这个全国劳动模范的名字都耳熟能详,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北京百货大楼门前,也总喜欢和这座雕像合影留念。2000年的时候,北京王府井百货曾推出了一种“张秉贵糖”,被放在了糖果柜台最抢眼的位置。花花绿绿的糖纸上,印着张秉贵的头像。据悉,这种糖果在正式上柜的第一天,曾创下单售40多公斤的销售纪录。足以证明在一些老顾客心目中,始终有着一份挥之不去的“张秉贵”情结。[情境活动]结合上面的背景材料介绍,初读课文,然后谈谈你对“一团火”精神的理解。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一团火”燃烧起来是活力,是激情;折射出来的是奉献,显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这种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对于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示范意义。“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都是鼓舞和激励青年人前进的精神财富。(示例二)张秉贵身为一个售货员把工作做到如此圆满,就是因为他有“一团火”14
的工作热情,他的故事启示我们,工作岗位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它做到极致,把你的能量充分地发挥出来,把你的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人物通讯类型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3.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售货(shòu) (2)亲昵(nì)(3)桃酥(sū)(4)肺腑(fǔ)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模(2)咽2.语境辨析法(3)身体瘦削(xuē)的王华边削(xiāo)土豆皮,边背唐诗,那股勤奋劲,真叫人钦佩。(4)这个东西很粘(nián),粘(zhān)在身上不好处理。二、写准字形(1)(2)(3)(4)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4
(1)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2)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3)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4)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语境运用(辨析正误)(5)到了公寓外面,看到民工在铺地砖,推土机、翻斗车还在熙熙攘攘,正全力以赴地硬化地面。辨析:“熙熙攘攘”使用错误,“熙熙攘攘”的使用对象是人,不能用于物。“全力以赴”使用正确。Ⅱ.易混辨析传颂VS传诵课本原句 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辨析 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如“人们传颂着这个感人的英雄事迹”。“传诵”也有辗转传布称道的意思,但“传诵”多用辗转传布诵读之义。即境活用 杜甫心忧天下的精神在历史上传颂,他忧国忧民的诗歌也被传诵不止。[NO.1文本初读]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答: 14
参考答案:①外地顾客 ②克制焦虑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爱戴和尊敬[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一 赏析文本的叙事手法[学习策略] 整体观照文章,分析贯穿全文、链接材料的对象是什么。分析文章材料安排的顺序,要从作者采用的叙述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角度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1.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这部分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是层层深入的。第一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招待抱孩子的顾客,体现出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质;第二件事写张秉贵提前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则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观察力;第三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对待不讲道理的顾客,则更进一步体现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写张秉贵不因女儿生病而影响工作,体现出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这四件事所体现的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张秉贵的伟大之处。2.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答: 参考答案:(1)句子:①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②张秉贵常说:“14
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③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2)线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一团火”的服务精神贯穿全文。(3)结构特点:作品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任务驱动二 赏析通讯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学习策略] 人物通讯不是典型人物“个人总结”,不能仅仅概括人物的特点,而要具体分析通过具体的情节、人物语言、人物行为等描写反映的典型人物的“先进性”,要注意分析选材和人物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3.开头至“你要谢就谢大家,这是同志们的支持”,这部分文字在刻画张秉贵的劳模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答: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写张秉贵细心照顾吃糖的孩子和急着赶火车的顾客,这是从正面刻画张秉贵;写顾客对张秉贵的赞誉之词,这是从侧面刻画张秉贵;正侧面结合,使张秉贵的劳模形象更加丰满。4.“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至“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文字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张秉贵的劳模形象。请加以分析。答: 14
参考答案:这三段文字中,中间一段属于面的描写,从面上刻画张秉贵“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劳模形象;另外两段文字写张秉贵钻研商品知识和顾客关心他的具体事例,属于点的描写。点面结合的手法,能多方面地描写张秉贵的劳模形象特征,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有声有色。5.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谈谈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好处。答: 参考答案:本文以张秉贵的事迹为主体,写了多个事例。这些事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张秉贵的为人,他的精神,他是如何用心中的“一团火”去温暖众人心的。这样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读者,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物难能可贵之处,人物在事中,事中见人性。6.(素养提升)下面的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请简明分析。(1)张秉贵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答: (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答: (3)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答: (4)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14
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答: 参考答案:(1)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2)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3)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4)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任务驱动三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纵览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抓就准”,是顾客赞扬张秉贵业务精湛,这源于他为人民服务的高贵精神。B.张秉贵周到地照顾吃糖的孩子,反映了他对这个孩子的喜爱。C.张秉贵为人民服务一团火的态度,始终感动着顾客,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D.张秉贵不仅在工作时细心钻研商品知识,自己休息的时间也钻研商品知识。解析:选B “反映了他对这个孩子的喜爱”理解片面。8.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张秉贵胸前的劳模胸章,暗示他敬业爱岗的优良品质,为下文写其事迹做铺垫。B.张秉贵给孩子兜里装糖,属于细节描写,体现了张秉贵细心服务顾客的精神。C.顾客对张秉贵劳累的关心,给张秉贵搬凳子,从侧面刻画张秉贵的劳模形象。D.文章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张秉贵的形象。解析:选D 文中无肖像描写。9.文章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题有何好处?答: 14
参考答案:“心有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张秉贵接待顾客时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温暖众人心”写出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这一标题句式整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0.张秉贵身上,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最使你感动?答: 参考答案:①为人民服务的精湛技艺。他钻研商品知识,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本领。②敬业爱岗、温暖众人的工作态度。他心有一团火,不论对待什么样的顾客,不论自己有多少烦心事,他都热情地服务顾客。③体贴顾客,精心细心服务。他急顾客所急,想顾客所想,为赶火车的顾客排忧,为急着吃糖的孩子拿糖,为各类顾客推荐不同品种的糖。④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钻研商品知识,顾客回报他水果礼物,他摆手谢绝。[写作实践]点面结合手法《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概括性的描写,又有点的事例,点面结合,丰富了张秉贵的劳模形象。点面结合中的“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更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如何用好点面结合手法呢?1.整体与局部的组合可以先对描14
写的对象进行整体记述,然后再聚焦这个人或事物的一个或几个局部,进行详细刻画——整体为面,局部为点,“先面后点”;也可以反过来,“先点后面”。2.群体与个体的组合可以先群体,后个体。先描述一个群体的状态,再描述其中的某个个体的状态。群体为面,个体为点。3.概括与具体的组合先概括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然后再描绘具体事例,体现或者说明这个人或事物的确具有这个本质特点。概括为面,具体为点。[针对练笔]请学习上面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要求主题突出,不少于200字。答: 参考答案:这个并不宽敞的车站容纳了数百人。我坐在车站的一个角落里,看到无数的人头在攒动,目光最终落到了一个老人身上。她衣衫褴褛,佝偻着那沉淀着岁月的身躯,艰难前行。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过来了,健步如飞,不小心撞了老人一下,头也没回匆匆地走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过来了,瞟了一眼老人凌乱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冷笑了一声,扭着那婀娜的身躯走了;一位农民工过来了,他将老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小心翼翼地将她扶到最近的座位上,把手里的矿泉水也递给了她,似乎又说了什么,然后带着最朴实的微笑走了。看到这里,心里悲喜交加。悲,是因为老人受到了无尽的委屈;喜,是因为这世上仍然有爱在传递。[类文赏读]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中的一切辉煌,14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一、美文悦读热爱劳动五月的熏风,带着泥土的气息,带着果蔬的芬芳,带着机器的轰鸣,带着淡淡的墨香,带着人们的欢笑……从田野里走来,从工厂里走来,从校园里走来,从写字间里走来……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汇聚成一首激情澎湃的歌——劳动人民之歌。①劳动改变了世界。高尔基曾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在茹毛饮血的社会,人类没有衣服,没有房屋,没有文字。不会生火做饭,不会耕种养殖,不会与人贸易。以鸟兽和草木为食,以羽毛和兽皮为衣,以洞穴为居。是劳动进化了人类,使人类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聪慧;是劳动创造了历史,使人类有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劳动改变了世界,使人类的物质越来越丰富,精神越来越充裕。②劳动让人们拥有了幸福的生活。无论是商贾巨富,还是普通老百姓,从校园进入社会时,都是孑然一身,一无所有。后来,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渐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存款,有了妻子,有了儿女,有了名誉地位,有了高品质的生活。回眸自己的一生,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除了一声啼哭,什么都没有,但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留下的却是许许多多的财富。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劳动让我们拥有了一切,包括爱情、家庭和幸福。③劳动让人们收获了成就和荣誉。辛勤地劳动,不仅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还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一个人,无论从事着什么职业,只要肯干,肯努力,就会在某一个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进而获得无上的荣誉。成就感和荣誉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人奋斗的动力,这也算是劳动的一个附属产品吧。劳动让人们拥有了快乐。正如李大钊所说:“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劳动是艰苦的,但同时劳动又是快乐的。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只有经历了辛劳与汗水,才能真正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成功的快乐。劳动既是快乐的源泉,也是快乐的依托,没有劳动,就无法展现自我价值,就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劳动让人们懂得了尊重和珍惜。只有当自己付出了劳动和汗水后,才会明白每一粒粮食,每一根丝线,每一块砖头,每一本书籍,每一部影片,都浸润着别人的汗水,一切皆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珍惜每一件物品。④“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停地奋斗,不断地创造。活到老,干到老,乐到老,让生命在劳动里闪光。⑤,14
①开篇运用排比句式,形象地列举了一系列与劳动有关的场景,暗蕴着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充满了情感,富含感染力。②引用高尔基名言,联系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鲜明有力地论证“劳动改变了世界”。③联系现实生活,论证劳动的生活意义。④论证劳动的精神意义:收获成就和荣誉,拥有快乐,懂得尊重和珍惜。⑤以诗作结,明确“活到老,干到老,乐到老,让生命在劳动里闪光”。①五月的熏风,带着泥土的气息,带着果蔬的芬芳,带着机器的轰鸣,带着淡淡的墨香,带着人们的欢笑。②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劳动让我们拥有了一切,包括爱情、家庭和幸福。③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只有经历了辛劳与汗水,才能真正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成功的快乐。④活到老,干到老,乐到老,让生命在劳动里闪光。二、时评鲜读以劳动的光荣谱写出时代的华章“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从恩格斯领导成立的第二国际明确将1890年5月1日定为第一个国际劳动节,历史车轮已走过131年。这个光辉的节日来之不易。一百多年前,处在受压迫、被剥削地位的工人阶级高唱“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为争取自身权利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最终获得了工人阶级具有伟大象征意义的胜利。中国的命运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走上街头,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中华民族更是勤劳奋斗的“代言人”。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创新创业的劳动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劳动创造的主体。劳动是一个国家自立、崛起的基石。中国人的勤劳、务实世所公认。“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一条古老而朴素的真理。“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能让人感觉到劳动的满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唤起对劳动果实的珍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蕴含着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些点点滴滴而又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浇筑起我们整个民族勤劳奋斗的品格。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血脉相连的自强不息撑起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古文明14
,几千年后,中国人的“勤劳基因”再次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党和国家相信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之上。劳动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中国人民更是努力拼搏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一砖一瓦,建设事业大厦;点滴创造,编织幸福生活。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劳动都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是托起一切梦想的坚实底座。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勤于学习、踏实劳动,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业绩,就能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成就自己植根内心深处的梦想,夯实“中国梦”的底色。国产航空母舰成功下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圆满完成任务,国产大飞机C919择机首飞,中国高铁大踏步走出国门……这些中国奇迹的取得,都是劳动创造的演绎,都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勤劳智慧,吟唱着最美丽最动人的“时代华章、中国梦之歌”。劳动是光荣的,时代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更是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同志主动申请从城市来到陕北农村插队,一头扎进最基层。在农村生活的7年间,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习近平同志什么活儿都干过,乡亲们说他是“吃苦耐劳好后生”,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土地的担当,也深深融入到他的人生追求之中。在时代和国家发展的进程中,处处有闪耀着动人光辉的优秀劳动者:“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投身到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建设的“铁人”王进喜、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依靠自己的勤奋解决了氢弹研制中一系列基础问题的于敏、“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的孔繁森……世易时移,沧海桑田,劳动楷模,面孔在变、名字在变、故事在变,初心未改、情怀未变。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国复兴崛起的依靠,当代劳动者应接过他们肩上的重担,在历史传承中,成为新时代最具力量、最具生机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不论时代变换,我们都要一遍遍重申劳动的价值,它是一切进步的源泉。这个社会,辛勤的劳动者都是时代的英雄。劳动,是我们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心怀劳动之美,要依靠辛勤劳动,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才能“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用共同的劳动奉献谱写出时代的华章。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能让人感觉到劳动的满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唤起对劳动果实的珍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4
,蕴含着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期待。我们应该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要以劳动为荣,与一切轻视劳动、歧视劳动者的观念和行为决裂,坚决反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