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12课 拿来主义 Word版含答案
doc
2021-09-17 11:28:39
16页
第12课拿来主义课文导入素养任务 假想我们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杨梅树,满树结满了诱人的果实,这时我们就会本能地占有它,然后摘下鲜红肥润的杨梅,美美地吃起来。如果不慎摘到烂果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们会把它留在树上。这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在对待简单的生活问题时,我们都能本能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但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许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有许多知识青年乃至大学者困惑、迷惘过。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2.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体会本文犀利、辛辣、幽默的语言风格。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论证的写作方式。[资讯概览]一、作者介绍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以笔代戈,战斗一生。毛泽东评价他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二、典型事迹新兴木刻运动的开拓者1927年定居上海以后,鲁迅开始有意识地持续关注绘画——特别是提倡新兴木刻,16
成为我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开拓者和当之无愧的精神导师。他在自己主编的文艺刊物《奔流》等刊物上发表美术作品,并提倡新兴木刻;他甚至不惜成本,多次翻印外国画册,组织木刻展览。最关键的是,他尤其看重并支持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他会亲自指导青年作者,推介木刻作品,还向青年人和艺术组织赠送木刻书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资讯概览]一、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二、时代特征鲁迅先生主要生活在民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社会层面上,则致使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风貌。在衣着上,既有西装革履者,也不乏长袍马褂者。在饮食上,当一些新派人物在品尝西点西糕时,更多的人仍不懂面包为何物。在居室上,当西式洋房矗立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时,更多的民居仍是传统的青砖黛瓦。“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是民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情境活动]我们生活的时代,也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我们的社会也出现了对待中、西文化现象的激烈争论和深刻思考,如:当今直播红人李子柒,她将视频发布在YouTube上后引发世界网友的热议。有的人对她大加赞赏,也有网友质疑。有的人认为她的视频展16
现中国落后的一面,阻碍了中国在国际上塑造现代化大国形象的进程,也有的人对她过度美化乡村生活的行为不满。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答: 参考答案:李子柒的视频展现了别样的中国,多样的东方文化。不同于冷冰冰的纪录片,她的视频真实,有温度,更具有感染力。当镜头对准她粗糙的双手时,没有人会质疑这是作秀;当她瘦小的身躯扛起弹棉花的弓时,大家只会惊叹她的勤劳,认真。我相信,她的视频将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另一张名片,这些视频拉近了各国人民的距离,减少了对中国的误解,还提高了社会对农业的重视。杂 文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鲁迅曾说:“杂文这种文体,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做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且介亭杂文·序》)这是有关杂文特点的一种广义的说法。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杂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6
(1)挖掘(jué) (2)残羹(gēng)(3)冠冕(miǎn)(4)吝啬(lìn)(sè)(5)脑髓(suǐ)(6)譬如(pì)(7)剔除(tī)(8)犀利(xī)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孱(2)炮2.语境辨析法(3)王良善于审时度(duó)势,终于度(dù)过了困难时期。(4)他虽然取得了冠(guàn)军,但在获奖感言里并没有冠(guān)冕堂皇的语言。二、写准字形(1)(2)(3)(4)(5)(6)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孱头:软弱无能的人(骂人的话)。(2)玄虚:①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文中用此义)②空而不切实;靠不住;不可信。(3)国粹: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4)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5)残羹冷炙:吃剩下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6)冠冕:“冠冕堂皇”的省略,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16
(7)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8)勃然大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形容人大怒的样子。语境运用(辨析正误)(9)中国作为一个信奉礼尚往来的国家,把和田玉挂件或雕刻作为礼品送人,成了极受国人欢迎的一种方式。辨析:正确。(10)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辨析:错误。语意重复,“残羹冷炙”与“剩下的”语意重复。不合语境,“残羹冷炙”借指权贵的施舍,不适用于母亲吃孩子们的剩饭。(11)该寺建于1839年,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几经修复、扩建、装饰,形成了目前的由祈祷大厅和内、外院组成的三部分,既冠冕堂皇,又具典型的民族风格。辨析:错误。“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应改为“富丽堂皇”,“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12)说是让我们提合理建议,可我们还没说完一句话,他就勃然大怒了。辨析:正确。Ⅱ.易混辨析1.徘徊VS徜徉课本原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辨析 “徘徊”多用于心里难以下决定,或者焦急;“徜徉”指很愉悦或者说心里很轻松。即境活用 夜风掠过树荫送来阵阵凉意,淡雅的荷香不时引来鸣虫浅唱。徜徉在《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中,我的眼前却浮现出一个在苦闷中徘徊的身影,心中便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2.未免VS不免课本原句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辨析 “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能作谓语;“不免”,16
免不了,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有时可以作谓语。即境活用 我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不免让人捏一把汗;有关专家也认为,这种“蛇吞象”的收购即便成功了,此后的经营也将面临诸多困难,未免得不偿失。3.勃然大怒VS气急败坏课本原句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辨析 二者都指因一定原因而发怒。但前者指突然变脸发脾气,属中性词;后者侧重于形容因恼怒而呼吸急促的狼狈样子,含有贬义。即境活用 在70岁生日前夕,当被问及成为国王后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插手政治”时,查尔斯勃然大怒,并气急败坏地大声嚷嚷着“我没有那么蠢”。[NO.1文本初读]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答: 参考答案:①揭露“送去主义” ②“送来”的危害、“拿来”的必要 ③“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一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策略] 《拿来主义》中鲁迅分别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进行了阐述,要明确各类“主义”特点和作者对其的看法或态度。把握这些,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具体的含义。如要明确“拿来主义”特点,就要先分别筛选出“孱头”“昏蛋”“废物”“16
占有”“挑选”“使用”“存放”等关键词,具体分析其含义。1.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拿来主义”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去“占有,挑选”。2.文中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文章认为“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态度?答: 参考答案:(1)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一是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采取逃避主义,这类人是“孱头”;二是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此类人采取的是虚无主义,被称为“昏蛋”;第三种是羡慕的态度,欣欣然接受一切,其实质是投降主义,作者称这类人为“废物”。(2)“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挑选”的具体做法有三种:一是使用,比如“鱼翅”这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一是存放,比如“鸦片”等有益也有害的事物;一是毁灭,比如“烟枪和烟灯”等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以及“姨太太”这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均是实行“拿来主义”的障碍,都应在扫除之列。任务驱动二 理解重要词句,体会精妙语言[学习策略] 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体会句子含意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体会其含义进一步把握句子的意义和表达效果。3.文章列举了“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三种表现之后,有这样一句议论:“总之,16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算得”“进步”应如何理解?答: 参考答案:“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替代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对此是不齿的。“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4.第4段中“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作者为什么“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答: 参考答案:“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或“送来”,指有目的性的、带有恶意的输出。“抛给”是贬义,用鄙视的目光给人,而不是出于善心的施舍。“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既写出了对卖国政府含蓄锐利的批判,又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5.“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含意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代表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区别地对待,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要批判地继承。任务驱动三 理解论证方法,体会破立结合的写法[学习策略] 分析论述不能空谈抽象的道理,而必须摆出事实再讲道理,即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要分析论证方法,必须着力于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16
要注意本文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批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式。同时要深入理解综合运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手法,使论证严谨、无懈可击的论证技巧。6.鲁迅先生为了证明“送去主义”的危害,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呢?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尼采,自诩是太阳——“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他发了疯;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只送去,不拿来——亡国灭种。7.第8、9自然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请找出其中的典型比喻并分析其论证作用?答: 参考答案:“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以及为反动的文化政策帮闲的、失去独立人格的文化人(遣散)。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8.(素养提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16
绝不介怀。一到衰弊凌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节选自鲁迅《看镜有感》)指出材料第二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任务驱动四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纵览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且不说罢”说明“送去主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强调论说内容十分集中。B.“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句中的“抛给”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面上很是得体,实际上暗含对对方的轻蔑、侮辱。C.“欣欣然的蹩进卧室”描绘了“废物”的病弱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馋相。D.鲁迅先生用“孱头”“昏蛋”“废物”三个形象,尖锐而生动地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分别是不敢接受、全盘否定、全盘接受。解析:选B 对“送来”的解释内容错误地理解成“抛给”。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破立结合,第1至7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第8至10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做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B.文章第4段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抛给”和“送来”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抛给”即16
“送来”;第6段从例证角度列举了他国“送来”的大量事实。C.第9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设喻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D.第10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突出了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析:选A “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两句位置颠倒。11.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全篇内容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本文语言犀利、幽默。例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一个“给”字就击中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一句话就把“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在第9段中,作者对于如何占有,怎样挑选,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题目虽大,道理虽深,却能以小喻大,深入浅出;既令人信服,又颇具感染力。12.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八十余载,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响亮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呢?答: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但要结合“引进+创新”的时代理念去分析总结,才能确保答题方向的正确性。参考答案:(观点一)“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香港就是被腐败的清政府送出去的。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才使分割一百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观点二)“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16
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我们要“拿来”的是高科技、先进经验,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写作实践]类比论证鲁迅先生为了证明“送去主义”的危害,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尼采:自诩是太阳——“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他发疯而死;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只送去,不拿来——亡国灭种。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将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法在表现形式上,有各种不同的情况。①从主、客体事例的数量看,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例只能是一个,而客体事例则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②客体事例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假设的事例,还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例。③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与客体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2)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一种补充和丰富的作用。(3)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针对练笔]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人生该留下些什么”这个中心论点,不少于100字。答: 16
参考答案: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类文赏读]“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因为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而且,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虽有成就,但是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一、美文悦读拿来与送来林默涵近来,很有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作辩护,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①“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见解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以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②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要盲目乱拿,更不要被迫接别人“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③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了一所大宅子,16
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东西,可以拿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厕所,可以送到药房里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来吸鸦片,那就是废物了。④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历来反对盲目地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先进的外国技术,为四化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没落腐朽的思想文化,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行了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⑤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还是有的,比如,淫秽的书刊和黄色录像带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那鸦片烟。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①提出所要议论的话题。“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表明了作者对“搬进”行为的看法,也自然引出下文什么是“拿来主义”的议论。②揭示“送来”的侵略实质。“香港被占领”“圆明园被烧”,强调了“送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③在上文说明了什么是“送来”的基础上,从正面阐明鲁迅所主张的“拿来”的具体含义。“既不要……更不要……”一句,突出强调了鲁迅的“拿来”和“很有人”的“拿来”以及“送来”有着根本的区别。④用鲁迅所举的例子阐释,生动形象地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拿来”。⑤“……要……才能……”突出表明了条件和因果的关系。①“数十年以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林则徐)②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二、时评鲜读螺蛳粉走俏海外!——“新四大文化”输出说明了什么?李思辉16
据媒体报道,近日,网友评选出中国对外输出的“新四大文化”:螺蛳粉、广场舞、中国网文、网购中国商品,其中螺蛳粉排名榜首。据公开数据显示,柳州螺蛳粉上半年出口已达750万元,为2019年全年出口总值的8倍。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为走俏海外的中国美食点赞,也有一些人认为螺蛳粉之类的小吃“太低端”,吐槽这样的输出“不太体面”。在一些人的意识里,文化输出必然要和诗词、京剧、园林等联系在一起;在一些人的想象中,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意义的必然是名家作品、高铁产品、共享技术等“高大上”的东西,而螺蛳粉之类的吃食“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从社会心理分析,一些人希望把那些流光溢彩的东西展现出去,心情可以理解。只是,生活除了阳春白雪的华美,也有下里巴人的质朴;中国文化,除了云髻高挽的端庄,也应该有烟火人家的温婉。一些人对螺蛳粉“登堂入室”不以为然,很大程度上是对它缺乏深入了解。螺蛳粉是广西柳州非常出名的特色美食,闻起来虽然臭,吃起来却酸辣爽口,“闻之开胃,想之流涎,回味无穷”。《舌尖上的中国》等知名节目的报道令它声名远播,一些食客“不吃螺蛳粉,不做柳州人”的感慨吸引着很多人尝鲜而来。这样的特色美食在世界范围内走俏,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食客的热捧,形成一道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何尝不是一桩美事?以文化视角观察,螺蛳粉既是柳州地标性美食,其制作技艺也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遗”,这是它“高大上”的一面。据报道,目前柳州市螺蛳养殖面积近4万亩,产值达7500万元。全部螺蛳粉原材料种养殖规模达50多万亩,带动原料基地农户20万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500多户、约2.3万人以上,人均年增收超过9000元。柳州螺蛳粉已成为贫困农户增收的“扶贫粉”“脱贫粉”。一碗走向海外、惠民增收的小小螺蛳粉,也折射着中国波澜壮阔的减贫图景。除了柳州螺蛳粉,中国的广场舞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数量已达3193.5万,在北美、东南亚地区尤为受欢迎。国家邮政局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出口的快件量超过了21亿件,又快又好的中国商品也有海量拥趸。这些在海外受到热捧的产品和现象体现着中国对外输出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的大趋势,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越来越密切的融合。螺蛳粉等产品走俏海外是件好事。我们既不必有“不体面”的忧虑,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的交流应该有更广泛、更多元、更丰富的载体。正如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中国走向国际、成为爆款的产品越多越好。(来源:2020.11.03《光明日报》)16
文化的交流常常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正如我们可以通过炸鸡与啤酒、汉堡和可乐渐渐了解他国的饮食文化和民情风俗一样,一碗小小的螺蛳粉,也能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人文风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窗口。它让中国美食走向世界,是国际文化交流的生动载体,值得我们骄傲。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