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上语文第七单元类文阅读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doc
2021-11-15 18:30:49
3页
类文阅读-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仿写词语(AABC式)2.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的好习惯。3.什么是“填红蒙字”?请在文中找出来,画“”。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5.少年毛泽东是怎样发奋读书的?3
参考答案1.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示例:依依不舍滔滔不绝耿耿于怀2.边读书边思考3.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毛泽东少年时候发奋读书的故事。5.少年毛泽东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刻苦练字,在劳动的时候,仍然不忘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爱国诗人陆游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克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艰)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赴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喝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这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可是,当他看到了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又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厉)着千万人的斗志。1.选出括号出正确的字,打“√”。3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罢免回乡:①停 ②免去 ③完了 ()(2)与世长辞:①告别 ②请求离去 ③解雇 ()3.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补完整《示儿》这首诗。4.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的?5.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参考答案1.刻坚渴励2.(1)②(2)①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4.①苦读兵书,练武,从军,主张北伐。②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千古名句,抒发爱国情怀。5.因为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和他自己强烈的收复失地的愿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