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月迹》说课稿

部编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月迹》说课稿

doc 2021-11-15 19:00:15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月迹》说课稿一、说教材 《月迹》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美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月亮的运行足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寻美的过程。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踪迹、袅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3.感受到作者童心童趣,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重点) 2.感受到作者童心童趣,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难点)。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采用“分角色朗读法”和“词句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作者笔下小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讲解重点词句,让学生准确的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旨。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积累课文优美的句子,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五、说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当夜晚降临,天边露出一轮皎洁的圆月,将夜空点缀得如梦似幻。大家有没有观察过月亮的足迹呢?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板书:月迹(二)自主学习----“寻月” 1.找出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面面相觑(qù)),掌握这些词语的音、形,3 2.归纳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心理和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孩子们分别在哪里发现了月亮的足迹呢?在文中圈画出具体的地点。4.根据课件的提示,将文中所描写的几幅画概括出来。(课件显示) 镜中看月 →  院中赏月  →  河中寻月 →  眼瞳见月  →  沙滩议月 。 5.同时让学生从文中圈划出表示心理变化的词句进行分析,(课件显示) 失望→ 羡慕嫉妒 → 人人拥有→  处处都有 →竟是这么多→满足 (二)质疑探究----“问月” 1.组内交流,共性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如:学生会问:为什么说“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教师点拨: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比喻的修辞角度分析,月亮是印章,那么天空是长纸,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作品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2.文中主要是写孩童寻月,那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点拨:先看看奶奶做了哪些事情?对事情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三)细品情味----“赏月”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描述月光下的景象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提示:用了大量的叠词。使用叠词,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2.小组交流优美的语句,说感受;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如:院中月下美景(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有感情地读,体会叠词的韵味,感受月光的美和对月亮的爱。3.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畅谈收获----“感月” 1.谈谈学了本文,有哪些收获?3 2.思考:为什么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呢?为什么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呢?3.思考:“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六(拓展延伸 1.思考:课文为什么以“月迹”为题呢? 2.默读课文,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月亮的观察,谈谈自己的体会。六、说板书设计        盼看月亮(1)         屋中(1—2)   镜中看月(白道、圆、亏、无踪迹)(2)      院中(3—20)  院中望月(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         24*月迹      葡萄叶、瓷花盆儿、镰刃儿              沙滩(21—24) 河中寻月(哪一处水里都有)                                     眼瞳寻月(哪个人眼瞳里都有)发现美追求美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