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docx
2022-08-02 15:24:41
10页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4.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5.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2.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3.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教学准备】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2.借助想象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3.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1.单元回顾,激趣导入。导语: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会感受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感情。怎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再去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吧!2.出示课文片段,体会情感。课件出示: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1)提问思考:读一读这一段话,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预设一:庙会场景热闹。预设二:父子困窘,感情深厚。预设三:通过场景描写衬托父子的处境。小结:作者的感情有时会融入他描写的场景中,父亲对“我”的关爱就藏在逛庙会的场景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2)归纳小结:(穿插场景描写概念)场景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父子情深。(4)找找本单元其他课文中的场景描写,读一读,悟一悟。课件出示: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5)自由朗读,交流讨论:联系全文说说这样的场景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预设一:母亲工作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预设二:对母亲的愧疚。小结:这段话描写了母亲工作的环境,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和挣钱的不容易,联系上下文还能感受到作者的羞愧和自责,以及内心的酸楚等复杂的感受。(6)再找找《慈母情深》中的细节描写,看看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课件出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预设一:这句话描写了母亲的手指和动作。预设二:从“揉得皱皱的毛票”以及动作“掏”可以看出母亲挣钱的不易。预设三:从“龟裂”可以看出母亲的工作很辛苦。小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齐读这句话,体会细节描写)语文要素(7)总结: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齐读教材第89页“交流平台”的内容)3.联系自己课外阅读时的经验,谈一谈通过品读场景、细节,自己体会到的独特的感受。(1)出示范例:课件出示:“快来买呀!新鲜的大西红柿!”“来呀,来呀!茄子!茄子!”“这茄子多少钱一斤?”……南关的农贸市场,人山人海,小汽车嘀嘀地鸣着喇叭却怎么也过不去。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喇叭声、笑声,构成了一首奇特的交响曲。这里是蔬菜,看,通红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浑身带刺的黄瓜……我和妈妈在人流中挤着,各式各样的蔬菜令人目不暇接。(讨论小结:农贸市场的热闹场景体现了人民生活的富裕和“我”的兴奋、喜悦之情。)(2)生自由说。预设一:《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场景,读者感动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忠肝义胆。预设二:《孟姜女哭长城》结尾“哭倒长城”的场景十分感人,令人同情。预设三:《列那狐的故事》“它把尾巴一甩”中“甩”这个细节描写体现了列那狐当时的得意。(3)小结:看来,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阅读,关注场景、细节描写,都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体会感情。【设计意图】“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两者既有相同的知识点,又各有侧重,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提高教学效率。板块二词句段运用(一)1.谈话导入: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即人们所说的“凤头”“豹尾”。好的结尾意味深长,会让人回味无穷。2.整体出示,体会课文结尾的特点。课件出示:·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1)自由读这三个结尾,想一想:这三个结尾分别与课文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2)逐句品析,体会特点。①《慈母情深》的结尾以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这种结尾朴实自然,是一种很实用的结尾方式。追问:既然交代故事的结果,用句号就可以了,作者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预设一:省略号蕴含着“我”对母亲言之不尽的感情。预设二:省略号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更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和深思。小结:留有余味。②《桂花雨》的结尾。预设一:这样的结尾让人感到亲切,又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预设二:这样的结尾再次点明中心,家乡的桂花和作者童年的快乐是连在一起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已经扎根在她的心底,融进她的生命,成为她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小结:结尾提到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结尾再次强调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与课文的题目相照应,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既点题,又总结全文。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小结:这样的结尾既是对题目的照应,也是对全文的归纳总结,有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结尾给人简洁、清楚的感觉。(3)引导发现:这三篇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共同点?点拨:这三篇文章的结尾有个共同点是——或与前面的内容相照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或与题目相照应。(4)再读一读这几个结尾,再次体会一下其妙处。3.适当拓展更多的结尾:引用诗句结尾,丰富内涵;提出疑问结尾,发人深思;展开联想结尾,升华主题……(1)出示范例一:课件出示:《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的结尾:“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使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有所放弃!讨论小结:引用名句结尾丰富内涵。(2)出示范例二:课件出示:《隔壁的叔叔》结尾:可是明天的他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讨论小结:结尾表达作者的忧虑,发人深思。4.教师小结:好的结尾有很多,但具体用哪一种结尾方式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不可生搬硬套,更不能千篇一律。只有在平时多读、多看、多练,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5.摘抄积累:摘抄自己在课文中或课外读到的喜欢的场景、细节描写和结尾,熟读成诵。【设计意图】学生在体会结尾的特点时,常常不知道从何入手。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结尾和文章其他部分的联系,再去体会不同结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确从这两方面体会结尾的特点,条理更清晰。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2.背诵与积累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教学过程】板块一词句段运用(二)1.谈话导入:人生中的“第一次”都是特别的、难忘的,因为在心中难以忘却,所以时时浮现在脑海中。2.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中两个写“第一次”的句子。课件出示:·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1)读一读句子,回顾课文内容,想想这些“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小组讨论,交流体会。(3)全班分享。预设:句子1是作者看到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后的心理活动。两个“第一次”说明作者已经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劳,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愧疚和自责。句子2是作者看到家里那么困难但还是凑钱给“我”读书,父亲送“我”上学还帮“我”铺床,“我”哭了。通过对比,表明这一次哭与在家里其他的哭不一样,是自己尝到的心酸的滋味,也说明“我”长大了,明白了家里的困难,决心要好好读书。(4)归纳小结:这些“第一次”都是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而这些感受都是在具体场景中自然流露出的。(5)再读一读这些“第一次”,试着体会作者的情感。3.回忆自己的“第一次”,与同学分享交流。(1)教师提示,打开思路:如,第一次觉得有姐姐真好;第一次感受到妈妈的苍老;第一次感受到朋友的勇敢;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班级很团结;第一次觉得公交车司机很辛苦……(2)同桌交流:说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令自己触动的事情和新的感受。4.写一写自己的“第一次”。出示写话要求:课件出示:把事情用一两句话作概述,不需要展开。重点把内心的触动写具体,不说空话、套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班级交流:写完后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简要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能有效避免学生仅说过程,而略写本次练笔的重点——内心的触动。板块二日积月累1.出示名言。课件出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1)读准字音: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师指名读,随机正音。(2)理解意思:结合上下文猜想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了解句子大意。①句子1大意:能辛勤地为国效力,能节俭持家。②句子2大意:在安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提倡节俭。师补充介绍相关背景:这句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规劝唐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用人上要“虚心纳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③句子3大意: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却很困难。师补充介绍相关背景:这句话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是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的,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④句子4大意:看到一瓢粥、一粒饭,要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看到半条丝、半根线,也要想到物资获得的艰难。师补充介绍相应背景:这句话出自《朱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全文仅500余字,是一篇家教名著,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3)熟读成诵:采用自由读、师生对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2.尝试运用:教师提供具体语境,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名言。(1)某人要在书房挂一块匾,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餐厅要悬挂一幅标语,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爷爷总是告诫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啊!”3.拓展延伸: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4.小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发扬。【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几句名言重在熟读成诵,大致了解意思,并学会在生活语境中灵活运用。【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场景、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不同结尾的特点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勤俭节约的名言【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学习中,我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梳理、巩固,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向学生平时的生活有所拓展延伸。在“词句段运用”中,围绕场景、细节描写对课文的内容作了大体的回顾,对结尾的方式作了总结,教给了学生知识运用的技巧。通过品、读、悟、写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学会了如何更恰当地表达。在“日积月累”中,学生掌握了句子的含义,明白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运用中更深刻地懂得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