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逻辑的力量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逻辑的力量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doc 2022-08-14 15:00:16 8页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4单元逻辑的力量一、夯实双基1.下列语句都有逻辑错误,请指出它们违背了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这几种逻辑基本规律的哪一种。(1)她的爸爸是作家,妈妈是记者,她又从小在大城市长大,所以她的写作能力一定很强。(充足理由律)(2)阿Q到静修庵的菜园去偷萝卜,被老尼姑发现了,老尼姑问他为什么要偷萝卜。阿Q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同一律)(3)世界创新技术展会上,一位年轻人指着一个精美的玻璃瓶自豪地说:“这里面的金黄色溶液,就是我们公司发明的‘万能溶剂’,它可以快速溶解世界上的一切物质。”(不矛盾律)(4)说有外星人,我不同意,因为没有证据;但如果说没有外星人,我也不同意,因为地球上有些现象难以解释。(排中律)【解析】 (1)“爸爸是作家,妈妈是记者”“从小在大城市长大”不能成为“写作能力一定很强”的充足理由。(2)老尼姑问的是“为什么要偷萝卜”,阿Q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却将概念和判断转移为“这萝卜是不是你的”。(3)“万能溶剂”没有能“快速溶解”装它的玻璃瓶。(4)“有外星人”和“没有外星人”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二者必有一真。2.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A)A.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B.吴晗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C.会议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不是生病了就是路上又堵车了。D.别看咱们组的李师傅貌不惊人,年纪又大,但思考问题比谁都周密。【解析】 B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的“中国人”是一个集合概念,“有骨气”是“中国人”整体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因此不能推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这一结论。C项,“生病了”和“路上又堵车了”只是张主任开会没到的原因中的两个,还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因此“一定”过于绝对,可以说“可能”。D项,相貌好坏、年纪大小和思考问题是否周密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属于强加转折。3.请判断下列句子中逻辑关系表述的正误(用“√”或“×”表示)。(1)一年来,这个问题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我,让我痛苦不堪,只有在非常繁忙的时候,我才会暂时忘记它。(×)(2)这座桥梁的垮塌,既不是设计方的问题,也不是施工方的,那一定是客观原因造成的。(×)(3)张阿姨:“姑娘,咱店里哪辆车最好?女儿出嫁,我想送她辆好车。”销售顾问:“8\n阿姨,我们店里的车都是好车,不合格不能出厂的。”(×)(4)他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总比别人先一步想出新点子,所以他更加善于思考。(×)(5)阅读名著不一定能让我们的语文成绩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提高,但一定会对我们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6)在科技领域,我们不仅要注重自主创新,占据更多的核心技术制高点,更要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解析】 (1)违背了不矛盾律。(2)并未将“人为因素”列举完备,比如,桥上通过的车辆严重超载等。(3)销售顾问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将顾客说的“好”(价格高、性价比高等)理解成车辆没有质量问题。(4)因果倒置。(6)递进关系倒置。4.小周、小吴、小郑三人中,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一人是知识分子。已知:①小郑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②小周的年龄和农民不同。③农民的年龄比小吴小。写出他们的身份,并写出推理过程。(1)小周是_知识分子__,小吴是_工人__,小郑是_农民__。(2)推理过程:_根据②③,可知农民既不是小周,也不是小吴,所以,小郑是农民。代入①可知“农民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再根据③可知,小吴不是知识分子,所以,小吴是工人。所以,小周是知识分子。(推理过程符合逻辑即可)__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会猛地蹿出一只野兔子,吓得田福军出了一头冷汗。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在鼻子上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记得那年,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8\n结果这大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他才好像一下子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过去十年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在他的工作范围内必须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田福军被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他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就是的……”“口粮哩?”“扣了!”“为什么扣了?”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①了,上面下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领导不让给他们分粮,我……”“混蛋!”8\n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队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蜒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过来开会。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去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将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村里的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逐渐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有删改)【注】 ①盲流:指盲目流入某地的人(多指从农村流入城市的)。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作为基层领导的他发现百姓生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人哭成了一堆,这既是因为感到暂时有希望了,更是对他们的帮助充满了感动。C.队长一家人吃糠团子,生活极其困难;老汉一家人缺少口粮,家中老人已奄奄一息。这些都反映了当地百姓生活的艰难状况。D.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一心为民,不顾个人得失。【解析】 “这既是因为感到暂时有希望了,更是对他们的帮助充满了感动”说法错误。老汉一家哭成一堆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有希望了,而非选项所强调的感动。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苜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赋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B.文中“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细致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女孩子因为过度饥饿而产生的绝望心理。C.小说词语选用准确,“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中“闯进”一词写出了老汉行为的鲁莽,让读者体会到当时民风的粗犷。8\nD.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展示了当时农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为塑造田福军的形象做铺垫,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解析】 “‘闯进’一词写出了老汉行为的鲁莽,让读者体会到当时民风的粗犷”说法错误。作者使用“闯进”一词是为了让读者体会到老汉内心想见到干部以解决饥饿问题的焦急,而非“民风的粗犷”。7.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答案】 _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②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第2段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体现了田福军强烈的责任感。③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叙事中运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更好地塑造了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__【解析】 分析小说的叙事特点,可从叙述视角、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叙述视角来看,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从叙事方式来看,文章第2段运用插叙的叙事方式,插入田福军毅然投身于解决农民温饱的工作中,体现了田福军强烈的责任感。从表现手法来看,文章以环境描写开篇,多处描写了田福军的语言、心理和动作,塑造了田福军有强烈责任感、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人物形象。8.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答案】 _①在面临矛盾作出选择时,勇敢的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集体利益,哪怕会因此承受一定的后果。②田福军知道农民的吃饭问题尚未解决,所以投身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中去,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面对饥饿问题,他不顾个人后果,违反上级规定开仓放粮,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三、高考最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常吃素,好养肚”其实有着科学的道理。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热衷“吃素”的现代人更多地将素食锁定为蔬菜与水果,他们相信,__①__。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方面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__②__。尽管大多数蔬菜所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都要优于水果,但水果中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含量比蔬菜丰富;并且水果中的芳香物质、香豆素等植物化学物质也是蔬菜无可比拟的,而它们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再者,大多数水果是可以直接吃的,一般不需要加熟,所以它的营养成分不受烹调因素的影响,营养素损失也少。因此,__③__。8\n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 _①两者营养又健康(或:蔬菜与水果既营养又健康)__②二者存在差异__③水果更受素食者青睐(或:水果常常为素食者首选)__【解析】 ①前面说吃素有科学道理,然后说“现代人更多地将素食锁定为蔬菜与水果”,说明他们相信,蔬菜和水果对身体很好,由此可填写“两者营养又健康”或意思相近的句子;②前面先肯定蔬菜和水果在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方面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接着出现转折词“但”,说明它们有区别,后文比较了二者的不同点,说明这里应填写“二者存在差异”或意思相近的句子;③前文分析了水果的种种好处,最后总结,应当是水果更受人喜爱,因此可填写“水果更受素食者青睐”。10.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 _①果蔬成为素食首选。②果蔬营养及作用有差异。③水果更营养且健康。__11.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和标点使用方面有四处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国家,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日益提高,③体制也逐渐完善。④中国围绕《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进行部署,⑤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⑥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⑦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严格、系统的保护,⑧对珍稀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生物资源进行强化管理监督,⑨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答案】 (1)序号②,将“提高”改为“增强”;(2)序号④,将书名号改为引号;(3)序号⑤,在“维护”前加“把”;(4)序号⑧,将“生物资源”改为“其他生物资源”。 【解析】 (1)序号②,“意识……提高”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增强”;(2)序号④,“生物多样性”是一个主题,不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故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3)序号⑤,“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把”,所以应在“维护”前加“把”;(4)序号⑧,“生物资源”包括“野生动物资源”,而具有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不能并列,应把“生物资源”改为“其他生物资源”。四、写作创新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你知道什么是“精致抠”吗?最近,年轻人中一股“复古”的生活方式在回归,流行起了“零拷”。咖啡爱好者每天带杯子去“拷咖啡”,每月支出减少上百块;大学生自带饭盒去食堂“拷饭”,省下饭盒费用;彩墨爱好者“拷墨水”,昂贵的一瓶进口墨水可以让好几个人“分装体验”……既要追求生活品质,也要尽量节约避免浪费。这种“精致抠”的消费观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有人认为既然这份“精致”用“抠”才能达成,不要也罢;有人认为,精致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虽然“抠”8\n,但减轻了物质浪费时产生的内疚;有人说,这正符合当今的环保大环境,环保节约;也有人说,这就是一种生活化、容易实现的小型“极简主义”。对此,你怎么看?高二年级正在进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就“精致抠”这一现象在主题活动中做一次发言,表达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1)共性的写作任务: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个性的写作任务:对此,你怎么看?高二年级正在进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就“精致抠”这一现象在主题活动中做一次发言,表达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重点,个性的写作任务)(1)“对此,你怎么看”,“此”,既指材料中的“精致抠”现象,同时,也包括“有人认为既然这份‘精致’用‘抠’才能达成,不要也罢;有人认为,精致是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虽然‘抠’,但减轻了物质浪费时产生的内疚;有人说,这正符合当今的环保大环境,环保节约;也有人说,这就是一种生活化、容易实现的小型‘极简主义’”这四种观点态度,作文时,可结合这几种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2)“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敲定了写作的主题;要紧紧扣住这八个字论述以及选材。(3)“请你就‘精致抠’这一现象在主题活动中做一次发言,表达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指出了写作的内容与目的:行文要围绕此现象展开。同时,体现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知与思考。【参考立意】 (1)“精致抠”是“俭中作乐”(2)物质上的精致并不等于铺张浪费(3)精致的最高境界是深入骨髓的教养(4)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勤俭观(5)节俭以养德,奏时代弦歌【优秀例文】 心有节俭,山河明媚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奢侈之风席卷生活,铺张之雾掩盖美好。当此之时,我认为,“精致抠”现象的出现,正是时代对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的召唤,是让生活更明媚更健康的法宝。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心有节俭,山河明媚。8\n纵观史书三百卷,有节俭贯穿其中。朱元璋坐拥天下手握重权,却坚持四菜一汤宴请宾客;季文子官运亨达仕途顺畅,依旧素衣简舍不改本色;邓小平三起三落跌宕起伏,仍不变朴素厉行节俭。正是因为他们把物欲置于身外,从简节俭,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成就各自辉煌,迎来山河灿烂。历史实践告诉我们:节约,让生活简单;勤俭,使人生充盈。立足国土百万里,察节俭从未泯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小萦绕耳边,慢慢在心中生根发芽,伴随着我们一步步成长为新时代的青葱少年。看看周围!随处可见的回收箱子,俯拾即是的节约标语,大力推行的消费原则等等。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勤俭符号,无声地诉说着节俭是流淌在华夏民族骨子里的基因,即使时代更迭,永不变异。然而,总有些歪风毒雾遮掩节俭的温润光辉,总有些乱花野草迷乱世人的眼眸。我们开始追求名牌赶时髦,沉迷于所谓的精致主义,疯狂于那潇洒的一勾。我们忘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忘了流传千年的勤俭美德,头脑空空如也,徒留一片空虚浅表的浮华。也总有人打着社会进步、国家富裕的幌子,行铺张浪费之实。诚然,七十载风雨兼程,国民经济稳步上升,但这并不是不节俭的理由。相反,口袋富了,精神也要富起来。在新的社会命题下,我们迫切需要大多数人秉承节俭之传统,庚续中华之梦,如此,方能迎来山河明媚,星河灿烂。所以,同学们!请点燃你们的勤俭火种,驱散世俗雾气,照亮大好河山!勤俭离我们并不遥远,点餐适度饭菜食尽是节俭,合理消费理性购买是节俭,垃圾分类纸张回收是节俭,只要稍微对生活留点心,处处都可节俭。当然,节俭也并不是让我们倒回到千年前,一箪食一瓢饮过一生,而是要做到“断舍离”,将头脑里的繁杂以节俭取之。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沦落到“行存于世悲哀度日而全然不知”的境地。勤俭节约,简单度日,方能驱风拨雾显明媚河山。涓流虽寡,浸成江河。我希望加入“精致抠”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你我虽力微梦小,但倘若我们都奉行勤俭美德,心承节约嘉行,一步一行久久为功,那亦可成就祖国河山的波澜壮阔!同学们!时代在召唤,节俭在呼喊,行动起来,功成必有你我!谢谢大家!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