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试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doc
2022-08-14 18:38:05
14页
模块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我们必须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解构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崛起的一些规律,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它甚至可以与西方主流话语进行对话、交锋乃至胜出。“文明型国家”指的是一个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即中国。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是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改革,带来了经济总量的提高,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的各种理念及制度安排,最终被接纳为西方社会的成员。“文明型国家”的观点与此截然不同,它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逻辑。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使中国这个现代国家与众不同。中国拥有超悠久的历史、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任何一个方面,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古老文明形成的许多传统使得中国能融合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长处。今天的中国是带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伟大先哲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是带着五千年伟大文明并汲取了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之长而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文明型国家”的文明基因太强大了,如果这样的国家要被全盘西化的话,它必定走向混乱、分裂乃至解体。中国是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崛起的,并继续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因此而分外厚重和精彩。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自身的许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所形成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摘编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文明型国家》)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传媒市场竞争,取得重要成果。这也让中国这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较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赢得国际友人的认同和点赞。但我国在世界上有时仍然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解决好“挨骂”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关键所在。必须深刻领会、努力实践,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人更好了解一个进入新时代、展示新作为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要求增强国际话语权。……多次强调,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文者,贯道之器也。”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14\n。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主动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展示中国为世界作出的贡献,让国际社会更多地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摘编自《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材料三:(图片摘自《【新闻眼】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最新报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因为“文明型国家”代表了中国与西方主流话语权的交锋和博弈,所以它必将有利于中国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B.中国只有不断加大国际传播的力度,积极参与传媒市场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形象呈现出来,进而赢得国际友人的认可。C.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所以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必须着力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D.中国主流媒体在各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尽相同,因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受访者与发达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的认知度不同。【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逻辑关系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判断“比较预测”和“交锋博弈”为递进关系。C项,逻辑混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和“着力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都是提升中国形象的重要方式。D项,无中生有。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伴随文化的自信,如果当初中国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而对西方亦步亦趋,中国的命运必定面临重大危机。B.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明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是它使中国成为“文明型国家”,并最终实现了对西方模式的超越。C.我国虽然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困境,并需要通过自塑和他塑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14\nD.关于我国在海外的国家形象,一些研究已经能从传播受众、传播渠道等角度展开分析,为我国传播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B项,推断不合理。根据原文对“文明型国家”的界定,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才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3.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两则材料均使用了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逐步深入,展开其丰富论证。B.材料一始终围绕“文明型国家”核心概念展开论证,材料二则侧重讨论如何塑造国家形象的议题。C.两则材料说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方法上材料一使用了对比论证,而材料二则使用了引用论证。D.两则材料共同提出相同的观点——要想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就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A项,“开门见山”分析错误。文章中心论点是第二自然段提出的关于“文明型国家”核心概念的界定,而开篇提出“中国话语权”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文明型国家”的特征。(4分)答:①“文明型国家”是将传统而古老的文明与超大型现代国家特征的重叠和融合;②“文明型国家”对外来文明能兼容并蓄,但它却不会被任何外来文明所同化;③“文明型国家”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优势。(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满分)5.面对某些西方国家抹黑中国的不实报道和宣传,请你结合材料,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6分)答:①我国媒体应全面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大力推广中国理念和主张。②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现真实中国。③借助当地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声,让海外民众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碑孙犁①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②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待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③“五一”14\n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④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⑤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⑦“大娘!”⑧“哎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⑨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⑩“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⑪“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⑫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⑬“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⑭“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⑮“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⑯“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⑰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⑱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⑲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⑳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②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14\n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李连长死在河里了。”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槌,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着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B.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14\n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C.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D.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渗透出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解析】 小说“写到多种声音”,包括风声、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呼打呼打的声响、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霜花沙沙飘落的声音,机枪和步枪声、奔腾号叫的流水声等等。“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句,“机枪”和“步枪”表明敌军和八路军装备优劣有差,“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表明敌人火力猛烈,但此时步枪声仍“清脆沉着”,虽然后文八路军遭到围堵,大多牺牲,但“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太过绝对。而且,八路军的撤退不利很大程度上也是天气原因造成的。另外,八路军此次战斗的既定目标文本未作交代,严格地说,仅以人员伤亡很难判定一次战斗失败与否。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B.小说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一实一虚,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C.小说匠心运用了部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D.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运用比拟手法,使这个物象意蕴丰富,寄寓了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解析】 小说开篇点出“滹沱河”,而该物象贯穿全篇,与主要情节均有关联。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结尾处写河“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属于比拟手法,赋予了原本客观的物象以丰富的意蕴,寄寓着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象征着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而没有体现“击退敌军的决心和信心”,故选项错误。8.同为表现战士牺牲后群众的悲情,描写小菊悲情的语句能不能用在大娘身上,为什么?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4分)答:不能。①小菊是个矜持内敛的姑娘,在前文听出李连长到来,“又惊又喜”,没有直接表达。(1分)战士牺牲后,作者用了精准的动作描写如“织布”“用力”,神态描写“发呆”和心理描写“心里一股东西流走了”含蓄传达了小菊深藏的悲愤和痛楚,符合她的形象和性格。(1分)②大娘是一个热情爽利的人,在前文她听出李连长声音时“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在得知李连长的人马需要帮忙渡河时她大声催促老金。(1分)得知战士牺牲后,神态描写“哭得两只眼睛通红”14\n不掩饰内心的悲情,符合她直率的性格。所以描写小菊悲情的句子不能用在大娘身上。(1分)【解析】 从文中找出分别描写大娘和小菊的语句,分析二人性格及形象的不同点,从而判断描写小菊悲情的语句能不能用在大娘身上。若作肯定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小说以“碑”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①“碑”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②“碑”喻指保家卫民的八路军英雄,昭示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③“碑”联结着军与民,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每点2分)【解析】 “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这是小说结尾的点题句,所以题目的“碑”首先指的是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碑”一般指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为什么要说赵老金这个人物是碑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他的打捞就是一种无声的纪念,他之所以要在特定地点执着打捞,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他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起到了与“碑”相同的作用,这是“碑”的第一层含义。其次,作为纪念标志的“碑”,在小说中还指以李连长为首的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保家卫民的艰苦战斗与悲壮牺牲,是八路军战斗征程和伟大功业的一个缩影、一座丰碑。赵老金执着的打捞行为是他们被百姓深情铭记的有力证明,“碑”昭示着八路军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再次,“碑”纪念的是八路军战士,而群众赵老金是立碑者,联系思考,再着眼于全篇,不难发现文章主旨指向军民情,无形的“碑”承载的是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昩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吹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构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14\n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史记·乐毅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B.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C.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D.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解析】 “将”为名词,作“为”的宾语,“将”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中山”作“复灭”的宾语,排除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忠心。古代卑幼见尊长,不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后退出。B.霸国,指春秋时代的齐国,因齐桓公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时代的齐国仍然有“霸国”余威。C.合从,即“合纵”,文中指东方六国诸侯联合抗拒西方的秦国;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D.卤获,掳掠。卤,通“掳”,亦指掳掠所得的财物。文中含义与《汉书·匈奴传上》“斩首捕虏七百馀级,卤获马牛羊万馀”中“卤获”不同。【解析】 文中“合从”是联合抗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乐毅出身名门,早年便有贤名。乐毅的先祖乐羊曾在魏文侯手下任职,因功被封在灵寿,后乐氏子孙辗转为赵国人。乐毅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B.乐毅经历丰富,善于利用机会。沙丘之乱后乐毅离开赵国到了魏国,适逢燕昭王招揽天下贤士,乐毅借为魏昭王出使的机会投靠燕国,并担任了燕国的亚卿很久。C.乐毅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策略。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认为单独行动不易获取胜利,建议联合赵、楚、魏等国一起攻击齐国,得到了诸侯们的热烈响应。14\nD.乐毅谋略过人,伐齐功勋卓著。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仅仅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目的在于收服人心,从根本上瓦解齐国。【解析】 “留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围而不攻,目的在于收服人心,从根本上瓦解齐国”理解错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4分)译文:后来他(乐毅)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要点:以:因为。怨:怨恨。报:报仇。各1分,句意1分)(2)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4分)译文: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要点:快:高兴,痛快(满意)。及:等到。纵反间:施行反间计。各1分,句意1分]14.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分)答:(1)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乐毅与惠王有矛盾,遭到惠王猜忌;(2)齐国的田单趁机实施反间计,谎称乐毅打算在齐国称王,致使乐毅被骑劫替代;(3)乐毅害怕回国后被杀,便投降了赵国,被封为望诸君。(3分,每点1分)【参考译文】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在这个时候,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昩,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14\n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在这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想)在齐国面南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流 莺[注]李商隐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15.下列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B.“不自持”三字是全诗诗眼,暗示流莺对自己的命运漠不关心。C.“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解析】 “流莺对自己的命运漠不关心”错误。“不自持”14\n表明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着。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16.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答:①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②诗人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过人的才华及远大的政治抱负。③诗人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作者与流莺之间的对应点。在本诗中这种对应是相似性:流莺的巧啭与作者的过人才华、远大抱负对应,流莺的四处飘荡与作者辗转仕途、沉居下僚对应,流莺“巧啭有本意”却“良辰无佳期”与作者苦寻报国之路却终无所遇对应。在这里,流莺就是作者的化身。(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共1小题,6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2)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__!”(3)《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连天帝也被美妙的乐声打动了。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春天叩响了园子的竹门,将去年熄灭的火把,一束一束点燃。孤独的冬天像一匹凄厉的狼,火焰使它无所适从,大地的花裙子让它迷路。它夹着枯槁的尾巴,一步一步退缩,终于,在骤然而来的火焰里弃阵而逃。春风猛烈地漫涌进来,园子犹如藏着红热的火塘,星子四溅。桃红柳绿,蔬菜拱土,以前的诺言,再一次发芽;满园的春讯,喜上眉梢。一颗发白的草籽,它怎样落在土里,又以怎样的勇气挽住了季节的臂膀?不消几天,这里就会再变一个样:那鲜嫩的豆角,像诗歌的月牙,在小河淌水的尽头搁浅;茴香的根围着地埂成长,菱瓜在水中诞生它们的婴儿,马齿苋菜蓄满稠密的奶汁,蝴蝶的翅膀迷惑着鸟的眼睛;而四周燃烧的花朵会一点一点成为彩色的灰烬,飘荡着,垂落着,挡住虫子们回家的路。如果一只蜜蜂飞进园子里来,它肯定会被醉倒,春天的园子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蜜糖啊!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沿沟剖开,亲手把生活的根栽在这里,把自己的心托付给明天。只要再来一阵春风,希望就将挂果,那是并不遥远的希望啊,但我们目前还一无所知。18.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B )A.记者:您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14\nB.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C.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D.行动,要靠思想指导;思想,要靠行动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解析】 文中的和B项的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A项的冒号,用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C项的冒号,用于称呼语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D项的冒号,表示总结上文。19.比拟富于情味,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分析。(4分)答:把冬天当作孤独的狼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天慢慢离开而后突然不见的特点;“夹着枯槁的尾巴”写出作者对冬天的嫌恶,说它“退缩”“弃阵而逃”又表达了对它突然离开的高兴情绪。(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没有谁注意到,春风再次吹来,果树很快将挂果。”但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答: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强调春风吹来、果树瓜果的变化;原句侧重表现我们对希望的一无所知。感情的强弱程度不同:改句用一般句式,情感弱化了;原句以充分条件复句、感叹句、转折句突出了内心情感。文句的意蕴不同:改句偏重客观介绍;原句借春风吹来、果树瓜果的想象表达了对希望的期待和确信、对我们看不到希望的遗憾。(任选两条作答,答对一条给2分,意思对即可)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截止2020年7月28日,②北京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复工率已达68%。③延庆民宿联盟秘书长司欣然透露,目前,该联盟内100多个品牌的300多个小院已经全部复工。④根据平台统计数据,⑤八达岭森林公园、古北水镇、园博园周边成为最高民宿预订热度的三个区域。⑥一些网红民宿不仅周末较周内贵近三成,⑦多种房型在周末早早就出现满房的情况,⑧民宿复苏态势十分显著。答:①“截止”改为“截至”;⑤“最高”放在“民宿预订热度”之后;⑥“周末”后加“价格”;⑧删去“十分”。(每处1分)22.请对下面的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个“太空之吻”的成功,意味着继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之后,嫦娥五号实现了又一个“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次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轨道进行航天器的无人交会对接。这项技术将成为我国探索深空的一项利器,并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答: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每句1分,共5分)14\n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孩子,遇见一只猫,他会跟猫交谈。头顶飞过一只鸟,他会跟鸟交谈。在一丛花面前,他会跟花交谈。看书的时候,他会跟故事里的各种角色交谈。就算是屋子里什么也没有,他会自己跟自己交谈。然后,他长大了,他跟朋友交谈,他跟同事交谈,他跟客户交谈。然后,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当他面对一只猫、一只鸟、一丛花、一本书,他变得沉默无语。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材料叙述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孩提时,童心烂漫,所以与万物交谈;长大后,成熟了,可以跟朋友、同事、客户交谈,然而面对其他事物,却沉默无语。这一变化给我们以丰富多样的启示:①成长是某些能力进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另一些能力退化的过程。②一个人接纳了广大世界,同时也逐渐丢失了自己的世界。③万物有灵,唯有内心丰富的人方能与之对话,并在对话中充实人生,丰盈精神。④成长(成熟)的过程,童心渐次退隐是必然的代价吗?审题立意可以围绕“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得与失”这一矛盾问题择取切入点。【参考立意】 (1)呵护童心,留住纯真;(2)与自然对话,浸润自我心灵;(3)既善群居,也善独处;(4)让成长多一份葱茏的诗意;(5)远离世故,守护童真;(6)既亲社会,亦亲自然,方是真正的成熟,等等。【佳作展示】勿让岁月卷走了童真冰心曾在《青年》中说过:“孩提时光总是那么美好而短暂。”因为在孩子的眼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绚烂与美好。可是,随着年岁的徒增,我们会渐与童真远逝,甚者以为成年以后就再无童真可言。事实上,果真如此吗?笔者不以为然。童真是一个精彩绝伦的词汇。因为怀有童真,我们可以与身边的一切事物倾心交谈:一只猫,一本书,一朵鲜花都曾是我们的“挚友”,即便她们在交谈时始终一言不发,可怀揣着童真的我们又怎么会对此耿耿于怀,反而会对此乐此不疲呢?童真不仅给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勇气和胆识,童真的存在更是让我们在人生的头个十年不留遗憾,可谓精彩绚烂。但是,在繁华的都市、紧张的节奏、生活的压力之中,我们逐渐开始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变得稳重,甚至变得沉默寡言。当我们再次来到一只猫、一朵鲜花跟前,当我们再次捧起一本书时,当我们在空无一人的环境独处时,我们竟然对她们感到一股疏远的陌生感。究其何故?难道我们会随着年龄的徒增而丧失了与她们倾心交谈的能力?原来,快餐式的生活节奏,快进快退式的生活步调开始将初为成年的我们压得喘不过声与气来。为了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我们逐渐与童真背道而驰,抑或是说无法与童真携手共进成年的生活游轮。14\n我们要在年龄无情增长的同时,及时牵引着童真的手,自信稳妥地与其共创幸福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从繁忙的学习与工作中抽空出来留心生活,亲近自我,领悟童真,让自己活在自由惬意的氛围之中,而非让暴戾狂躁的风气抓住自己的咽喉,将难得的童真扼杀在成长的摇篮里。从而,在紧张与畏惧中让无情岁月卷走了难得的童真。为了在成年的征途中挽留童真,我们可以利用课余工作之外的小憩,细细品味属于自己童真的芬芳,多动手,多创作,多留心生活周围的一切,来将童真这甘露的滋味酿得更醇、更香。因为对童真的怀念,101岁的慈善老人邵逸夫辞去了公司董事主席、非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下辖行政委员会成员的职务,正式为寻觅童真退休。他回归到他出生的地方,悉心如稚童地种植着他心爱的郁金香,在街角品尝着孩提时代的桂花糕,步履蹒跚地行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贪婪地享受着早已因生活逝去的童真的昔日感觉。他曾在访谈节目中坦然:因为儿时童真的追忆,让他对童真挥之不去,使他生活得更加多姿多彩。在事业中,他总是与童真相伴,努力与童真携手共进他绚烂的生活,也成就了其所谓“老顽童”的称谓及其传奇的一生。因此,在人生的途中,我们不禁要放慢一下前进的步伐,静待一会童真,也许,这样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纷呈。【点评】 全篇共分六段。第一段引名言,结材料;第二段对童真的理解;第三段童真的渐逝;第四段与童真共成长;第五段举例点明童真在成长中的作用;第六段回扣主题。对题目的理解有个人的见解,认为成长路上需要童真相伴,常怀童真,会有好的生活态度。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