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模块综合质量检测试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doc
2022-08-14 18:38:06
14页
模块综合质量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代文学上,“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根据当代学者胡旭的研究,中国文学自觉有以下标志:标志之一是张衡《归田赋》的出现。张衡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二京赋》。该赋的主旨是讽谏帝王公侯节俭,但这篇花费巨大精力所作的大赋,于政教却丝毫无补。面对着朝政日非、江河日下的局面,其道家思想开始抬头。《归田赋》中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情趣。赋中分明已有一个抒情主人公在,自我意识加强了,个人价值得到了关注。此后,抒情小赋不断出现,辞赋成了文人抒情写意的工具,实现了文学的自觉。标志之二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大约在桓、灵之世,出现了一批文人五言诗,其代表就是选录于《昭明文选》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人的自觉”。“十九首”的内容不外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两个方面,诗人们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前途的渺茫,抒写了羁旅愁怀和离别相思,情调是悲哀而深沉的,这些慨叹正是对人生的执着与重视。“古诗十九首”的抒情十分真实强烈,作者们对自己的种种情感,毫不掩饰,一寄之于诗。这说明古诗的作者们不再把文学作政教的附庸,而是为满足自己的抒情需要进行创作;人的主题鲜明了,文学成了表现人生、人的命运、人的心灵的文学。标志之三是散文创作方面新面貌的出现。首先是各体散文的长足发展。以文体而言,碑、铭、诔、箴、书、笺、檄、策、令、议、记、嘲、谒文、连珠等,种类繁多。其次,东汉中后期散文逐渐趋向整齐华美。一是在句式、音节、辞藻、用典等方面做文章,着力创造出一种形式美;二是讲究散文风神的飘逸与灵动。(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材料二: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影响愈加广泛。不同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14\n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周易·贲》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此处文学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儒家典籍,六经实乃文学之渊府。中国“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的“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于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虽强调了文学的情感因素与形式美感,但他也认为要“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并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摘编自刘娟《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东汉张衡精心创作的小赋《二京赋》具有强烈的教化功用,抒情性强烈,推动了后世抒情小赋的发展。B.依照西方的“文学”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完全不具备文学的特征与因素,根本无法称之为文学。14\nC.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念,只能适用于对西方文学的研究,并不适用于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D.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应是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与文学自身审美追求始终同行共进的。【解析】 A.《二京赋》是大赋,也没有推动后世抒情小赋的发展;B.六经、诸子可能含有文学因素,不能绝对否定;C.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念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根据材料一中胡旭的研究,可以推断他认为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不是发端于魏晋时期,至晚肇始于东汉。B.“古诗十九首”中“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里的及时行乐思想就蕴含着人生苦短的悲哀。C.材料二中,作者对“文学的自觉”观点进行否定,其深层目的是为了充分否定新月派和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D.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对包括文学在内的文艺教育对人的心灵影响的强调,这就与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中的观点相悖。【解析】 材料二中,作者仅仅是要说明中国古代文学不存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的自觉”,对现代文学领域中的新月派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没有表达态度。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自觉追求”的一项是(3分)( B )A.《左传》引用孔子的话说:“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B.《论语·颜渊》中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C.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六经具有“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特点。D.刘知几评《左传》说:“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琢磨润色,独成一手。”【解析】 “以文会友”中的“文”,指礼乐文章,并非“文辞”之“文”。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文学自觉”的特征。(4分)答:__①加强自我意识,关注个人价值;②为满足抒情需要创作;③凸显人的主体;④文体多样,追求形式华美。(每点1分)__5.材料二中作者为何否认“魏晋文学自觉说”?请分条说明其理由。(6分)答:__①不存在始终不变的“文学”概念作为前提。②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对文辞之美的自觉追求。③魏晋时期文学创作仍然以载道教化为根本目的。(每点2分)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渔沈从文14\n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飕飕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和尚笑了:“两个年青人各带这样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里?”哥哥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众生在劫,阿弥陀佛。”“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才想起上山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妨碍了师傅晚课,所以就在门前玩。”“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奇怪,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哥哥呢?我只听人说到过××先生得过一对双生。”“师傅看不出么?”那哥哥说着且笑,具有风趣的长年和尚就指他:“你是大哥,一定了。那唱歌的是这一位了。”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地说:“很可笑的事,是为师傅听到。”“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止听,在年青时也就做着这样事,过了一些日子。你说天堂的门,可惜这里只一个庙门,庙里除了菩萨就只老僧。但是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气还早得很。”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进庙里,一进去是一个小小天井,有南瓜藤牵满的棚架,又有指甲草花,有鱼缸同高脚香炉,光洒满院中,景致极美。他们就在院中略站,那弟弟是初来,且正唱完歌,情调与这地方同样有诗意,就说:“真是好地方,想不到这样好!”“哪里的事。地方小,不太肮脏就是了。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事一点花草,这南瓜,今年倒不错,你瞧,没有撑架子,恐怕全要倒了。”和尚为指点南瓜看,到后几人就进了佛堂,师傅的住处在佛堂左边,他们便到了禅房,很洒脱地坐到工夫粗糙的大木椅上,喝着和尚特制款客的蜜茶。谈了一会。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年青人非常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隐隐约约知道所谓朝字辈甘姓族人还有存在的事情。这弟兄把这事都各默默记到心上,不多言语。他们到后又谈到乌鸡河沿岸的女人……和尚所知道太多,正象知道太多,所以成为和尚了。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青人一前一后的下了山,不到一会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露。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仍然就到了船边。14\n弟弟到船上取酒取肉,手摸着已凝着湿露的铜锣,才想到不知定时香是否还在燃。过去一看,在还余着三转的一个记号上已熄灭了,那弟弟就同岸上的哥哥说:“香熄了,还剩三盘,不知在什么时候熄去?”“那末看星,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远天好象有风。”“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你瞧,星子全在睒眼!”“是咧,不要紧。”阿哥说着也走近船边了,用手扶着船头一枝篙,摇荡着,且说:“在船上喝吧,好坐。”那弟弟不同意,到底这人心上天真较多,他要把酒拿到河滩大石上去喝,因为那较之在船中有趣。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他们一面在石上喝酒,一面拔刀割麂肉吃,哥哥把酒葫芦倒举,嘴与葫芦嘴相接咕嘟咕嘟向肚中灌。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得更多了。“天气坏下来了,怎么办?”“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我怕有雨。”“有雨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怎么?”“我想若是落了雨,不如坐船下去,告他们,省得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你瞧,这哪里会落雨?你瞧月亮,那么明朗。”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忽然说:“山上那和尚倒不错,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人,同父亲也认识。”“我们为什么忘了问他俗姓。”“那他随便说说也得。”“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把年纪,出了家,还讲究这些事情!”……把和尚作中心,谈到后来,那一葫芦酒完了,那一腿野羊肉也完了。到了只剩下一堆豆子时,远处什么地方听到鸡叫了。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鸡声,先是一处,到后各处远地方都有了回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那姊妹星,还不曾见到那星子。弟弟说:“幸而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的。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14\n“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把船撑到河中去不好么?”“星子还不出,到时星子会出的。”那作弟弟的,虽然听到哥哥说这样话,但酒肉已经告罄,也没有必需呆坐在这石上的理由了,就跳下石头向船边奔去。他看了一会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与近身荒滩上的虫,声音皆无一时停止,但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醒着。过一会,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干处,赤身的慢慢把船摇到河中去。船应撑到滩口水急处,那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照到月光下皆如银子。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无一成绩。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作于一九二九年(节选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长年和尚轻松地猜测出说笑的人是大哥,唱歌的是弟弟,可见兄弟俩虽然是“双生”相近,不过气质不同,性格有异。B.“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表现了兄弟二人的友悌和睦,也暗示了弟弟的率性天真。C.兄弟俩观测到“天气坏下来”,害怕“落了雨”“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体现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D.“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暗示了弟弟与众不同的追求、执着和信念,让这一形象更加丰满。【解析】 从小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来看,兄弟俩担心的是这一船“药”被雨水淋湿,无法警醒渔事,故“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分析错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14\nA.小说设计精巧,开始写兄弟俩忙里偷闲,造访寺庙;和尚的出现,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也为表达主题作了铺垫。B.小说运用对话描写,着力描绘两幅场景,极富特色,既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C.小说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月色如银、美丽和平的夜晚,展示了一幅幽美撩人的湘西画卷。D.小说风格别致,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有诗歌般的意境,富有浪漫的情味,给读者以无限美的遐想。【解析】 “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表述有误,系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悬念设置,也没有埋下伏笔。8.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4分)答:__①他是乌鸡河的见证,过去族间争斗的历史,与当下渔事形成对比,凸显了和平的主题。②曾参与两族械斗、现皈依佛门的经历,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每点2分)__【解析】 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分析这一形象的用意。首先找出描写和尚的语句,然后分析。“谈了一会。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青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年青人非常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隐隐约约知道所谓朝字辈甘姓族人还有存在的事情”“和尚所知道太多,正象知道太多,所以成为和尚了”“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忽然说:‘山上那和尚倒不错,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人,同父亲也认识’”“‘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把年纪,出了家,还讲究这些事情!’”,通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和尚的大致经历,他是乌鸡河的见证,过去族间争斗的历史,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9.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6分)答:__①“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似乎也报了大仇”体现了过去族间械斗血腥残酷的痕迹。②“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表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③“似乎”虚写了过去族间的械斗,“像”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闹景象,虚实相映,凸显了追慕和平的主题。(每点2分)__【解析】 根据文章内容“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这句话凸显了过去族间械斗残酷的痕迹;“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乎也报了大仇”,这句话凸显了过去族间械斗残酷的痕迹;“14\n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象过节划龙船”虚写了过去族间的械斗,实写了现在渔事的热闹景象,也体现了喜庆祥和的特点。所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祭鳄鱼文韩愈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①,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选自《古文观止》)【注】 ①伈(xǐn)伈:恐惧的样子。睍(xiàn)睍:不敢正视的样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B.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C.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14\nD.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解析】 “尽”是“满”的意思,修饰“三日”,排除A、C两项。“三日不能”的主语是“鳄鱼”而非“吏”,“命吏”为一个词,不能拆开,排除A、D两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B.四海,其一指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其二指犹言天下,全国各处。C.京师,意思是帝王的国都,还可指天子的军队或朝廷。文中指朝廷。D.宗庙,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解析】 文中京师指的是帝王的国都。12.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初唐时皇帝曾大力捕杀、驱逐危害民众的动物,后来皇帝德行威望逐渐衰弱,加上潮州地处偏远,鳄鱼便在此繁衍,成为祸害。B.一旦鳄鱼未听从劝谏而迁徙,韩愈将挑选才干技能出众的官吏和民众,拿起武器与鳄鱼较量,达到消灭鳄鱼、消除祸患的目的。C.韩愈虽然派部下将猪羊作为祭品投入恶溪中给鳄鱼享用,后来又将鳄鱼迁徙的时间一再放宽,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D.文章短小而跌宕有致,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名为“祭文”,实际上却是“檄文”,体现了韩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念。【解析】 原文是将“古之先王”与“后王”对比,说成“初唐时的皇帝”,与原文不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4分)译文:__刺史、县令治理的地区,又是交纳贡品、赋税来供应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神灵的地方啊。__(2)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4分)译文:__刺史虽然驽钝软弱,又怎么能向鳄鱼低头屈服。__14.韩愈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__在指责鳄鱼的背后,有比鳄鱼更为凶残的丑类在。安史之乱以来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大帅,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更为祸国殃民。__【参考译文】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派遣部下军事衙推秦济,把一只羊、一头猪,投入恶溪的潭水中,送给鳄鱼吃,同时又警告它:14\n古时候的帝王拥有天下后,放火焚烧山岭和泽地的草木,用绳索去网捉、用利刃去刺杀,以除灭虫、蛇等那些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动物,并把它们驱逐到四海之外去。到了后世,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够,不能统治远方,于是,长江、汉水之间的大片土地只得放弃给东南各族;更何况潮州地处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之遥呢!鳄鱼潜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当今天子继承了大唐帝位,神明圣伟,仁慈英武。四海之外,天地四方之内,都在他的安抚统辖之下。更何况潮州是大禹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是古代扬州的地域,是刺史、县令治理的地区,又是交纳贡品、赋税以供应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神灵的地方呢!鳄鱼是一定不可以同刺史一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刺史接受天子的任命,镇守这块土地,治理这里的民众,而鳄鱼竟敢不安分守己地待在溪潭之中,占据一方吞食民众、牲畜、熊、猪、鹿、獐,来养肥自己的身体,繁衍自己的后代,与刺史抗衡,争当统领一方的英雄。刺史虽然驽钝软弱,又怎么能向鳄鱼低头屈服,胆怯害怕,给治理百姓的官吏丢脸,并在此地苟且偷安呢!而且刺史是奉天子的命令来这里当官的,他势必不得不与鳄鱼讲明道理。鳄鱼如果能够知道,可要听刺史我的话:潮州这地方,大海在它的南面。大到鲸鱼、鹏鸟,小到虾子、螃蟹,没有不在大海里归宿藏身、生活取食的。鳄鱼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大海。现在,刺史与鳄鱼约定:至多三天,务必率领那批丑陋的同伙南迁到大海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三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五天;五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七天;七天还办不到,这就表明最终不肯迁徙了。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里,不肯听他的话。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徙躲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刺史就要挑选有才干有技能的官吏和民众,操起强硬的弓弩,安上有毒的箭镞,来同鳄鱼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手。可不要后悔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感 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 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第二句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人格追求。14\n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解析】 “儒雅谦恭”是错误的。“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到年轻时的豪迈洒脱。16.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__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__【解析】 本题中写道“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自己年轻时豪迈洒脱,然后回想了战场上的情形,但现实却是“身老桑村麦野中”,生活在乡野之中与田地山野为伴,所以体现了作者的壮志难酬的情感。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写到自己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自己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登快阁》中“__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__”一句是黄庭坚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__其培欲平__,__其土欲故__,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3)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作者用比较明快的字眼描写明媚的春光,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__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__”这两句正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突然像有一双手从我脑后伸过来,不由分说地为我关闭了世界的音响,只留一个水与鸟的音频。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百鸟的流啭飞鸣,顷刻间被放大许多倍,种种的高歌浅唱像刚刚洗濯过似的清晰亮丽,升腾飞舞,14\n喧闹着整个苍穹。你听,大天鹅的鸣叫时而像射出的金箭一样尖锐,时而像诗人的孤吟一样低沉;无数的凤头百灵,仿佛已被天空融化,在一片蔚蓝中显现凄清的美声,你却看不见它们飞翔的影子;还有尖尾鸭飞翔时“嗖—嗖—”的声音,像是谁在弹拨绷紧的弓弦,而后,水面上便立起无数挺拔的羽尾,搅着一朵朵小浪花,原来是它们扎进水里找到食物,完成了一个优美的倒立;细听,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柔柔的摇篮曲,唧唧喳喳,无始无终,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在向父母要吃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段中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著作——《本草纲目》。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这末一句又击中了我——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动了回家的念头。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解析】 A项和文中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都是解释说明。B项,表示语意的转折。C项,表示插入内容。D项,表示强调。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D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解析】 D项和画波浪线的句子均为通感。A项为对偶。B项为比喻。C项为拟人。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唧唧喳喳、无始无终的柔柔的摇篮曲,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他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是它们在向父母要吃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__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在“摇篮曲”上,强调曲子;原句的重点在“唧唧喳喳,无始无终”上,强调雏鸟求食的鸣叫,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且与上句语意割裂;原句把“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放在句子最后,语言明确,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风格更和谐。(3分)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如何把话说好,或许您可以试试看下面几种方法。不要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己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__①__。告诉他们你已经知道问题所在,让他们相信你能解决好。气头上往往很难把话说清楚,因此发生冲突时切记免开口,__②__,虚心诚恳地倾听,才能彼此交心,把事情说清楚。人在愤怒时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死盯着负面信息不放。__③14\n__,试着停下来不说话,或者离开现场,或者尝试让自己冷静下来。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答:__①学会善解人意②让别人先把话说完③在自己快要情绪失控前(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__【解析】 第①空的前语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善解人意”,故第①空要填“学会善解人意”。第②空,前语境为“发生冲突时切记免开口”,可知第②空填“先让别人把话说完”。第③空,前语境有“人在愤怒时”,后面有人采取的几种措施。可知是人在愤怒情况即将失控时采取的措施,可确定第③空答案为“在自己快要情绪失控前”。2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二、三、四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答:__①换个角度看问题。②让情绪过了再说。③平息怒气三法则。(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在,有一类青年人被称为“被动青年”,他们也知道运动的重要性,却能把计划好每天运动的时间压缩甚至省略;他们因为看见别人认真学习也给自己报个网课,花了钱却只买了个教训;他们声称要改善自己的社交尴尬,结果参加聚会时因插不上嘴而掏出手机自己欢愉。相信你身边也有不少的“被动青年”,青年之被动,利器之铁锈也。请你写一份主题为“变被动为主动,做新时代青年”的倡议书,倡议书需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解读材料:材料围绕一个新名词“被动青年”,列举了一系列生活中被动青年的表现,旨在让我们了解青年中的这一类人的特点,他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思想上懒惰,行为上懒散、懈怠,没有改变现状的自觉性,习惯于得过且过。其行为核心是“被动”,“青年之被动,利器之铁锈也”很恰当地概括了这类人的危险,值得每一个青年人反省和剖析。其思想根源在于缺乏远大的志向、恒久的毅力和对自我清晰的认知。祖国的强盛,需要青年一代的努力作为,需要青年一代的砥砺奋进,本命题旨在引导青年人反思自己,如何在新的时代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自觉承担使命和责任,做一个新时代有担当的有为青年。解读任务:要求写倡议书,主题为“变被动为主动,做新时代青年”,考生写作时要紧紧围绕主题,表达自己对“时代”“青年”“担当”“责任”等的认识和思考。还要注意符合倡议书的内容、形式的要求。14\n【参考立意】 (1)奋进新时代,青年做先锋;(2)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做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3)青年要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4)铭记历史,勇担时代责任;(5)时代向前,青年向上。【参考范文】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广大青年朋友:大家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和使命。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新时代中国青年应与时俱进,真正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然而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的“被动青年”,他们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喜欢给自己找理由和借口;习惯于懒散和逃避,而变得“佛系”。青年的发展与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紧密相关。只有主动锻铸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自觉锤炼高尚品格,才能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此,我提出如下倡议: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自觉厚植其根。“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纽扣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在这一时期,尤其需要以德为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更要善于知行合一,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如果不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可能会疑惑、彷徨、失落,偏离健康的成长航向。正所谓根深才能叶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自觉的信念理念,当代青年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主动强壮其枝。《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面对信息时代、多元文化,当代青年理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意识、敢于实践的行动。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当代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谱写不断创新创造的精彩篇章。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自觉繁茂其叶。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包容开放中树立家国情怀、远大理想。既要有“小德川流”,丰富内在修养,在细节上下功夫;也要能“大德敦化”,胸怀世界和未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志向,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践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