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1我的回忆(节选)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1我的回忆(节选)课件

ppt 2022-08-17 01:08:05 46页
剩余4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1课 我的回忆(节选)\n诗海探珠病后登快哉亭①贺 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剎,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n【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赏析】快哉亭建于熙宁末期,由苏轼命名。贺铸自出任徐州宝丰监一职以来,曾多次登临此亭,赋诗抒怀。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中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极为灵动。首联写景起兴之后,颔联忽然宕开去作一追叙,紧接着又用“梦后倚楼”一笔挽回。颈联再次写景,因为前几句已提供了一定的心理背景,故这里的景都具有了以物象作比喻的性质。\n在这里,诗人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暮霭之中,夕照飞鸦,鸦归古刹,草入荒城渲染了一片萧瑟、凄冷的意境,寄托了作者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抒发了怀乡思归之情。末两句直抒胸臆,立一篇之警策。全诗以得意的蝉鸣兴起,又以作者落寞感伤的情怀作结,在鲜明的比照中突出了诗人既不得其时,又不得其所的深沉感慨。【思考】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n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1课我的回忆(节选)\n基础自主学案\n\n\n三、词语辨析(1)申诉·控诉申诉:指公民或者企业事业等单位,认为对某一问题的处理结果不正确,而向国家的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请求重新处理的行为。控诉:向有关机关或公众陈述受害经过、受害事实。例:①雇凶打伤方舟子、方玄昌的医学教授肖传国,本月底刑期将满,释放在即,方舟子和方玄昌近日委托律师向最高院提出______,请求重新审理此案。申诉\n②今年“3·15”,包括贾平凹、刘心武、阎连科、张炜、麦家等近50位中国作家联合发表_____百度书,称百度文库收录了上述作家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但却没有取得任何人的授权。控诉\n(2)指使·唆使指使:指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唆使:指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例:①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于当地时间24日下午在利比亚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指责基地组织是目前利比亚危机的幕后策划、_____者。②公安部昨天通过央视转播公布了青岛海利丰“吊射门”的案情真相,曝光老板杜允琪参与赌球,_____球员制造了这起轰动全国的闹剧。指使唆使\n(3)晴天霹雳·平地一声雷两者都表示突然发生了有影响的大事。“晴天霹雳”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指不好的事情;“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也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例:①日本大地震意味着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2%瞬间消失,且当时日本正值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十年”中叶,对战后一代日本人来说犹如___________。②终于在试飞现场一片沸腾的欢呼声中,中国新型、远程、隐形战机歼20冲破云霄,_________打破了网络争论不休的中国四代机事实。晴天霹雳平地一声雷\n四、词语释义①转危为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皈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晴天霹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天命无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得天独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势、病情等)从危急转为平安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比喻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上天的意志不是固定不变的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n⑥募集:__________。⑦无地自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胡髭:______________。⑨臭名昭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煽动:____________________。广泛征集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嘴上边的胡子丑恶的名声人人都知道。昭著,明白显著鼓动(别人去做坏事)\n五、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孙中山(1866—1925),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_____。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1905年,在日本促成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联合为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提出__________学说。逸仙三民主义\n创办《民报》,宣传革命,同改良派激烈论战。此后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回国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重加解释,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改组中国国民党。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遗著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多种。\n2.资料链接回忆录是_____中的一种文体,记叙作者自己的生平或生平中的某一阶段。因为它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其中必然包含自传的成分。回忆录同一般传记或_____相比,有以下不同的特点:涉及的生活面一般比较广阔,同当代社会生活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间上没有太大差距;形式极为自由,既有完整和连贯地叙述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中的经历,也有回忆生活中某些互不相干的片断。由于回忆录是作者的亲历、亲见、亲闻,所以一般比较真切,常包含许多轶事、对话和细节。传记自传\n六、整体预知\n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如何理解“有些朋友经常为我的安全担心”至“因为他说过,他为他有过想要把我出卖给敌人的可耻念头,而感到无地自容”这几段话的含意?【提示】这是作者面临的无数次危险中的一次。利欲熏心的金姓人要出卖孙中山,而且还把理由说得冠冕堂皇。最后在孙中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下翻然悔悟,并为自己的可耻行为感到惭愧,最后自尽。在语言方面,细腻的对话描写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世界,其中的人格对比更衬托出孙中山无私为公的精神和磊落沉着的气概。\n2.“有人问我为什么竟然在伦敦随意走动而不加戒备。我的回答是,我的生命现已无足轻重,因为已经有许多人可以接替我的位置”这段话的含意是什么?【提示】作者在逃亡过程中一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一面宣传适合拯救中国的民主思想,使这种思想在国民中逐渐扩大,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作者从来没有顾惜过个人生命,当他看到革命者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的时候,他才欣慰地感到自己身上的重任减轻了,个人生命也就无所谓了。这看似轻松的语言,表现出了孙中山作为革命领袖胸怀天下、无畏无私的崇高境界。\n3.孙中山在文中写到的这段时期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提示】本文线索就是孙中山逐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以及在逃亡过程中地点的转移。1885年以后,于广州学医五年;1892年打算于澳门开业,受民主进步思想感染加入少年中国党;1894年于广州建立兴中会,草拟请愿书,打算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被通缉,逃脱;在神户、火奴鲁鲁、旧金山、欧洲,一面躲避追捕,一面学习西方的民主革命经验;回国后宣传革命道理,得到美国军事家咸马里将军的支持;在“南京”游轮上有一金姓人打算出卖孙中山,被说服后惭愧自尽;在广州,孙中山用救国思想说服缉拿他的青年官吏。\n4.这篇回忆录中涉及的作者几次险些被抓又最后幸免的经历有何不同?【提示】在前面的逃亡中,作者得以幸免,大多仰仗朋友的帮助,即得到了与作者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保护。后来的经历有所不同,如用大国小家的道理说服出卖者,用救国的道理说服来逮捕他的年青官吏。“他是一个好人,致力于行医”一句明指孙中山的职业,实际上指出了他从事的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推翻帝制、寻求民主道路的思想及行动。这也恰恰证明了作者民主救亡的主张是逐渐被国人所接受的,而且这一主张所影响的范围不仅是战友、朋友,还包括一切有良知的爱国之人,甚至是清政府的官吏们。\n5.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除了叙述了自己某段时间的经历,其中还有很多细节描写。你认为哪些经历最重要?哪些细节最能突出作者的性格品质?【名师点拨】刚学医毕业的孙中山面对甲午战争失败的耻辱在广州建立了兴中会,并上书请求对日的反抗斗争。其间虽处境危险,屡遭迫害,但孙中山却坚定地走上了中国的救亡之路而且在逃亡中从未停止过救国的行动。在巴黎游历时,于一次演讲中与咸马里将军相遇。咸马里被作者的思想主张和斗志感动,同意做军事顾问。\n这衬托出孙中山救国主张的正确和革命决心的坚定。在“南京”轮船上作者与那个要出卖自己的人的对话描写最细腻。其中人格的对比更衬托出孙中山无私为公的精神和磊落沉着的气概。在广州时,本要捉拿作者归案的两个官吏在两个小时的争论后居然被作者说服,放弃了逮捕行动,可见作者所持的救国观点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赞同。\n6.本文多次提到“天命无常”,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信念?【名师点拨】文中第一次提到“天命无常”这句话是在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初期,先进的爱国青年都在国难当头时忧国忧民,更对昏愦的清政府愚弄百姓的统治非常不满。当孙中山听到朋友说“天命无常”时马上表示同意,并且以“天听自我民听”的古语作为应和,他相信上天的意志不是不变的,上天的意志取决于民意,所以顺应民意的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可见他是受到了中国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民本思想应该也是孙中山以后提出“三民主义”思想的一个源头。\n它反映了孙中山这位伟大的先驱者探索革命的坚定信心和勇气,以及对人民生活的热诚关注。孙中山正是怀着这种为民请命的革命情怀开始走上民主革命的伟大征程的。当孙中山再次见到那位朋友时,他的革命影响力已经不小了,他对朋友再次提到了他信奉的“天命无常”这句话。\n在回忆到有人要取他的人头换取清政府赏金的危急时刻,文中第三次提到“天命无常”这句话,他那视死如归的坦然也有些宿命论思想的影响。正像文中提到的,说到生命安全,“而我本人,也许由于中国的宿命论还残留在我心上的缘故,却把这类问题置之度外。我的死期临近时,死总会要来到的”。\n[细剖·深析][楼主]在这篇回忆录中作者除了叙述自己某段时间的经历,其中还有很多细节描写。你认为哪些经历最重要,哪些细节最能突出作者的性格品质?\n[沙发]学医刚毕业的孙中山面对甲午战争失败的耻辱,在广州建立了兴中会,并上书请求对日进行反抗斗争。其间虽处境危险,屡遭迫害,但孙中山却坚定地走上了中国的救亡之路,而且在逃亡中从未停止过救国的行动。[板凳]在巴黎游历时,于一次演讲中与咸马里将军相遇。咸马里被作者的思想主张和斗志感动,同意做军事顾问。这衬托出孙中山救国主张的正确性和革命决心的坚定性。\n[三楼]在“南京”轮船上,作者与那个要出卖自己的人的对话描写最细腻。其中人格的对比更衬托出孙中山无私为公的精神和磊落沉着的气概。在广州时,本要捉拿作者归案的两个官吏在与作者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争论后居然被作者说服,放弃了逮捕行动,可见作者所持的救国观点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赞同。\n写作素材积累技法借鉴借心理描写体现人物情怀人们的心底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应该用摇曳多姿的笔法去描绘,通过这种细致的描绘来体现人物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物生动新鲜,逼真感人。如文中在说到告密的人投水自尽时,孙中山“心里非常难过”。为一个本来要出卖自己的人的死而感到难过,孙中山的宽厚博爱情怀在这里袒露无疑。“非常难过”一词足以体现孙中山高尚的人格魅力。\n●随堂练笔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段,表达自己遇到一位拾荒者后的悲悯情怀。\n素材积累1.课内素材开发孙中山尊老孙中山先生出任大总统后,日夜奔忙,准备北伐。一次,在桂林的一段山路上,为赶到某地主持会议,他雇了一乘竹轿。刚走了不远,他听到轿夫发出一阵阵气喘声,心里便不安起来。于是令轿夫停下。两个轿夫不解地问:“大人何事?”孙中山道了声辛苦,并问他们多大年岁了。一个回答六十五岁,一个说刚过六十岁。听罢,孙中山心中更难受了,他十分钦佩两位老人的身板骨硬朗,又十分同情他们的艰辛。\n说:“你们年纪都比我大,我干嘛要你们抬呢?”孙中山掏出一把银元放在两个轿夫手里,深情地说:“这轿子我再不坐了,你们回去吧!”两个轿夫不免纳闷:这是个什么人?于是怯生生地问孙中山尊姓大名。孙中山笑着说:“我的名字暂不告诉你们。”言毕,写了一张纸条,折好后交给轿夫,并一再叮嘱要回家后才能打开。两位轿夫感到此人非同一般,没等回到家,就赶紧打开,好弄个明白。\n当他们打开那张纸条,看到“孙中山”三个字时,不由得大惊失色,赶紧回头追赶。这时孙中山早已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两位轿夫用敬佩的眼光望着孙中山前行的方向,激动地说:“都像孙总统这样尊老敬老,老人的日子就好过了。”[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美德”、“爱心”、“情怀”等话题或者材料作文中。\n2.鲜活素材速递政协委员建议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建孙中山铜像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正是这场震惊亚洲影响世界的伟大民主革命,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推翻了268年的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人民开始走向建设民主政治国家的第一步。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于炼建议,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前修建孙中山先生铜像,以为永久性缅怀和纪念。\n王兴东委员和于炼委员的提案,建议在人民大会堂前建立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有感而发的。一位是《辛亥革命》电影的编剧,另一位是这部电影的总策划,怀着对于辛亥革命深刻的思索和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除了将这场革命的场面情景再现于长长的电影胶片之中,还应该有一种永恒的表达。[适用话题]本材料可适用于与“纪念”、“精神长存”、“忘记和铭记”等话题相关的文章写作中。\n美文佳作欣赏先生已远去,高格炳千秋刘 金孙中山先生在临终前十七天,即1925年2月24日,当他知道自己的病已到了不治之际,于是就预立了三份遗嘱。这三份遗嘱分别是《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n《国事遗嘱》又被人们称之为“政治遗嘱”,这份遗嘱是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代笔的。孙中山如是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n全文仅有169个字,该则遗嘱虽然文字简洁明了但是寓意丰厚。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而奋战终生的革命战士和导师的伟大博爱;弥漫着一位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毕生精力的革命家的无比忧虑;充满了一位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革命先行者的殷切期待。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国家的光复大计,可以说为革命,为国家,为民族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n《家事遗嘱》也有被人们称为《总理遗嘱》。这份遗嘱写道:“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自从投身反对清朝廷的民主革命一直到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孙中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四十年如一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正好给“天下为公”作出了最为鲜活的诠释。\n他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要职,官高而权重,倘若想为自己置些家产,以厚其室,福及子孙,可以说是易如反掌。然而,他为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一生清廉奉公。病逝后,他只留下自己用过的衣物、两千多本书报杂志和一幢在上海市原香山路7号的两层五室的小楼房。这幢小楼,还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看到孙中山一辈子奔走革命却没有自己定居的住所而集资购买下来送给他的。这份《家事遗嘱》,让我们看到了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另一个光辉的侧面。\n《致苏联遗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正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n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也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取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孙逸仙(签字)”\n在这三份遗嘱里,孙中山先生热忱地鼓励自己的同志努力进行国民革命,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妥善地安排好自己的伴侣和孩子;最后热烈地号召党内的同志联合苏联进行彻底革命。这些正彰显了孙中山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革命理想和革命实践是一以贯之的,死而后已的。\n【赏评】孙中山,一个伟大的名字。“天下为公”,一句毫无私心、以天下为己任的响亮口号,伴随着一个高尚的名字,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人心中。他的思想理论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篇文章紧紧围绕着孙中山先生临终前的三份遗嘱,向我们展示了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博大的胸怀。作者善于分析,针对每一份遗嘱条分缕析,极力刻画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文章条理清晰,情真意切,语言朴实,不愧为一篇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