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精品教案(部编三年级上册)
docx
2022-08-24 12:00:06
8页
教学要求1.认识“诵、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重点)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教学课时 两课时。1.认识“诵、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课件和生字卡片。一 谈话引入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课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板书:不懂就要问)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n二 初读课文,独立学习1.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再结合文后的两个泡泡,明确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2.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并提出你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出示课件2)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课件3) (1)“照例”是什么意思?(2)孙中山很有名吗?(3)“先生”是谁?(4)“戒尺”是什么?(5)什么是“私塾”?(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时,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都能弄明白。设计意图:锻炼了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能力。4.学生自主读课文,并结合插图、生活实际等,谈谈对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认识和理解。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n教师适机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两幅插图,发现插图对应了故事的哪些内容,借助插图,分步把故事的内容说清楚。学生在自主说的基础上同桌合作,互相交流指正。6.现在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能讲一讲你对孙中山的了解。(指名让学生说)7.小组讨论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并派代表向全班介绍。8.教师补充资料。(出示课件4)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遗著编有《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孙文选集》等。在孙中山小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得去私塾。私塾是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式,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那个时候称呼私塾的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先生的,学生不许多问。9.了解了这些资料,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小组交流、讨论对课文所讲的事的看法,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不断深化自己的知识。10.引导学生联系课题,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通过同桌讨论、集体交流,深化读书感受,产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精神的愿望。\n三 学习生字1.大家的问题解决得很好,老师奖励同学们玩小游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吧。2.请你一边摆放生字卡片一边读。3.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同桌两人对卡片,并说一说你识记这个字的好方法。4.教师重点指导识记多音字。“背”表示用背驮东西时读一声,表示后背时读四声;“圈”表示养家畜的棚栏时读“juàn”,表示圆圈时读“quān”。 1.在本课教学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在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后,教师再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教师要明确教科书是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用课外资料,弥补学生课内知识的不足,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1.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要问”的益处,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2.把“不懂就要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n课件。一 生字检查,复习引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2.教师板书课文题目。(板书:不懂就要问)3.复习生字,指名让学生读,齐读。(出示课件6)背 诵 例 圈 段 糊 涂 呆 戒厉 挨 楚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出示课件7) (1)是谁不懂?(2)哪里不懂?(3)要问谁?(4)“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5)他为什么要这样说?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通过查字典解决,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问的故事)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三 深入学习,质疑解疑\n1.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什么叫“私塾”?(2)“私塾”与现在的教学有什么不同?2.指名让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学生质疑,教师解疑。文中的“照例”“流利”“连连点头”说明了什么?课文前面写先生对孙中山的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背书没有什么用。这说明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他对先生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我们可以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等词语中知道孙中山读书很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而“壮着胆子”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希望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并读一读。(出示课件8)吓呆了 霎时 鸦雀无声 拿着戒尺厉声问道 收起戒尺 让孙中山坐下(1)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2)围绕以上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时,同学们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有感情地复述图意。4.学生质疑:为什么向先生提出问题还会挨打呢?为什么现在的老师都鼓励学生提问呢?5.孙中山在“私塾”的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孙中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课文是怎样描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n四 深入画面,指导朗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小组练习。2.请两组同学汇报。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出示课件9、10) (1)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2)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说其他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孙中山为什么敢提出问题,要读出疑问的语气。(3)你会背了吗?这句话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4)请您给我讲讲吧!这句话要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部编版教材的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 深入探究,学习精神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从不糊里糊涂,敢于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n2.说说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1.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品尝到读书的乐趣。2.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获取知识。3* 不懂就要问 背诵——很快心想——不懂提问——壮胆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