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学案(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x
2022-08-25 22:53:38
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附注白居易学习目的1、认识本诗主题思想的两重性。2、了解本诗情节曲折多变,刻画人物细腻生动,描写、叙述、抒情紧密结合的特点。3、掌握本诗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重点1、认识主题的两重性,体会情节曲折多变以及细腻生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难点1、主题思想的两重性。2、阅读、理解课文。一、作家作品简介提问:学生介绍。教师补充。中唐最杰出的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齐名,被称为“元白”。二、简介写作背景三、阅读诗歌,掌握字词,了解大意。四、分析作品1.主题思想的两重性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说法:①讽喻说:认为诗歌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起安史之乱。告戒最高统治者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李杨长恨绵绵的描绘,也不是对他们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曲折隐晦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自食苦果。②爱情说:认为《长恨歌》前半部分对李杨荒淫误国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他们的爱情,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人类对的坚贞和专一,歌颂人类的美好品德和人们对美满的爱情生活的向往,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感情是一致的。③双重主题说:认为《长恨歌》的思想内容一方面对李杨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笃诚相思赋予很大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我们认为“双重主题说”较为客观、中肯,符合作品实际。分析《长恨歌》主题,首先必须注意到: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先前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先前的逸乐是导致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3其次还应注意:这则故事是一出爱情悲剧。作为悲剧的主人公李隆基和杨玉环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态度。《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同时,作者注入了自己的感情,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评判:对李、杨的贪图淫乐,荒废国事,作者明显抱有批判态度而语含讥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产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转为怜悯和同情。作者对李杨作为爱情悲剧制造者的谴责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腐朽不堪,而是指责其贻误国事,也给自己带来不幸。补充:关于李杨爱情悲剧的作品:杜甫《丽人行》、《哀江兴》、《北征》;宋南戏《马践杨妃》;元清宫调《天宝遗事》;元白朴杂剧《梧桐雨》;明传奇《惊鸿记》、《彩毫记;》清洪升传奇《长生殿》2、诗中重点词句讲解(略)。3、文章内容分析:可分四个部分。(组织学生讨论段落划分及内容)。总结:《长恨歌》以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浪漫的想象,缠绵悱恻的笔调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其所以激动人心,原因就在于情节的曲折多变。诗歌第一部分,先写李隆基寻求美色,得到杨贵妃。随即写纵情淫乐的宫闱生活,暗示悲剧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两句叙述安史之乱的爆发,情节陡变。紧接写唐玄宗出奔—军变—贵妃丧生,情节、场景转换急速频繁。接下来,作者用大量笔墨叙写唐玄宗在幸蜀途中、回京路上以及回到长安一年四季、日日夜夜对杨贵妃的无限思念。对这种刻骨相思的描写,不仅加深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有力地强调了“长恨”的主题,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引渡。第四部分先写道士寻找贵妃亡灵。虽“升天入地”,但“两处茫茫皆不见”,把寻找的希望置之“死地”;“忽闻”句使“死地”突见“生机”,道士在海上仙山见到了“雪肤花貌”的杨贵妃。最后写贵妃谢恩、托物、寄词、申誓,使整个故事在绵绵“长恨”中结束。总之,围绕任务思想感情的发展,整首诗情节跌宕起伏,穷极变化,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充分体现了作者艺术构思的奇妙和想象力的丰富。五、艺术特色:1、情节曲折多变,扣人心弦,想象大胆丰富。本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先叙二人结合经过,暗示悲剧产生原因,后写安史之乱爆发,六军兵变,悲剧发生。诗人用浓笔写李于蜀途中,还京路上及回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加重故事悲剧色彩,突出“长恨”主旨,并以浪漫主义的奇想,生发出道士招魂,升天入地寻觅杨的情节,使故事于绵绵长恨中结束。故事情节跌宕,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2、刻画人物生动细腻。诗歌塑造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个形象。作者不仅生动描绘他们的行。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细腻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对唐玄宗,主要刻画其早年耽乐误国和晚来对杨贵妃的苦苦思念。如马嵬兵变后,“君王掩面救不得,回首血泪相和流”,通过写行动写出了玄宗内心的悲伤:眼看香消玉殒,欲救不能,欲罢不忍;故痛苦、矛盾。不忍离去而步步回首,伤心彻骨而血泪和流。而后又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唐玄宗心头的深沉悲伤。幸蜀途中:见月伤心,闻铃断肠,走遍巴山蜀水,朝朝暮暮思念不绝。还京路上:马嵬坡,凝视黄土,回想当年情状,不禁泪流沾衣。回到长安:睹物思人、触景伤情,日夜难眠。作者通过以上情境,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唐玄宗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他对杨贵妃的刻骨思念。3对杨贵妃的描写,主要抓住她的美貌和坚贞。对美貌的描写,运用多种手法。有正面描写,如天生丽质、一笑百媚、云鬓花颜、雪肤花貌等;有对比衬托,如“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等;有比喻,如“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等。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表现她的知恩报德、忠于爱情和坚贞不渝。“搅衣推枕起徘徊”写出她听到“天子使”到来时的震惊、激动和惶惑;“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写她的焦急迫切;“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出她内心的悲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等百般感触。文尾的“寄将去”、“重寄语”更表现她不忘旧情,知恩报德,终于爱情和坚贞不渝。3、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提问:叙了何事?哪些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李杨的爱情悲剧,教师总结:悲剧原因:李对杨过分宠幸,贪恋女色误国。对其感情、爱情的看法:理智、有度、不能忘记责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