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师大附中高中语文文苑撷英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形象”定位问题及策略研究素材
docx
2022-08-25 22:33:06
4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形象”定位问题及策略研究【关键词】鲁迅形象中学语文教育【正文摘要】中学语文教育中存在一个“鲁迅形象”长期被政治化解读和功利主义理解的倾向。这是学生难以亲近鲁迅的一个根本原因。本文试图从四个维度来构建“鲁迅形象”:“一个真实的普通人”、“一个求索的艺术家”、“一个深刻的思想者”、“一个终身的对话人”。通过探讨适合中学生接受的鲁迅形象,让青年学生可以从中终身受益。一、对“鲁迅形象”的误读及其成因2022年江西省高考第20题要求学生写一段200字的文章“刻画你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有学生这样写道:“……即使有再大的苦难也不能击垮这位钢铁战士的毅(意)志,鲁迅先生仍旧会用犀利的笔锋,刺入敌人的心脏……”鲁迅在这位即将毕业的当代中学生笔下,竟然还是这样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战士”战胜了作家,“神性”超越了人性:这不得不让人心惊!在“鲁迅大撤退”、“去鲁迅化”的争论逐渐平静之后,人们开始达成共识:鲁迅作品依旧是“教材选收作品最多的作家”1,要“把鲁迅精神扎根在孩子的心上”2。以上海市初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鲁迅作品共有12篇,覆盖了小说、杂文、散文、诗歌四类文体,同时还补充了写鲁迅的名家名篇以及关于鲁迅的专题单元。(具体篇目见附录)但“鲁迅形象”的定位确实是一个真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在需要,大量的鲁迅文本的教学背后,不可回避地有一个理解鲁迅形象的任务;不理解鲁迅形象,想要深入理解鲁迅的作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通过鲁迅形象,继承鲁迅精神也是鲁迅作品教学的价值追求所在。其次,“鲁迅形象”的定位也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需要。学习鲁迅作品是当代中学生人格养成和精神塑造的重要途径,鲁迅的启蒙思想和立人思想仍旧是我们今天教育的旨归。更重要的是,“鲁迅形象”的定位是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鲁迅思想作为中国原创性思想资源3,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具有发展性、开放性的特征,鲁迅作品是高度抽象的隐喻,它是现实的众生相,也是理想的伊甸园。因此鲁迅作品是常读常新的,在青少年时期打下亲近鲁迅的基础,为人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尽管鲁迅形象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但现实的情况是中学生群体对鲁迅的印象是零散的,隔膜的,缺乏一个相对的完整性和应有的深度。由于中学教育中存在对鲁迅研究的前沿知识知之甚少,阐释系统还留存着在政治口号的阴影,过于功利化的教学追求等因素导致了一个吊诡的现象的产生——鲁迅竟成为了语文教材里“最熟悉的陌生人”。二、关于如何定位中学语文中“鲁迅形象”的思考鲁迅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但对于鲁迅的阐释方式却是多样的。如何定位“鲁迅形象”,必须先要考虑三个前提:第一,“鲁迅形象”是一个无限丰富的可能,但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哪一些是今天的中学生群体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第二,“鲁迅形象”通过鲁迅作品来传递,如何选编教材和补充课外篇目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第三,怎样的“鲁迅形象”才能对中学生群体产生终身性的有益影响?在这些前提之下,笔者并不打算得出任何结论性的判断,而是试图探索中学语文中“鲁迅形象”定位的基本范畴。笔者认为可以从真人、艺术、思想和精神资源四个维度来思考“鲁迅形象”的阐述角度。(一)一个真实的普通人让中学生亲近鲁迅的前提,是要把鲁迅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长期的极左话语系统下,鲁迅成了神龛上被供奉的“神”。“神”是用来崇拜的,只有真实的“人”,才能平等对话,才能走近和喜欢。人是情感的动物。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情感目标。鲁迅也有着普通人一般的七情六欲、欢喜哀愁,甚至可以说他具备比一般人更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笔下的游子之思、兄弟之义、男女之爱、父子之情……正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到的情感。语文课堂里阅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这一类作品,中学生极易产生一种回到童年的情感共鸣。鲁迅也是一个有着慈父情怀的师长。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学生看到了鲁迅生活化的一面,特别是对待孩子周海婴,他是一个极懂得怎样做父亲的人。他不是一个传统的严父,而是一个把父爱种在孩子心田里的父亲,让儿子可以终生取暖。这个“慈父”形象,可以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得以延续。鲁迅早年是一个“进化论”的信奉者,他对于身边的青年人是极好的,亦师亦友亦父,他把师爱种在青年的心田上,让青年人和后来的青年人可以终生取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会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和老师,获得一种如沐春风般的爱的教育。同时,课堂中语文教师理应告诉学生鲁迅也是一个会犯错误的真人。《风筝》一文里,写了他小时候对待弟弟的一次“残忍”举措,《拿来主义》中,对待梅兰芳有欠公允的讽刺,以及鲁迅杂文中“打笔战”时一时激愤之语,都是鲁迅“不完美”的证据。在教育过程中,不必“避尊者讳”,更不必担心学生会因此讨厌鲁迅,恰恰相反,正是这份“不完美”使得学生更愿意靠近鲁迅。因为只要是活生生的人一定是有缺点的,惟其如此,才真实,才可信,才可亲。(二)一个求索的艺术家在日常的鲁迅作品教学中,重思想性、轻艺术性的倾向一直占主流。鲁迅是一个职业文字工作者,而不是一个职业革命家、思想家。一个作家,如果不能在艺术上征服他的读者,那么一切也是枉然。学习鲁迅作品,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鲁迅作品的艺术美,从而形成一个勇于探求的艺术家的鲁迅形象。首先他对现代中国小说有“从开创到探索”的功绩。强调《狂人日记》的问世,标志着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正式登场,有利于中学生文学史素养的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等作品的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揣摩鲁迅极精简的文笔和极精致地雕刻技法。其次鲁迅的杂文作品对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意义重大。鲁迅是公认的杂文大师,他的杂文也是中学语文中议论文写作的绝佳范本。可以以《拿来主义》为例,同时补充阅读《灯下漫笔》、《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论雷峰塔的倒掉》等篇目,让学生赏读文本的同时贯通写作训练,读写结合提高议论文写作的水平。再次鲁迅在诗歌、散文和其他艺术门类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可适量地向学生介绍。(三)一个深刻的思想者在还原了鲁迅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性和作为语言大师的形象后,鲁迅形象的第三个维度是他的独特性。在鲁迅生活的时代和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鲁迅都是一个时代的“异数”。他是平凡人,但绝非平庸者;他是艺术家,但更是时代的冷峻思考者和严肃批判者。在中学阶段关于鲁迅思想,可以围绕“批判国民劣根性”和“立人思想”展开。鲁迅以其锐利的目光和如椽大笔向中学生展开了一个现实的世界。在慢慢迈向成熟的过程之中,阅读鲁迅对于长期生活在温室当中和象牙塔内的中学生而言,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旅程。但惟其如此,中学生们才能幻灭那虚假粉饰过的浪漫情调,才能彻底摆脱自身的肤浅和幼稚,才能挣脱世俗化的功利主义庸俗人生观;从而开始心灵的发育。通过《阿Q正传》,引导学生思考阿Q代表的一类人和一个时代的影子。通过《拿来主义》、《药》,同时补充《<呐喊>自序》、《看客》、《示众》等篇目,可以帮助中学生深入思考何谓中国和中国人。通过《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了忘却的纪念》以及《药》中夏瑜坟头的“一圈红白的花”,体会鲁迅对年轻人的单纯天性,善良和理想主义给与的充分肯定。鲁迅其实代表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典范形象。通过对作品的逐步深入解读,中学生开始真正理解鲁迅为何伟大——永远保持人格独立,绝不向任何势力妥协;永远怀揣着悲天悯人的情感,绝望中苦苦探求希望。他所代表的是一个大变革时代的人格独立的、有着理性批判精神的、具备大悲悯真性情的知识分子形象。(四)一个终身的对话人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读鲁迅是要读一辈子的。”4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想要全面深入地阅读鲁迅全部作品,这个条件是不具备的。第一它缺乏时间空间的支持;第二有些内容超越了中学生年龄阶段理解的范畴。读不懂必然导致畏惧、退缩甚至厌恶的情绪,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因此篇目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挑选,理解的深度也不必过于苛求。但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资源库,正如王铁仙教授所言,“不是鲁迅需要我们的宣传,而是我们需要鲁迅的支持。”5这个“支持”,对于一个发展的人而言,不仅是求学阶段,更要贯彻终身。教育本不能也不应该短视,教育与生俱来肩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锻造人的心灵!语文教育更不能只具有工具性。鲁迅是无可争议的语言大师,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不能把鲁迅仅定位于语言大师。“一个终身的对话人”形象是一个建立在前三种形象之上的“未来形象”。它假定的前提是一个中学生通过七年的鲁迅作品的课堂学习,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能够自觉自愿地与鲁迅对话终身。今天在中学课堂里接受教育的中学生终归会有毕业的一天,在未来的日子里,鲁迅应该成为他头顶的一片璀璨星空:鲁迅可以成为一个人谙熟人情的一把钥匙,触摸艺术一条小径,了解现实的一扇窗户,洞察人性的一双慧眼;更重要的是,鲁迅将会是一个人心灵寂寞时、痛苦时、挣扎时、绝望时默默的守护人!综上所述,“鲁迅形象”的定位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和教育本身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一个真实的普通人”、“一个求索的艺术家”突出了教育关注的对象是人本身,语文教育同时还具备美育功能;“一个深刻的思想者”、“一个终身的对话人”突出了鲁迅思想对未来的人的终身发展的影响。从这四个基本的维度入手,引导中学生构建真实的、立体的、可对话的鲁迅形象,是中学语文教师在鲁迅作品教学中必须深入思考的教学任务。注释:1、《光明日报》,2022年8月26日,《温儒敏:鲁迅仍然是教材选收篇目最多的作家》2、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p27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3、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p27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4、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p28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5、崔云伟,《2022鲁迅教学研究综述》,2022年2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P103附录:高中篇目名称体裁册数单元主题﹡《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高一下第二单元杰出人物《为了忘却的纪念》杂文高一下第二单元杰出人物《<药>的评点》小说高一下第四单元小说及其评析《白莽作<孩儿塔>序》杂文高二上第二单元书话及书评《拿来主义》杂文高二下第四单元文化的制约与创造《未有天才之前》杂文高三上第四单元论说文及其解读《阿Q正传》小说高三下第一单元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初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社戏》小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故乡情思《风筝》散文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近鲁迅《故乡》小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近鲁迅《孔乙己》小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近鲁迅《诗二首》(《自题小像》《自嘲》)诗歌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近鲁迅﹡《有的人》诗歌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近鲁迅﹡人人心中有一个鲁迅综合学习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近鲁迅(﹡作品为关于鲁迅的名家名篇,而非鲁迅创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