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22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9课 李商隐诗三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docx
2022-08-25 22:32:26
5页
第9课 李商隐诗三首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思想意识。2.掌握三首诗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3.了解李商隐的艺术成就及创作风格。无 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③。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④。注 ①这两句说,相见不容易,别离也不容易,何况又遇上春末花残时节?②丝:与“思”谐音。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比喻对所爱者至死不渝的思念和无穷无尽的别恨。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烛脂流溢如泪,称“蜡泪”,常用以象征别恨。③镜:名词用作动词,对镜的意思。云鬓:青年女子两鬓黑云似的头发,借指青春年华。这两句是说,晨起对镜,只愁青春易逝,会合无期;入夜吟诗,应觉月色凄寒,心绪悲凉。④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海上的仙山,这里用来指所爱者的住所。青鸟:传说中作为西王母信使的鸟,曾在西王母和汉武帝之间传递消息。后来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为探(二字读去声)看(平声):试为探听一下看。诗意解读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写自己整天沉浸在离愁别苦的情绪之中。首联写伤别和伤春之情交织在心头。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意思是说,要是不相思、无别恨,除非自己身死,表达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颈联通过“晓镜、夜吟”富于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设想别后将会整天被离愁别苦纠缠着无法排遣,进一步写出自己的思念之切。尾联以“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结束。全诗虽写爱情,但也带有自况的意味。名句识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考点演示 颔联在诗中表示什么意思?现在还可比喻什么?试举几个例子。答案 以春蚕蜡炬作比,表示两情坚贞,至死不渝。现在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并被赋予更丰富的含意,如敬业奉献,执着追求等。(例子只要符合要求即可)一、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从祖父迁居郑州(今属河南)。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二年(837)5\n登进士第,两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死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王茂元之女为妻。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曾入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止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其间也曾在朝任官,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有《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他继承杜甫、韩愈等人的优良传统,进而形成了独有的深细婉曲、典丽精工的特色。他的诗,深于寄托,工于比兴,意境含蓄,尤其是无题诗,达到了托意空灵、兴寄深微的独特境界。语言则典丽而清新,同时不乏沉郁凝重之气。在用典上,他掌握杜甫用典自然的技巧,借助恰当的历史对比,使意思畅达;而他的爱情诗善于化用神怪故事,深得李贺长处。二、写作背景《无题二首(其一)》这首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9),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诗人与自己所爱的一位贵家女子,在一个美好的春夜相见,第二天自己就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一切美好,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作者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贾生》晚唐时期,许多皇帝都崇佛媚道,不顾民生,不任贤才。加上诗人自己年轻时代就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却终身潦倒,始终难以施展才能,心情很是苦闷。有感于斯,诗人借贾生之故事,写了这首诗,既是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柳》这首诗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此时李商隐的妻子刚刚病故,自己又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将要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活。作者自己由于党争的倾轧,长期沉沦下僚,“一生襟抱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心情极为沉郁苦闷,一时间悼念妻子,悲叹前路,百感交集,于是写了这首诗。借柳的昔荣今枯变化,寄寓自己的迟暮之伤、沉沦之叹。1.填空。(1)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著名诗人,作品缠绵悱恻,著有诗集《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5\n断肠:销魂,令人陶醉(2)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肯:岂肯;如何肯,表强调(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虚:徒然(4)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旋的蓬草《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的诗含蓄朦胧,俊秀凄绝,意境深广,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这首无题诗从追忆昨夜的宴会写起,再现曾经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结尾却将欢情化为乌有,写出了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将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美不胜收。《贾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叙了贾谊自贬谪之地长沙被召回后与汉文帝在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夜谈鬼神而让文帝着迷的事。李商隐的《贾生》一诗是对这个故事的咏叹。诗人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其着眼点,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柳》5\n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之繁华得意,令人陶醉,再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与春日之柳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之景。诗中经历昔荣今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无题二首(其一)》1.题旨“朦胧”,旨意隐秘。李商隐最为人所诵的,是他以“无题”命名的爱情诗。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但性质和内容并不单一,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2.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重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实感,又具有启发性,能引起读者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 《贾生》1.政治讽喻诗。(1)李商隐不仅擅长写爱情诗,也是写政治讽喻诗的能手。把政治上的感触和生活中的抒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政治抒情诗在精深、婉丽的辞藻中,含有丰富的感情,多哀婉凄苦之词,充满浓厚的伤感气息。(3)其政治讽喻诗的深刻性,在于能够从政治着眼来看待一些历史现象,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突破史实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2.欲抑先扬。由于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的说法。3.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了。 《柳》1.衬托手法的运用。用春日柳之繁盛,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之柳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本诗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衰落的悲叹之情的。2.寓情于景。此诗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又句句是情;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5\n3.化被动为主动。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生动活泼,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1.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为隐晦之作,有人认为《无题二首(其一)》是一首爱情诗,也有人认为是别有寄托的政治诗,你的观点如何呢?答案 对于这首无题诗的主题,历代各家笺注,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首联,诗人显然是在回忆昨夜的情景,星辰、清风、画楼、桂堂,营造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夜晚,可惜难以追寻!颔联,诗人回到现在,彩凤、灵犀两个特定的意象,使诗人感觉自己和意中人的心会飞越阻隔像灵犀一样一线相通,到这里,诗人苦闷中又带着欣喜。颈联,“送钩”“射覆”的游戏、“春酒”的暖意、“蜡灯”的映照,诗人想象着意中人参与盛宴的情景,此刻更感凄清寂寞。尾联,借“转蓬”这一形象,诗人觉得自己像蓬草一样飘转不定。至此,星辰、清风、画楼、桂堂、彩凤、灵犀、送钩、射覆、蓬草等一系列形象就把诗人抒写的爱情阻隔的怅惘与生活漂泊的惆怅融合在一起了,自伤身世的意味就跃然纸上。而诗中欢乐气氛的渲染,足以反衬作为全诗中心内容的对仕途坎坷的咏叹。因此,对李商隐的无题诗不必看得太死。作为抒情诗的美感内容,本来就包含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因而人们在鉴赏时,也必然各有所侧重,各有其接近作者美感核心的渠道。只要从形象本身解读诗歌就会发现该诗清晰的感情脉络,人们完全有可能在大体一致的共鸣的基础上,进行各自不同的玩味。2.《贾生》是如何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的?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 诗歌开始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宣室访问。“求”“访”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凡。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可怜夜半虚前席”承上启下,似乎更表现出汉文帝爱惜贤才,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最后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怀才不遇。3.《柳》中“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答案 这两句诗追想了春日之柳的情景。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联想到舞女的飘然舞姿。诗句抓住了“舞”字,形象地表现了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起翩翩起舞的场面,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优美!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逐”字,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气。后一句写乐游原上的舞筵,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原上,仕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起翩翩起舞,真是繁华到了极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