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22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9课 孔子世家同步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docx
2022-08-25 22:32:04
7页
【学案导学设计】2022高中语文专题四第9课孔子世家同步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穷 穷:困厄B.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病:担心C.弟子稍益进焉稍:稍微D.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竖子:童仆答案 C解析 稍:逐渐。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B.夫子盖少贬焉C.约其文辞而指博D.孔子知弟子有愠心答案 D解析 A项“几”同“颀”,B项“盖”同“盍”,C项“指”同“旨”。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道不行矣B.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C.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答案 D解析 D项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A项不行:古义,不能实行;今义,不被允许,不中用或不好。B项折中: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C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唯子贡庐于冢上B.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C.弟子皆服三年D.推此类以绳当世答案 B解析 B项“野”,名词作状语,意思是“不合礼法地”。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一以贯之A.人之不我信也B.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C.不能为容7\nD.其先宋人也答案 A解析 A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判断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答案 D解析 病:动词,“担心,忧虑”。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7\nB.C.D.答案 C解析 C项都是代词,同“尔”,你的。A项“则”,表顺承的连词,“那么”;表转折的连词,“却”。B项“乃”,副词,“于是”;副词,“却,竟然”。D项“之”,助词,用在主谓间;近指代词,“这”。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B.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C.吾何为于此D.人之不我行也答案 B解析 B项是一般反问句,A、C、D三项都是倒装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做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怀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答案 D解析 D项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译文:假如聪明的人就一定让别人跟着走,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呢?(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7\n译文:老师的思想主张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要求呢?(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译文:如果思想主张已经十分完善而不被采用,这是执政者的耻辱。三、拓展阅读(2022·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D.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答案 A解析 次:第二个(下一个)。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7\nB.C.D.答案 A解析 A项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于是A项正确。B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可译为“用”;第二句的“以”作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C项第一句的“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句的“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代,翻译成“他”。13.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B.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答案 B解析 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1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答案 C解析 可首先采用试读的方式来大体推定,并根据古人行文“四字一断”的特点来进一步断定。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7\n译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译文: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解析 本题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句式和省略句的考查。(1)“旧”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把;“诸生”是古今异义词,一般书生。(2)“及”,动词,比得上,后面省略代词“之”,即曹操,须补出;“待”是动词,对付;“得无……乎”是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3)“乖背”是动词,背离;“是”是代词,这;“良”是副词,确实、果然。参考译文《魏略》上说:刘备在樊城驻扎。这时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第二个受攻击的地方,但刘表性格和缓,不懂军事。于是诸葛亮北上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集会议事完毕,众宾客都离开了,而诸葛亮单独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什么。刘备生性喜好制作饰物,当时碰巧有人把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编织。诸葛亮便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呢!”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这说的是什么话!我姑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诸葛亮于是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比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认为自己与曹操相比怎样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操。”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为此发愁,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真的人少,而是登记在籍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征役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都自行登记,这样人口多了就可以征兵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知晓诸葛亮有英才大略,于是以上等宾客的礼节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如此。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草屋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去谒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白的。虽然听说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7\n我之前接受了陛下的诏书,让我搜集三国时期不同和相同的史料来补注陈寿的《三国志》。陈寿书中的批评议论值得看,事情多周密正确。实在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难得的一部史书。但是缺失在于简略,不时有遗漏的地方。我奉圣旨审慎查考,力求详尽全面,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拾取遗事逸闻。考察三国虽然经历的年岁不长,但事情关联到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那些陈寿没有记载,又应该记录的事情,没有不全部记录来弥补缺漏的。有的谈同一件事但言辞有抵牾,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像那些错误明显,言辞不合理的,就随时修改来纠正它的不实之处。对陈寿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之处和他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照我的想法加以评论。自从从事撰写这个文集,(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就恭敬地封起呈给陛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