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6周周末培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docx
2022-08-25 22:28:39
6页
周末培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22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游龙鸣山记[明]陶 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A.杳无穷极杳:深远B.修篁干霄干:冲C.延坐后堂延:延请D.履苍莽中履:鞋子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参考答案】1.D2.C3.B4.(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试题分析】6成为一个重要景点。4.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语句要抓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等。如(1)句中的“下”名词作状语,译成“向下”,“庖”指“厨房”。(2)句中的“斯”是代词,是“这”的意思,“适”是“适逢”的意思,“信”是“确实”的意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问题。《南园诗存》序姚鼐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蒐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己。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感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②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之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发余痛云。注:①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御史,通政司副使。②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6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卒辞 卒:最终B.和珅知不可私干 干:做事C.不可谮 谮:诬陷D.俾国得尽其才用 俾:使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能讼言其失□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②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利诱之士。③今得集,乃复为序□发余痛云。A.①于②因③所B.①于②为③以C.①之②为③以D.①之②因③所3.下列文句中,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B.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C.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D.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乾隆末年,和珅掌权,很多大臣都巴结他,通过走他的门路得到提拔重用。B.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沣,知道他不会说别人的坏话,于是重用他,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都交给他去处理。C.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就去世,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D.本文为钱沣诗集的序,却只用“苍郁劲厚”四字说他的诗,而把重点放在表现他忠直敢言的品质上,其目的是让读者由其人而见其诗。5.按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译文: 6②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译文: (2)和珅为什么憎恨钱沣?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1.B【解析】干:求。2.B3.B【解析】本题考查断句,首先应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然后将容易断开的先断开,先易后难。注意把握断句的标志。4.B【解析】原文“高宗知君贤,不可谮”这一句的意思是“高宗皇帝知道钱沣贤良,他们诬陷钱沣不成”。5.(1)①可是钱御史偏偏在这之前就去世了,不能得到嘉奖录用,这怎么不让人悲痛呢!②读书人能像你一样立身行事,确实就算不凭借善于作诗也能得到尊重。(2)①钱沣与和珅一起处理山东巡抚国泰的案件,和珅示好,钱沣拒绝,和珅不敢不公正处理。②只有钱沣敢在奏章中直言和珅的过失,和珅借机削了钱沣的官职,皇帝知道钱沣正直,再次提拔了他,他上奏和珅等人的过失,皇帝告诫责备和珅等人。【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回答和珅憎恨钱沣的原因,可从文言文中找到相关的事例。答题区间在第二、三段。概括出主要事件即可。【参考译文】昆明人钱沣御史去世了,儿子还年幼,诗集散落遗失,长白人法式善祭酒、赵州人师范县令替他搜集整理,只找到一百多首,辑录成两卷。钱御史曾经为自己取号“南园”,所以把它命名为“南园诗存”。6乾隆末年,和珅掌权,作威作福,朝中官员中有耻于走他的门路不想通过他得到提拔重用的,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刚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批评他的过失的,只有钱御史一人罢了。如今嘉庆皇帝已经即位执政,扫除奸邪佞臣,多次提拔从前不受利益诱惑的官员,可是钱御史偏偏在这之前就去世了,不能得到嘉奖录用,这怎么不让人悲痛呢!你当初凭御史的身份上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的罪行,高宗皇帝下令让和珅与你一起前往处理。路途中你衣服破旧,和珅拿来衣服请你换上,你最终拒绝了。和珅知道不能暗中求你,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这才得以伸张国法。那以后你被提拔去担任通政副使,做湖南督学,这时和珅已经是位高权重,他不能找到你的缺点来陷害你,就借湖北盐政的过失削了你的官级。不久你遭父母之丧回家,服丧期满,补任部里的司官。高宗皇帝知道你正直,再次提拔你做御史,让你在军机处任职。你上奏章指出和珅和军机大臣常常旷职的过错,皇帝就下诏告诫、责备他们,认为你说得对,和珅就更加恨你了。可是高宗皇帝知道你贤良,他们诬陷你不成,于是所有军机处中劳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给你去做。你家中贫穷,衣服单薄,常常天不亮就入朝当值,天黑才回家,最后因积劳成疾而去世。当时皇帝仁爱明察,国家法纪还在。而你遭遇困境,却不能再多活几年,留下自己的性命来等待公论大白天下之时,使国家让你发挥出所有聪明才智,同僚都能看到你有所作为。可悲啊!可悲啊!我在辛卯年做会试阅卷官的时候认识了你,过了四年,我就回去了,于是没能再见到你。我对于古诗文的观点,你听到以后很喜欢。你的诗特别苍郁劲厚,深得古人为诗之道。读书人如能像你一样立身行事,确实就算不凭借善于作诗也能得到尊重。可是看到你的诗,也足够信任你的为人了。我之前听到你去世的消息,已经作诗哭祭你了,如今看到你的诗集,于是又为它写序言来抒发我的悲痛之情。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