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2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5周每周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2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5周每周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docx 2022-08-25 22:28:32 6页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每周一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流觞(shānɡ)属客(shǔ) 符契(qì)  清流激湍(tuān)B.袅袅(niǎo) 修禊(xì)  愀然(qiǔ)   山川相缪(liáo)C.会稽(jī)  舳舻(zhú)  酾酒(lī)      游目骋怀(chěnɡ)D.桂棹(zhào)   蜉蝣(fú)     枕藉(jiè)    放浪形骸(hái)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俯仰之间,已为陈迹B.①而不知其所止          ②客喜而笑C.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悟言一室之内D.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B.齐彭殇为妄作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麋鹿 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标记日期的,农历每月初一为晦,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朔。C.“修禊事也”中的“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D.“苏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也用以尊称对方,如“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           ”两句来表达自己反对把生和死、长寿与短命等同的看法。(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短暂渺小的感慨。(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来侧面表现洞箫声极富感染力。6.请将下面画线的句子改写成句式协调一致的一段话。(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俗话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文学作品捧红景点的例子数不胜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竟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旅游胜地,天天游客如云;兰亭,原是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的一座普通小亭,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名闻天下;南京的秦淮河,则因俞平伯、朱自清等人的同题散文被收入语文课本而名声大噪。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后赤壁赋苏 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①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6(选自《中国古代散文精粹类编》,有删改)【注】①冯夷:水神。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     是:这B.今者薄暮薄:接近C.已而叹曰已而:不久D.披蒙茸,踞虎豹披:穿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B.予乃摄衣而上/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C.攀栖鹘之危巢/以待子不时之须D.盖二客不能从焉/听其所止而休焉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赤壁赋》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初秋之景。B.《赤壁赋》中,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发表议论,《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写的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C.作者在散步时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舍舟登山,游山后又登舟,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融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2)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3)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11.苏轼夜游赤壁时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61.D【解析】A.“属”应读zhǔ;B.“愀”应读qiǎo;C.“酾”应读shī。2.A3.A【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B.形容词作动词;C.使动用法,“使……起舞”;D.意动用法,“以……为友”。 4.B【解析】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最后一天为晦。5.(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默写题主要是要记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多字的现象。对关键字形要记准,记熟,尤其是那些不常用的字或者生僻字。比如(1)中的“殇”;(2)中的“蜉蝣”;(3)中的“壑”“嫠”。6.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这座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的普通小亭名闻天下;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游客如云的旅游胜地;被收入语文课本的俞平伯、朱自清等人的同题散文使南京的秦淮河名声大噪。【解析】此题考查将散句改为整句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选准一个参照句,然后按照参照句的句式对其他句子进行调整。另外,还要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像这组句子就要注意这几位文人所处的年代,以时为序。7.D【解析】披:分开,劈开。8.C9.B6【解析】《后赤壁赋》写的并不“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10.(1)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了。(2)才相隔多少日子,江景山色已变得认不出来了!(3)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不就是你吗?【解析】(1)关键词“既”“脱”;(2)关键词“曾”“日月”“几何”;(3)关键词“畴昔”“过”“非”。11.苏轼夜游赤壁时的情感变化为: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登越险境之兴奋激动→在大自然的博大面前感到自身渺小的悲伤、恐惧→回到小舟,听其所止而休,随遇而安的淡泊。【解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与景物有关,景物的变化引起了作者情感的变化。因“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而产生赤壁旧景不再的无奈和感慨;因攀登险境,登临绝顶而产生兴奋激动之情;因面对“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大自然的伟力而产生渺小恐惧之感;下山回到舟上后,“听其所止而休焉”,体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淡泊。【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临皋。有两位客人跟随我,一起路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了。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环顾四周,心里很快乐,于是边走边吟诗,相互应和。过了一会儿,我叹惜道:“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松江的鲈鱼。只是到哪里去弄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贮存了很久,以应付你临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崖岸高达千尺。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江景山色已变得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丛生的野草,坐在像虎豹似的怪石上,登上形如虬龙的古树。攀上高处的鹘鸟做窝的悬崖,俯视水神幽深的宫殿。两位客人都没能跟着我攀到这里。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让我再也不能留在那里。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了,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叫声响亮悠长,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6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啊!我知道你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就忽然惊醒了。开门一看,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