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4周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docx
2022-08-25 22:28:30
4页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22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参考答案】采地黄卖地黄【试题分析】这地黄喂对方的肥马,自己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这是诗歌的第二部分,叙写的是采地黄者卖地黄的情形。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古意诗南朝沈约挟瑟丛台①下,徙倚②爱容光。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4露葵③已堪摘,淇水未沾裳。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注]①丛台:战国时赵王所筑,在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②徙倚:徘徊。③露葵:葵之别名,俗称滑菜。《本草》载:“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前四句运用白描手法,写一女子挟着瑟于丛台之下逡巡徘徊,顾影自怜,暮色四合时独自伫立,内心忧愁痛苦。B.“露葵已堪摘”一句为想象之语,写女子悲戚地熬过一夜,清晨见日出露消,遥想家乡园中之葵已能采摘。C.“淇水未沾裳”一句系从《诗经·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化来,写女子对男女姻缘期待而不得的惆怅。D.“罗衣空自香”一句与李清照“有暗香盈袖”趣味相似,写女子丛台之中生活优裕,雅致脱俗,但闲愁绵绵不绝。E.末二句以明月衬托女子内心的感伤,她内心深处的苦楚自无人领会,何况无情冷月,以反问作结,倍增幽怨。2.钟嵘评沈约诗“长于清怨”,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汉宫春赵汝茪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注】诗人是宋太宗第四子、商王赵元份的七世孙,生活在南宋时期。3.下面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着破荷衣”中的“荷衣”用了《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的典故,“着破”写词人穿这种衣服的时间已经很久,说明了词人归隐时间之长。4B.“又落西湖”点明词人此次到西湖是故地重游,“今与谁俱”是从旧时同酌共饮的朋友都无处可寻的角度来直接表现词人的孤苦,表现词人感时伤世之情。C.“山山……相扶”几句以乐景写哀情,词人抓住西湖典型的景色,以艳丽的风景反衬零落的人事,抒写出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悲凉情怀。D.“一目清无留处”一句的意思是西湖美景如画,但词人没有可以定居的地方,该句的作用是总结前片写景生发的个人感受。E.“任屋浮”两句从感觉方面写景,句前用“任”字委婉表明词人归隐是要与南宋王朝划清界限,“残烧”两句表现了西湖景色的萧瑟、凄冷等。4.“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使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一、1.CD是无端的忧愁,往往指男女相思之情。2.①意境凄清朦胧。或暮色凄凉,或月夜清冷。②抒情含蓄婉约。借“徙倚”“伫立”暗示情感,借“露葵”“淇水”含蓄点出情感,借“独”“空”等渲染情感,借“明月”衬托情感。③情感哀怨绵长。全诗情调温婉舒缓,无激切之语,将孤寂、思乡之情抒发得绸缪淋漓,韵味悠长。【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清怨”即“凄清幽怨”,然后结合本诗的意象、意境、情感、抒情方式等作答即可。二、3.BE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形象特征、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能力。B项,“直接表现词人的孤苦”表述错误,应该是“侧面”表现。E项,“委婉表明词人归隐是要与南宋王朝划清界限”表述错误,从后文分析,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词人对当时动荡不安的政局的忧愁,或者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王朝的失望之情等。4.(1)从听觉的角度使用动态描写的手法。“秋声两耳”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冷泉亭下骑驴”使用动态描写的手法表现词人在萧瑟的秋风中骑驴慢慢行走的状态。(2)刻画了一位失意落魄的隐者形象。词人身穿破衣,骑驴行走在冷泉亭下,此时故人远去、秋声萧瑟,刻画出作为隐者的词人失意落魄的形象。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