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5苏幕遮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x
2022-08-25 22:27:30
11页
专题15苏幕遮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字,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汴梁时所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思乡之作。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借由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3.解释下列字词。溽暑侵晓宿雨芙蓉浦1.婉约派美成清真居士富艳精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片玉集3.潮湿的暑气;快天亮之时;昨夜下的雨;有荷花的水边。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呼”和“语”。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11-“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天涯悬崖蛾眉飞娥扑火B.渔樵渔船夜宵谑而不虐C.缉拿逻辑撰写钟鼓撰玉D.芙蕖朝廷苍海苍茫大地3.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11-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B.“鸟雀”二句是说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晴天。C.“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说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在旭日下蒸发了。D.“久作长安旅”是指词人长久羁旅汴京,词中用“长安”借代汴京。5.对《苏幕遮》这首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寄居长安时因思乡而作的。B.这首词以写荷花为焦点,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将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呈现在读者面前。C.这首词下阕直抒胸臆,写出了家人对作者的思念。D.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钱塘风色的荷花,勾起了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淡雅,别具一格。B.这首词即景抒情,而“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荷”生,“荷”是情之所寄。C.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例如:消溽暑一呼晴一干宿雨一风荷举。D.这首词想象神奇,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7.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鸟雀呼晴”的“呼”字很传神,通过描写小鸟的欢快叫声来表达词人轻快心情。B.下片“故乡遥……久作长安旅”四句,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归的羁旅之情。C.下片“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D.全词明白如话,不加雕饰,意境深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词人。他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之称。-11-B.李煜,字重光,继承其父李璟之位,世称李后主。他的词前期反映的多是帝王荒淫颓废的生活,后期则多是倾诉亡国失家的巨大悲痛。C.高适,唐代诗人,他曾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因而熟悉边塞生活,写了许多边塞诗。他与岑参齐名,被称为“高岑”。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9.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70多岁的欧阳院士进行科普演讲总是老成持重、激情满怀,全场观众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B.她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然后凭书上的描述,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C.皇家马德里油轮总公司的新油轮近日在福罗里达州靠岸,这座“漂浮之楼”使周围的大楼相形见绌。D.在国际近景魔术精品展览会上,观众有幸近距离观看魔术,体验其神奇魅力,为之拍案叫绝。10.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诗的创作,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诗。B.从汉代开始,陆上丝路就沿着天山南北逐渐形成了东西交往的北、中、南三条基本干线;同时又由于南北边塞各民族的频繁活动,为唐代丝路向南北扩展奠定了基础。C.古往今来,中国的首都在历史上和欧洲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的首都自古就很少变化,伦敦从“七国时代”就是英国的首都,而巴黎,在墨洛温王朝建立之时便是法国的首都,至今不变。D.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11.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________________,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________________。许多作品,-11-________________,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飞扬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居多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⑤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幕遮》中,侧面刻画荷花风采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幕遮》一词中,词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以虚构之情景来抒怀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面这些诗句里的荷花,你最喜欢哪一种?请说说理由,不超过60字。(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2.“呼”“窥”“举”三字生动传神,请分别赏析这三个字的妙处。-11-(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从上下两片的首句看,这首词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简要说明。2.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抒发情感上的异同。(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2022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11-1.B【解析】“溽”应读rù。2.B【解析】A项,飞娥扑火——飞蛾扑火;C项,钟鼓撰玉——钟鼓馔玉;D项,苍海——沧海。3.D【解析】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4.B5.C【解析】词下阕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在梦境中想到渔郎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上是表现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6.D7.C【解析】不是“直接抒发”,而是从友人角度落笔,抒写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思念。8.D【解析】“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错,应该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9.A-11-【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项,老成持重:指人经验丰富,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此处应为“酣畅淋漓”。B项,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C项,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D项,拍案叫绝:形容称赞。10.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D项词序错误,“最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后面。11.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根据语境即上下文的提示语答题,首先快速阅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然后依据横线前后的提示性的词语、句子来填空。要保证所填句子与前后句子之间逻辑严密,连贯一致。该题注意叙述角度的一致性。12.(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2)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3.示例一:我喜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因为走进这样的世界,绝对是一种视觉享受。示例二: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的荷花,因为它不被外界的污浊所玷辱,勇于坚持自我。示例三:我喜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荷花,因为它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表现出一种美好的希望。【解析】本题要求说出喜欢某一种荷花的理由,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诗句说的荷花具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围绕这个特点阐述理由即可。(一)1.下片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的手法。“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写自己客居异乡的境况;“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虚写自己的梦境(或“五月渔郎相忆否”不写自己思乡,用虚写的手法从对方的角度写起)。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11-2.“呼”字非常有神采,写出了小鸟叫声的欢快,写得活泼灵动。“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呼晴”“窥檐语”写鸟儿们非常欢乐,好像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充分表现出闷热潮湿的天气终于过去后词人的欣喜、愉悦。“举”字把荷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具体来说,本题是炼字题,要求分析这些字的表达效果。作答时,既要理解这几个字的一般含义,又要结合诗句,体会其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二)1.此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上片首句“秋阴时晴渐向暝”说的是天气时阴时晴,天色渐渐接近黄昏。下片首句中的“更深”指半夜以后,即夜深。上下两片的首句描写了从白天到黄昏,再到夜深的时光流转的过程。【解析】本题相对较简单,题干中已经指出了分析的重点,即“上下两片的首句”“顺序”,在作答时,只要能抓住上下两片首句中的关键词,如“暝”“更深”,即可得出答案。2.相同点: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不同点: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画面,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解析】本题要求回答异同点,作答时,首先要明确周词和柳词说的都是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然后“合并同类项”,将相同的内容表述出来,即为相同点,剩下的不同点分别加以表述,即为不同点。【诗歌鉴赏】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景,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然而,四望苍穹,并无大雁的踪影。雁声远逝,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在极端的沉寂之中词人推出了下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写出了旅伴们的聚散无常,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11-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此时此刻,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啊!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三)1.上阕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阕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解析】整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要结合具体词句分析。1.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解析】本题涉及对诗歌鉴赏手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等角度思考,组织答案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2.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默默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11-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蘋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结笔写出访牟氏花园。“移舟去”,写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借写梨花洒到墨汁之中,使得写出的文章也带有梨花之香,这一结尾给人以美的遐想。词人虽云“未成新句”,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这难道不让人叹赞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