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梦游天姥吟留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x
2022-08-25 22:27:13
11页
专题08梦游天姥吟留别1.作者简介李白,字,号,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著有《李太白全集》。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冬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天宝元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仅一年多就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他将离开东鲁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答东鲁诸公。2.创作背景本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3.文体知识七言古诗简称“”。“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瀛洲 ②天姥 ③谢公屐④渌水⑤殷岩泉⑥訇然5.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2)云霞明灭或可睹(3)天姥连天向天横(4)势拔五岳掩赤城(5)我欲因之梦吴越(6)渌水荡漾清猿啼(7)迷花倚石忽已瞑(8)栗深林兮惊层巅(9)水澹澹兮生烟-11-(10)失向来之烟霞(11)且放白鹿青崖间(12)恍惊起而长嗟1.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3.七古歌行体歌行体4.yínɡ;mǔ;jī;lù;yǐn;hōnɡ5.(1)确实;(2)或许;(3)遮住天空;(4)超出;(5)依据;(6)清澈,凄清;(7)天黑;(8)使……战栗,使……震惊;(9)波浪起伏;(10)原来;(11)暂且;(12)恍然,猛然。1.全诗的“诗眼”是哪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点醒了主题。人们对此有两种观点:一则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同学们怎么看呢?其消极避世,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我们便能明确其入梦的真正缘由和提及谢公的用意,把握仙境出现前后色彩的对比意图,便迎刃而解了。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让我们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3.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将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其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境界。1.下列各项中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瀛洲(yíng)天姥(mǔ)剡溪(shàn)渌水(lù)-11-B.荡漾(yàng)猿啼(yuán)倚石(qǐ)已暝(míng)C.澹澹(dàn)霹雳(pī)石扉(fēi)訇然(hōng)D.恍起(huǎng)魂悸(jì)青冥(míng)长嗟(ji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栖息寂廖瀛洲熊咆龙吟B.木屐山崖恍惚催眉折腰C.鸾凤干坼戎马皓腕凝雪D.虹霓山巅荡漾当炉卖酒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4.下列加点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能摧(低)眉折腰事权贵B.失向来(原来)之烟霞C.天姥连天向天横(耸立)D.须(等到)行即骑访名山5.下列各句中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越人语天姥B.对此欲倒东南倾C.春风又绿江南岸D.势拔五岳掩赤城6.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7.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A.云青青兮欲雨B.栗深林兮惊层巅C.越人语天姥D.虎鼓瑟兮鸾回车8.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1-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9.下列诗句的意境气势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C.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人事部门在招聘干部工作中增加了新的考核内容,以防止一些身无长物的人蒙混过关,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B.最近,全国食品卫生问题频发,毒黄瓜、皮革奶等事件层出不穷,其影响和后果耸人听闻,很多国人感慨:“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的呢?”C.易中天凭借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红遍大江南北,他巧舌如簧,将纷繁复杂的三国故事解说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D.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弘一法师所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文艺之于民俗是传承更是发展,从理论上讲要想在文艺话语中找不到民俗真的很难,同样,文艺对民俗的传承也愈加显得更加重要。B.《中国通史》共拍摄了100集,再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图景和变迁,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丰富灿烂的包括敦煌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C.天越来越阴沉,大暴雨马上就要降临了,路人都行色匆匆,可修车人倒显得非常镇静。D.在北京这个大的城市背景下,在已成定制的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住宅形式内,世世代代的北京人演绎着国都的辉煌和市井的喧嚣。12.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13.根据原诗内容默写。-11-(1)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______。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3)__________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_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4)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14.阅读下面的示例,选择屈原、李白两人,仿写两句话,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示例:个性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不顾生死的英勇与豪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诗歌是如何引出对天姥山的描写的?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1-2.诗人是如何描写梦境中的天姥山的?请从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3.诗歌描写诗人梦境的作用是什么?(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无理,却自是妙语)。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作简要赏析。【2022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11-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B【解析】倚,读yǐ。2.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廖”—“寥”;B项,“催”—“摧”;D项,“炉”—“垆”。3.C【解析】C项,因:依据。4.C【解析】C项,横:遮断。5.C【解析】C项和例句中的“栗”“惊”为使动用法。-11-6.D【解析】或:有时7.B【解析】B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8.D9.C【解析】其他三句意境宏大壮阔。10.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此外可用“不学无术”。B项,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C项,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D项,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符合语境。11.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意重复,“愈加”与“更加”重复,去掉“更加”;B项,语序不当,把“丰富灿烂的”移到“中华文明”之前;C项,有歧义,“修车人”既可指“修车师傅”,也可指“车主”。12.D【解析】这首诗写梦游奇境,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由此分析,D项错误。13.(1)送我至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2)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3)忽魂悸以魄动惟觉时之枕席(4)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4.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期望。个性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蔑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11-【解析】仿写时,先要分析示例的句式结构。这是一个判断句,谓语是“是”,后面是引用诗句,再往后是对诗歌体现的作者性格的阐释。具体仿写时,内容上还要注意正确把握诗句体现的人物的高尚品格等。(一)1.诗歌使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信难求”的瀛洲,引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且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山的念头。2.诗人写梦境中的天姥山着力于写仙境,写仙境先用“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极力表现其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体现仙人出场的场面之奇。【解析】答题时,要着重分析诗歌描写诗人梦境的语句,特别是描写仙境的句子。诗歌先写环境的突然变化,然后写神仙洞府大门洞开的景色。3.梦中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描绘的神话之境愈是奇特瑰丽,就愈能表现其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热切,就愈让人感到离现实生活的遥远及诗人梦醒之后失落感的深切,从而对人的感染力就愈强。【解析】答题时,要着重分析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把握诗人此时的状态和他所追求的理想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极力描写梦境的美好,原因是诗人身处黑暗现实,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二)1.《春思》表现了思妇对远在燕地戍边的夫君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春怨》表现了思妇对远征辽西丈夫的思念之情。-11-2.①李白《春思》中的“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两句写思妇怪不相识的春风跑到自己的罗帐里来并斥责春风,虽无理,却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②金昌绪《春怨》中的“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两句表面上看,思妇打鸟是因为鸟惊扰了她的梦,让她无法梦到丈夫,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与鸟并无关系。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思念。【解析】两首诗中都有对大自然的无理责怪,《春思》中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怨》中是“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大自然的景物不会因为抒情主人公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看似无理的责怪却恰恰体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某种情绪、情感等。题干说这种写法是“无理而妙”,这就要求答案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哪些诗句“无理”,是如何无理的;二是这些诗句是如何“妙”的,即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等。【诗歌鉴赏】《春思》一、二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第一句写思妇的悬想,第二句写思妇所见。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情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三、四句直承兴句而来,仍从两地着笔。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但诗中却言思妇断肠。看似不合理,却是感情最浓密之所在。五、六句,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时一刹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以明志自警。《春怨》这首诗通篇词意连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让读者产生疑问。第二句对第一句做出解释,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人们不禁还要追问: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枝上啼”的原因。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最后一句的答复是:这位诗中的女主角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这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11-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解析】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