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8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docx 2022-08-25 22:27:12 11页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专题08寡人之于国也(第03课时)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树之以桑(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然而不王者(4)王无罪岁2.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五种判断方法1.观前。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1)然而不王者。句中“王”前有副词“不”修饰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2)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草药》)句中“芽”,前有副词“已”的限制,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发芽”。2.视后。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1)填然鼓之。句中“鼓”后带了宾语“之”,活用作动词,意思为“击鼓”。(2)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句中“军”带了补语,活用作动词,意思为“驻军”。3.察动。11通常一个单句中应该有谓语动词,如果没有,而是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则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1.(1)种植。(2)穿。(3)为王。(4)归咎、归罪。2.供养活着的人;死去的人3.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1.小结课文中孟子的政治理想。课文中孟子的政治理想有两层:①王道之初,实行保民政策:不违农时,保护鱼类,按时砍伐,使民有其食。②王道之成,实行教民政策:鼓励养蚕,繁殖六畜,生产粮食,兴办教育,使民养成高尚道德。2.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施行“王道”的措施?实质是什么?施行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措施实质效果王道之始:恤民养民不违农时发展生产,兴旺副业,促进物资生产,打好生活基础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民养生丧死无憾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王道之成:保民教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发展经济,搞好生活,保障民生;注重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稳定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3.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注重文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特色鲜明。(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入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为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311)词丰笔活,理足气盛。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式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胜:尽C.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不满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样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④途有饿莩而不知发A.两个“夺”不同,两个“发”相同B.两个“夺”不同,两个“发”不同C.两个“夺”相同,两个“发”相同D.两个“夺”相同,两个“发”不同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下列各句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非我也,岁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树之以桑5.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11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时期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加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攻击力度,在霍姆斯地区甚至动用了坦克等重武器,在政府军的强力打击下,反政府武装弃甲曳兵、溃不成军,纷纷撤出了占据的地区。B.至于说房地产没有交通领域腐败,那就更是五十步笑百步了,近些年,房地产行业被揭露的腐败现象日益增多,目前,已有多个省市的高官因此落马。C.农村医保、低保的实施,使这些孤寡老人打消了“养生丧死”的忧虑,他们生活得平静、幸福,无不感激党和政府的关爱。D.榕树就是这样,它把自己的生命种植在生命难以存在的山岩石壁上,生长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树,让自己成长为伟大的生命。7.《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万章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②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③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④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⑤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⑥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⑦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⑧11,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⑨矣。”(节选自《孟子·尽心下》)【注】①万章:孟子的门徒。②狷(juàn):拘谨有所不为。③琴张、牧皮:均为人名,身世未详。曾皙:孔子的弟子。④嘐嘐:志大言大,言行不一。⑤夷:句首助词,无义。⑥原:同“愿”。⑦踽踽(jǔjǔ):孤单的样子。⑧佞(nìng):能说会道。⑨慝(tè):奸邪。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夷考其行考:考察B.我不憾焉者憾:仇恨、怨恨C.生斯世也斯:这D.孔子以为德之贼贼:残害……的人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而不掩焉者也②一乡皆称原人焉③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④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属于批评“原人”的一组是①非之无举也②孔子以为德之贼③恶利口,恐其乱信也④居之似忠信⑤恐其乱德也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1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绝,不与交往。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5.(1)用“/”给文中字体加粗部分断句。曰 何 如 斯 可 谓 之 乡 原 矣 曰 何 以 是 嘐 嘐 也 言 不 顾 行 行 不 顾 言 则 曰 古 之 人 古 之 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②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202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目?”11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专:独掌B.敢问其目目:条目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次,次序D.白刃始合合:交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虚则进B.是故智者为之谋置杯焉则胶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111.D【解析】“斯”是“那么”的意思。2.B【解析】①夺:耽误。②夺:夺取。③发:出发。④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3.C4.C【解析】A、D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相同,为宾语前置句。5.B【解析】该题考查文言言特殊句式。A、C、D三项均为被动句,被动词为“于”“为”“见……于”。被动句的被动词除此以外,还有“为……所”“见”,还有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B项句式为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的类型有三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借助提宾标志词“是”“之将”宾语提前。B项即属于第三种情况。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考生须结合课内学过的句子理解,归纳总结。6.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C项,“养生丧死”意思为,供养活着的人,安葬死去的人,与语境不符。7.参考示例:保护耕地,刻不容缓。/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兴山水园林城,建生态宜居市。/眼中有绿色,心中才快乐。【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的能力。广告语要求语言简洁,主题鲜明,答题时要紧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用语要简洁有力,但应注意语气,切忌生硬粗俗。题目要求形式工整,不少于20字,故拟写时需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要超过字数限制。111.B【解析】憾:遗憾,不满意。2.D【解析】①“焉”代词,代“他们的语言”;②“焉”是语气词;③“之”代词,“他”;④“之”结构助词,“的”。3.B【解析】批评“原人”的内容在文中第4段,第③句实际上是批评狂放之人的。4.A【解析】万章只是不解,并没有认为是错误的。5.(1)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2)①责备他却举不出错误,斥骂他却没有什么可斥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迎合于污世。②道正就会使百姓积极;百姓积极起来,就没有邪恶了。1.C2.A【解析】A项的“则”都作副词,都相当于“就”。B项的“为”虽都作介词,但前者相当于“给、替”;后者相当于“被”。C项的“之”,虽都作助词,但前者是定语的标志,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的“乃”,虽都作副词,但前者相当于“才”,后者相当于“就”。3.C【解析】解答断句题,应先明白句子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分析。此句讲的是大将在接收命令后的做法,可根据其中动词断句。动词“受”的宾语“命”后应断句;“令太史卜”是兼语句,其后应断句;动词“斋”的补语“三日”后应断句;动词“之”的补语“太庙”后应断句;动词“钻”的补语“灵龟”后应断句;动词“卜”的补语“吉日”后应断句。4.B【解析】B项,同文本“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11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的意思不符。5.(1)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身上,现在某国不遵守臣属的职分,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关键词:社稷、一、不臣、应,全句大意)(2)士兵并不是喜欢送死,高兴负伤,而是做将领的能够了解士卒寒暑饥饱的详细情况,士卒才愿尽死力相报效。(关键词:好死、乐伤、为、审,省略句)【参考译文】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的方式如何?”太公说:“凡国家遇有危难,国君就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主将命令他说:‘国家安危全靠将军,现在某国背叛,望将军率军征讨。’“主将接受了任命,国君就命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钴龟甲,择吉日,授给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着;主将进太庙门,面向北站着。国君亲自拿着钺的头部,把钺柄交给主将,说:‘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又亲自拿起斧柄,把斧的刃部交给主将,说:‘从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情全由将军管理。”见敌虚弱就前进,见敌坚强就停止,不要以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以为任务重大就拚命,不要以为身居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背众意,不要把诡辩游说当成真理。’“主将接受任命后,再拜并回答说:‘据我所知,国事不应受外部的干预,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内遥控指挥。臣怀二心就不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君主,将帅受君主的牵制,疑虑重重就不能专心专意地去对付敌人。我既已奉命掌握军事大权,(不获胜利)不敢生还。请你允许我照上面的话去做!你不允许,我就不敢担任主将。’国君允许了他,主将就辞别君主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听命于主将,临敌决战,意志统一。这样,就能使有知谋的人都为他策划,有勇力的人都为他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快马奔腾,兵未交锋而敌已降服。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卒都得到奖赏,百姓欢欣鼓舞,将帅没有罪过。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武王说:“好啊!”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太公答道:“将帅有三个克敌致胜的要领。”武王说:“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太公说:“11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叫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将帅能同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前进的号令就欢喜,听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攻打高城深池时,即使面临箭石如雨的危境,士卒也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进行野战对,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士卒并不是天性喜欢死亡、乐于伤残,而是由于将帅关心自己的冷暖和饥饱,体恤自己的劳苦,因此深受感动而甘心尽力报效。”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