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语文园地一优质课教案

语文园地一优质课教案

docx 2022-09-16 10:00:03 7页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教学重点】1.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教学难点】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出示课件2)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二、学习“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出示课件3、4)预设1:大青树下的小学跟我们的学校有很大的不同,那是一所边疆小学。花儿也有学校,花孩子也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学习。还有古代的私塾,那时的学习方式跟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预设2:我读到了很多有新鲜感的词句,有的是第一次读觉得陌生的词语,有的是想象奇特的句子,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n预设3:我把有新鲜感的词句及时摘录到了积累本中。2.读句子,明出处。(出示课件5)(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两个例句,学生练读。(2)指名学生读第一个例句,发现这句话出自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3)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例句,教师适当说明:这个例句和《花的学校》语言风格相近,也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指导读准“更夫”的“更”。3.引导学生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出示课件6)预设1:这两个句子跟平时的句子有点不一样,第一句把树枝、鸟儿和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出示课件7)预设2: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4.(出示课件8)让学生抄写积累这两个例句。教师再次提示:遇到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5.(出示课件9-11)引导学生交流课内有新鲜感的句子。预设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预设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预设3: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预设4: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预设5: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预设6: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5.(出示课件12、13)引导学生拓展交流课外有新鲜感的句子。预设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预设2:我从敞开的窗口看见更夫走来走去。小巷漆黑冷清,路灯就像一个脸上长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立在那里。(设计意图:“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课内外阅读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并培养主动积累的意思,逐渐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n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2题1.(出示课件14)请学生尝试朗读“词句段运用”第2题中的句子,思考: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1)(出示课件15)明确朗读要求:Ø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Ø标一标:用“_____”标出重音。Ø练一练:再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2)学生自由朗读句子。(3)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课文时是如何把这些句子读好的。方法1: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方法2: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4)(出示课件16-18)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情,点拨朗读重音的方法。Ø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预设:学生认为“真的”应该重读。“那些花朵”是天真烂漫、渴望自然的儿童的化身,所以花儿也要像小朋友一样需要去上学。Ø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预设:学生认为“一点儿”应该重读,这个词语说明孙中山对书里说的意思是真的丝毫不懂,正因如此才产生了“问”的念头。Ø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预设:学生认为“就是”应该重读,“就是”这个词体现了孙中山对知识的渴求,就算挨打也要不懂就问,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第一句“真的”“地下的”、第二句中的“一点儿”、第三句中的“不懂就要问”分别是朗读是要强调的重音。注意重音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可以重读,如第二句的“一点儿”;可以轻读,如第一句中的“真的”;也可以慢读,如第三句的“不懂就要问”,慢读更能表达句子的语义。2.(出示课件19)请学生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朗读课内外阅读中相关词句。句子1: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句子2: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n(设计意图:读好重音是十分重要的朗读技巧,让学生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中的重音,以更好地表达情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2.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3.朗读、背诵古诗《所见》。【教学过程】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1题1.多种形式读成语。(1)(出示课件3)教师示范读成语:披头散发。(2)(出示课件4)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成语:①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②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合作读成语,比如,男生——面红,女生——耳赤。2.交流成语特点,并分类整理。(1)(出示课件5)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八个成语读正确,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描写人物的成语。(2)(出示课件6、7)引导学生先和同桌交流这两组成语的特点,然后全班交流,注意把同类的信息进行梳理。比如:①这8个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名称,都和人有关。②第一行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行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3)(出示课件8)引导学生对这八个成语分类整理。有的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提心吊胆(4)(出示课件9)设置“选词填空”,检测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3.(出示课件10)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时积累的类似成语,如:眉飞色舞、挤眉弄眼、欢天喜地、心乱如麻、兴高采烈、虎头虎脑。(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成语\n,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在趣味活动中发现这类成语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类似词语,也在提示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主动积累,丰富语言材料。)二、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课件11)举行“中国诗词大会”。(出示课件12)活动一:接出诗句的后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示课件13)活动二:根据画作线索猜出一联诗。2.(出示课件14)了解诗人:袁枚。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代表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3.学习《所见》。(1)(出示课件15)请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重点关注“牧、振、樾”的读音。所 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出示课件16)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推测“振林樾”“欲”“鸣”“立”等字词的意思。(3)(出示课件17)想象画面,了解古诗大意。①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②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如“牧童骑黄牛”“牧童唱歌”“牧童听到蝉鸣”“牧童想要捕蝉”等。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4)(出示课件18)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n牧童的悠闲自在、机智聪明、活泼可爱,借助插图,想象画面来背诵古诗。(5)(出示课件19)再次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设计意图:以举行“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开始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了解古诗大意,并背诵积累。)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3题1.(出示课件20)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预设:篮球、剪纸、围棋……2.(出示课件2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兴趣小组名字的特点。点拨:“航模队”体现了活动内容,“鲲鹏”显得比较有个性。(出示课件22)预设:一方面要包括该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有个性。3.(出示课件23)引导学生给我们的兴趣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文学社话剧社足球队武术队羽毛球队舞蹈队合唱团书法社绘画社艺术体操社团……(1)学生尝试取名。(2)组织全班交流。预设:天籁合唱团、飞燕舞蹈社、烛光诗社……(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范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取名字,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课后反思】本单元语文园地有三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让学生有新鲜感的词句展开交流。教材呈现了两个有新鲜感的句子,一个选自本单元的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一个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职业》,并展示了两个学生对此所做的交流,旨在对本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梳理和回顾,培养学生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意识。“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题编排了两组都含有身体部位的成语,旨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积累这类的词语。第二题列举了本单元课文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中的重音,更好的表达情感。第三题呈现的是五个有创意的兴趣小组的名字,并提示了取名字的方法——既要体会活动的特点又要有个性、吸引人,让学生在班级里组织兴趣小组并给小组取名字,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日积月累”安排了清代袁枚的古诗《所见》,供学生积累背诵。诗中描写了一个乡村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听到蝉鸣准备捕蝉的情形。\n教学“交流平台”时,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交流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主动积累。教学“词句段运用”时,首先让同学们读一读词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入,并通过教师交流,同学交流体会到词句的特别之处,并能够在写作时学以致用。“日积月累”为学生们准备了一首充满童趣的古诗,贴近同学的年龄阶段,同学们根据插图更能够快速地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