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下册)

doc 2022-09-20 12:34:02 7页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3单元9【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    ),是明显的逻辑谬误。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隔靴搔痒。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俗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穿凿附会,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知所云;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以偏概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及物的,紧紧围绕批评对象,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文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美学的、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B.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C.从主观结论出发,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D.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答案】C 【解析】A.“采取主观……策略”应紧接“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应放在最后,与下文“是明显的逻辑谬误”衔接。B.“从主观结论出发”是“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的前提。D.“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与“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两句应互换位置。故选C。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失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7\nB.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C.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D.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答案】D 【解析】“失语”的引号与D项中的引号作用均表示特殊含义。“失语”并不是真的说话困难或不能说话,而是比喻中国本土文艺批评失去话语权。“送去主义”也并不是指真的把东西送出去,而是比喻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媚外求荣、讨好帝国主义的政策。A.表示反语。B.表示强调。C.表示文章着重论述的对象。故选D。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的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B.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C.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D.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文艺的批评,影响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答案】A 【解析】B.“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搭配不当。C.“掌握”与“方式”“实践”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影响了”应移到“很大程度上”之后。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万物生长靠太阳”似乎是自然界牢不可破的“金科玉律”,但科学家发现,①________________,那儿一缕阳光也没有,这些生物靠什么能量生存呢?其实,地球上有两种能量可以支撑生物活动。一种是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即太阳能。它们通过太阳光的形式到达地球,地球上绿色植物的生长就是依靠这种能量。②________________。这些能量由地球内部物质的化学反应产生,同样可以被生命吸收利用。在深海热液喷口和冷泉喷口附近,生活着大量可以从化学反应中捕获能量的微生物,科学家将它们称为化能自养微生物。它们有的喜欢吃甲烷,有的偏爱吃氢气,有的则喜好金属离子,这些怪癖可是微生物得以填饱肚子的秘诀呢!化能自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③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缺少阳光的深海也有生物生存。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n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深海里也有生物生存 ②另一种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③为深海生物提供了充足的能量5.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①文中把微生物吸收利用各种能量比拟成“喜欢吃”“偏爱吃”“填饱肚子”,又称之为“怪癖”“秘诀”,将海底微生物人格化。②这种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形象,轻松诙谐的表达便于读者理解深奥枯燥的科学知识。6.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要求:紧扣诗句,必须原创,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新荷》唐·李群玉)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月下看白莲》宋·杨公远)(注:一般般,意为“一样”)【答案】(示例一)夏日荷塘,娇嫩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刚好举出水面,阳光照进荷塘,荷阴映水,鱼儿在荷阴下悠闲地游来游去。(示例二)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7.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莲子作为保健药膳食疗时,一般是不弃莲子芯的。莲子芯是莲子中央的青绿色胚芽,味苦,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之功效,将莲子芯2克用开水浸泡饮之,可治疗高烧引起的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也用于治疗高血压、头昏脑涨、心悸失眠。莲子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莲芯碱则有较强抗钙及抗心律不齐的作用;莲子中所含的棉子糖,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对于久病、产后或老年体虚者,更是常用营养佳品。【答案】莲子具有稳定情绪、治疗疾病、强心安神、滋养补虚等功效。【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诗的表达,就是一种修辞技巧;诗意,就是诗的内容和意境。诗,说到底,就是以修辞手段建构的诗意。中国古典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诗意呈现方式,那就是对“情境”的强调。以情造境是古代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所谓“寓情于景”,学者朱良志说王维的诗歌短短几句,看似内容单调,实则是以情造出了一个“境”,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独自构成了一个个清静自足但内里蕴含生意的世界,是一个个完整又鲜活的“境”。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更是非常普遍的诗歌技巧。“境”,可以理解为古代常说的“景”7\n,也可理解为现代诗学中的“现场感”,即具体场景。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耶景耶,难以细分,情景皆哀,浓郁而深沉。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现代诗对情的理解,与古典诗歌有所不同,除了情感,还有情绪、情形、情况。现代诗里的情绪有时是故意渲染、夸大和铺张的,铺张到甚至铺天盖地。情绪不同于情感,情绪更加个人化,是对当下现时的行为过程的具体体验。现代诗多侧重写情绪,写个体情绪的即时发散、渗透和蔓延,因此修辞也呈现出个人独特性。比如,同是写现代人的孤寂之静,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所阿的写法是“世界上所有人迹罕至的寂静,此刻都跑来跟我坐在了一起”,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则如此写,飞机在降落时,“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很有现代感,突出飞机降落时的轰鸣与人内心渴望回到安稳大地以求安心的对比……这些诗,都将各自感受到的情绪渲染到极致,突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这是一种现代诗的诗意。无论是情感还是情绪,都有情的要素与元素,“情境”这一概念完全可以借用于当代诗歌创作。当代生活由于移动区域扩大,空间感和时间感都改变了,细节、具体场景、瞬间感受,都可以作为一个个“情境”单元,成为诗的主题和关照对象。以诗的方式保存情感、感受和意义,截取一个个“境”,以诗的方式做现实的切片,来储存一切,并使之永远保留。诗的方式,就是修辞方式。(摘编自李少君《以修辞建构诗意》)材料二:中国是历史悠久的诗歌大国,产生了独特的诗意审美文化。可以说,诗意的审美是通过感官察觉万物,经由人的心理感受到的。诗意审美的产生和良好的接受不同于普通的审美,它不仅仅是“经由感官觉察”就可以了,它的产生和感受需要一定的传统文化背景知识,它是强调自由的精神与环境的协调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于文艺上则需要转化为意境,没有意境,难言诗意。艺术家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的多样,导致他们对诗意的理解与表现也是各有侧重的,但总体来说,应该包括“情景交融”“和谐自由”“超越自然”“生命精神”等品格。在绘画中,诗意的形式是指用点、线、面、光影、肌理等形式语言体现出来的这些诗意的品格、意境。这些品格、意境在曾经的传统艺术表现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笔墨形式。民国时期,林风眠等油画家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一改陈旧气,加入社会生活和当代艺术的新气象,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突破。7\n首先,林风眠等人大多保留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由于这些艺术家从小耳濡目染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至青年时期,他们又从传统中走出来留学海外,系统接收了扎实的西方造型语言的体系训练,学习了西方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这些并未改变他们在精神上、文化上和传统的天然联系。表现在作品中,他们会顺其自然地流露出中国的传统审美取向,寓情于物,寄情山水,对自然有极强的感受能力,经常表现与诗词意境相近的美感,甚至直接源取自古典文学艺术。其次,林风眠等人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传统的文人画家以梅兰竹菊或山水、仕女等有象征意味的物象来传达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品格。至民国时期,时代生活的变化需要新的精神滋养,那种长期僵化不变的艺术思想,泥古不化的画风,与古趋同的意境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精神需求。如林风眠1928年在《徒呼奈何是不行的——国立杭州艺专纪念周讲演》中疾呼,“我们祖先的创造力以及独来独往的风尚,亦都淹灭涣散到不可收拾”,而“因袭前代的成法,为其致命之伤”。中国的绘画艺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最后,林风眠等人的创新带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色彩。他们大多自觉地深根于传统文化时又求学西方,目的是改变中国在文化上的羸弱现状,而非否定一切传统艺术文化。他们的诗意表现作品拓宽了表现内容,引入了西方绘画语言体系,尤其是西方的形式语言和哲学观念。总之,他们的诗意作品的形式无论如何变化,“情景交融”“和谐自由”“超越自然”“生命精神”等品格和内涵是基本相同的追求。(摘编自柴佳《民国油画家对诗意美的形式与技法探索》)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典诗歌强调“情境”,把它作为自己特有的诗意呈现方式,这一概念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可借鉴使用。B.与古典诗歌不同,现代诗的情更侧重于故意渲染、夸大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对当下行为过程的具体体验。C.基于一定的传统文化背景知识,自由的精神在和环境的协调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才可能是诗意的审美。D.林风眠等人将西方绘画语言体系引入进来,力求改变我国文化羸弱的现状,这是有民族自尊心的创新。【答案】B 【解析】“现代诗的情更侧重于故意渲染、夸大的情绪”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现代诗里的情绪有时是故意渲染、夸大和铺张的”可知,情绪“有时”是这种故意的表现,并非全都是这样。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典诗歌中,无论是寓情于景还是触景生情,都是需要营造一个具体的“景”来承载要表现的“情”的。B.作者引经据典,先后引用了王夫之、王国维的相关言论,剖析论证了诗歌中“情境”的概念,很有说服力。C.费尔南多和托马斯以不同的诗句写出了让人感到深入骨髓的孤独寂寞,是因为他们的修辞有个性,将情绪渲染到极点。7\nD.林风眠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我国传统绘画的山水、仕女等选材已存在着致命性的问题,所以才放声疾呼改革。【答案】D 【解析】“山水、仕女等选材”偷换概念,根据原文“那种长期僵化不变的艺术思想,泥古不化的画风,与古趋同的意境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精神需求。如林风眠1928年在《徒呼奈何是不行的——国立杭州艺专纪念周讲演》中疾呼……‘因袭前代的成法,为其致命之伤’”可见,原文是针对不知变通、因袭守旧的“那种……艺术思想,泥古不化的画风,与古趋同的意境”而疾呼,而非针对“山水、仕女等选材”,选项杂糅了信息,偷换概念。10.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绘画大师李可染评价说:“我个人觉得林风眠老师的画摆在世界现代绘画里,就是从文艺复兴之后到印象派的画家之中,也是毫无逊色的,甚至超过他们。”B.林风眠的画特点鲜明,尤其是彩墨画,有着油画般的光色表现力,呈现出含蓄朦胧的东方意境,被艾青评价为“彩色的诗”。C.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将意境作为审美标准,在创作中会将自身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追求画面意境的完美表达。D.齐白石在传统画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为万虫写照,百兽传神”的笔墨技巧,坚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答案】A 【解析】A项是李可染对林风眠绘画成就的评价,并不涉及其具体的品格和内涵的表述,故最不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11.材料二中,论证林风眠等民国油画家对诗意美的探索时,既有纵向分析又有横向对比,请简要分析。【答案】①纵向分析:第三段林风眠等人自身的纵向分析。小时候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刻,青年时又接受了西方的现代艺术。第五段写他们的创新,带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色彩,也属于纵向分析。②横向对比:第四段将林风眠等人和传统文人画家进行对比。传统文人画家以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来传达情绪,表现品格,而他们则认为必须改革中国的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强烈。12.材料一观点为“诗就是以修辞手段建构的诗意”,材料二则认为“艺术家眼中的诗意总体应包括‘情景交融’”等四种品格。有人认为两则材料提及的诗意风马牛不相及,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一)不同意。①它们看似没什么关联,实则是对诗意从不同的角度去关照,其本质是相同的。②材料一认为诗意就是诗的内容和意境,无论是古代诗歌中的意境,还是现当代诗歌中的情感、情绪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具体的“境”表达出来,诗只是一种表现形式。③7\n材料二从艺术家的角度解读诗意,诗意的美感需要借助意境来完成,离开了具体的艺术形式,也就无法产生诗意的美感,也让人无从体验这一美感,艺术也是诗意的不同表现形式。(示例二)同意。①材料一中的诗意是就诗歌这种文体而言的,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或当代诗歌,都离不开以某些技巧手段的建构,这样的建构于诗歌而言,就是修辞。②材料二中的诗意是就艺术家这一群体而言的,他们对诗意的理解和表现因表达内容和方式的多样而不同。③两则材料中的诗意的主体和客体均不同,故实则是风马牛不相及。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