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第四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上册)

docx 2022-09-20 12:34:07 17页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第四单元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名字。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曾听某省的民政厅干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兵到了台湾后一直没能回到大陆,身体不好不能回到家乡,就让孩子回来寻根,寻找他生活过的地方。孩子归来,根据地名按图索骥,却难以找到,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最后,孩子找到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原来的地名。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民政厅的同志,并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说得多好!地名,在海内外华人眼里,在所有寻找乡愁的人们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路。即便不在这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连在一起。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陕西汉中的勉县,是武侯墓和武侯祠的所在地,因汉水称作沔水,历史上曾叫沔县。20世纪50年代初,因考虑到“沔”字不好写,便改为“勉”。汉水流至湖北,一个县叫沔阳,和沔县的“沔”是同一个字,前些年改名叫仙桃市。远远近近的人,都熟悉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可如今,一个“仙桃”,令“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衡阳,会想到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试想,如果将“襄樊”“荆沙”“黄山”在诗句中予以替换,今人与后人的感受,又该如何?幸好衡阳、洛阳等地名依然安在,不然,多少经典诗词将从此失去地名带来的历史内涵和美感。慎重更换地名,其实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17\n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在更换地名之际,我们需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任何一个地名,都是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邯郸”这个地名,延续两三千年,不是依旧与人们同在吗?当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无疑给了我们一次新的契机。通过普查进行一番梳理,让中国的地名更具有历史沿袭性,更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让新起的地名更能体现中文之美,更有丰富内涵。当然,这需要各地政府有勇气面对过去。珍爱地名,回家的路,再远,也很近。(摘编自李辉《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材料二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城市都改过名字,比如说开封之前叫作汴京,而南京的名字就更多了,金陵、建康、建邺、江宁、天京等等。但是却有一个城市经历三千多年朝代更迭后都没有改过名字,这个城市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作为交通要地的邯郸,位于河北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西依太行山脉,东连华北平原,北接邢台,南毗河南安阳,素称河北省南大门。据《汉书·地理志》所言,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曰邯山;单,是“尽”的意思。邯山的尽头,即邯单,又因为作为城郭,城名需从“邑”,所以“单”字加“邑(阝)”,遂有邯郸之地名。邯郸历史文化悠久,这里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比如说赵武灵王、乐毅、曹操、赵姬、罗敷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发生在这里,比如说“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今天,在邯郸古城区还保留着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的丛台、学步桥、回车巷等遗迹。邯郸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都城,赵敬侯元年(前386)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迁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经历了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富国强兵后,赵国成为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都邯郸,赵公子逃亡代郡。嬴政赴邯郸活埋太后一族亲属。秦国统一天下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楚汉相争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这个时候邯郸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称呼,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城市之一。魏晋时期,虽然邯郸被各种不同势力相继占有,但是邯郸的名字却一直保留着。隋唐宋金时期,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这个时期的邯郸成了一个风光不再的小县城,邯郸东部的大名府却大名鼎鼎。元时,邯郸属广平路。明太祖于洪武元年(1368)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17\n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这个时候的邯郸依然没有改名。民国初年,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直归省辖。解放战争时期撤销邯郸市,降为邯郸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县归属于邯郸专区;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2017年,邯郸市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摘编自网络)材料三 一些城市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中被荡涤一半之后,留下的只有一个地名。这地名有名无实,空泛无用,改掉便是了。于是,许多地名正在成批地被从地图上抹去。我们对自己的“革命”总是这样干净彻底。有名无实的地名这样毫无意义吗?地名绝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如果这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比如唐山与大地震的灾难,平型关与平型关大捷,罗马与罗马史。如果此地有个性而非凡的文化,这地名便是对这文化的命名。比如扬州和扬州画派,苏州和苏州园林,上海与海派文化,法兰克福与法兰克福学派,佛罗伦萨与整个文艺复兴运动。城市成了一种文化的属性。如果这些城市随随便便换了名字,你说它失去的是什么?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此前只是人的一种自然和原始的聚落。地名是城市生命的起点。此后,这些城市发生了一切一切,包括它的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全都无形地积淀在这看似只有几个字的地名里。这一切一切,还渐渐地在这地名里形成它独具的历史文化。只要走出这地名一步,就不再属于这独特的历史文化了。如果说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代号,那么这城市的生命密码就在其中。如果你崇敬这地方的文化,这地名就是一种尊称;如果你对这地方有情感,这地名就是一种深挚的爱称。比如故乡的地名。地名中又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当然,历史上地名的更换也是很多。但这些地名的改变,大多由于政治变迁,改朝换代。更改地名,总是为了表明“改天换地”,绝非从文化考虑。然而,正是出于这种无意中的惯性——这个非文化的传统,使得我们对地名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缺乏认识,以致出现袁鹰先生所指出的将徽州易名为黄山这样令人遗憾的范例。徽州乃是令人神往的韵味幽雅的古城,一改为黄山市,就像变作一个新兴的都市,文脉中断,魅力不再,优势全无。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故而改17\n名易名当慎,切勿轻率待之。无论是城名,还是街名,特别是在当今“城改”狂潮中,历史街区大片铲去,地名便成了一息尚存的历史。倘再将地名删去,历史便会彻底荡然一空。我们早晚会感到这种文化的失落,我们已经感到这种失落和茫然了!那么,谁来守住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摘编自冯骥才《地名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珍爱乡愁,寻找乡愁,将地名融在了乡愁中,永远都不会忘记。B.历史悠久的地名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和文学经典中。C.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尊。D.地方政府更改地名不需要面对过去,能体现中文之美、有内涵即可。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有关邯郸历史和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邯郸历史文化悠久,这里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诞生了许多历史故事。B.楚汉相争后的邯郸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美称,是当时全国五大城市之一。C.隋唐宋金时期,邯郸只是一个衰落的小县城,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府名气却很大。D.清朝时,原本在明朝时期隶属广平府管辖的邯郸县变成了直隶省冀南道管辖。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地名是对个性而非凡的文化的命名”的一项是(3分)(  )A.天津与海河文化B.南京与南京大屠杀C.曲阜与儒家学派D.雅典与奥林匹克运动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邯郸的特点。(4分)答:                                                                      5.结合相关事例,说明城市保留传统地名的意义。(4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迁徙的故乡梅洁真的开始上路啦,我迁徙的故乡!广电局播放室,正播安阳镇移民到达湖北团风县移民新区的录像,片子没剪辑,全是原17\n始素材。我一气竟看了两个半小时:满载着移民和家什的大客车、运输车,长龙般在山间公路缓缓前行;一朵朵鲜艳的大红花挂在移民胸前;走了千里之路后大红花又挂到了移民新区的房子里;一排排、一栋栋含有欧式建筑元素的黄瓦白墙的移民新区,矗立在穿街而过的河渠两边;别墅般的房屋里全部装有自来水、管道煤气,还有卫生间。移民新区将入住874户、3782位来自安阳镇的移民;团风人为每户移民送来了一份午餐、一袋米、一个开水瓶、一提挂面、一桶油、一筐青菜、一部电话机、一副对联、一挂鞭炮……移民进屋就能开伙;移民新村已有粮油、蔬菜供应点,已有超市、学校、图书室、卫生医疗室……啊,乡亲们毕竟等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常务副县长邵际军把办公室搬到了柳陂移民村,他天天挨家挨户地走访,做工作,移民们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是呀,柳陂人已是第三次迁徙了!几十年、几代人在荒沙滩上创造了一片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现在又要全部沉没了,柳陂的牺牲有多大?邵际军同情他们,他贴着心窝和移民说话。长时间的说话,他的声音完全嘶哑了。县移民指挥部,设在移民局很旧的小院里。副总指挥周吉礼的办公室门开着,人不在。环视周吉礼简朴的办公室,我在想:那个相貌英气、说话幽默、做事果决、极富判断力的周吉礼,两年前我认识了他。如今,政法委书记兼起了移民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的职务,看来,特殊时刻,县里在紧急调兵遣将。正想呢,周吉礼进来了。他左小臂上有隆起的一块肉包。他说感冒不好,咳嗽不止,打了18天针也不痊愈。医生做结核试验,说他肺部深处有结核菌感染。我担心地说:“那你一定要注意休息啊。”周吉礼说:“移民的关键时刻,怎么休息?”是啊,移民的关键时刻,成千上万的乡亲每天都在等待着启程的号令,千里迢迢的迁徙长路,数万个家庭的安家落户……每天都要做重要决策的指挥部,“休息”“保重”“注意身体”这些关切的话,对于周吉礼已是奢侈了。天在下着小雨。中午,我来到安阳镇龙门堂移民村。村主任刘继武向我走来。当我和一双粗糙的、结实的中年男子的手相握的刹那,刘继武怆然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的泪水也滚滚而出。这个坚强的男人,多少天、多少月、多少年他都在鼓励自己的村民:为了国家的工程,为了北方人能喝上汉江水,我们到别的地方重建新的家园吧,我们不哭。可他在我面前,却再也无法忍住。他用一双粗糙大手胡乱地抹着脸上的泪水,然后指着村前广阔、肥沃的田地17\n说:“今年地里没种一棵庄稼,去年都说搬呀搬呀,结果也没搬,地都撂荒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往日的千亩稻田里长满了杂草,刘继武心疼这来之不易的土地。午后,天开始下雨,好在49辆货车已装载完毕,盖好了苫布,编号列队,卧龙般静静地停在公路边,只等出发的命令。下午4时,一声令下,货车徐徐驶动,离开安阳镇,向广阔的江汉平原驶去。雨越下越大,我来到安阳镇青龙村。青龙村数百人已冒雨集结在青龙小学。小学校的教室里、走廊里、屋檐下都蹲着、坐着、站着一堆堆来自各村组的移民。他们在那里等着上车的命令。天气很冷,移民们大多穿得很单薄,很多人光脚穿着草鞋。如果按上级规定的出发时间——明天凌晨4点——他们还要在这里等十几个小时。那只有一个月的小移民刘心雨、只有两个月的小移民陈从园怎么受得了?那个70多岁的、坐在轮椅上的偏瘫老人怎么受得了?她大小便失禁啊!那个等待生产的孕妇怎么受得了!……许多移民几天前房子都扒了,锅灶已拆了,他们已好几天没吃上热饭、没喝上热水了!22点零5分,常务副总指挥周吉礼终于“违规”下令:移民车队提前启程!我和故乡的朋友兴明、萍清迅即来到沿江大道,我们想在那里送送移民。雨,在昏黄的路灯下扯着斜斜的银线,雨点打在伞布上发出嘭嘭的声音。夜,静极了。江风吹过来,凉飕飕的。街上没有一个行人。我们仨人站在雨里等待,等待乡亲们从这里走过。23点15分。一辆警车驶过。一辆指挥车驶过。一辆医务救护车驶过。啊,满载移民的豪华大轿车驶过,一辆又一辆……25辆啊!我们向车子挥手,向父老乡亲们挥手。故乡的人们呀,你们就这样在这寂静的雨夜悄悄地告别了故乡!永远的告别呀!父老乡亲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我任泪水和着雨水,在脸上奔涌……多好的故乡!多好的人民!多好的执政者啊!抬头仰望雨夜的天空,我双手合十,为我迁徙的故乡祈祷平安……(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广电播放室里看到移民到达湖北团风县的情景,25辆满载移民的17\n豪华大轿车,说明此次迁移人数之多。B.文章描写了移民新区的房屋、超市、学校、图书馆等建筑设施以及团风人给移民送的生活用品,表明移民迎来了全新的时代。C.文章描写众多百姓冒雨集结在青龙小学,等着上车的命令,虽然行动上对移民政策是支持和理解的,但内心还是诸多不情愿。D.文章写周吉礼违规下令让移民车队提前启程,是因为他考虑到百姓在风雨中等待时间太长,身体受不了,这体现他以民为先。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环境描写较多,含义丰富。注重环境描写,移民迁徙前的雨夜,既写出天气的寒冷,给移民们造成的困难,又暗示了移民们的心情。B.文章细节描写不多,令人感动。写“我”和村主任刘继武手相握的刹那,中年男子的泪水夺眶而出,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万般不舍。C.文章人物形象鲜明,以点带面。重点描写副县长邵际军和副总指挥周吉礼为移民工作所做的努力和牺牲,赞颂了所有为移民工作的人们。D.文章感情真挚丰富,以小见大。书写了南水北调工程中普通人的义举和贡献,反映了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人民才是前行的力量。8.文章倒数第三段画横线句子“我任泪水和着雨水,在脸上奔涌”,你认为作者的“泪水”中包含着哪些情感?(6分)答:                                                                        9.散文的本质就是真实性,请你结合这篇文章谈谈散文的真实性的具体体现。(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17\n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B.“弃疾悉讨平之”中“悉”字与诸葛亮《出师表》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悉”字含义相同。17\n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上书皇帝,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B.辛弃疾忠于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栏,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消除了皇上的疑虑。C.辛弃疾注重大局。他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僚和下属们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写下《九曲棹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译文: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译文:                                                                        14.辛弃疾为解决江右的饥荒具体实行了哪些措施?请简要说明。(3分)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黄庭坚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17\n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①惊。【注】 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16.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        ,        ,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      ,        ,        ,”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年来,新经学研究 ① 。经学的主要典籍“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版本复杂,各版本间的文字千差万别,况且不少内容 ② ,生僻难懂,没有一种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当代整理本。《十三经注疏汇校》的完成为通行整理本的出版打下坚实基础。在史学方面,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成为文史学者必备的基本文献。除了传统史学研究外,随着以清华简、马王堆、海昏侯墓代表的出土文献整理出版,使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文学方面,全面整理杜甫著作的《杜甫全集校注》和《杜甫集校注》或文献丰备、注释周详,或博采约取、 ③ ,展现出了当代古籍整理的新貌。17\n典籍文献的全面整理出版,推动着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此外,地方文献整理突飞猛进,地方文化丛书广泛发掘地方历史、人物……聚沙成塔, ④ ,一个立体、多元、多层级的中华典籍文献体系雏形初露。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深厚的典籍文献积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牢固基础。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①        ②        ③        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鸟笼效应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来的,源于詹姆斯和朋友的一个赌注。1907年,詹姆斯与好友卡尔森一起讨论问题。詹姆斯提出,倘若卡尔森将一只鸟笼挂在家中显眼之处,那么过不了多久,他一定会 ① 。卡尔森认为这不可能,于是二人就此立下了赌注。没过几天,鸟笼被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每一位访客看到空荡荡的鸟笼,都会向卡尔森发问:“教授,您养的鸟何时死了?”卡尔森不得不无数次澄清 ② ,那只是一件艺术品。(    )。一段时间以后,卡尔森教授不得不去买了一只鸟,自动钻入了詹姆斯的“鸟笼”。何谓鸟笼效应?它是指人们总会无意识地在自己的内心挂上一只“鸟笼”,继而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放入“小鸟”。这里的“鸟笼”就是人们的 ③ ,而“小鸟”则是在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下做出的决定。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客人显然不信服这个答案B.客人显然对这个答案不信服C.这个答案客人显然不信服D.这个答案显然不能让客人信服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17\n答: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家乡是一本厚重的书,书中有名山大川、古建遗存,有寻常巷陌、小桥人家,也有传统技艺、民俗风情……这些物质或者非物质的风物构成了独特的家乡文化。家乡文化的精华滋养了人类个体的成长,也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当然,家乡文化中可能还有一些消极的东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文明前进的脚步。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对家乡拥有许多鲜活的记忆、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有独特的体验、感悟和深刻的思考。请结合自己在家乡的成长经历,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思想积极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第四单元检测卷1.答案:B解析:A项“将地名融在了乡愁中”错。材料一第一段原文是“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应是将乡愁融在了地名中。C项“才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尊”错,材料一第六段原文是“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国家”应是“民族”。D项“不需要面对过去,能体现中文之美、有内涵即可”不合文意。材料一第四段原文是“地名17\n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2.答案:C解析:A项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三段原文是“邯郸历史文化悠久,这里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比如说赵武灵王、乐毅、曹操、赵姬、罗敷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发生在这里”。可见“历史文化悠久”与“走出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诞生了许多历史故事”之间没有因果关系。B项“楚汉相争后的邯郸”错。材料二第五段原文是“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这个时候邯郸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的称呼,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城市之一”,可见应是刘邦建立汉朝之后。D项“清朝时”错。材料二第六段原文是“民国初年,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应是“民国初年”。3.答案:B解析:首先,“南京”的地名与“南京大屠杀”没有关系;其次,“南京大屠杀”属于特殊的历史命运,不属于因“文化”而命名的范畴。4.答案:①历史悠久,地名不变,延续三千多年。②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③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和历史故事。5.答案:①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保留了传统地名,就留下了某一地域的历史文化。保留了邯郸、衡阳等这些古老地名,就有利于传承这些地方所留下的成语、诗词等历史文化,保留其特定的历史内涵。②地名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保留了传统地名,就留下了这一地域的特定文化。保留了苏州、扬州这些地名,就有利于传承苏州园林、扬州画派这些特定文化。③地名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保留了传统地名,就留下了人们对这一地域的情感。泰安等传统地名的保留,就留住了人们对东岳乃至山东的感情。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C项,“但内心还是诸多不情愿”错误,根据原文可知,经过各级领导做工作,百姓在思想上是支持和理解的,才有“青龙村数百人已冒雨等着上车的命令”的行动。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细节描写不多”错误,原文中周吉礼左小臂隆起的一块肉包、刘继武流下的泪水、我给乡亲们送行时流下的泪水、结尾双手合十为故乡祈祷等都是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万般不舍”不全面,刘继武流泪不仅是他对家乡不舍,还有看见肥沃的田地长满荒草的心疼。17\n8.答案:①对故乡人民作出牺牲的热情讴歌之情;②对为移民工作奋斗在一线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崇敬之情;③对故乡深深的依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从“多好的故乡!”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依恋之情;从“多好的人民!”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人民作出牺牲的热情讴歌之情;从“多好的执政者啊!”可以看出作者对为移民工作奋斗在一线的广大的干部和职工的崇敬之情。9.答案:①人物身份真实。文章描写的人物——常务副县长邵际军、副总指挥周吉礼、村主任刘继武,他们的身份、姓名都是真实的。②作者的经历真实。作者实地采访,经历的移民在雨夜开始迁移的经过是真实的。③文章中相关的事件是真实的。作者观看的录像是真实事件,作者写到的周吉礼“左小臂上有隆起的一块肉包”“打了18天针也不痊愈”、龙门堂移民村村主任刘继武的泪水是真实的。④作者的情感是真实的。作者对移民、对移民干部的赞颂和敬仰,对故乡即将消失的依恋等情感都是真实的。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散文的实质就是真实,就是指真实身份、真实经历、真实情感以及真实事件。因此在解答时抓住文中人物、事件、经历、情感加以分析即可。①从人物身份来讲,常务副县长邵际军、副总指挥周吉礼、村主任刘继武,他们的身份、姓名都是真实的。②从事件上看,干部们的工作、对待人民的态度和村主任对土地的情感也是真实的。③从作者的经历来看,看录像是真的,我经历的移民在雨夜开始迁移的经过是真实的。④从作者情感上看,作者非常关注移民,赞颂移民的牺牲精神,对移民的感情是真实的,对移民干部的赞颂和敬仰是真心的,对故乡即将消失的依恋是真实的。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的意思是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其中“至”是副词,强调“无送葬者”,故“至”后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和C项。“孰谓公死”意思是谁说你已经死了,句意、结构均完整;“名”作“垂”的宾语,“垂万世名”即声名流传久远,语意完整。故应在“孰谓”前断开,排除D项。故选A。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错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也指南京。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17\n项,“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僚和下属们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错误,应是辛弃疾不顾幕僚和下属们的反对救助信州。13.答案:(1)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探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2)当时枢密院有不赞同这件事的人,屡次阻挠,(但)辛弃疾行动更加尽力,最终不能改变。14.答案:①张榜通告,整治粮食买卖秩序。②官府提供买粮资金,不收取利息。③推选出合适人选,负责运输买粮。解析:根据题干表述回到原文可找到对应信息“始至,榜通衢曰……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从中提炼概括即可。【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他)不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将他们讨伐平定。于是他上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污的官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探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加恩抚养百姓为本,有违法贪图财利的人,让有关部门各自运用职权处理,不要只检查举发小官小吏来应付了事,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辛弃疾)又上书请求创建飞虎军。皇上下诏委任辛弃疾进行筹划,于是他测量马殷兵营的旧址,修建寨栅,招收步兵二千人,骑兵五百人,侍卫守在营外,战马铁甲都备齐。辛弃疾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有不赞同这件事的人,屡次阻挠,(但)辛弃疾行动更加尽力,最终不能改变。经营调度耗费数以万计,辛弃疾善于调解周旋,事情都办理得很快。议论的人用搜刮民财的罪名奏告,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辛弃疾立即停止。辛弃疾接受后把金字牌藏了起来,出去责成监督办理的人,限期一个月将飞虎营栅栏建成,违期按军法处置。飞虎营栅栏如期建成后,辛弃疾向朝廷陈述事情经过,画图进献,皇上终于消除了疑虑。飞虎军建成,有力地镇守一方土地,成为长江沿岸各军中最强的一支军队。17\n辛弃疾被差遣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发生大饥荒,皇上下诏命令他负责救济饥荒的政务。他刚到灾区,就在大街上张榜宣布:“不让买粮的发配,强行买粮的斩首。”然后命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召集官吏、儒生、商人、市民各自推举出正直诚实的人,酌量借给他们钱财物品,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收利息,限期月末到城下发售粮食,于是运粮船接连到来,粮价自动降低,百姓靠此得到接济。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请求拨米相助,幕僚和下属们不同意,辛弃疾说:“我们都是上天的子民,都是帝王的百姓。”他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皇上嘉奖他,(让他)进一级官阶。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赏识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结交的多是海内知名人士。辛弃疾曾经和朱熹游武夷山,写下了《九曲櫂歌》。朱熹去世时,伪学禁令正严厉,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吊唁他说:“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平时擅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15.答案:B解析:B.“诗人一边……一边……”错误,“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一句是作者想象引水成功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也可以听到水从竹竿中流过的声音,这是虚写,并不是实有其事。16.答案:(1)描绘引水成功后享春酒、听水声的情景,激起友人的兴趣。(或:唤起友人的助人之乐/让友人感受到助人的快乐。)(2)称赞竹林景色清雅,可赏风月,可栖凤凰,博得友人的好感。(3)说明砍竹于美景无损,也尽量不造成干扰,打消友人的疑虑。17.答案:(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18.答案:方兴未艾 佶屈聱牙 自出机杼 集腋成裘解析:“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还不会终止。“方兴未艾”符合新经学研究现状。“佶屈聱牙”,读起来不顺口。语境中是说有些版本文字不顺畅,用“佶屈聱牙”。“自出机杼”比喻诗文新颖独特,有创造性。语境不强调风格,强调选取的独特,应用“自出机杼”。“集腋成裘”,形容积少成多。语境强调集聚,应用“集腋成裘”。19.答案:除了传统史学研究外,以清华简、马王堆、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出土文献整理出版,使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解析: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语残缺,删去“使”或删去“随着”。20.答案:①“思故家”和“爱旧邦”,属于人生情怀,意义紧密相连,两两相对;“睹”和“考”,“乔木”和“文献”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鲜明有力;用类比方式强调了文献典籍修订的重要意义。21.答案:D解析:从前文看,“这个答案”承接前文,话题一致,排除A、B;C项突出“客人”,D项强调“答案”的效果,故选D项。22.答案:①买一只鸟放进去 ②自己并不养鸟 ③固定的思维模式17\n23.写作指导:可抓住“结合自己在家乡的成长经历,以‘我和我的家乡’为话题……记叙文”一句,从家乡的变化入手,写家乡的人、事、环境等,从而体现家乡的发展、进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或祝福等感情。此外,要注意文体要求。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