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pptx
2021-12-15 16:52:21
34页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跨进温暖的家门,《别了,“不列颠尼亚”》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新闻,也叫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组成。,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再现”。新闻特写,快速找出文章的导语、主体及结尾理清文章的结构,请抓住时间标志、地点标志概括文章再现香港回归的几个重要场景(特写镜头).主体解读,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第三自然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第二场景:6时15分,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手捧刚刚降下的英国国旗,彭定康神情黯然7时45分,广场第二次降旗仪式(第七自然段),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第八自然段),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典型场景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降下港督旗;第二场景晚上6:15,军营广场降英国国旗;晚7:45,广场第二次降旗仪式;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第四场景7月1日,00:40,“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象征英国殖民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探究(一)本篇新闻在再现场景的同时,又相应地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探究(一),引历史材料的作用: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今昔对比,增加历史沧桑感,在人们的脑海中“积淀成神圣而执著的理性”,让“今夜的喜悦变得更加凝重”。,文章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探究(二),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逊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停泊在港湾中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故称英国的告别仪式为“日落仪式”。,游轮与邻近大厦上的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日落仪式”的背景,第8段、第9段内容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深层含义“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一语双关,标题创意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寓虚境于实境。实境告别虚境回归、雪耻,新闻的写法:学会用“眼睛采访”,多写实录性新闻。,1、看电视新闻,进一步了解新闻的写法。试用一句话概括某则新闻的内容。2、写一则新闻报道(二选一)(1)对本周五的云里风文学奖颁奖大会进行报道;(2)对本周六的省运会的开幕式进行报道。3、预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比较这两篇新闻的写法有何不同。作业,新闻报道除了要真实、准确,具有时效性外,还必须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学会用“眼睛采访”,多写实录性新闻,就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在新闻写作上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有的新闻事实少,空话多;有的搞新名词“轰炸”,词语随意搭配;有的结构任意跳跃,华而不实;有的大话、套话连篇,读来味同嚼蜡。多写实录性新闻,是医治以上弊病的良方。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一稿,就是一篇实录性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实录性新闻突出表现在“目击”和“视觉”中,它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采访现场要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的场面,并给予形象的再现,如文中写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一、清晰的可视性,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等,这些简洁的笔法,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清晰的可视性,自然流于记者笔端的这些文字,似乎有着色彩浓烈的油画效果,让读者读后犹如醇厚的美酒,回味无穷,并加深了对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意义的理解。,实录性新闻要再现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形象,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离不开各种音响。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形象感强的环境音响,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听性。如文中写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等等。这些描述,仿佛清风徐来,给人以流畅自然的感觉,好像亲临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听到降旗声、下雨声,讲话声和升旗的乐曲声……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二、生动的可听性,全文没有令人生厌的套话或可有可无的废话,那些实在、具体的新闻事实,都是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出面说什么,而是运用捕捉到的镜头,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表达香港回归的划时代意义。作者巧妙地在文中穿插新闻背景材料,并运用对比手法,在看似静态的叙述中注入动态的信息。如文中写出的:“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沧桑巨变的自豪感,十分耐人寻味。三、清新而又富于动感,如文中实录的:“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广场上灯光渐暗”“绿树丛中”“白色建筑”“南海的夜幕”“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五星红旗”等等,这些多彩交错的画面,给读者以色彩明快的深刻印象。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实录性新闻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希望这束带有露珠的花朵,在报纸新闻与广播电视新闻百花苑中,越来越争芳竞艳。四、鲜明的色彩感,例如: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一、清晰的可视性,环境音响旗落雨声讲话声乐曲声二、生动的可听性,背景与现场对比米字旗插上港岛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三、清新强烈的动态感,画面色彩交错色彩明快黑色“劳斯莱斯”广场上灯光渐暗绿树丛白色建筑南海的夜幕巨幅紫荆花图案五星红旗四、对比鲜明的色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