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9.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9.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pptx 2021-12-15 16:57:12 32页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克罗地亚狂想曲马克西姆克罗地亚战后,尚未散去的硝烟在空气中弥散着。在战火摧残后的断垣残壁中,开着一朵不知名的白色小花。它看着人们来来去去,看着战车,坦克威胁着要摧毁它的根与土,看着鸟儿偶尔慌张驻足。,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新闻的三个基本特征1、真实性2、准确性3、时效性新闻的基本结构1、标题2、导语3、背景4、主题5、结语,本文获得普利策奖的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1—3段导语简要叙述奥斯维辛的现状4—5段背景介绍过去这里曾是杀人工厂6—15段主体参观者的感受16段结尾奥斯维辛现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五分钟快速阅读本文,集中营大门上文字(ARBEITMACHTFREI)的含义—劳动使人自由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白桦林”死亡集中营里最后一站的等待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巨大的焚尸炉,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集中营里的万人坑,女囚--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运输尸体—衣服被剥下来给后来的人穿,运输尸体,纳粹警察射杀犹太妇女,幸存者只有7600人,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会说话,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男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均体重25公斤。,人油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焚烧尸体的骨灰被撒入农田;剥下的人皮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后来发现了一些精美而奇怪质地的灯罩。如果没有文字说明,谁都不会想到,那些柔和的灯光竟然是人皮在闪耀!,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2、作者以空间为序,向我们展示了哪些场景?参观者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3、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原因。小组合作探究,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1).“没有什么新闻”(2).为什么又要写――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2、作者以空间为序,向我们展示了哪些场景?参观者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7-15),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毒气室——“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狭小的女牢房——“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试验室——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纪念长廊——沉思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3、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第八段:“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毒气室和焚尸炉→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雏菊花→生命不息顽强抗争怒放→说明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之花的绽放,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第13段:这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他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这是一个震撼的细节描写,在集中营长廊那数以千计已故囚徒的照片中,竟有这样一张充满青春和梦想的照片,而这美好的生命已经化为灰烬,反衬出法西斯的残忍,激起人们对法西斯的痛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1、以乐景写哀情,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子反衬集中营当年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假如它们可以活到今天,就可以享受这一切,物是人非,悲上生悲。2、不管法西斯如何猖獗,终究会灭亡,乌云遮不住太阳,和平总有一天会降临。告诫后人应该珍惜这种看似平常的生活。3、在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标题。“没有新闻”乃激愤之言,“奥斯维辛”这几个字不需要新闻,足以让人战栗。首尾写平静的事物,凡尘作者内心的汹涌澎湃。,主题归纳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提醒大家珍爱和平,“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作业完成《固学案》的相关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