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2.《祝福》教案
docx
2021-12-17 15:57:00
4页
祝福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3. 教学用具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们深刻而又具体,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鲁迅这样执着而又犀利,那么是谁让祥林嫂落到了那么悲惨的境地?让我们走进《祝福》,走进我们民族的昨天,也走进鲁迅先生伟大的心灵。 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补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专集; 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1年12月) 二、解题 1.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2.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三、检查预习 1.字词。 钝dùn响 寒暄xuān 瓦楞wǎléng 悚sǒng然 踌蹰chóuchú 谬miù种 俨yǎn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颊jiá 贺家墺ào 荸荠bíqí 呜咽yè 驯xùn熟 敛liǎn 怔怔zhēng 咀嚼jǔjué 渣滓zhāzǐ 瞥piē 门槛kǎn 惴惴zhuìzhuì 蹒跚pánshān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 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 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整体感知 1、理清小说思路 四人一小组研究并为“祥林嫂”梳理一生的主要经历。 祥林嫂年一生经历: 与样林结婚。 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后被抓回,春上被逼改嫁,年底生阿毛。 丈夫患伤寒死去。 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小屋被收,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 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沦落为乞丐。 凌晨离开人世。 2、情节梳理(板书)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外逃初到鲁镇 发展--被劫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被逐,沦 为乞丐)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五、文本研读, 1、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2、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⒈思考讨论:把这篇小说改名为《祥林嫂》好吗? ⒉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