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3 天窗说课稿

3 天窗说课稿

doc 2022-01-22 12:00:04 3页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3天窗说课稿一、说教材《天窗》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已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能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三、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重点)2.学习文中多种语言表达方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形成本课教学中师生研讨的主线。 2.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茅盾先生的这篇散文内容通俗而含蓄,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许多情节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但也确有难懂之处。因此要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课文的第二部分,读的过程中要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主线,展开多种形式的读。从中理解乡下孩子的无奈心情,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并由此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想象。 3.从难理解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读读、议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说学法]3 1.学生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自己与课文的共鸣。2.以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先出示茅盾的照片,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谁能谈谈你对他的了解?【设计意图】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发言完毕后,将茅盾的资料简单归纳整理,然后引出课题,读题后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目标清晰。(二)自主阅读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句话描述读过课文后,与你初遇的天窗的印象。理清文章脉络后,再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朗读和概括能力。 (三)研读赏析  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天窗带给孩子们慰藉。 2.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朗读。 3.仿写练习。(出示课件) (     )的时候,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 你想象到(      ); 你想象到(      ), 你想象到(      )。 【设计意图】第一、第二步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 (四)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自由读第7、8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这句话的意思。 3 3.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天窗”。 4.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是对课文前几自然段学习的回顾与检验,也是在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有了上一个环节的仿写练习后,学生对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这句话已经有了比较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天窗,学生就能有一-些个性化的发言了。(二)拓展思维,运用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烦闷或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云?也许是收拾整理自己珍爱的小玩意儿……) 2.把自己类似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尽量把让自己释然甚至开怀的那个“慰藉”写具体一点。 (六)总结全文 天窗外的世界是幅永恒的画面,印在茅盾爷爷的心中,也印在我们的心中。想象是首隽永的小诗,想象是悠扬的曲调,同学们愿你们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那么你们的未来也会像今夜的星空璀璨无比!六、说板书设计3天窗天窗的来历夏天阵雨时慰藉晚上“休息”时神奇:看到想到想象的世界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