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docx
2021-09-03 15:37:52
10页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绩”“雉”等生字,正确读“昼夜”“耘田”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乐趣。【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图片)这样的田园风光,你们喜欢吗?在古代,我国的许多诗人就对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田园诗的名篇佳作。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第一首是《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2)介绍作者: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3、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拿到一首新诗,首先要读好它,借助文中的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这样才有诗味。这首诗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节奏来读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3.指读,齐读4.古诗的学习,朗读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理解诗意。每一首诗的旁边都有注释,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呢?试试看(贴: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昼: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未解:不懂。供:参加。耕织:耕田织布。傍:靠近。桑阴:桑树下。5.抓住关键词,一一突破,现在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呢?6.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1)读着读着,你们的脑海里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来说一说。,(2)解释“各当家”的含义,引导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施肥、犁地、插秧、收割……)。(3)这是一群怎样的农民?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勤劳、忙碌、快乐、丰收、幸福、满足)说说理由,带着体会来读。(4)引读:师: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农民们真是忙啊!(男生读)师:虽然忙碌,虽然辛苦,可换来的将是——(快乐、丰收、幸福、满足)劳动的疲倦顿时一扫而光。(女生读)师:难怪诗人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时,不由感叹——齐读“昼出……,村庄……”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师:不光村子里的大人们忙碌着,就连那小孩也——(读诗句三、四行)。(指导书写“桑”)师:是呀!看着插图,我们似乎看见了孩子们种瓜时的动作,忙碌时的神态、一边种还一边聊着什么!发挥想象,快来说一说吧!《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吴园园)《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吴园园)《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吴园园)PPT:读到这句诗,我仿佛看到听到他们聊着,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3.引导背诵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苦,但他们是快乐的,你看(PPT出示诗句)。孩子们虽然不懂得耕织,却也爱学干农活,他们也是快乐的,你瞧(PPT出示诗句)。这样和谐、愉快乡村情景也感染了我们,我们深深地爱上了这美好的时光。(PPT出示全诗)更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PPT出示全诗)四、明确学法,学以致用1.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乡村田园生活,认识了勤劳、快乐的孩子,下面我们再读一首《稚子弄冰》,也是写孩子的,想不想看一看?学这首诗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刚刚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的方法。(找学生总结)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下面我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围绕这四个板块展开:读诗-说诗意-想画面-悟情感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人负责一个版块,站起来汇报的时候,每位同学来说一个方面,待会儿我们来汇报。2.汇报交流:你通过怎样的方式理解了哪些词语?(对照注释,借助插图、工具书等),稚子:就是孩子脱:取晓:早晨金盆:金属盆,就是古代的铜盆当:读第四声。钲:后鼻音,金子旁所以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忽:突然玻璃:可不是现在的玻璃,它是一种天然玉石,碎地的声音比现在的玻璃还要清脆。3.理解了字词,现在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呢?4.读到这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5.(贴图)你们看古诗就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啊,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乐趣呢?6.展现乡村生活的画卷,描绘了儿童的乐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再读这首诗。(PPT出示引读)五、深入探究,妙笔生花1.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村庄,人们勤劳、简朴的生活画面,看到一群孩子快乐玩冰的情景,如果我们用文字来表达,可以写得更丰富,更具体,请你选择一首尝试着写一写。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写出游玩的乐趣。2.美丽的乡村让人陶醉,乡村的儿童更让人心生欢喜,这节课我们通两首诗看到了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那诗人雷震又会带我们怎样的童趣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认“陂、漪”2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画面。3.感受古诗炼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对语言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教学重点】1.引导发现,找到自己的《村晚》所描绘的景象。2.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1.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回忆同类,古诗导入: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给我们又增加了两首有关童趣的古诗,回顾以往所学:师:我们曾经怀念过这样一种指路(生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曾经欣赏过这样一种垂钓(生读):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我们曾经笑看过这样一种玩耍(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今天,我们将认识这样一个吹奏(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三首古诗《村晚》二、读出节奏,读出重音1.这是一段宋代乡村美景。这段美景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名字叫——雷震。解题:看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让我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停顿。2.指导认字:陂漪3.学生再读。4.指读(读出陂,浸,横,背,信口)学生评议。 三、深读古诗,体会炼字过渡:看来大家读诗已经能读出自己的味道,真了不起。可是朗读中的画面感好像还不够。下面根据注释,先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再汇报。(一)理解一二两句(1)诗中“陂”意思是?古人作诗,在一首诗中,同一个字往往不会再用第二次。但第一句七个字中,有一个字,却出现了两次?(满)结合诗句说说“满”的含义。,两个“满”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池水满塘的美景。)(2)那“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什么画面呢?(两山像一张嘴一样,把太阳叼住了。)寒漪(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结合《桂花雨》,全村都浸在桂花香里了。意思一样吗?(弥漫和倒映)(4)读读一二两句,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阳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二)理解三四两句:(1)“牧童归去”是要去哪?“横牛背”“横”可换成什么字?预设:躺,撑,骑……对比袁枚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谁来说说你的理解?(体会“横”比“骑”更加自由。)(2)牛背上的牧童形象,是表现乡村儿童生活古诗中的典型意向,在国画大师李可染的笔下,更是出现了牛背上多种姿态的牧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PPT出示《牧童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吴园园)你们看,PPT出示:牧童在牛背上。(跪、趴、撑、坐),总结:牧童的姿态不一样,但是都是一样的(天真可爱、自由自在)。(4)读读三四句,连起来说一说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师:这些画面,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这样的童年,这样的乡村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乡村的晚景多美啊——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牧童归去骑黄牛,短笛无腔信口吹四、拓展想象,语言训练1.本诗诗中有画,有声有色。题是《村晚》,想一想:村晚在哪?联系古诗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2.你们都是诗人,都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也就有了自己的发现。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村晚。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3.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的古诗,你们发现这三首诗都有什么共同之处?让我们读一读,记一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4.配乐读三首古诗,读出画面感。四、总结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童心,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有自己的发现,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板书设计】村晚 天真可爱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