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名师教学设计

doc 2022-02-24 11:54:28 14页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需下载
10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前解析本文的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讲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旨在让学生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与常人有一样的情感,可又有着超于常人的胸怀。同时,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课文篇幅不长,事件叙述清楚,对学生来说把握内容不难,可以让学生自主概括,后根据学情适当点拨。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的常人情感与伟人胸怀,除了抓人物描写的方法来体会,还可以结合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理解。另外,课文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结尾。教学时,需要关注诗句的出处,引导学生理解在文中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部分的内容。3.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三、教学重点1.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13个词语。14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部分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同学们,大家好!老师相信你们还记得第9课《古诗三首》中诗人们所抒发的那份心系家国的拳拳爱国之心。那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无数边关战士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们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和忠勇精神。出示课件1: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这些边关战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对他们的家人意味着什么呢?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位父亲,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丧子之痛的?他的内心又经历了怎样艰难的抉择,最终作出了将爱子葬于异国他乡的决定。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出示课件2: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圈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和你觉得难读的字。时间3分钟,好,开始吧!出示课件3:14 教师引导:读完了吗?请同学们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1.我会认出示课件4:指名读,教师正音。2.我会写出示课件5:教师提问:认真读一读,请注意红色字体,谁来说一说,怎样能记住这些字和词语。预设1:我觉得可以通过形近字进行记忆,如“拟”与“似”、“彭”与“鼓”、“赴”与“赶”、“黯”与“暗”、“锻”与“煅”。预设2:我们要注意“革”字的笔顺。正确的笔顺是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共9画。预设3:我来补充一下“革”的意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兽皮,治去其毛,曰革。”可见,“革”的本义是经过加工,去了毛的兽皮。不过,后来引申为去除(如革除),变更(如改革)等意思。本课中“马革裹尸”的“革”用的是它的本义。马革裹尸,就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教师引导:这些词语里还有两个人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6:14 教师指名读。教师引导:还有一个人物,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7:教师指名读。教师小结:这一环节,我们既记住了易错字,也区分了形近字,还了解了彭德怀司令和他的参谋——高瑞欣的英勇事迹,令人受益匪浅啊!3.我会读教师引导:好!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请你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开始读吧!出示课件8: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更流利、更通顺了。现在请你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9:学生自学。出示课件10:14 学生交流自己的说法,教师展示交流结果。预设:毛主席看到有关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教师板书:(爱子牺牲悲痛煎熬)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找到第二部分的人物、事件(起因+结果),把它们连成通顺的句子,说说这部分的内容。出示课件10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后出示答案。预设: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藏于朝鲜的决定。教师板书:(爱子安葬朝鲜艰难抉择)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两部分的内容我们都知道了。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一试?出示课件11: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后出示答案。预设:本文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2.初步感知毛主席的人物形象14 教师提问:好!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你浏览课文,边读边批注,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毛主席?出示课件12:学生读课文、批注,教师巡视。教师引导:让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吧!预设1:我发现了一个悲伤的毛主席。预设2:我发现了一个疼爱儿子的毛主席。预设3:我发现了一个失去爱子而悲痛的父亲。引导生明白毛主席也是一位父亲。预设4:我发现了一个关爱人民的毛主席。预设5:我发现了一个不搞特殊的毛主席。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下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一个父亲的内心,通过品读文字,感受人物内心真实的情感。教师板书:(平凡的父亲伟大的领袖)四、家庭作业出示课件13:五、板书设计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部分:爱子牺牲,悲痛、煎熬平凡的父亲毛主席伟大的领袖第二部分:爱子安葬朝鲜,艰难抉择14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阅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请你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填一填。出示课件14:教师提问:找一名同学来填一填。预设:本文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的人的伟大胸怀。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并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体会毛主席身上的父爱与伟人的胸怀。二、研读第一部分,体会慈父情怀教师引导:当毛主席见到由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后,他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因为他的爱子岸英牺牲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上了。1.圈画句子,把握情感教师提问:现在请你默读第一部分,用红笔勾划出能体现毛主席悲痛的句子,想一想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思考后,请作批注,写下你的真实感受。出示课件15:14 预设1:我认为体现毛主席悲痛的句子是: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句话描写了毛主席得知噩耗后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无法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预设2:我认为体现毛主席悲痛的句子是: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其中,“岸英!岸英!”是语言描写,写出了毛主席对岸英的深情呼唤;“按”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毛主席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是神态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对儿子岸英的深切思念。教师小结:很好,同学们抓住了描写人物的动物、语言和神态,细细品味出毛主席内心的悲痛。教师板书:(动作语言神态)2.朗读句子,感受情感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体会毛主席内心的悲痛,请再小声地读一读这段话。出示课件16:学生试着读一读。教师点拨:同学们,你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是否想过这些问题呢?出示课件16教师引导:请你带着这些问题,在反复体会,细细地体会着读。学生自读体会,时间3分钟。教师指名展示读片段。14 3.补充资料,理解情感教师引导:现在请你结合补充的资料和课文第一部分中有关毛岸英的文字,从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7:预设1:我体会到了课文中“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这句话的含义,让他到苏联学习,到农村锻炼,乃至到朝鲜战场上去,都是为了培养他,使其成为一个工农兵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一个靠自己本领吃饭的人。预设2:我理解了课文中“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句话的含义,这是心理活动描写,结合资料我们看出:毛岸英从小经历坎坷,和毛主席聚少离多,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如今只有28岁,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可以想想,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教师引导:好,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与体会,再来读一读课文中的这段话:出示课件18:学生朗读。教师追问:这时再读这样的句子,你又有怎样的感受?预设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读出毛主席不能接受,不敢相信的情感,毛主席特别伤心,特别难受。预设2:“这次怎么会”体会到毛主席不敢相信儿子不会回来了。预设3:“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按”字,体会到父亲不敢相信儿子的牺牲。教师追问:读到这里,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1:毛主席是一个疼爱自己儿子的人预设2:毛主席是一个平凡的父亲。14 预设3:毛主席是一个坚强的人。教师小结:是呀!从文章第一部分来看,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是一个平凡、疼爱儿子、坚强的父亲形象。教师板书:(慈父情怀)教师引导:我们知道,毛岸英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也就是牺牲在异国他乡。那么,接下来要面对是其遗骨运回国内还是在朝鲜安葬的问题。通过读文章,我们知道毛主席作出了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岸英安葬在朝鲜的决定。三、研读第二部分,感受伟人胸怀教师引导:好!现在请你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决定?他不想接回儿子的遗骨吗?你从文章中哪几句话看出来了?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9:学生自读第二部分。1.抓人物描写,感受伟人胸怀教师提问:我们可以从课文描写毛主席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的句子中,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与体会。同时,要划出相关句子,对小组成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懂的?出示课件20: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与交流。预设1:我从“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其实是很希望能够再见儿子一面的。你看“不由自主”“无限眷恋”14 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真实地表现出毛主席的内心是希望爱子的遗骨可以归葬。从这句话中,我再次体会到了毛主席的悲痛之情。教师引导:请你带着这种悲痛之情,读一读吧。预设2:这是一个悲痛的决定。我从“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一位父亲一夜未眠,满怀哀痛的心情。预设3: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课文有这样一段话:“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大家看,“想”与“打消念头”是一对矛盾,二者之间有矛盾,可以看出毛主席在见与不见的选择中痛苦犹豫的心理。预设4:我也认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大家读这段文字:“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其中,“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毛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预设5:这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决定。我从毛主席说的那句话中体会到了,“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他虽然很爱自己的儿子,但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主席就搞特殊,而是一视同仁,以国家利益为重,体现了毛主席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教师板书:(伟人胸怀)教师点拨:请你试着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毛主席的伟人胸怀。读反问句,大家记得语气要加重;读到作出决定时,语气要变轻,语速要放缓。谁来试一试。学生有感情地读。2.补充资料,感受伟人胸怀教师引导:同学们,经过刚才的交流与讨论,我们知晓了毛主席作的这个决定是悲痛的、艰难的,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呀!这跟本课发生的时代背景——抗美援朝有关。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介绍抗美援朝的有关情况,以更好地理解毛主席的这一抉择。出示课件21:14 教师提问:现在请你结合背景资料和课文第一部分中的电报内容及课文其它相关内容,来谈一谈毛主席为何要作出把爱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呢?预设1:我觉得这样战争是保家卫国的战争,岸英的死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把岸英安葬在朝鲜,因为岸英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预设2:我觉得毛主席很伟大,他想到了岸英,也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如果岸英因为是领袖的儿子,从而遗骨可以回国安葬,那么如何向那些志愿军烈士交代呢?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又该如何完成呢?教师小结:是呀!毛主席虽然满怀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但他同时还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想到自己作为领袖不能稿特殊,想到毛岸英的牺牲是为朝鲜人民作贡献,毛岸英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所以最终选择了让爱子和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因丧子而伤心与悲痛,还感受到了作为领袖的毛主席以国家利益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在为民族革命事业奋斗的路上,毛主席要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舍小家为大家。他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牺牲了太多。其中,先后就有六位亲人牺牲,他们分别是……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完后,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不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交流一下。预设1:读完后,我想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都是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目标而光荣牺牲的。预设2: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有点儿自私,心胸不够广阔。我应该多从大局,从集体出发,少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预设3:我觉得他们都很勇敢,值得我们敬佩。预设4:我觉得我们的毛主席太不容易了,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甚至整个家族。教师小结:是呀!同学们,他们虽然出生在不同年代,有着各异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但都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所受的苦难、折磨,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想象,无法忍受的,然而他们却甘之如饴,乐此不疲;他们的一生很短暂,像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流星,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却是从头到尾、彻里彻外栩栩闪光。14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旨教师引导:其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你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出示课件23:预设1:马革裹尸,就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这句话就是说,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预设2:我想结合毛岸英的故事来理解。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死得伟大。毛主席最终作出得决定,让他安葬在朝鲜,正是这句话的内涵。预设3:课下我查阅了不少资料,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如奔腾的黄河一样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为国舍身燃烈焰;黄继光为国舍身挡子弹等,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教师小结:是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得多么豁达,抗美援朝战争中有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不怕牺牲,不畏强敌,他们为国捐躯,和毛岸英一样,他们即使安葬在异国他乡,精神也永远和人民同在。教师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教师引导:好,这节课我们就上的这里。课后大家可以继续走进毛主席,阅读他的相关文章,感受他的伟人情怀。五、课下作业推荐书籍《毛泽东传》、《毛泽东诗词鉴赏》和《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出示课件24:14 六、板书设计10青山处处埋忠骨慈父情怀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语言、动作、神态何须马革裹尸还伟人胸怀【教学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是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责任”,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毛主席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篇课文内容比较容易读懂,但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困难了。先说理解内容虽然容易,但概括课文两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来学还是有难度的。为此,我提供了抓手,提示了方法,如找出人物、事件(起因+结果),把它们连成句子。再说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人物的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如找到有关毛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也能够分析出毛主席是一个疼爱儿子、坚强的父亲形象,也能认识到毛主席还是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徇私情的领袖。然而,对毛主席丧失爱子的悲痛心情和将爱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体会不到位,理解不深刻,仅仅停留在表层。为此,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毛主席丧子的悲痛情感,并给予朗读指导,在反复读反复体会中,学生渐渐地读懂的毛主席的内心。同时,我还补充了不少的辅助学生理解的资料,如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毛岸英的经历,还有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先后牺牲地六位亲人的资料。这些资料的出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认知领域,能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毛主席的决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毕竟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很深刻的意义,我们不可能仅凭一两节课就能让学生理解了毛主席,还需要课下多查阅资料,多读毛主席的有关著作,才能对毛主席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发起学生走进伟人——毛主席的热情,并从伟人身上获得精神力量的营养,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