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经典试题 语文应用能力及问题探究(含2017年度模拟试题)
doc
2023-07-23 06:00:01
46页
2014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经典试题 语文应用能力及问题探究(含2014模拟试题) <br />1.(浙江省宁波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br />(三)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br /> 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br />②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br />③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 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荀子•子道》) <br />23.根据①②两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2分) <br /> ▲ <br />2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3分) <br /> ▲ <br />2.(2013江苏,24—25,15分)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br /> 《花间集》里, 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 做得好的, 自成一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 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 是词的不幸; 要它继续发展, 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说: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 以清切婉丽为宗, 至轼而又一变, 如诗家之有韩愈, 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 不能不谓之别格。” 又说: “(辛) 词慷慨纵横, 有不可一世之概, 于倚声家为变调。” 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 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 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 、“变调”, ——言外若有微辞, 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 是“正调”, 可以抹杀旧来的; 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 故是“常格” 是“正调”, 而新生的与此不同, 便是“别格” 是“变调” 。 “清切婉丽” 为什么是正? “慷慨纵横” 为什么是变? 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 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 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 犹如蚕儿吐丝作茧, 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 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 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 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br />(选自叶圣陶《< 苏辛词> 绪言》, 有删改) <br />24. 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 请加以概括。 (4分) <br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25. “犹如蚕儿吐丝作茧, 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 一句如何理解? (5分) <br /> <br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26. 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 、“变调” 的说法, 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 (6分) <br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3.(福建省福州市2014届高三毕业班质检)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br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 <br />【注】①路:指奔波、劳累。 <br />(1)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孟子的观点。(3分) <br />(2)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他还主张“民贵君轻” ,这些观点相矛盾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3分) <br />4.(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文后两个问题(5分) <br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白瑞雪、赵薇、李宣良)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