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高考生物山东专用三轮体系通关1高频考点8
doc
2023-07-23 06:45:01
6页
<br />第三关 仿真高考——练一练 <br />1.人体的组织细胞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选项所述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 <br />A.免疫物质类,如抗体、淋巴因子等 <br />B.大分子蛋白质类,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血红蛋白等 <br />C.营养物质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 <br />D.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 <br />解析 内环境指的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属于血浆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 <br />答案 B <br />2.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br /> <br />A.图Ⅰ中,A液与B液中的各种成分含量基本相同 <br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糖的含量有关 <br />C.图Ⅱ中甲所代表的结构名称是下丘脑,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br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br />解析 图Ⅰ中,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错误;图Ⅱ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X、Y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D错误。 <br /> <br />答案 C <br />3.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则可能导致 ( )。 <br />选项 <br />胰岛素分泌量 <br />细胞摄取血糖速率 <br />血糖水平 <br />A <br />增加 <br />减缓 <br />过高 <br />B <br />正常 <br />减缓 <br />过低 <br />C <br />增加 <br />加速 <br />过高 <br />D <br />减少 <br />加速 <br />过低 <br />解析 胰岛素必须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体内缺少胰岛素受体,细胞摄取葡萄糖发生障碍,摄取血糖速率减慢,导致血糖水平过高,通过反馈调节,使胰岛素分泌量进一步增加。 <br />答案 A <br />4.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7月8日公布,他们发现了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胞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图解过程和甲激 <br />素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图中甲、乙、丙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br /> <br />A.乙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r />B.甲、乙间存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br /> <br />C.丙只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br />D.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PEDF降低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 <br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激素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方面是拮抗关系,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中都发挥作用。 <br />答案 D <br />5.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 <br />选项 <br />信息分子 <br />描述 <br />A <br />神经递质 <br />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br />B <br />雄性激素 <br />由睾丸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 <br />C <br />抗体 <br />由浆细胞分泌,能够特异性与抗原结合 <br />D <br />淋巴因子 <br />来源于T细胞,作用于B细胞 <br />解析 选项A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选项B错误,雄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选项C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能特异性作用于抗原;选项D正确,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br />答案 B <br />6.(2014·江西红色六校二次联考)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 <br /> <br />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 ( )。 <br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r /> <br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br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r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br />解析 由题干及题图信息知,电突触的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而是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以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则电突触的突触后膜也可形成离子通道通向突触前膜,由此可见,兴奋在电突触中的传递可“双向...